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以 第9页

以 第9页

  • 王行宽以益肾补肝通督法论治颈椎病经验

    王行宽以益肾补肝通督法论治颈椎病经验

    王行宽( 1939-) ,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首届全国名中医, 全国第二、 三、 四、 五批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王教授耕耘杏林 50 余载, 倡导杂病治肝、 多脏调燮、 微观辨证、 疏通督脉的 学术思想, 善用经方, 不乏验方, 用药平和; 对心脑血管病、 脾胃病等内科疾病的研究颇多创见, 尤擅疑难杂症及危 急重症。 颈椎病是由于不当的工作、 不正确的生活姿势, 或 颈椎外伤, 或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 颈项部肌肉、 筋膜等软组织慢性劳损, 促使颈...

  • 医治痛风以针灸为主按摩为辅

    医治痛风以针灸为主按摩为辅

    近年,痛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呈逐年递加的发展趋势。其间发病的原因,除了饮食结构变化外,还与个人体质差异、气候环境、日子条件等密切相关。此外,其他病因有风、湿、热、寒、瘀、虚等。这些都是中医在医治痛风过程中的复杂因素。其实痛风的病名在《黄帝内经》已有记载,当时被称为“痛痹”。由于它发作时,犹如山君撕咬般痛苦,后来又被人称为“白虎历节风”。 笔者在中医辨证指导下,医治痛风以针灸为主,按摩为辅概括了一套办法,现总结如下。 风寒湿痹型 此类患者比较...

  • 急性脊髓炎金杰以中药治疗

    急性脊髓炎金杰以中药治疗

    金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 究生导师,先后师从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著名 中医学家张发荣教授。其临床擅用四妙散、升阳 益胃汤、炙甘草汤治疗疑难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现将其治疗疑难病 3 例总结分析如下。 急性脊髓炎 患儿,女,8 岁,2015 年 8 月 30 日初诊。患 儿入院前 1 天在学习舞蹈下腰动作时,不慎扭伤腰 部,当时觉腰背部酸痛不适,遂于患处自敷膏药 ( 具体药物不详) 治疗,至晚 20 时左右感双下肢酸 痛不适,继而出现双下肢皮肤麻木、痛觉过敏, 双下肢运动无力,大小便排解无力感。检查...

  •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施以针灸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施以针灸

    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呈逐年递加的发展趋势,其间发病的原因,除了饮食结构变化外,还与个人体质差异、气候环境、日子条件等要素密切相关,它的致病机理也有风、湿、热、寒、瘀、虚等几种外邪,这显得中医在医治痛风过程中的复杂性。其实痛风的病名在《黄帝内经》已有记载,当时被称为“痛痹”,之后,痛风还有个形象而风趣的名称,由于它发作时,犹如山君撕咬般痛苦,又被人称为“白虎历节风”。 临床中医辨证论治施以针灸为主,按摩为辅的医治办法,防治以...

  • 强脊通督法是以中医督脉脊柱理论

    强脊通督法是以中医督脉脊柱理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痛病常见原因,多发病于青壮年,男性居多。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腰痛”“痹症”的范畴。 引起腰痛病主要有三个方面病因:内因是肾气亏虚、气血不足;外因一是外伤、劳损,二是外邪入侵。骨正方可筋柔,运用强脊通督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气血同调、筋骨同治、防治结合,疗效显著。 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总督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此是督脉经络之气受阻,清阳之气不能上升...

  • 肾病以虚湿瘀毒之病机论

    肾病以虚湿瘀毒之病机论

    皮持衡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对中医内科病证及疑难杂病具有坚实的辨证施治功底,尤其擅长肾脏疾病的临床辨治,提出肾病“五论”学术思想,分别为以“脾肾为本”论、“虚、湿、瘀、毒”之病机论、多途径治疗与治法交替论、遣方用药谨守“药性理论”、善后调理“重视脾胃”论。 国医大师、江西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皮持衡出生于医药世家,自幼得中医熏陶,现已从事中医药临床、教育、科研工作50余年,对中医...

  • 便秘经验三焦失和以通为用 气机蕴结上下不通

    便秘经验三焦失和以通为用 气机蕴结上下不通

    岐黄学者李廷荃为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对治疗功能性便秘有着独到的见解,现将其治疗脾虚燥结型便秘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三焦失和以通为用 《灵枢·营卫生会》载:“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描述了便秘的发病机制。中医认为便秘虽分虚实两端,但无论是阴虚、阳虚、血虚、气虚,抑或痰浊、燥火、湿邪及气滞所致便秘,气机整体存在脏腑失...

