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第14页
-
多寐之证治以益气扶脾升清降浊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经典名方,后世诸多补气之方皆从本方衍化而来。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导致的面色萎黄或苍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方中人参健脾养胃,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二药相配,益气健脾之力大增。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与白术相配,则健脾渗湿之功更著。甘草助人参甘温益气,且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配合,使中气复而脾运健,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多寐是以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亦称嗜睡、多卧...
-
以运气思路辨治难治性胃痞一例
笔者有幸拜于龙砂医学流派传承人顾植山教授门下,潜心研习五运六气理论,获益匪浅。现将验案一则分享如下。 余某,男,2023年9月21日初诊。主述:上腹反复胀闷10余年,餐后明显。经多次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阴性。曾接受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磷酸铝凝胶、替普瑞酮、伊托必利、莫沙必利、复方消化酶等西药治疗,时可缓解,但仍反复。亦服用疏肝健脾、理气和胃的中药处方,然效甚微,故来求诊。既往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刻下:患者诉近期上腹胀闷再作,餐后约2小时胀痛明显,伴反酸、呃逆...
-
以续命类方治寒热错杂之失眠
不寐乃古今难治之病,其中寒热错杂之证治疗尤其棘手。本案以大续命汤煮散治疗失眠之寒热错杂证,有别于既往滋阴养血、交通心肾、补气养心、潜镇安神等法,现整理如下。 患者男,37岁,2022年3月24日初诊。主诉:眠差多年,加重2周。患者既往因工作需要长期熬夜,现虽已不再熬夜,然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夜寐多梦,甚则彻夜难眠,近日每夜仅睡1小时,情绪紧张,精神困倦。平素畏风冷,微怕热,汗出多,夜盗汗,心胸闷,偶悸动,胃纳差,口干苦,口臭,大便干结,日2~3行,夜尿1次,婚后5年未育。查体见面浊头油,手温微潮,下睑鲜红...
-
小儿咳嗽方 治以调畅气机平衡阴阳
李敬孝系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余年,对经方的运用见解独到,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治小儿咳嗽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典型医案 张某,女,5岁,2023年9月4日初诊。患儿1个月前因肺炎住院治疗,治愈出院后出现自觉头热,体温波动在36.2℃~36.8℃之间,该症状夜间较重,干咳,少痰,易过敏,易感冒,食欲好,多食易饥,消化不良,大便稍干,小便黄。舌质淡,苔白,舌尖略红,脉细数。 诊断:咳嗽(内伤发热,证属余邪未尽)。 治...
-
过敏性鼻炎治以补肺固表
陈宝贵治疗过敏性疾病案例举隅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异常、 超高的免疫变态反应 性疾病 [1] ,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 病程长、 迁延难愈、 治疗困难等特点 [2] , 病变部位以皮肤或黏膜为主。 随 着气候、 环境变化, 以及经济高速发展, 变态反应性 疾病的发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现代医学对此类疾 病尚无较好的根治方法, 而中医治疗则体现出独特 的优势。 中医认为过敏性疾病是在先天禀赋不足基 础上, 加之外邪侵袭, 而致表里不和、 气血阴阳失调 的病证 [1-3] 。 本文重点对陈宝贵教授运用中医临证思 辨方法,...
-
元代以前中医脑病医案研究浅论
医案是医师临床思维活动与医疗实践活动的记录。从古至今,岐黄之术传承不息,医案与其他形式的医著共同呈现了中医发展的轨迹,承载了中医仁术的精神。医案生动地反映了民生需要、临床疗效、辨证思维,向来为医林所重视,医案中往往理法方药具备,示人以圆机活法。研读医案如同与医家共诊切磋,对于后之学者开拓临证思路、提高辨治能力颇有裨益。笔者在前期中医脑病医案研究的过程中,对元代以前的中医脑病医案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1 元代以前中医脑病医案的筛选 医案之作由来已久,殷墟甲骨文中载有某疾愈或不愈,《周礼&m...
