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 第11页

科 第11页

  • 从新冠肺炎治疗谈中医的科学本质

    从新冠肺炎治疗谈中医的科学本质

    中医是否科学历来是争论焦点。搞清这一点,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科学。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科学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它积累和组织并可检验有关于宇宙的解释和预测。 首先来看中医学符不符合科学的定义。中医学是以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该书系统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两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为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系统论述了中医治疗的理法方药。到后来各个时代医家的不断发展,中医体系已经由完备到成熟。所以中医学拥有一套区别于西医学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此次...

  • 入春“发陈”科学养生 防流感和感冒

    入春“发陈”科学养生 防流感和感冒

      入春后人体阳气升发,新陈代谢增强,能在这个大自然“发陈”之时,釆用科学的养生方法,对健身防病十分有利。但是,春季温暖多风,适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和传播。同时,春天的气候变化无常,人体皮肤肌理逐渐变得疏松,特别是阳气虚弱的老年人,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下降,稍不注意,极易受寒,寒邪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所以预防流感和感冒是关键。   温灸   寒邪入侵机体可引发肌肉酸痛、头痛、肩背僵硬等不适症状。采用“温和灸”疗法可取得满意效果。用艾条,在人体穴位或患...

  • 唐宋诗歌中的眼科医史

    唐宋诗歌中的眼科医史

    在中国科学文化史上,唐宋的医学和诗学是交相辉映的两颗明珠。文学家在诗作中谈医说药、论方叙病、写神言志,涉及医学史、疾病谱、本草学、方剂学、养生习俗等内容,是探讨唐宋医学史的韵体文献。 士大夫们焚膏继晷地苦读,加之当时照明条件的简陋,眼科疾病是士大夫阶层的多发病,因此在唐宋诗人的笔下有不少关于眼科疾病的诗词。 “穷瞎张太祝”与车前子 被孟郊戏称为“穷瞎张太祝”的张籍,因患目疾,缺医少药,几近失明。他收到在开州任刺史的同僚老友韦处厚寄来的车前...

  • 眼科黄斑变性分干性湿性两类

    眼科黄斑变性分干性湿性两类

    专家简介 郝晓凤,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合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底病、眼外伤科主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不要单纯地以为自己就是得了白内障、老花眼,事实上,导致中老年人视力下降的原因有很多,也可能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导致了上述情况的发生。 “黄斑”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斑点,它位于视网膜的中央,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由于富含叶黄素,比周边视网膜颜色稍暗,故称为黄...

  • 变应性鼻炎 针药并济疗效显著 科研有据路径可循

    变应性鼻炎 针药并济疗效显著 科研有据路径可循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张勤修提出“穴位刺激经轴索反应抢先抑制鼻肽能神经”的学术思想,针药并用治疗变应性鼻炎。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记载:“诸阳之会,皆在于面。”鼻居面中央,属阳中之阳位,当以通畅为用,以窒塞为害。肺开窍于鼻,鼻为呼吸之门,血脉聚于此,喜清润以顺达,恶燥浊而闭郁。《灵枢·外揣》曰:“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穴位埋线就属于“...

  • 眼科活血利水法

    眼科活血利水法

    眼科活血利水法是指利用活血药和利水渗湿药来治疗血水互结或血瘀水停病证的治疗法则。活血利水法已写入“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中医结合眼科学》,并作为眼科疾病的主要治法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眼科活血利水法进行介绍。 文献及理论研究 笔者团队查阅了民国以前的眼科专著和其他综合性著作中的眼科部分,没有见到眼科疾病采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的理论论述。同时分析了解放以前出版的《太平圣惠方》《目经大成》等70...