  •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邪盛治以清法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邪盛治以清法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有腑痹外传和体痹内传之分。发病之初,邪气直中肠腑,可先见肠中收痛、里急后重,脾胃失运,日久则累及关节,此时为脏腑先病、腑痹外传;若起病先见肢体顽疼,经久不已,邪气循经内舍于肠,此时为关节先病、体痹内传。宋欣伟临证治疗该病,对于邪盛者主用清法,对于正虚者主用补法,且见“痹”治风,巧用风药,临床收效较佳。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又称肠病性关节炎,是炎症性肠病和脊柱关节炎的共病状态,常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其发病与遗传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密切相关,环境、情绪和吸...

  • 失眠可用以下方

    失眠可用以下方

    失眠可用以下方:取山楂核40克洗净、晾干,捣成碎末,加撕碎的大枣7个,放少许白糖,加水400克,用沙锅以小火煎20分钟,倒出的汤汁分3份服用。每晚睡觉前半小时温服。 山楂核对降低有害的胆固醇有效;大枣益气养血,有宁心安神之妙。二味合用,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有效。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蒲昭和...

  • 邹燕勤治膜性肾病思路 温之以气 补之以味 和法缓治

    邹燕勤治膜性肾病思路 温之以气 补之以味 和法缓治

    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属中医学“慢肾风”“水肿”“肾劳”“腰痛”及“尿血”等范畴。国医大师邹燕勤对肾病的诊治学验俱丰,针对膜性肾病的水肿、蛋白尿,常施以温法和补法,对运用激素后出现副反应的患者,又以和法贯穿其中。现总结整理邹燕勤用温、补、和三法治膜性肾病的辨证思路及进退法则。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水肿是膜性肾病最常见的...

  • 眩晕临床以内伤为主 辨证论治

    眩晕临床以内伤为主 辨证论治

      眩晕,是眼花或发黑,头晕旋转,如坐舟车,起则欲倒,俗谓之“头旋眼黑”之病。其病因有外感眩晕和内伤眩晕两种。外感眩晕多是由感冒引起,是一种暂时病症,感冒愈则愈。眩晕临床以内伤为主,其病因病机有:1.肝风内动:《内经》所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2.痰湿壅遏:《丹溪心法·头眩》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3.气血亏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灵枢·口问》有“上气不足”,《灵枢&mid...

  • 胃脘痛 必当辨证审因投以方药

    胃脘痛 必当辨证审因投以方药

      胃脘痛之病情,虽有虚、实、寒、热或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之殊,就其病因、病机推之,则可辨为气滞、血瘀、寒凝、火郁、食伤、停饮、中虚、津伤以及虫积等不同。故治疗时,必当辨证审因,相机立法,投以方药,可得而治焉。   气滞胃痛   胃脘部膨满作痛,其痛串走无定处,频发噫气,或呃逆不休,心烦易怒,屡欲太息,逢恚怒则胀痛增剧,食少口干,舌赤苔白,脉象沉弦而滑。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药:香陈理气汤(自拟方)。处方:香附15克,陈皮20克,柴胡15克,紫苏15克,枳壳10克,麦芽20克,木香4克,薄荷8克。加减...

  • 治失眠拟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治之

    治失眠拟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治之

      江某,女,40岁,小学教师。2004年5月28日初诊。失眠时轻时重已历年余,多则每夜能寐三、四个小时,少则二、三个小时。经常头晕、神倦、心悸心慌,时而微烦,急躁易怒,纳食如常,二便自调,舌质正红、无苔,脉细弦。曾服安定、利眠宁等镇静剂,未能好转,遂延余诊治。余据脉证,先后选用生脉散、天王补心丹、归脾汤、酸枣仁汤、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汤等方剂,珍珠母、龙齿、夜交藤、远志、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镇肝药,均已遍尝。起初半年用药后有好转,每夜能睡五、六小时;但停药后,则失眠又作,后服药亦无多大好转。最后,越服药越难...

  • 夜眠不佳治以通腑安神

    夜眠不佳治以通腑安神

      朱某,女,47岁。患者夜眠不佳,每日夜间转侧不宁,难以入睡;脘腹胀满,大便干结不爽,伴腰酸乏力。于2003年9月到家父处诊治。观其精神不振,面黄,舌淡苔白,脉沉弦。家父认为,证属胃失和降,肠失传导。治以通腑安神。   组方:桃仁10克,红花6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枳实9克,半夏9克,木香6克,陈皮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服药5剂后,食纳有增,大便畅,夜可安睡6小时,精神好转,失眠已愈。   家父云:此案旨在“祛其邪,通其道”,可使阴阳通,其卧立至...

