首页 之 第18页

之 第18页

  • 芒种之际 你有哪些降温妙招?

    芒种之际 你有哪些降温妙招?

      芒种之际,气温升高,降温解暑就成为我们必须要重视的事情。那么,你有哪些降温妙招?   茶水:有经验的保健医生常指导人们用喝茶的方式补钾。钾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钾可以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要是缺钾,人就会感到倦怠乏力,且耐热能力降低。缺钾严重时,会导致心律失常和全身肌无力。茶叶含钾较多,约占其比重的1.5%左右。钾容易随汗水排出,温度适宜的茶水应该是夏季首选饮品。   盐开水:中医称“白开水是百药之王”。从营养学观点来看,任何含糖饮料都不如白开水的...

  • 养生之道 戒大欲大怒并大醉

    养生之道 戒大欲大怒并大醉

      编者按:孙思邈的卫生歌,运用中医学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全文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地讲述了养生目的、养生之道及养德的有关内容。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欲大怒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养生有三戒:戒大怒、戒大欲、戒大醉,三者只要还有一个,就会损真元气,损坏生命的根本。   大怒:人不可不怒,那种正气凛然之怒是肝的生发之气的象征,是血性的标志,故“武王一怒而安天下”。但即使是这种怒,也要发...

  • 求阴阳平衡 以茶之偏性纠人身心之偏

    求阴阳平衡 以茶之偏性纠人身心之偏

      不同时令采的茶有不同的偏性。对人的身心状态,时令茗茶或补,或泻,或升,或降,以茶之偏性纠人身心之偏,以求阴阳平衡。   明前茶   清明前采摘的茶叶为明前茶。   明前茶是春季采摘的第一轮茶叶。经过一冬天的潜藏,茶树芽破皮而出,如同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母亲之初乳,稚嫩但充满勃勃生机。明前茶又像初生婴儿,虽然茶性很淡,但有极强的生发力量,可称为“婴儿茶”,有婴儿的厚德,是茶中极品。不明理的人因其茶味淡而弃用,却不知无味胜过有味,“于无声处响惊雷”。...

  • 养心神 调情志 养生寿老之本法

    养心神 调情志 养生寿老之本法

      人们提起养生,都会津津乐道于健康饮食、运动健身以及时令进补。其实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古时养生家把养心神、调情志作为养生寿老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药。   《淮南子》说:“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这说明只知加強营养,不慬养神之重要,是难以健康长寿的。   《寿世青编》曰:“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其几一半则全不系药方,唯在心药也。”所谓“心药”,就是心理治疗...

  • 领悟修德养神的养生之道

    领悟修德养神的养生之道

      82岁的国医大师郭子光面色红润,声若洪钟,现在仍然每周出四个半天门诊,并不觉得累。“有时在门诊看到年轻人腰杆痛,我就笑他们:我一个‘80后’的老头子,还不晓得腰痛是啥味道。”   不光身体硬朗,郭老还充满活力,生活时尚,门诊用iPad写处方、通过QQ视频诊病,爱好京剧、书法,喜读武侠小说……他精力充沛的保养秘诀和养生之道来自何方?对记者的询问,郭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讲起他的“寿命等边三角形理论”。...

  • 西瓜皮养生之道 爽口又治病

    西瓜皮养生之道 爽口又治病

      女儿乞巧为哪般   8月13日是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一年一度七月七,年年牛郎会织女,人们明明知道它是传说,但还是借重它的含义,因为夫妻关系是人生中的“重头戏”。   民俗渊源   七月初七,是神话传说中牛郎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这个传说在周代的《诗经》中就有,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形成了故事轮廓,后来故事情节不断丰富,成了爱情永恒和婚姻美满的楷模,并且出现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这些活动...

  • 数十年之养生秘诀

    数十年之养生秘诀

    说起韩美林,妇孺孰不知乎?其乃“福娃之父”也。看到韩美林,双眸孰不亮乎?头无白发,脸无皱纹,声高语清,活力四射 ……大师现已年近八旬,属于“不逾矩”之 “老字号”矣!去年年底,央视《人物新周刊》播出了访谈录:“韩大师从心所欲”。面对全国观众,这位亟富“年轻态”的画家,道出了笃行数十年之养生秘诀——“懒人操”。去看看大师韩美...

  • 三种养生之术皆与道教养生

    三种养生之术皆与道教养生

      清代浙江桐乡县医家陆以湉幼年攻读四书五经,多闻博识,道光年间进士,弟弟及孩子生病误治不幸离世后,他专心钻研医道,医术精湛。所撰《冷庐医话》为后世称道,书中不少观点至今仍发人深省,卷一保生篇中提到的三种养生之术皆与道教养生有密切关系。   滋肾美容——咽津养生   “保生篇”原文描述“咽气不得法,反足为害。惟咽津较易,亦甚有益。每日于闲暇时正坐闭目,以舌遍扰口中三十六次,津既盈满,分作三次咽下,(咽时喉中须作声),以意送至丹田。此法行之久久,...

