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第13页
-
关于中西医孰科学孰先进的争论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西医孰科学孰先进的争论喋喋不休,甚至摆起了擂台,下起了战书。但是不管怎么争论,两种医学在我国将长期并存是不争的事实。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两种水火不相容的观点,其实都恰恰是只了解了事物的一个方面。笔者曾经跟随一位祖传几代的中医学习,虽然他的中医水平确实不错,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找他开中药,但是鉴于知识的缺陷,他对西医可以说一窍不通,因此误认为中医是万能的,没有他用中医治不好的病,这就是缺陷;而临床常见很多医院的医生对患者说不要相信中医,中医都是骗人的,他西医解决不好的病中医也不...
-
宋坪:中医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新趋势
中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的医学体系。 中医药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展示了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思维模式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高度融合和统一。中医宏观上把握疾病的变化规律,以人体功能状态为切入点,形成独特的思维模式,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 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愿意接受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医疗服务...
-
刘云鹏 著名中医临床家知名中医妇科专家
刘云鹏(1910年~2013年),名万程,字云鹏。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国现代名医,知名中医妇科专家。 1910年10月23日,刘云鹏出生于现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刘家棚,一个四代中医之家。 刘云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无论什么书,他只要读上三遍,就能倒背如流,于是父亲刘哲人在五个子女中选择了刘云鹏继承家业。十八岁刘云鹏开始跟随父亲学医,边学习边侍诊,侍诊之余刘云鹏博览群书,特别是《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是手不释卷,仔细研读,无所不记,对《伤寒论》中的条文烂熟于...
-
深化对中医药原创科技资源的认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
-
中医外科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医外科学手术源流 中医外科学手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汉隋唐时期,宋代以后则更加成熟。但至宋以后,中医外科手术一直停留在切开疗法、烙法、砭镰、挂线、结扎等浅表手术的层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医外科手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中医外科手术水平与之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中医学某种程度上可谓起源于中医外科。早期人类生存环境恶劣,易遭受动物咬伤、冻伤等不测,且当时战事纷争,创伤、流血现象普遍,人们在自救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外科疗法,如伤口包扎、压迫止血...
-
基于科学性、经验性、文化性的中医传承
●中医的科学性、经验性、文化性与中医传承息息相关,中医人必须牢牢把握关乎中医本质的核心内容,树立正确的中医科学观,把握对于古圣先贤、当代名医名师、自己个人三种经验的学习积累,并通过持之以恒的文化积累涤清中医学习之路。 ●今时之中医不仅要有坐堂行医的本事,还应具备创新发展学科的信念和能力。当我们的中医人视野更宽、思维更广的时候,不仅是给予了自己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也同样是为我们的中医学科开启了一扇扇发展之门。 ●产业化意味着一门学科的知识、产品具备了更为广阔的服务天地,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