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以 第14页

以 第14页

  • 避疫汤 疫情不可掉以轻心

    避疫汤 疫情不可掉以轻心

    当下,疫情不可掉以轻心。 避疫汤,出自清代名医李文炳所著《仙拈集》,具有健脾升阳,解表辟秽之效。主治时疫。并可达已病者愈,未病者不染之效。 时疫,是指疠气疫毒从口鼻传入所致,有强烈传染性。《不知医必要·时疫》:“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气而得者,或头痛,发热,或颈肿,腮腺肿,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一邑。” 图片 避疫汤组成: 苍术3钱3分3厘,川芎8钱5分,干葛1钱3分6厘,甘草1钱6分6厘。...

  • 多寐之证治以益气扶脾升清降浊

    多寐之证治以益气扶脾升清降浊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经典名方,后世诸多补气之方皆从本方衍化而来。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导致的面色萎黄或苍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方中人参健脾养胃,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二药相配,益气健脾之力大增。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与白术相配,则健脾渗湿之功更著。甘草助人参甘温益气,且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配合,使中气复而脾运健,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多寐是以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亦称嗜睡、多卧...

  • 以运气思路辨治难治性胃痞一例

    以运气思路辨治难治性胃痞一例

    笔者有幸拜于龙砂医学流派传承人顾植山教授门下,潜心研习五运六气理论,获益匪浅。现将验案一则分享如下。 余某,男,2023年9月21日初诊。主述:上腹反复胀闷10余年,餐后明显。经多次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阴性。曾接受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磷酸铝凝胶、替普瑞酮、伊托必利、莫沙必利、复方消化酶等西药治疗,时可缓解,但仍反复。亦服用疏肝健脾、理气和胃的中药处方,然效甚微,故来求诊。既往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刻下:患者诉近期上腹胀闷再作,餐后约2小时胀痛明显,伴反酸、呃逆...

  • 以续命类方治寒热错杂之失眠

    以续命类方治寒热错杂之失眠

    不寐乃古今难治之病,其中寒热错杂之证治疗尤其棘手。本案以大续命汤煮散治疗失眠之寒热错杂证,有别于既往滋阴养血、交通心肾、补气养心、潜镇安神等法,现整理如下。 患者男,37岁,2022年3月24日初诊。主诉:眠差多年,加重2周。患者既往因工作需要长期熬夜,现虽已不再熬夜,然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夜寐多梦,甚则彻夜难眠,近日每夜仅睡1小时,情绪紧张,精神困倦。平素畏风冷,微怕热,汗出多,夜盗汗,心胸闷,偶悸动,胃纳差,口干苦,口臭,大便干结,日2~3行,夜尿1次,婚后5年未育。查体见面浊头油,手温微潮,下睑鲜红...

  • 小儿咳嗽方 治以调畅气机平衡阴阳

    小儿咳嗽方 治以调畅气机平衡阴阳

    李敬孝系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余年,对经方的运用见解独到,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治小儿咳嗽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典型医案 张某,女,5岁,2023年9月4日初诊。患儿1个月前因肺炎住院治疗,治愈出院后出现自觉头热,体温波动在36.2℃~36.8℃之间,该症状夜间较重,干咳,少痰,易过敏,易感冒,食欲好,多食易饥,消化不良,大便稍干,小便黄。舌质淡,苔白,舌尖略红,脉细数。 诊断:咳嗽(内伤发热,证属余邪未尽)。 治...

  • 治胃痛以固其本 以调气机 以化瘀阻 以鼓胃阳

    治胃痛以固其本 以调气机 以化瘀阻 以鼓胃阳

    阮亦周系苏北名中医,师从清末民初兴化名医顾余斋,生前为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业务院长,德术兼备,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处方用药轻灵平和、配伍精妙、匠心独运,尤其对诊治胃痛颇有心得。现整理总结其治胃痛八法如下,以飨同道。 1.首重胃气以固其本 胃为五谷之腑,又号太仑。水谷入口,皆注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浊气归心”“经气归于肺”,故称“胃者,五谷之海”,其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