  • 石筱山“十三科一理贯之”正骨手法

    石筱山“十三科一理贯之”正骨手法

    石筱山(1904年-1964年),江苏无锡人。著名中医骨伤学家、教育家,上海著名中医骨伤科石氏世家石晓山次子,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 在学术上,石筱山重视“十三科一理贯之”,强调伤科临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擅于外伤内治,强调气血兼顾,以气为主,以血为先;认为骨创伤病变多兼痰湿,故诊治不仅筋骨并重,还应治兼邪重痰湿;并创立正骨手法“十二字诀”。因临床疗效卓著而享誉国内外,被尊为上海伤科八大家之一。 秉承“十三科一理贯之” &ldquo...

  • 和善安逸的养生之法

    和善安逸的养生之法

    老人间相处,多与人和善,是一种换取自身安逸的养生之法。在与人和善之中,虽把自己的慈眉善目留在他人心中,更把他人的和气笑靥绽开在个人胸臆。这种舒畅和豁达,无疑会使得身心健康。 与人相处,不能宽以待人,善意析事,凡事总觉得自己吃亏,看哪个也不顺眼,对人尖酸、对他刻萍、事事处心积虑费尽猜疑,只能使自己心悸气短、头昏脑涨,到头来自己身心不安,甚至招惹病患临身。 与人和善既是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因此,老年人应学会与善者居、与善者处。孔子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马克思说过:“...

  • 立春节气“立”之养生

    立春节气“立”之养生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立”为开始之意,表示万物复苏的开始。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人们按旧历习俗开始“迎春”。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春季精神养生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

  • 以“中庸之道”养生的中医院

    以“中庸之道”养生的中医院

    中医陈可冀院士,男,汉族,1930年 10月出生于福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 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中西医结 合内科、心脑血管科专家,在国内外颇有 影响。每当有好奇者问陈可冀院士有什 么养生之道,他总是笑笑说,“其实我自 己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养生方法,不过是 在生活中比较强调中庸之道这个理念而 已。”陈可冀院士84岁了,工作依然繁 忙。因为忙,他说:“我这辈子很少十二点 以前睡觉,一般早上六点半、七点就起床 了。但是第二天中午,都希望能午睡半小 时。” 一、脑体结...

  • 茶养夏之四相

    茶养夏之四相

      夏季万物成长。以“长(zhǎng)”为鉴,审太过与不及,品茶微调,引心归夏,形神得“长”。   夏天夏相   夏天五色为红。夏季面色以“白绢裹朱砂”为佳。是指面色之红只能是感觉红,而不是直视之红色。面色白亮而有光泽,感觉肌肤内隐蕴红色,属健康的“夏天夏相。”夏天夏相是顺应“天长(zhǎng)”之时,阳气内“长”于心,外表于面的天人合一良好状态。“...

    养生秘方 2024-03-07 16 0
  • 上古之人一些科学饮食

    上古之人一些科学饮食

      《黄帝内经》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书中所提到的上古之人,主要是指久远年代有智慧的人,从中可找到一些科学饮食的线索。   旧石器时代,人类获得能量的65%来自水果和蔬菜,约25%来自谷物,约10%来自动物食品。新石器时代,随着对谷物依赖增加,水果和蔬菜的能量供给减少至40%左右,谷物供应的热量达50%以上,肉类比例有所减少。《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食物有59种,其中植物类48种,从侧面反映...

  • 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

    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

    患者张某是一位50岁女性,20岁的时候就患上了支气管扩张症,反反复复几十年。发病前因受了风寒继发了肺部感染,在几家大医院反复住院达3个月之久,用了大量的抗生素,花费医疗费数万元,可病情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无奈之下,把希望寄托给中医了。 患者入院时仍不断咳吐大量绿色稀痰,每日有两大碗之多,气短乏力,右侧胸痛,形寒,大小便可,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该怎么辨证施治?当然,必须着眼于整体,而不能把眼光只盯在肺部感染上,如果把眼光放在局部,可能就会使用一些宣肺化痰的中药,如鱼腥草、金荞麦之类。要真是这样,...

  • 春捂秋冻 捂之?不捂之?如何是好?

    春捂秋冻 捂之?不捂之?如何是好?

      俗话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但是,春天气温回升,多穿衣服容易出汗导致风邪入侵,引发感冒。捂之?不捂之?如何是好?      “春捂”之说缘何?   “春捂”,即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宁可捂着点,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否则由于初春咋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过早穿着单薄,一旦气温降低,身体会难于适应,抵抗力下降,加上春季细菌病毒活跃,更易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女性...