-
湿热夹瘀阻之黑疸 治以栀子柏皮汤加味
张某,男,64岁,门诊病例。 2000年11月8日初诊:家属代诉,患者因患黄疸、腹胀,从2000年4月25日~9月28日在省级某大医院住院治疗156天。诊断为:①胆汁瘀积性肝硬化;②慢性胆囊炎并胆囊多发性结石;③糖尿病(2型)。由于病情不断发展变化,肝功能损害严重(血清谷丙转氨酶253.8U/L),B超发现脾静脉增宽,黄疸逐渐加深,并出现严重黑疸,于是出院转请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整个面色黧黑,黑色甚黯而状如烟煤,人望之莫不感到惊愕。目黄,身黄,尿黄,兼见齿衄,鼻衄,伴心烦善饥,两胁及少腹胀...
-
治痈疽 以补阳还五汤四妙勇安汤加味
孙某,男,21岁,门诊病例。 2010年1月6日初诊:双足趾疼痛、发热13年不愈,足趾色黑、肿胀,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辨证:气虚血瘀,热毒阻络。 治法:补气活血,清热通络。以补阳还五汤、四妙勇安汤加味。 组方:黄芪2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川芎6克,红花4克,桃仁10克,金银花30克,玄参10克,生甘草10克,水蛭粉6克,煅乳香10克,煅没药10克,紫草10克,炮山甲10克,黄连4克,黄柏10克。15剂,水煎服。 2010年1月22日二诊:左...
-
白塞氏综合征分为五种证型予以辨治
白塞氏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狐惑病”。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其表现为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眼损害,皮肤损害,可有发热、急慢性关节炎等。西医认为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肝热、脾湿和肾阴不足所致。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五种证型予以辨治。 肝脾湿热型起病急,病程短,头痛、怕光,口腔黏膜及外阴溃疡,大小不等,灼热疼痛,或有下肢结节红斑,潮红灼热疼痛,急性期可见发热畏寒,胸胁闷胀,食欲不振,咽干口苦,妇女带下、带稠。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法...
-
金匮肾气丸组方有以下几个特点
金匮肾气丸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肾为水火之脏,有调和阴阳之功,阳动则气化,阴静则精生,阴阳协调以化生肾气。金匮肾气丸组方有以下几个特点: 阴阳互根:肾为先天之本,是水火同居之脏,肾中阴阳互相制约,互为依附,互相转化。阴没有阳不能化,同样,阳没有阴不能长。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由于肾中阴阳相互维系,因此在补阳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在补阴的基础上补阳,如此便可使阴阳相合,少火生气,阳也不会暴生而成壮火以食气而生后患。 五脏同调:肾藏精气,它所藏的精气乃肾之精气,但它要不...
-
狐惑病 方以薏米赤豆当归汤于临床
狐惑病,乃湿热壅遏化毒所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黏膜糜烂(溃疡)性疾患。西医所谓眼、口、生殖器(Behcet氏)综合征。临床上多以清热解毒、激素、维生素治之,往往效果不佳。笔者以健脾渗湿法,方以薏米赤豆当归汤于临床,效果满意。 药物组成:薏米150克,赤小豆25克,当归10克,王不留行25克,茯苓100克,漏芦15克,佩兰15克,藿香15克,滑石25克,生白术25克,红花15克,附子5克,水煎服,1日2次。若系新病,当归用量减半,去红花,附子,焦白术或苍术易生白术;若纳呆或胃脘不适者宜用藿香梗,酌加白...
-
顽固性呃逆处以降逆止呃汤
2003年夏,我在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职工医院出诊。一80老翁患顽固性呃逆,一连数天打嗝不止,声音响亮,不能喝水,不能进食,不能睡觉,不能谈话,痛苦不堪,求余诊治。余察其脉洪滑有力,观其舌光红无苔。诊为胃火炽盛,气逆不降之呃逆。针刺双侧翳风穴,呃逆渐止。针刺以治其标,再服中药以治其本。处以降逆止呃汤。 方药:代赭石30克,陈皮、旋覆花、太子参、天冬、白芍、枇杷叶各15克,竹茹、丁香、柿蒂、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当夜10时许,呃逆又发,又针双侧翳风,立止。患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