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以 第10页

以 第10页

  • 头痛十余年 治以清肝凉血清热除烦

    头痛十余年 治以清肝凉血清热除烦

    刘某,女,35岁,头痛十余年,每于情绪变化时发作,发作常迁延10余日不能减轻,服止痛西药仅作用于一时,伴头眩心烦眠差急躁,有时闷乱不堪, 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辨为肝阳上亢,邪郁化火,扰络而痛,治以清肝凉血,清热除烦。 处方:柴胡9克、葛根12克、胆草10克、荆子10克、山栀12克、淡豆豉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丹参10克、丹皮9克、葛根10克、枸杞10克、杭菊10克、石决明12克、甘草克9、枣仁10克,5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按:本例辨为肝阳上亢,邪郁化火,扰络而痛。治以清肝凉血,清热除烦。方...

  • 失眠难以入睡 温阳经验方

    失眠难以入睡 温阳经验方

      当今社会,失眠是一种常见病症,病家往往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且醒后难以再入睡,导致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影响工作和生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李恩宽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病人,包括亚健康患者,多属于阳虚致病,其原因有多方面,一则因当今社会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人们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加上饮酒、生冷饮食等,过度消耗人体的阳气,且夜晚加班,甚则通宵达旦,中医认为“昼属阳,夜属阴”,白天过度消耗阳气,夜晚又没有充分休息,使阴难以养阳,如此则循环往...

  • 反流性食管炎 治以利胆降逆健脾导滞

    反流性食管炎 治以利胆降逆健脾导滞

      姜某,女,45岁,2007年12月10日初诊。   主诉:饮食上泛,食道烧灼辣痛3年,加重2年余。患者2006年11月14日胃镜检查:“距门齿34厘米以下食道黏膜,可见4条索充血水肿伴糜烂,部分融合,蠕动可,延伸至贲门口,胃底黏膜湖呈黄绿色,量中等,胃体黏膜呈红白相间,以红为主。诊断:1.反流性食管炎;2.慢性萎缩性胃炎;3.胆汁反流。”近2年一直以胃病治疗,长期服奥美拉挫、西沙比利等治疗,但效不著;又服保和丸、香砂六君子等中成药,效仍不著,以致患者烦躁、焦虑不安。   刻诊...

  • 主以薤白治慢性肠梗阻

    主以薤白治慢性肠梗阻

      徐某某,女,47岁。2010年11月5日初诊。一年前在北京打工,即从事餐饮业,突发腹部疼痛,医院检查为肠梗阻。经医院保守治疗半月后出院。后每2~3个月必发一次,每发须住院治疗(胃肠减压或灌肠必行)方可缓解。刻诊:面黄体瘦,神疲乏力,腹部胀痛,气逆不舒,大便不通,饮食少进,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厚腻,脉弦。辨为肺气虚寒,大肠失于温煦,气不化津,结塞为秘。宜从肺治,法宜温开宣降,肃肺通便。处方:薤白12克,杏仁12克,前胡10克,厚朴25克,桔梗12克,川贝5克,木香12克,枳壳15克、党参8克,黄芪10克,紫菀1...

  • 五更泻 以三味止泻散治之

    五更泻 以三味止泻散治之

      1980年前后笔者回家探亲时,邻居一位30岁上下的男患者前来求治。他面色蜡黄,骨瘦如柴,形寒肢冷,浑身乏力,舌苔淡白,脉象沉细。1米70的个头儿,体重尚不足100斤,难以胜任农活之重,只能在家中坐吃山空。询之,则曰患五更泻已十多年,每天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已经四处投医,花了上万元,痼疾依然如故。   诊之为五更泻,处以三味止泻散治之。用石榴皮、茯苓、白术各50克,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10克。患者连服10天,脐腹已不作痛,大便基本恢复正常。再服10天,大便正常,饮食增加,体力渐...

  • 中医治疗吞酸 以调理肝脾

    中医治疗吞酸 以调理肝脾

    “吞酸”又称噫酸,是临床常见症候,其可呈单一症候出现,也是综合症候中的一个症状。临床中有多数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吞酸症状。观历代医家对“吞酸”症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肌。”《诸病源候论》曰:“噫酸者,由上焦停痰,脾胃有宿冷”。《医家心法》云:“凡是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河间主热,东垣主寒”。可见...