  • 略论中医内科疑难急危症的治疗

    略论中医内科疑难急危症的治疗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医学因此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在治疗慢性病、疑难症方面,在抢救急危症方面,中医药仍显示着其独特的疗效。   1 历代中医学家对急危症的认识与治疗   远至两千多年以前,我国最早的经典著作《内经》中就有阐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灵枢通天:“(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都指出亡阴亡阳为垂危之候。《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记述:“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

  • 逍遥丸妇科方面运用较广

    逍遥丸妇科方面运用较广

    逍遥丸由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炙甘草组成,能散肝气之郁,行血液之滞,服用后气血通畅无阻,周身舒适自如,故有“逍遥”之美称,在妇科方面运用较广,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还称赞其为“女科圣药”。 治肝郁血虚脾弱胁痛表现为胁肋胀痛,走窜不定,嗳气或呕恶;精神抑郁,神疲食少;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心中气结,闷闷不乐。此类患者每日服逍遥丸2次,每次9克,或午后4时服1次,可稳定情绪。 治月经不调崩中漏下女性若肝气郁结,常可引起月经不调,若郁久化火,热...

  • 生化汤的确是妇科常用名方

    生化汤的确是妇科常用名方

    生化汤的方歌是这样说的:“生化汤宜产后尝,归芎桃草炮姜良”。不错,生化汤的确是妇科常用名方,民间还有“不论寒热,产后必服生化汤”之说。但是,专家提醒,生化汤不可作为产后常规用药,而应在医生指导下辨证论治,对症施药,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生化汤出自《傅青主女科》,由全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去皮尖)6克,干姜2克,炙甘草2克,黄酒、童便(即10岁以下的儿童的小便)各半煎服,主治产后血虚受寒、瘀阻胞宫所致腹痛,临床表现为产后恶露不出、小腹冷痛等。(注:今只用水煎...

  • 少见!妇科药能治男性病

    少见!妇科药能治男性病

      乌鸡白凤丸、黄体酮、雌激素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妇科药。不过近年临床应用发现,这些药物在使用上并不存在性别鸿沟,逆“性”而用,亦有良效。      药一:雌激素片剂   效果:阻止阴茎勃起   雌激素,是一种主要由女性卵巢和胎盘产生的激素,是女性“特有”的激素之一。它除了能促进和保持女性第二性征外,对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和皮肤都有很大的影响。但对于很多泌尿外科的医生来说,雌激素片剂已经成为包皮环切手术后的常规用药。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

  • 陆氏伤科(陆银华)(秘方数:27)

    陆氏伤科(陆银华)(秘方数:27)

    宁波陆氏伤科,源远流长。自陆士逵起,相传三百年之久,至陆银华时,已经六传。陆氏以武艺家传,练武养功,又擅长跌仆损伤之救治,可谓文武相济,刚柔自得。陆银华(1895-1967)自幼从父维新练武从医,深得家传之精华,行医六十余载。学术上,除精于《医宗金鉴》、《伤科补要》、《医林改错》外,还涉猎诸家著作,尤对叶天士、王清任之说颇有研究。医业上,对头部内伤(颅脑损伤)、海底伤(泌尿系统损伤)的诊治,有独到之处,在江浙一带素有盛名。(施杞) 方 名 海底方 破血汤 琥珀三七散 川羌活汤...

  • 肱骨外科颈骨折(秘方数:2)

    肱骨外科颈骨折(秘方数:2)

    肱骨外科颈骨折又名臑骨肩端骨折。肱骨外科颈位于肱骨解剖颈下2-3厘米处,为松质骨与坚质骨邻界所在部位,最易发生骨折。此种骨折尤好发于成人及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伤,临床上常根据骨折的移位方向和受伤程度来区分类型,现一般归纳为三种:(1)外展型;(2)内收型;(3)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型。但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又在此基础上增设二型,即伸展型和屈曲型,并自制钳肱骨颈夹板来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诊断比较容易、应先了解受伤的原理和临床表现,如肩部疼痛、肿胀,肩部有较大的血肿,外科...