  • 证之临床“实脾”贵在运脾

    证之临床“实脾”贵在运脾

      张某,男,56岁。2012年12月12日初诊。   近1月来每日晨起大便1次,早餐后又大便1次,大便偏稀,脘腹无明显不适。精神尚可,纳食好。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舌苔白润,脉缓,右脉大于左脉。   证属脾肾两虚,湿邪内停。治以温补脾肾、运脾化湿为法。方用理中汤加味。   处方:红参12克,炒白术12克,干姜9克,盐补骨脂15克,益智仁12克,炒薏苡仁15克,炒扁豆15克,炒白芍12克,炙甘草3克。7剂水煎服。   2012年12月19日二诊:服药期间,前4天每日便泻4次,后3天每日便泻2次。便泻...

  • 茶养秋之四相

    茶养秋之四相

      秋季万物收敛。以“收”为鉴,审太过与不及,品茶微调,引心归秋,形神得“收”。   秋天秋相   秋天五色为白。秋季面色之白当以“白绢裹璞玉”为佳。璞玉即未经雕琢之玉,玉凝重,秋天面如璞玉,虽白而僵,非健康气色。面色白亮如白绢裹璞玉,是秋天秋相;是顺应“天收”之时,阳气内“收”于肺,表于颜面的良好状态。“秋应肺。”   秋天秋相者按四季乃至一日四时品茶即可...

    养生秘方 2024-03-07 17 0
  • 夫针灸之为道也,圣而神

    夫针灸之为道也,圣而神

      夫针灸之为道也,圣而神;其为艺也,方以智。何以故?盖其理则际会三才,顺阴燮阳,赞彼化育而尽体仁怀者也;其妙则存乎心手,随气用巧,纵横捭阖而卒与法会者焉。则针灸之意,大矣夫!《易》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得非其意之谓乎!明杨济时曰:“疾在肠胃,非药饵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刺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焫不能以达。”景岳子曰:“药饵不及,古有针砭。九法搜玄,道超凡矣。”由是言之,其之属意,自具而足,圣神方智,咸有以也。...

    养生秘方 2024-03-07 18 0 针灸
  • 牢齿之法

    牢齿之法

      “食后微滓留齿隙,最为齿累,以柳木削签,剔除务尽,虎须尤妙。”   ——语出清代曹廷栋《老老恒言·饮食》   释文:牙齿在食物的“口化”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牙齿的损伤多因不讲卫生造成。食物残渣滞留在牙齿间隙,是牙齿最大的危害,所以要用柳木削成签,一定要剔除殆尽,用虎须效果更好。   苏东坡说:“齿性便苦,如食甘甜物,更当漱。每见年未及迈,齿即缺落者,乃甘味留齿,渐至生虫作蜃。”说牙...

    养生秘方 2024-03-07 15 0
  • 养性之道

    养性之道

    欧阳修不仅在文学上造诣很高,对养生也有真知灼见。他力批仙道之说,倡导自然之道。他将古代的名人夏禹与颜回对比,说明劳形与长寿的关系:“夏禹走天下,乘四载,治百川,可谓劳其形也,享寿百年。颜子萧然,卧于陋巷,蕈食瓢饮,外不诱于物,内不动于心,可谓至乐也,而年不过三十。”可见夏禹因防治洪水,疏通河道,劳其形,常运动,就获得长寿;而颜回终日端坐读书,不常动骨运筋,看来很安静,结果短命早逝。 通过夏禹和颜回的对比分析,欧阳修得出的结论是: “劳其形者长寿,安其乐者短命。”所以...

    养生秘方 2024-03-07 14 0
  • 古代中医 昼夜阴阳之养生法

    古代中医 昼夜阴阳之养生法

    古代中医根据昼夜阴阳之变化制定了“十二时辰养生法”,具体如下: 1.卯时(5:oo~7:OO)大肠经:起床先排便,后叩齿 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摩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用木梳梳头百余次,有醒脑明目之作用;最后去室外展练。 2.辰时(7:00~9:00)胃经:起床健身后,饮一杯温开水暖胃,早餐宜食粥。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手摩小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刺激肠胃蠕动,促其消化。 3.巳时(9:00~11:00)脾经:此时精力充...

  • 无汗少汗症中医养血治之

    无汗少汗症中医养血治之

      指导专家 乔志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临床擅长运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不齐、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慢阻肺、胃病,各种痛症等常见内科杂病。   本报记者 蔡卫杨 通讯员 边江红   医生在线   深圳梁伯:我今年63岁,夏天很热别人都大汗淋漓,但是我却无汗,即使运动也是没什么汗流出,在医院做了很多检查都查不出什么问题,请问这是病吗,是否需要治疗?   答:到了夏季,天气闷热潮...