  • 胃出血分为四种证型予以治疗

    胃出血分为四种证型予以治疗

      胃出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部血管破裂而导致血液溢出,经口吐出或由大便排出的一种临床症状。引起胃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和部分胃炎。胃穿孔大出血病情危急,应立即施行手术及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于少量的慢性胃出血应用中药治疗比较合适。笔者在临床上将胃出血分为四种证型予以治疗,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气虚失血   症见胃病日久,胃脘隐痛绵绵,时而痛甚,饮食减少,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常排柏油样便,舌质淡,舌苔薄,脉弱。治法:益气补虚,清热止血。药物组成:生地30克,黄芪、大黄各15克,黄连9克,生甘...

  • 颈性眩晕治以活血定眩

    颈性眩晕治以活血定眩

      患者患颈性眩晕,出现一过性运动性强烈眩晕,伴颈项后侧酸胀不适,活动稍欠灵。此为颈部筋骨错缝致气血瘀滞。治以活血定眩。温针灸百会、颈百劳温经活血、促进头项气血流通;刺风池、天柱疏风活血、柔筋止痛。加以舒筋按摩可放松局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通过牵旋端提法可使筋骨整复,达到治愈。   孙某某,男,37岁,工程技术人员。2011年3月30日初诊。   患者因“一过性运动性眩晕8天”就诊。平素长期久坐伏案工作,疏于锻炼。8天前因久坐伏案出现颈项不适,运动欠灵,一过性运动性强烈眩晕,经西...

  • 下肢痿软无力 遂以逍遥散立方加减

    下肢痿软无力 遂以逍遥散立方加减

      2011年初冬季节,一个34岁的张姓女子,因下肢软弱无力,由家人搀扶前来就诊。患者诉其半月前与人恚怒争吵后,渐感下肢麻木无力,两腿发软,不能步履行走,甚则站立也难。病后急送医院,经神经内科全面检查,诊断为癔病性瘫痪。经服中西药,效果难显。   笔者见患者下肢痿软无力,触之无疼痛感,双手颤动,易惊,精神不振,面色晦暗。饮食二便尚正常。舌边红,苔薄微腻,脉弦细。思此病起于情志不遂,必与肝郁有关。   观前医遍用补气益血及养肝肾之品未果,遂以逍遥散立方加减:当归、炒白芍、柴胡、焦白术、龙骨、牡蛎、珍珠母、...

  • 捶背就可以缓解失眠 催人入睡

    捶背就可以缓解失眠 催人入睡

    失眠是困扰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仍在逐年递增,所以失眠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都想找到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来预防失眠,其实捶背就可以缓解失眠,催人入睡。 中医学认为,捶背可以行气活血、舒筋通络。因为背部脊柱两旁共有53个穴位,这些穴位是联络脏腑的通路,捶打可以刺激调节脏腑的功能。老年人常会出现腰酸背痛和肌肉紧张,此时如接受轻柔的捶背,不仅有利于肌肉放松,消除疲劳,还能预防慢性病及腰肌劳损的发生。捶背还可以刺激背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传导,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与神经系统...

  • 治中风生吃三七粉可以

    治中风生吃三七粉可以

    中风一般会有中风前兆,主要表现为:头晕、肢体麻木、眼睛突然发黑、哈欠不断、原因不明的摔跤、说话吐词不清等。中医专家教了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坐正后不靠任何手部支撑,抬起一条腿并扭转脚腕,如果活动不灵活或出现明显的抖动就应该引起注意了。两条腿应分别测试。 生吃三七粉祛瘀滞 三七粉对于预防和治疗中风有奇效。服用三七粉分为两种方法:生打和熟补。 生打就是吃生三七粉,而不是制三七粉。生吃的方法适合有瘀滞的人。判断瘀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舌下。若舌下的两条筋出现紫黑色就是有瘀滞的表现。用法:口服,每日1~1.5克。熟吃法适合...

  • 炎热夏天以养心护心为主

    炎热夏天以养心护心为主

    郑州63岁的陈老伯在公园锻炼时突然虚脱、昏迷,被旁人紧急送到医院急诊科。经诊查,陈老伯原本就心脏功能不太好,加上中暑导致昏迷。 夏天,气温高,中老年人、体质弱的人很容易中暑,尤其是原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且中医认为,夏属火,与心脏相应。因此,要想平安度过炎热的夏天,应以养心护心为主,以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早起花中行 入夏以后,随着温度的增高,汗液排量的加大以及室外活动的减少,老年人和经常久坐的白领一族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症状。因此,夏日要早睡早起,注意养阳,方能保护心血管健康。运动时要避免大...