  • 施氏伤科(施维智)(秘方数:24)

    施氏伤科(施维智)(秘方数:24)

    施维智(1917-),江苏海门人,出身于祖传伤科医家。施氏伤科流派之形成,自清代道光年间开始,已历五世。施维智自1938年抵沪悬壶,迄今已行医五十春秋。施氏理伤的学术思想是“十三科一理贯之”,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他不仅对伤科理论的研究造诣颇深,而且对各种损伤杂症的治疗也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施杞) 方 名 吊伤膏 补肾健腰汤 截血膏 育阴健腰汤 祛伤续骨膏 安神化痰汤 接骨膏 补肾健脑汤 伤筋药水 坚骨健步汤 行气化瘀汤 和营通...

  • 刘氏伤科(刘寿山)(秘方数:11)

    刘氏伤科(刘寿山)(秘方数:11)

    刘寿山(1904-1980),北京人。19岁时拜文佩亭为师。后从事中医正骨临床和教学工作五十年之久,有着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刘氏对中医筋骨损伤学术造诣较深,尤其对中医筋骨气血有独到见解,对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更有独到之处,其正骨手法别具一格,确有较好的疗效,深受民众信任和爱戴。(施杞) 方 名 接骨紫金丹 舒筋壮力丸 努伤化瘀丸 补肾养血丸 外敷接骨散 外敷正骨散 消肿化瘀散 外敷活化散 外敷生长散 外敷壮力散 腾药...

  • 王氏伤科(王子平)(秘方数:19)

    王氏伤科(王子平)(秘方数:19)

    王子平(1881-1973),回族,河北沧州人。我国著名武术家、伤科专家。王氏对中医伤科正骨医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手法方面的特点是熔擒拿、点穴手法与正骨理筋手法于一炉,提倡手法与练功的有机结合;在药物治疗方面,既强调辨证施治,又重视单方、验方的作用。他全面地继承了武术伤科学流派的技术,并且通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使王氏伤科在我国中医伤科学术界独树一帜,卓有声誉。解放后,王氏曾任第一届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上海中医学会理事,上海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会员,市民委委员,并任上海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上...

  • 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秘方数:34)

    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秘方数:34)

    石筱山(1904-1964)、石幼山(1910-1981)昆仲为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石氏治伤,注意整体调治,内外兼顾,善于有所侧重地综合应用手法、外治、内服、针刺以理伤续断,尤其擅长用巧劲正骨上骱理筋及结合体质、兼邪辨证施以内治方药。损伤论治,石氏主张气血兼顾。筱山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提出气血兼顾时要以气为主。损伤以后,瘀血为患,宜治血为先,但攻逐不能伤正,康复更须扶助正。石氏又认为损伤亦有虚实之别,虚人受伤是本虚标实,重访瘀著亦是本虚标实,积劳所致的劳损或劳伤更是以虚为主。石氏还注意治伤须留意兼邪...

  • 郑氏伤科(郑怀贤)(秘方数:24)

    郑氏伤科(郑怀贤)(秘方数:24)

    郑怀贤(1897-1981),河北新安县人,生前任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院长,全国武术协会主席,全国运动医学学会委员,四川中医学会理事等职。郑氏幼读私塾,14岁拜师习武八年,22岁拜北平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为师,深造武功兼习伤科八年。后于南京、上海执教武术。1936年在第十一届奥运会(德国柏林)作武术表演。1937年迁成都,从武授徒,挂牌行医。1958年成都体院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体育医院,郑氏致力于伤科诊疗的研究总结。郑氏主要著作有《正骨学》、《伤科诊疗》、《伤科按摩术》、《运动创伤学》、《实用伤科中药与方剂》等...

  • 魏氏伤科(魏指薪)(秘方数:22)

    魏氏伤科(魏指薪)(秘方数:22)

    魏指薪(1896-1984),山东曹县人,教授。1918年起在家乡行医,1925年到上海开业,1955年率家人参加上海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工作。曾任上海第二医学院祖国医学教研组主任,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名誉所长,瑞金医院伤科中医教研组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等职。魏氏系数代祖传世医,他的学术得其父魏西山传授,以后又经过60多年的临床实践,并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和总结提高。魏氏在临床上既重外治,又重内治;既重于手法,又重方药。并根据不同实情从实际效果出发,而有所侧重。魏氏对于伤科手法与导引更有独...