  • 介绍两则以丁香为主药的治呃逆方

    介绍两则以丁香为主药的治呃逆方

      丁香,别名公丁香(花蕾)、母丁香(果实)、丁子香。夏、秋季开花,浓香扑鼻。丁香含挥发油(丁香油)。丁香油中14%~21%为丁香酚、乙烯丁香酚、B-丁香烯、甲基正戊基酮、甲基正庚基酮、水杨酸甲脂等,故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在古代,它曾用于治疗口臭。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疗口臭的方法现今仍可用之,且疗效甚佳。由此,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溃疡也有一定的良效。   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们常把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而把成熟...

  • 中医泄泻(久泻)治以甘遂半夏汤

    中医泄泻(久泻)治以甘遂半夏汤

      赵某,女,42岁,2013年4月12日初诊。   主诉: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稀薄,时作时止6年余。   患者起病于2007年夏季,可能因饮食不节,恣食冷饮,吃饱受凉,引起脘腹满闷,小腹坠胀,自认为宿食内停,服“肥儿片”1盒,致泻下急迫、量多、气味酸臭。次日感觉宿食内停未泻完,又服“肥儿片”1盒,始软便、粪呈糊状,后似水样,再泻呈黏冻。   从此日起大便次数增多,1日3~5次,先肠中沥沥有声,停一会即泻下稀薄粪便,伴随脘腹撑胀,结肠镜检查示&ldq...

  • 咳嗽半月有余 治以轻清疏肺清暑化湿

    咳嗽半月有余 治以轻清疏肺清暑化湿

    夏日炎炎,天之热气下逼,地之湿气上腾,此时人之腠理疏松,时令咳嗽增多,其大致仍为风邪所伤,但多夹杂暑湿之气。如暑风袭肺,壮热无汗咳嗽,可用新加香薷饮,合前胡、桔根、杏仁、桑叶。也可以豆豉易扁豆花,取其解表宣化之力,得汗热退,残余之热留恋,症见低热咳嗽者,可以青蒿易香薷。平素湿盛,外邪入里,与内湿相结合,每多暑湿蕴阻,肺胃肃化失司,常见咳嗽多痰,痰色或黄或白,或黄白相兼,低热倦怠,胃纳少思,脘腹胞胀,宜于轻清疏肺之中,佐以清暑化湿之藿香、佩兰、六一散、青蒿、荷梗等,芳香宣化之时令药,使其外邪与暑湿各得分解,可以见效。...

  • 宁心养肺 防暑保肺 动以强肺 药灸调肺

    宁心养肺 防暑保肺 动以强肺 药灸调肺

    “夏三月,此谓藩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明夏天是万物繁荣茂盛、阳长阴消的季节,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最旺、阴气最弱,人体阳气旺盛外浮趋于体表肌肤,伏阴在内潜而不出,而外界气候炎热,湿热交蒸往往使人喜欢寒凉的环境和饮食,故古代养生家陶弘景、孙思邈等人都认为夏季养生较难。 夏季养生当与自然界阳气相应,顺其性“动而向外”,使阳气得到充分的宣泄和舒展,...

  • 冬温肺热痰阻证 治以养阴清肺汤加味

    冬温肺热痰阻证 治以养阴清肺汤加味

      2013年(癸巳)的冬天,气候异常,特别是我国北方,气温升高,空气干燥,雾霾天多,正如《金匮要略》所说“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所患外感,多呈现外邪袭表,内热郁闭,津液不足,夹湿夹痰,缠绵于肺经与胃经居多,尤以肺胃两经并病者多见。其证候特点为:恶寒或轻微恶寒,必发热,咳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鼻咽干燥,口黏不欲饮食,大便干结,停于肺经者,伴有咳嗽胸痛,X片提示:支气管炎症,重者肺部感染。停于胃经者,伴有厌食,胃脘痞满,食则呕吐。舌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数。...

  • 咳喘不休 治疗之法以肃化润肺为治

    咳喘不休 治疗之法以肃化润肺为治

      2002年正月,元宵节刚过,时值雨水,有一70岁老妇求治于家父。症患呛咳,连声不止,咯痰色黄黏稠,时有气逆上冲,发为喘息。观其清瘦,舌红苔薄黄,脉弦而滑。   家父诊后云:今日雨水节气已交,春为发陈阳气外泄,此老妇乃气喘宿疾,理应得温而瘥,然其反而咳喘不休。因今岁春寒料峭,肺气不宣,难以肃降。治疗之法,当以肃化润肺为治。   随即立方:炒杏仁10克,炒苏子6克,枇杷叶10克,冬花10克,紫苑9克,陈皮9克,瓜蒌10克,桔梗5克,炙麻黄3克,旋覆花9克,甘草3克。水煎空心无服,每日1剂。患者服药后咳停...