  • 春为四时之首 养护重点护好肝

    春为四时之首 养护重点护好肝

    阳光暖了,树木长出新芽。面对这春机勃发景象,养生专家指出:“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初春养生着眼于一个字——‘生’,养护重点就是护好肝。” 这样做舒肝 对养生很有研究的陕西省中医医院肝胆科主任薛敬东教授近日指出,中老年人在这个季节,要心静养神:找个安静的地方,或者干脆坐在床上,周身放松、闭目独坐,不理会外界的事物,少则三五分钟,多则一二十分钟,甚至更长。别看方法很简单,其实大有功效。因为眼睛与心、肝、肾的关系密切,与肩颈、脑有着...

  • 中秋捣药玉兔之说 中医用兔疗疾

    中秋捣药玉兔之说 中医用兔疗疾

    “金乌玉兔”常用来形容时光,因为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金乌玉兔是古人对“太阳”、“月亮”想象的代称。1968年,江苏省丹阳市发现了一座南朝佚名陵墓,墓中两块画像砖分别表现太阳和月亮,月亮砖中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捣药的玉兔。 适逢中秋,望月思乡,不免好奇月中故事,虽然现在我们都知道月亮和地球一样都是宇宙中缓慢旋转的石头,可是在古人那里,月亮像是人间的冷宫,囚禁了嫦娥和吴刚,还好,嫦娥有小兔子陪伴...

  • 以茶之偏性纠偏 即茶养四相

    以茶之偏性纠偏 即茶养四相

      天有春、夏、秋、冬四时,人有四相。   春季属木,五色为青;夏季属火,五色为红;秋季属金,五色为白;冬季属水,五色为黑。天人合一,人之气色合于自然,健康长寿;悖于自然,衰败早夭。观察气色,判定盛衰,品茶相应,不亦乐乎。   四时四相,以草木为尺,以居处草木为师。草木“不思议”,“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草木未荣人先荣,人相为过;草木已荣人未荣,为不及。太过即收,不及则补。   饮茶之功在于清洁头脑、骨髓、血液乃至筋、肉、百...

  • 老爷子讲解他的养生之道

    老爷子讲解他的养生之道

      小区赵大爷98岁了,眼不花,背不驼,耳不聋,记性非常好,是名副其实的健康老寿星。老爷子经常去大学的操场晨练,还向人们讲解他的养生之道。   概括起来,赵大爷的长寿秘诀就是“一公里”、“一碗粥”、“一天乐”、“一颗热心”、“一根线”。   所谓一公里,就是赵大爷每天都要慢跑一公里,然后再慢走两公里,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二十多年了。他说当初和他一起锻炼的老人,要么锻炼减了量,要么中途而废,...

  • 帝王求长生之法 在于养生调理补益增寿

    帝王求长生之法 在于养生调理补益增寿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帝王都期望长生不老,寿享遐龄;炼丹长生之风曾颇为盛行。然观清宫脉案记载,笔者发现清代帝王求长生之法,不在炼丹,而在于养生调理、补益增寿。如日常食疗、保健方药均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 运动强身 清宫长寿的帝王,与注重锻炼、骑马射猎,习武健身,以及多知医理是密不可分的。康熙皇帝终年69岁,是较长寿的一位,他一生服药较少,总结自己健身经验时说:“少时即知声色之当戒,佞悻之宜远,幸得粗致谧安。……行围塞外,水土较佳,体气稍健,每日骑射,亦不疲乏&hell...

  • 养生之道:心宽、营养、运动

    养生之道:心宽、营养、运动

    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添先生生于1914年,2003年去世,享年近90岁。谈起他的养生之道,就是六个字:心宽、营养、运动。 心宽是根本 谢老说:“六字中‘心宽’最重要,凡事要想得开,经常保持乐观开朗有心态,80多年生涯,挫折说不清,不痛快的事数不完,我总是一笑了之。”他有句名言,“没心没肺,能活百岁。”他本人也是这句话的践行者,到了耄耋之年,他整日嘻嘻哈哈,还模仿杨丽萍的孔雀舞,看上去就是个老小孩,他被称为“老顽童”。...

  • 立秋 秋的开始 寒暑交替之时养生

    立秋 秋的开始 寒暑交替之时养生

    中医借助自然万物之灵性入药,考虑的方式虽有实践的经验,亦多这种感悟。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疗一例秋季难产的孕妇,就曾经借助了桐叶。据说当时产妇已经找了与叶天士齐名的薛生白看过。叶天士认为是产妇过于虚弱,无力运胎的缘故。开具的处方自然以气血双补为主。可是为什么不效呢?叶天士便是从“秋”字去入手的,他认为当时正值寒暑交替之时,便改药引“竹叶三片”为“桐叶三片”,产妇遵方服药,不久便顺利地产下一胎儿,母子均报平安!梧桐叶报秋的特性,正符合同气相求的道理,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