  • 治疗妇科带下之经验方

    治疗妇科带下之经验方

    妇女阴道流出白色黏液,其状如带,量多淋漓,捆涕如唾者,称为 “白带”;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分明,称为“赤白带”;白带色黄者,称为“黄带”;白带色红者,称为“赤带”;还有青、黑或五色杂见的,因而又有“青带”、“黑带”、“五色带”。各种白带异常总椿“带下”。带下之生,多由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加上脾虚、肝郁或奇经虚损、阳气不足等因素...

  • 郭氏伤科(高云峰)(秘方数:16)

    郭氏伤科(高云峰)(秘方数:16)

    郭氏伤科(平乐正骨)源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二百余年。平乐正骨乃秉《内经》之宗旨,折衷诸先哲奥秘,自成体系,独树一帜。高云峰(1905-1976),女,河南孟津县人。近代中医正骨女专家,早年随郭灿若先生行医,深得郭氏正培真传。高氏治学严谨,医德高尚,临症强调局部与整体统一,外患与内伤并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等,对骨折手法整复和伤科辨证用药造诣尤深。高氏悬壶一生,对平乐正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曾任河南平乐正骨学院院长,正骨研究所所长,亦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委员等。(施杞) 方...

  • 林氏伤科(林如高)(秘方数:25)

    林氏伤科(林如高)(秘方数:25)

    方 名 风伤丸 旧伤跌打汤 跌打补骨丸 顺气祛瘀汤 养营丸 散结利气汤 续骨丸 透骨养筋汤 回生散 新伤跌打汤 芎芷汤 安神止痛汤 疏风活血汤 通窍祛瘀汤 顺气宽胸汤 祛风通络汤 祛风散瘀汤 复苏汤 补肾壮骨汤 清热凉血汤 活血镇痛汤 理气补血汤 消炎退肿汤 风伤伸筋汤 跌打营养汤...

  • 妇科阴痒症:龙胆泻肝汤

    妇科阴痒症:龙胆泻肝汤

      妇科疾病种类繁多,包括经、带、胎、产、乳、杂诸病。因妇女之生理特性及其经、带、胎、产、乳等生理功能均与肝气、肝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妇人之病理征象,从肝论治亦常十有八九可一矢中的。   龙胆泻肝汤首载李东垣《兰室秘藏》由龙胆草、本通、车前子、生地、柴胡、泽泻、当归组成,经后世医家的不断衍化,至清代王昂《医方集解》收载该方时增加了黄芩、栀子、甘草而臻成熟。   本方是临床常用方剂,具有清肝泻火、除肝经湿热的作用,主治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之证,可用于内、外、妇、五官等各科多种疾病。由其对于妇科疾病中的因湿热下注...

  • 林如高伤科秘方(方数:25)

    林如高伤科秘方(方数:25)

    林如高(1888-1986),福州人,生前曾任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福州市中医学会名誉理事长,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科顾问,福州市林如高正骨医院名誉院长。林氏出身于骨科世家,祖父林达年是福州清代骨科名医。林如高15岁随祖父行医,继承了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在正骨、推拿、固定及内、外用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不少骨伤科患者经他治疗后应手而愈。(施杞)...

  • 中医科苏宝祥推荐养生茶

    中医科苏宝祥推荐养生茶

      夏季天气炎热,体力消耗较大,同时胃口变差,不少人会消瘦下来,这时可用清补的方法进行调理。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苏宝祥推荐以下养生茶。      1.菊花茶   菊花茶可清热解表,清肝明目。适宜在夏天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口干、尿黄、舌质红、苔薄黄时饮用,也可用于高血压初期出现头痛、目赤等症状时饮用。具体做法,每天用5克的干菊花泡茶饮用,也可将菊花与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煎煮时间不能太长。      2.山楂茶   山楂有消食导滞、活血化淤的作用。经常饮用山楂...