  • 盐也可以当药使

    盐也可以当药使

    防掉发:方法是每盆水放100克食盐,待盐完全熔解后,将头在盐水中浸泡5-6分钟,然后用洗发水洗干净,每周洗2次,直到不掉发为止。 健美肌肤:用一勺天然盐和适量滋养沐浴油自脚趾开始,脚板、小腿、膝盖、臀、腹、手指、臂等部位肌肤,每个部位均由下往上做圆周式按摩,每天操作5分钟,就能使您维持健美又有弹性的身材。 止鼻出血:鼻出血后,可用药棉浸盐汤塞进鼻孔中,同时饮用盐汤一杯,即可起到止血的功效。用盐汤漱口后,可以促进血液凝结,起到自然止血的作用。 治咽炎:急性或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在发病初期可采用盐汤医治。方法如下:当咽...

  • “须通茶”可以缓解疰夏

    “须通茶”可以缓解疰夏

    暑为夏季主气,中医 认为,暑又多挟湿,体质虚 弱的一些老人会出现疰夏 (苦夏)的一系列症状,如 胸闷不适、食欲不振、四肢 无力、精神委靡等。《幼科 准绳》记载:“疰夏之症,体 质虚弱,脾胃不足,遭疰夏 之热,肢体怠惰,两脚痿 软,嗜卧,精神不足,饮食 不思,口中无味,大便不 调,小便短赤,呼吸短乏, 气促。”此症并不严重,但 消耗体力,中医食疗验方 “须通茶”可以缓解疰夏的 一系列症状。 玉米须15克,通草3 克。同入沙锅,加适量水 煎煮半小时,取汁后分为:两次服用。...

  • 山树漆疮(又痛又痒)以韭菜治疗

    山树漆疮(又痛又痒)以韭菜治疗

    有不少人遇上漆树易发生过敏,俗称山树漆疮,又痛又痒,轻者五六天方愈,重者还化脓,长时间难以痊愈,以韭菜治疗山树漆疮效果颇佳。 方法:先将患处皮肤揉搓发热.然后取新韭菜一把在患处擦拭,每天2~4次,一般两天痊愈。...

  • 治失眠 以调为主 以养为辅

    治失眠 以调为主 以养为辅

    近年来,失眠越来越困扰着中青年人,严重影响其工作、生活。究其原因,多源于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生活不规律、使用电脑时间过长也是是导致失眠的重要环节。 今天就诊治了这样一位患者,张某,男,48岁。患者失眠3年,近期因工作紧张、压力大,导致失眠加重,眠浅易醒,醒后难寐,伴有汗出,眠不解乏,困倦乏神,烦躁易怒。平素畏寒,纳可,二便调,面色晦滞,精力欠充,舌质红,苔少,脉弦滑。有高血压病史3年。初诊治以养血柔肝、和解枢机、交通心肾。方药:西洋参(先下)10克,五爪龙30克,青蒿12克,炒黄芩10克,玉竹12克,丹参12...

  • 治中风常以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治疗始终

    治中风常以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治疗始终

    临床运用活血化 瘀治疗中风一证,常取 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无 论何种程度的中风,均 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滞血 瘀现象。据此,笔者临床 常以活血化瘀法贯穿于 治疗始终,并将中风分为 三种类型进行辨证论治。 1.气血两虚治以 行气活血逐瘀为法,自拟 逐瘀消栓散主之。处方: 黄芪30克,丹参15克, 穿山甲18克,地龙15 克,蜈蚣3条,獬莶草20 克。方中黄芪补气为君; 丹参、地龙、蜈蚣活血为 臣;稀莶草通络祛风为 佐;穿山甲活血行气,引 诸药以达病灶为使。 2.肝阳上亢治以 平肝熄风祛瘀为法,自 拟逐瘀清栓散主之。处...

  • 室性早搏 当以调理气血养心为本

    室性早搏 当以调理气血养心为本

    患者李某,女,51岁,2014年6月4日来诊。近两月余自觉胸闷不适,心中时感空落,眠差乏力。当地西医院诊断为室性早搏,服西药月余,疗效欠佳,遂来就诊。舌淡苔白,脉弦细,苔薄白。 证由年久操劳,肝肾亏虚,又因最近家事烦冗,牵动肝火,虚火上扰心神而起。理当以调理气血、养心安神为本,平肝养阴通脉为辅。气血和顺,升降复常,则身和心安。 处方:当归30克,白芍15克,丹参15克,生地黄20克,炙甘草10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柏子仁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3剂后略感舒适,续服10余剂基本痊愈。...