  • 过敏性鼻炎治以补肺固表

    过敏性鼻炎治以补肺固表

    陈宝贵治疗过敏性疾病案例举隅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异常、 超高的免疫变态反应 性疾病 [1] ,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 病程长、 迁延难愈、 治疗困难等特点 [2] , 病变部位以皮肤或黏膜为主。 随 着气候、 环境变化, 以及经济高速发展, 变态反应性 疾病的发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现代医学对此类疾 病尚无较好的根治方法, 而中医治疗则体现出独特 的优势。 中医认为过敏性疾病是在先天禀赋不足基 础上, 加之外邪侵袭, 而致表里不和、 气血阴阳失调 的病证 [1-3] 。 本文重点对陈宝贵教授运用中医临证思 辨方法,...

  • 元代以前中医脑病医案研究浅论

    元代以前中医脑病医案研究浅论

    医案是医师临床思维活动与医疗实践活动的记录。从古至今,岐黄之术传承不息,医案与其他形式的医著共同呈现了中医发展的轨迹,承载了中医仁术的精神。医案生动地反映了民生需要、临床疗效、辨证思维,向来为医林所重视,医案中往往理法方药具备,示人以圆机活法。研读医案如同与医家共诊切磋,对于后之学者开拓临证思路、提高辨治能力颇有裨益。笔者在前期中医脑病医案研究的过程中,对元代以前的中医脑病医案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1 元代以前中医脑病医案的筛选 医案之作由来已久,殷墟甲骨文中载有某疾愈或不愈,《周礼&m...

  • 安宫牛黄丸 避免以下误区

    安宫牛黄丸 避免以下误区

    虽然安宫牛黄丸有时可以救人于危难之时,但也不是“包治百病”,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以下误区。 误区一:包治中风 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的功效,属于中药里的凉开之剂,适用于中风闭证中的阳闭(面色红、喉中有痰、大便不通、舌红、苔黄腻等),而不适于阴闭证,更不能用于中风脱证,对风中经络、中风后遗症的病人亦毫无疗效,误用甚至可导致病情加重或危及生命,因此,安宫牛黄丸并不是包治一切中风昏迷病人的“神药”。 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一般没有神志...

  • 小柴胡汤以柴胡为君

    小柴胡汤以柴胡为君

      小柴胡汤以柴胡为名,很显然,柴胡为君,原方中柴胡用量最重,为半斤。   清代医家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中指出:“先辈论此汤,转旋在柴、芩二味,以柴胡清表热,黄芩清里热也。卢氏以柴胡、半夏得二至之气而生,为半表半里之主治,俱似有理。然本方七味中,半夏、黄芩俱在可去之例,惟不去柴胡、甘草,当知寒热往来,全赖柴胡解外,甘草和中,故大柴胡去甘草,便另名汤,不入加减法。”   本段论述,似有所偏,没有黄芩相配,柴胡便不足以治少阳病,口苦、咽干也就无由而解。但本段论述强调小柴胡汤中柴胡的...

  • 汤药可以变得不太苦

    汤药可以变得不太苦

    良药苦口利于病,此理人人皆知。问题是有的药实在太苦,难以下咽。中医专家总结出汤药祛苦六法,可以让中药比较容易入口。掌握服药时间 在一天24小时内,机体有两个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一个是8时至10时,一个是14时至15时。苦味中药可在饭后上述时间内服用。掌握药液温度 中药的服用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苦味中药的服用可不必拘泥于此。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 37℃以上的温度更为 敏感。因此,苦味中药 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 15℃—37℃。掌握含咽部位 研究表明。人的...

  • 理中丸以干姜为君

    理中丸以干姜为君

      理中丸以干姜为君。   张仲景治疗阳虚,每以“辛甘化阳”法,与后世所用“补阳法”迥然不同。   干姜配甘草,辛甘化阳,治疗中焦阳虚有寒似已足够。加人参补气,白术健脾祛湿,似乎侧重于治疗中焦气虚有寒有湿。   经方中有甘草干姜汤,只是甘草与干姜并非等量,而是甘草倍量于干姜:“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甘草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

