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 第2页
-
中医住培应遵循自身规律
2015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始开展,各地积极行动和探索。中、西医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都是加快促进医学生向合格临床医生的成长和转变,将医学生在高等医学院校教育阶段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临床工作的能力,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流程,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临床医生的水平达到相对同质化的效果。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个舶来品,对中医专业住院医师而言,尚没有十分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需要中医界同仁大胆探索,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自身规律,坚持结果导向,鼓励在培训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借助建立和完善毕业后医学教...
-
中医证候规范与方证相应 完善循证方法
目前已涌现东学与西学兼容、交织、渗透的新 趋势。中华民族的美德孔孟仁学,将以儒藏为载体 远渡重洋而传播四方。医学是人学而不是纯粹的科 学,医学离不开哲学,也离不开经验。中医药学具 有生物科学与人文哲学的双重属性。人们总是追求 真善美,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而以美启真、以美储 善、以美立命。人禀 “太虚原象廓然大公” ,太虚 不是真空而是一元正气,大公是境界,是人心的本 性,是生理心理的平衡,是顺天、道、自然的整 体。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论,其 原创优势是防治现代难治病的疗效。传统中...
-
中药灌肠促循环 温通散瘀助受孕
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难以受孕的人数在逐年上升,除了西医领域里利用手术如腹腔镜、药物治疗外,传统中医的内服外治方法也能有助于受孕。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妇科主治医师陈文英表示,中医认为,受孕困难属于瘀阻不通,因此中医治疗不孕或者调理辅助生育的身体环境,都以温通为主。 陈文英给记者提供一份前来治疗不孕的患者统计资料。记者发现,接受治疗的妇女年纪平均年龄28~30岁范围,她们患病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日常不注意避孕,有流产史。陈文英认为,导致如今不孕的因素之一,就是性生活提前和不注意避孕导致人流,这样会引发子宫...
-
改善你的微循环
天热中老年人容易出现胸闷、头晕、失眠多梦、手脚麻木、听力下降等症状,其实这是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科学研究发现,当气温升高到30℃以上时,人的微循环系统压力增大,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专家认为,改善微循环是中老年朋友减少疾病和延年益寿的关键。 记者采访北京电力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肖青时了解到,微循环是指人体中微小动脉、毛细血管、微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由于微小血管特别细,只有人的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而且特别多,人体内约有一百亿根,连起来长达十一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血液在这么多、这么细的血管中流动,很容易因各种原因造...
-
肺经循环图 异常导致的疾病
肺经在人体内的循环路线是怎样的? 肺经,全称为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之一,主管肺脏,主治呼吸系统和五官疾病。《灵枢·经脉》中说: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脯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卜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肺经在人体内部的循行蹄线是: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胃),下行至脐联络大肠,再上行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脏;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着前臂掌面...
-
人体经络系统图 十二经络循环注顺序表
人体经络是临床诊病遵循的根本.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十五络脉,以及浮络、孙络等组成,它们在人体中形成了一张纵横交错、沟通内外的大网,有联络脏腑、运行气血和抵御外邪的作用。人体在忠仃某些疾病时,经络循行线上会出现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状的反应物,这些部位的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临床上就是根据对这些病理变化的检查。来找出疾病的病因、病位及治疗此疾病应找准的穴位的。 人体内的经络有哪些 人体内的经络一般可以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在西藏密宗功中描述的中脉。 其中,...
-
活血中药改善微循环
活血中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中药,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血瘀患者常表现有微循环障碍,如冠心病、脉管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硬皮病等,都普遍存在微循环障碍。临床上发现,血瘀证明显者,微循环障碍的程度也较严重。 实验证明,许多活血化瘀的方、药同时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如川芎、丹参、蒲黄、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以及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方,如冠心2号方、川红(川芎、红花)注射液、通脉灵等都有类似作用。冠心病患者经活血化瘀治疗(如服用复方丹参片、活血通脉胶囊、心通口服液等)后,不仅冠脉血流量增加,...