  • 巧用香佩疗法治疗儿科疾病

    巧用香佩疗法治疗儿科疾病

    香佩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指将某些芳香性药物研成细末,装入布袋,佩戴于患者胸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小儿脏腑未充,药物不能多受”,而香佩疗法只需要使用少量药末,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即可达到有病治病、未病先防之目的。此外,儿童多因中药较苦而不愿意服用,因此,香佩疗法更适用于治疗儿科疾病。 1.感冒取雄黄、朱砂各6克,石菖蒲、大青叶各15克,白芷 9克,薄荷3克,研成细末。取15克装入布袋内,令儿童佩之,具有预防感冒的功效。 2.咳喘取雄黄、苍术各6克,细辛、干姜各3克,白...

  • 石筱山“十三科一理贯之”正骨手法

    石筱山“十三科一理贯之”正骨手法

    石筱山(1904年-1964年),江苏无锡人。著名中医骨伤学家、教育家,上海著名中医骨伤科石氏世家石晓山次子,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 在学术上,石筱山重视“十三科一理贯之”,强调伤科临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擅于外伤内治,强调气血兼顾,以气为主,以血为先;认为骨创伤病变多兼痰湿,故诊治不仅筋骨并重,还应治兼邪重痰湿;并创立正骨手法“十二字诀”。因临床疗效卓著而享誉国内外,被尊为上海伤科八大家之一。 秉承“十三科一理贯之” &ldquo...

  • 上古之人一些科学饮食

    上古之人一些科学饮食

      《黄帝内经》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书中所提到的上古之人,主要是指久远年代有智慧的人,从中可找到一些科学饮食的线索。   旧石器时代,人类获得能量的65%来自水果和蔬菜,约25%来自谷物,约10%来自动物食品。新石器时代,随着对谷物依赖增加,水果和蔬菜的能量供给减少至40%左右,谷物供应的热量达50%以上,肉类比例有所减少。《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食物有59种,其中植物类48种,从侧面反映...

  • 节后上火多以胃火为主科学祛火

    节后上火多以胃火为主科学祛火

      “恭喜发财,祝你蛇年红红火火!”春节过后同事间互相拜年,不过,贺词还没应验,有些人的身体却先“红火”了起来。专家指出,节后上火多以胃火为主,要分清虚实,再科学祛火。      节后“胃火”最常见   由于饮食和睡眠不规律,节后上火十分常见。通宵达旦地打麻将、玩游戏、打扑克会导致“气阴耗伤”,“实火”上升。再加上聚餐、应酬不断,大鱼大肉,吸烟喝酒,身体的“火&rdqu...

  • 中医药科技成果

    中医药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评价是对科研成果的创新质量、学术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成熟度等做出客观、具体、恰当结论的过程,是由没有利益相关关系的第三方进行的独立评价。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可以引导发展,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 关于中医药科技成果与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 成果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工作或事业的收获。所谓科技成果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中医药科技成果是指源于中医理论、经验和技术,采用中医药或多学科交叉的方法,...

  • 重视和加强临床科研 职业化管理素养 中医临床路径

    重视和加强临床科研 职业化管理素养 中医临床路径

    河南省中医院院长韩丽华: 中医院管理者要刚柔兼备 在国内,真正由职业经理人掌门医院的并不多。目前大多数医院管理者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的,要想管理好医院就要学习管理知识,注重科学管理。在管理中,既需对管理制度的执行刚性,又要在执行过程中体现出柔性。从临床医生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的管理者,相对而言,能更好地了解临床医务人员的所思所想,能更好地把握管理工作中的那个柔性。 管理团队和专业技术团队对于医院的发展非常重要,两者缺一不可。我们对医院管理团队的培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