  • 湿热夹瘀阻之黑疸 治以栀子柏皮汤加味

    湿热夹瘀阻之黑疸 治以栀子柏皮汤加味

      张某,男,64岁,门诊病例。   2000年11月8日初诊:家属代诉,患者因患黄疸、腹胀,从2000年4月25日~9月28日在省级某大医院住院治疗156天。诊断为:①胆汁瘀积性肝硬化;②慢性胆囊炎并胆囊多发性结石;③糖尿病(2型)。由于病情不断发展变化,肝功能损害严重(血清谷丙转氨酶253.8U/L),B超发现脾静脉增宽,黄疸逐渐加深,并出现严重黑疸,于是出院转请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整个面色黧黑,黑色甚黯而状如烟煤,人望之莫不感到惊愕。目黄,身黄,尿黄,兼见齿衄,鼻衄,伴心烦善饥,两胁及少腹胀...

  • 治痈疽 以补阳还五汤四妙勇安汤加味

    治痈疽 以补阳还五汤四妙勇安汤加味

      孙某,男,21岁,门诊病例。   2010年1月6日初诊:双足趾疼痛、发热13年不愈,足趾色黑、肿胀,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辨证:气虚血瘀,热毒阻络。   治法:补气活血,清热通络。以补阳还五汤、四妙勇安汤加味。   组方:黄芪2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川芎6克,红花4克,桃仁10克,金银花30克,玄参10克,生甘草10克,水蛭粉6克,煅乳香10克,煅没药10克,紫草10克,炮山甲10克,黄连4克,黄柏10克。15剂,水煎服。   2010年1月22日二诊:左...

  • 白塞氏综合征分为五种证型予以辨治

    白塞氏综合征分为五种证型予以辨治

      白塞氏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狐惑病”。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其表现为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眼损害,皮肤损害,可有发热、急慢性关节炎等。西医认为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肝热、脾湿和肾阴不足所致。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五种证型予以辨治。   肝脾湿热型起病急,病程短,头痛、怕光,口腔黏膜及外阴溃疡,大小不等,灼热疼痛,或有下肢结节红斑,潮红灼热疼痛,急性期可见发热畏寒,胸胁闷胀,食欲不振,咽干口苦,妇女带下、带稠。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法...

  • 金匮肾气丸组方有以下几个特点

    金匮肾气丸组方有以下几个特点

    金匮肾气丸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肾为水火之脏,有调和阴阳之功,阳动则气化,阴静则精生,阴阳协调以化生肾气。金匮肾气丸组方有以下几个特点:    阴阳互根:肾为先天之本,是水火同居之脏,肾中阴阳互相制约,互为依附,互相转化。阴没有阳不能化,同样,阳没有阴不能长。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由于肾中阴阳相互维系,因此在补阳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在补阴的基础上补阳,如此便可使阴阳相合,少火生气,阳也不会暴生而成壮火以食气而生后患。   五脏同调:肾藏精气,它所藏的精气乃肾之精气,但它要不...

  • 浑身抽搐处以续命汤方

    浑身抽搐处以续命汤方

      1月11日上午8时,长春市韩先生打电话急切地说,“我昨天晚上同我媳妇(30岁)吵了一架,她生气后浑身直抽搐,不能说话了,四肢冰凉,打了120急救电话,医生来也没有查出什么来,中医有什么好办法呢?”笔者立即处以续命汤方:麻黄12克,桂枝10克,杏仁12克,石膏30克,党参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3剂,水煎服。   下午3时许,韩先生打来电话说,患者服了汤药后能小声讲话、自己去卫生间了,只是浑身无力。晚上8时许,患者神志清楚,只是讲话没有力气,精神差。...

  • 狐惑病 方以薏米赤豆当归汤于临床

    狐惑病 方以薏米赤豆当归汤于临床

    狐惑病,乃湿热壅遏化毒所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黏膜糜烂(溃疡)性疾患。西医所谓眼、口、生殖器(Behcet氏)综合征。临床上多以清热解毒、激素、维生素治之,往往效果不佳。笔者以健脾渗湿法,方以薏米赤豆当归汤于临床,效果满意。 药物组成:薏米150克,赤小豆25克,当归10克,王不留行25克,茯苓100克,漏芦15克,佩兰15克,藿香15克,滑石25克,生白术25克,红花15克,附子5克,水煎服,1日2次。若系新病,当归用量减半,去红花,附子,焦白术或苍术易生白术;若纳呆或胃脘不适者宜用藿香梗,酌加白...