  • 偏瘫以经验方加味三妙丸速治之

    偏瘫以经验方加味三妙丸速治之

    2001年3月27日,吾友吕豪兄因脑梗死住院治疗,偏瘫稍有好转,痛风之证又作,左侧踝关节红肿热痛,彻夜难眠。诊为热痹,立以笔者经验方加味三妙丸速治之。 方药:苍术、黄柏、牛膝、当归各20克,金银花、生石膏、泽泻各30克,柴胡15克,全蝎5克,蜈蚣1条,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解:加味三妙丸方中苍术苦温以燥湿,黄柏苦寒以清热,牛膝导热下行,使湿热得清,得燥,得导,无有不除矣,故曰“三妙”。加当归以活血宣痹,加双花、柴胡、生石膏以清热利湿,加泽泻、薏苡仁...

  • 冠心病 虚实之要脉以沉为本

    冠心病 虚实之要脉以沉为本

    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主症:是心前区疼痛、胸闷、喘憋等。 疼痛原因有二:邪阻,实——邪气阻遏,气血不通而痛,虚——正气亏虚,无力运行,致气血不通而痛,不荣亦痛;心悸虚者是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实者为邪扰于心而心悸。事实上,各种因素常繁杂交织,虚实夹杂。另常有由其他脏腑的病变传于心而引发而致者则以治他脏病为主。 李老认为,中医对冠心病的治疗,根据几个症状、几个分型,就有几个原则,不是几个方药来就能统治所有患者,不是一个活...

  • 偏方让半身瘫痪可以下地了

    偏方让半身瘫痪可以下地了

    偏方名 桑枝酒 【药材】炒桑枝100克,当归、菊花、五加皮各60克,苍术、地龙、夜交藤各30克,川牛膝25克,丝瓜络15克,木瓜12克,木通、炮附片各10克,黄酒5000毫升。 【做法】将所有药材放入5000毫升黄酒中,密封浸泡10天后,将药渣取出,焙干,研为细末,装入胶囊,每粒3克。 【服用方法】每次3粒,每日3次,用桑枝酒15-20毫升送服。 【外公问诊记】外公诊所里的很多中药都是自己亲自上山采摘,并加工炮制的。 有一次,外公带着我去山上采药,中午在当地一个山民家吃了顿饭。主人很热情地招待了...

  • 血管性痴呆 中医治则以“补”为主

    血管性痴呆 中医治则以“补”为主

    [摘要]对补肾通腑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理论依据进行探讨,并对其临床应用现状及相关实验动物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指出肾精亏虚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机,腑气不通是其证候要素,常用药物有大黄、何首乌、生地黄、泽泻等。根据“以通为补”的理论,临床上补肾通腑法辨证运用于血管性痴呆具有明确的思路,但补肾通腑法在临床上的灵活应用细则尚待挖掘。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据统计,我国本病的患病率为1.1%~3...

  • 治癫病“少冲穴针刺放血”以泻心火

    治癫病“少冲穴针刺放血”以泻心火

    基本情况李某,女,21岁,学生。 病史患者2年前因失恋而致性情大变,沉默少语、语无伦次、喜笑不休,曾多次于外院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始终未痊愈。 初诊见精神抑郁,神志模糊,痴呆状,喜独处,语无伦次,喜笑不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患者因失恋而致肝气郁结,气郁久而化火,火炼液成痰,痰火互结,上扰心神而成,中医称“癫病”。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泻火、醒脑开窍,拟施针灸之法。取穴为四神聪、上星、印堂、大陵、神门、太冲、丰隆,用毫针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

  • 实火和虚火都可以造成此时失眠

    实火和虚火都可以造成此时失眠

    躺到床上就“眼光光”?别人呼呼大睡,自己却毫无睡意?广州冬天凉爽本是好眠时节,却有不少人反映,此时自己却难以入眠。中医专家指出,实火和虚火都可以造成此时失眠,气血亏虚也可能令人睡不好。 湿热、痰湿、肝火盛也失眠 除了“虚火”外,“实火”也会导致失眠。湿热、痰湿和肝火盛都是“实火”,“实火”与每个人本身的体质和饮食有关,有“实火”者,热困阻在体内,热盛时就扰...