-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膀胱经循线图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是怎样的? 足阳明胃经,十二经脉之一,主管脏腑为胃,主治消化系统、五官、咽喉、下肢运动障碍等疾病。 足阳明胃经起于迎香穴,往上行走到鼻梁山根处,接着沿鼻梁的外侧,即从承泣穴下行,进入上齿,并环绕口唇,交会于承浆穴。接下来,足阳明胃经分为两支。其中,分支上行,循着颊车穴上到耳前,再循着发际至额颅部位。胃经的主干线则从颈下行到胸部,向内行走进入缺盆穴,属于胃络脾。主干线的支线部分又循行于胸腹,抵腹股沟处。接着,胃经由腹部下循下肢外侧前缘,至第二趾外侧端停止;分支从膝下3寸处和足背分出,分...
-
遵循中医理论 掌握组方机理与药物剂量
经方原指古代经验方的简称,是古人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反复验证行之有效的方剂。随着中医学不断发展完善,历代医家对其含义总结也不相同。《辞海》中指出:“经方,中医学名词,古代方书的统称,后世称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时方相对而言。”笔者认为经方配伍严谨、药物精简,临床疗效确切,不仅反映出中医学组方理论的原始面貌,故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成为后世方剂发展的典范;而且集中彰显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精华,故临证运用经方要思考、要善用、要活用,治疗上则易收良效。...
-
推进分级诊疗应遵循中医院发展规律
近日,《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意见》明确了两大方面工作举措:一方面,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重点是是明确城市二、三级医院,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慢性病医疗机构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重点是完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制定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标准,重点控制三级综合医院数量和规模。 分级诊疗的重...
-
经络 气血循环的高速路
任督二脉一词能够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任督二脉到底指什么呢?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李瑞教授介绍,任脉是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 在中医理论里,身体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脑、髓、...
-
气虚,血虚证的循经脏腑调理研究
亚健康状态是处在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 在中国城市中普遍存在, 临床表现涉及到人体疲劳和精神状态、心血管、消化道、免疫系统[1]。积极调理人体亚健康状态有助于向健康状态转归。四诊合参辅助诊疗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在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诊断辨识中, 提高了中医诊断标准化的准确性和速度[2], 使中医诊断标准化, 规范化。中医证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在临床辨证论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微观辨证”的新概念, 延伸了中医传统的四诊, 建立可量化、通过仪器收集的诊断信息, 有中医特色的微观参数是微...
-
食疗药膳选用遵循理论
药膳有别于普通饮食,应用时须注意食疗中药的性味、药膳的宜忌、选料与加工、烹调技术等,并要掌握药膳应用的基本原则。 1.注重整体,辨证施食。一般来讲,温性、热性的食疗中药,如生姜、大葱、红枣、核桃、羊肉、小茴香等,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寒证、阴证;而凉性、寒性的食疗中药,如绿豆、藕、西瓜、梨、荸荠、马齿苋、菊花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热证、阳证。 就五味而言,酸味食疗中药(如乌梅、石榴等)能收敛、固涩;苦味食疗中药(如苦瓜、杏仁)能清热、降气、泻火、燥湿;甘味食疗中...
-
中医看病遵循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的原则
有些病人以为中医大夫看病不应该靠检查,只靠三个手指号号脉、看看舌头,就能看病了,其实不然,中医看病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需要既辨病、又辨证、还需辨人。 病是指人体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正常状态。各种疾病各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特点,每一种病都有区别于它病的特殊性,形成了各个病之间的差异与各自的特点。病是一个疾病的全过程。 辨病:就是在众多的疾病中,辨明属于哪种病,这是看病的第一步,也是医生治病的常规,只有明确诊断,根据病的特定病因、病理本质治疗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辨证:是利用中医的四诊...
-
高考饮食宜遵循适量适度 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高考临近,如何吃好、休息好成为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有些家长,绞尽脑汁给考生增加营养,甚至盲目进补,不仅不会起到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高考饮食宜遵循适量适度、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原则,其中有八个忌讳一定要引起注意。 一忌过量摄入水分和高盐食品。水分摄入过多造成腹胀,不仅不舒服,而且会造成考生频频上厕所。如果摄入盐分过多,考生在紧张情绪下更加容易口渴,造成情绪焦躁。 二忌过多食用油炸、油腻食物。这类食物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以致引发肠胃疾病,还会抑制大脑神经的兴奋,令人情绪不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