  • 甲亢烦躁易怒疲乏无力 化痰散结以治标处方

    甲亢烦躁易怒疲乏无力 化痰散结以治标处方

    病例:李××,男,27岁。 主诉:烦躁易怒,心悸多汗,疲乏无力,手颤8个多月。医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医始予西药抗甲状腺药物不但效果不够明显,反而出现肝功异常、药疹,不得不改请中医治疗,但时至今日一直无明显效果。 细审其证,除烦躁易怒,心悸多汗,疲乏无力,手颤之外,并见两眼外突,眼裂增宽,上下眼睑不能闭合,失眠多梦,精神紧张,身热,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舌苔白,脉虚弦滑数而促。 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俱虚为本,痰火郁结为标。治以补气养阴以培本,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以治标。...

  • 顽固性呃逆处以降逆止呃汤

    顽固性呃逆处以降逆止呃汤

    2003年夏,我在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职工医院出诊。一80老翁患顽固性呃逆,一连数天打嗝不止,声音响亮,不能喝水,不能进食,不能睡觉,不能谈话,痛苦不堪,求余诊治。余察其脉洪滑有力,观其舌光红无苔。诊为胃火炽盛,气逆不降之呃逆。针刺双侧翳风穴,呃逆渐止。针刺以治其标,再服中药以治其本。处以降逆止呃汤。 方药:代赭石30克,陈皮、旋覆花、太子参、天冬、白芍、枇杷叶各15克,竹茹、丁香、柿蒂、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当夜10时许,呃逆又发,又针双侧翳风,立止。患翁...

  • 四逆汤以回阳救逆为主 温阳散寒与回阳救逆之异

    四逆汤以回阳救逆为主 温阳散寒与回阳救逆之异

    再议四逆汤治法 在以寒邪伤阳为基本特征的伤寒病治疗过程中, 四逆汤及其类方, 在温阳散寒, 防止少阴阳亡而绝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四逆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阳虚寒盛的基本方。 古今医家对四逆汤治法认识的不同 1.古代医家对四逆汤治法的认识 1.1四逆汤旨在温阳散寒说以陈修园为代表的医家认同此观点, 他提出四逆汤证为“急温症” (《伤寒医诀串解》) :“少阴为性命之根。起首脉沉, 预知已伏四逆吐利烦躁之机, 即《易》履霜坚冰至之义。...

  • 甘露饮以降虚火

    甘露饮以降虚火

    甘露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可补肺、脾、肾三脏之阴,以降虚火。原方主治如下:治丈夫、妇人、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即饥烦,不欲饮食,及赤目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之。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满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并皆治之。《新编汤头歌诀》谓:“本方以二地、二冬、甘草、石斛咸寒之品,清胃肾虚热,养阴滋液,以茵陈、黄芩苦寒之味,清热去湿,并佐用枇杷叶降气清热,...

  • 秋季养肺 可以试试自制“膏”

    秋季养肺 可以试试自制“膏”

      秋季天气干燥,容易伤肺,再加上多雾霾的天气,更使得肺燥津亏,因此在秋霾天养肺非常关键。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张钟爱主任中医师提醒市民,秋季养肺,可以试试自制“膏”。   晨练需等太阳升起   不少老年人有晨练习惯,并且常年坚持,但南京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梁栋提醒,雾霾天并不适宜晨练,最好等太阳出来以后再出门锻炼。因为晨练时,人体需要的氧气量增加,人的呼吸加深、加速,自然会更多地吸入雾中的有害物质,这些可吸入性颗粒物进入人体后会刺激呼吸道黏膜,进而损伤肺部,导致人体呼吸系统疾...

  • “以毒攻毒”是中医一种特殊的疗法

    “以毒攻毒”是中医一种特殊的疗法

      武侠小说里常有“以毒攻毒”的桥段,说是中毒以后,用另一种毒物去应对,达到解毒的奇效。在现实中,“以毒攻毒”是中医一种特殊的疗法,即针对致病邪毒的偏性和病机,利用某些药物或疗法的毒性来抑制或消除,常用来治疗肿瘤、风湿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等疑难疾病。   以毒攻毒疗法源远流长,《淮南子·修务训》就记载了古人用乌头、附子等毒性药物救活濒死者的实例。以毒攻毒疗法有两层含义:   其一,凡是能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的药性均泛称为“毒&r...