  • 五更泻食疗以“健脾温肾”为法

    五更泻食疗以“健脾温肾”为法

      一些老年人,到了凌晨三四点就腹泻,刚躺回被窝一会儿,就又想去厕所,一跑就是两三趟,其实他们是患上了典型的五更泻。五更泻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与健康,到底老年人怎样才能摆脱这恼人的五更泻呢?为此,记者采访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瑞芳。   指导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陈瑞芳   记者 陈晓琨 通讯员 张秋霞      五更泻警惕“脾肾阳虚”   五更泻是指发生在黎明前、五更时辰的腹泻,又名晨泻、鸡鸣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每...

  • 胃脘胀满不适1年 以复升降之枢

    胃脘胀满不适1年 以复升降之枢

    吴某,女,68岁,2012年9月23日初诊。 胃脘胀满不适1年,伴嗳气,轻度泛酸,夜晚口干、口苦,口腔溃疡时有发作,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滑。处方:太子参、茯苓、焦三仙各15克,法半夏、陈皮、厚朴、苏梗、佛手各10克,炒白术、延胡索各12克,砂仁、广木香、炙甘草各6克,吴茱萸3克,瓦楞子20克。7剂病减,续服5剂以巩固疗效。 本例患者属于脾胃虚弱型,脾胃居中焦,主转枢一身之气机,脾升胃降,共同调节全身的气机。若脾胃虚弱,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阻滞于中焦,则见胃脘痞胀不适。处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味而成,中...

  • 糖尿病顽固性腹泻 以温肾健脾治其本

    糖尿病顽固性腹泻 以温肾健脾治其本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患者会出 现各种各样的临床并发症。在糖尿病发 展的早期和巾期,多数病人会出现糖尿 病神经病变,其中有10%~20%的患者会 出现糖尿病肠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便 秘、腹泻交替发作。 这部分病人随着病情的进展,在糖 尿病的中、晚期则发展为糖尿病腹泻,以 顽固性、间歇性为特点,以大便量多、棕 色水样便、腹泻前可有腹胀、肠鸣、多伴 脂肪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发作时间则多 在夜间或清晨,腹泻次数较多,最多每日 达20余次,严重者可大便失禁,严重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西医学除对症支持治疗外,缺 乏行...

  • 顽固性呃逆 处以降逆止呃汤

    顽固性呃逆 处以降逆止呃汤

    2003年夏,我在黑龙江清河林业局职工医院出诊。一80老翁患顽固性呃逆,一连数天打嗝不止,声音响亮,不能喝水,不能进食、睡觉,也不能谈话,痛苦不堪。余察其脉洪滑有力,观其舌光红无苔。诊为胃火炽盛,气逆不降之呃逆。针刺双侧翳风穴,呃逆渐止。针刺以治其标,再服中药以治其本。处以降逆止呃汤。 方药:代赭石30克,陈皮、旋覆花、太子参、天冬、白芍、枇杷叶各15克,竹茹、丁香、柿蒂、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当夜10时许,呃逆又发,又服中药,用药3剂,病若失。...

  • 胃脘部痞胀 伴轻度泛酸 以助气血之运行

    胃脘部痞胀 伴轻度泛酸 以助气血之运行

    罗某,女,50岁,2012年8月10日初诊。 胃脘部痞胀不适1月半,多与饮食或饥饿有关,伴轻度泛酸,大便偏干,纳差,舌暗红苔薄黄。处方:瓜蒌仁、虎杖、莱菔子、蒲公英各30克,苏梗、法半夏、陈皮、厚朴各10克,北沙参、白芍各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黄连、广木香各6克,吴茱萸3克,延胡索12克,焦三仙各15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后电话随访告知又取7剂,已无大碍,遂停服。方用瓜蒌仁、苏梗、莱菔子、法半夏、陈皮、广木香、延胡索、厚朴,宽中行气,疏肝理气以恢复脾胃正常的升降功能,四君子汤益气健脾,黄连、白芍...

  • 利小便以实大便

    利小便以实大便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由于 饮食不节,患了腹泻,请遍京城 名医施治,均不见好转。 一日,欧阳修之妻听说京城 来了一位跑江湖的郎中,颇有名 气,便建议欧阳修去看一下。欧 阳修认为自己病情较重,万一不 对症反而误事,因此拒绝了妻子 的要求。其妻无奈,便瞒着他,叫 仆人从江湖郎中处花三文钱取 回一帖专治腹泻的药,伪称是太 医院王太医所开。欧阳修服药后 一个时辰,小便增多,次日腹泻 停止,真是药到病除。欧阳修大 喜,要去感谢王太医,其妻只得 以实相告。欧阳修听罢,即命仆 人上街请来郎中,以上宾之礼相 待,并问:&ldquo...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