  • 床边放橘子皮 可以化湿醒脾避秽开窍

    床边放橘子皮 可以化湿醒脾避秽开窍

    秋分节气之后,橘子大量上市,秋乏与秋燥的感觉会更加明显,建议大家在办公桌上或者卧室里床榻边放一些橘子皮。它清新的气味,能够刺激神经系统的兴奋,让人神清气爽,也能清除污浊的空气,美化室内的环境。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橘子具有的芳香味,又可以化湿、醒脾、避秽、开窍。橘子除了具有醒脑开窍作用外,当感觉乏力、胃肠饱胀,不想吃东西时,适当闻闻橘子的清香,还可以缓解不适。橘子芳香的气味,还能够使人镇静安神,而橘子柔和的色彩,会给人温暖的感觉,因而把橘子放在床头,还有利于促进睡眠。 杨璞...

  • 小雪节气 民间“冬腊风腌 蓄以御冬”

    小雪节气 民间“冬腊风腌 蓄以御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是反映天气寒冷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而小雪则成了寒冷开始的标志,一般在中原地区已开始下雪了,而在南方地区则已是明显的深秋时分,秋风瑟瑟、秋雨阵阵了。   中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

  • 中医角度 以形补形 壮阳补肾

    中医角度 以形补形 壮阳补肾

    降温了,吃火锅的人多了。精品牛八宝等滋补火锅因有“男人加油站”的美誉,受到了不少男性的热捧。然而医生提醒,“牛八宝”并不适用于所有男性,壮阳滋补也要分体质,食用过量不但不能“加油”,反而还会“漏油”。 中医角度 以形补形壮阳补肾 所谓“牛八宝”,是指牛下水中的牛肚、牛脑、牛腰花、牛肉、牛喉、牛肺、牛脊髓等。根据中医“以形补形”的观点,食用相应的动物脏腑,能起...

  • 何以养心? 养心者需善成德

    何以养心? 养心者需善成德

    古往今来,健康长寿是人们永恒不变的追求。好心态是健康长寿的基石,因此想要养生的人,先要学会养心。 何以养心?首先,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养心者需善于积善成德。 “医神”孙思邈曾言:“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由此可见,道德修养不仅是品质的要求,而且是养生的手段。 其次,养心者要有一颗仁心。医者有仁心,是为了救死扶伤;养生者有仁心,是为了获得...

  • 以“柔”为前提 养生大有益处

    以“柔”为前提 养生大有益处

    人到老年,生活节奏放慢,一切以“柔”为前提,会对养生大有益处。 说话柔和。语速放慢、音调放低。缓慢的语速和低柔的音调可以使老人大脑变得安静,肌肉容易放松,气血畅通,身体各部分机能组织运转都会变得更协调。而且,老年人慢条斯理地说话,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正确表达自己的要求和观点。 饮食柔暖。老年人牙齿松动、津液亏损、肠胃功能逐渐虚弱,应少吃不易消化和刺激性的食物。食宜缓、淡、暖,不要吃冷饭冷菜,更要少吃冷饮。 穿戴柔美。老年人皮肤干燥缺乏弹性,应当穿柔软、宽松、透气性能好的衣裤...

  • 以食清肺 以歌宣肺 以笑养肺

    以食清肺 以歌宣肺 以笑养肺

      情绪与人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平和的心态能让人气血通畅,百病皆消;而恶劣的情绪则会引发各种疾病,损人健康。那么,对肺有损害的情绪都有哪些呢?   情绪伤肺三元凶   一是忧。中医认为,忧为肺之志。忧,即忧愁,也就是忧思不尽、沉闷不乐,一副杞人忧天的表现。忧愁不解引起情志郁闷,精神不振,必然导致肺气不利而发生病变。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志为忧,忧伤肺。”忧能导致肺气闭塞,故常有胸隔满闷、长吁短叹,乃至咳咯脓血、音低气微等症。正如(灵枢·本神)...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