  • 脑梗塞后遗症以健脾和胃化湿之茶饮方调理

    脑梗塞后遗症以健脾和胃化湿之茶饮方调理

      修某,男,61岁。   该患者述自30多岁始血压偏高。于2009年初发脑梗,经治疗后好转;2011年继发脑梗;有萎缩性胃炎、肾结石4年,糖尿病6年,嗜酒、吸烟40余年。现在应用降压药和胰岛素,极度气短,乏力,多梦,尿余沥,下肢沉重乏力。   刻诊:右侧肢体拘急萎缩,舌謇语迟,脘腹胀满痞塞、呛食、饮水易呛;望其舌体略大,少苔;左脉寸关弦缓,尺沉弦缓少柔和之象,右脉寸缓,关尺沉缓不应指。   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此乃肝肾不足、气虚血瘀之机,立滋肝脾肾、补气活血、化浊祛风法。方选黄芪赤风汤合当归补血汤...

  • 失眠 难以入寐 玉枕膀胱经穴

    失眠 难以入寐 玉枕膀胱经穴

      【穴性特点】   玉,贵称也,又坚也。枕,指枕骨。脑后隆起的颅骨,古今皆称为枕骨,古亦称为横骨。   《素问·骨空论》云:“头横骨为枕。”脑为人体至贵,穴在枕外隆突之上,为人寝息着枕之处,故名“玉枕”。   玉枕有解表清热,明目降逆之功。本穴位于颈枕部, 故能治疗头项强痛等局部病症。   玉枕为膀胱经穴,故又能循经治疗鼻渊、目痛、目视不明等症。   近年来有报道向下平刺玉枕穴,并快速捻转,可有效促进睡眠。   【操作技法】...

  • 头痛头胀 治以祛风通络方

    头痛头胀 治以祛风通络方

    祛风通络、平肝潜阳法 陈某,女,38岁,2004年5月12日诊。 患者头痛头胀,偏于两侧或连后头部,烦躁易怒,怒则加重,恶风怕热,失眠多梦,卧则脑鸣,舌暗淡,脉弦。头颅多普勒示:双侧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痉挛。 证属:风阳上扰。 治以:祛风通络,平肝潜阳。 处方:菊花15克,天麻15克,钩藤15克,葛根15克,蜈蚣2条,蝉衣10克,羌活10克,川芎10克,细辛3克,生龙牡各30克,菖蒲30克,远志5克,全蝎5克,甘草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7剂后病即痊愈。 按:患者肝阳上亢,风阳上扰,...

  • 治疗失眠施以重镇安神药

    治疗失眠施以重镇安神药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成肇仁是著名的伤寒学者,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临床善用经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笔者在跟师学习之余,深感其处方用药之神奇,现举其治疗失眠医案几则,以飨同道。   失眠,古代文献中又称“不得眠”、“不得卧”,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因人而异,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重者彻夜难眠,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其形成原因,在《灵枢·邪客》中就有记载:“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

  • 脏躁者 立方以温胆汤加减

    脏躁者 立方以温胆汤加减

    耿某,女,34岁,2009年3月3日初诊。 因婚姻纠纷,情怀不畅,渐现胸闷叹息,饮食不思,近几天见头晕,口干口苦,心烦意乱,精神恍惚,时悲时笑,呵欠频作,噩梦纷纷,甚则昼夜无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前医多用养心安神、疏肝解郁之品,未果。此乃肝郁化热,肝胆郁热上扰清窍之故,立方以温胆汤加减。 处方:竹茹12克,枳壳9克,陈皮6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栀子10克,黄芩9克,石菖蒲9克,远志5克,麦冬10克,生姜10克,三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诸...

  • 什么方法可以治胃痛 艾叶蛋汤

    什么方法可以治胃痛 艾叶蛋汤

      今年6月3日,邻居刘大伯家一位亲戚忽然出现胃部疼痛,十分难耐,于是到我家寻求帮助,我便给她介绍了一个祖传处方:用艾叶150克洗净切碎,鸡蛋3个打在碗里拌匀,接着把艾叶放进碗里和蛋液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在铁锅里放油,待油烧热后将艾叶蛋液放入炒至半熟,加入干净水200毫升,煮沸5分钟即成。舀出后待其稍凉,渣水共服。服用30分钟后疼痛减轻大半,隔4小时再按上方加工,再服1次,胃痛痊愈。   解读:艾叶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内服多用于调治妇科病,外治皮肤瘙痒。民间传说能够避邪,而在端午前后采集置于家中,实际上起了...

  • “郁症”加以辨证论治

    “郁症”加以辨证论治

    忧郁症长期的情绪低落与身心症状在中医认为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引起的“郁证”。而中医所谓的郁,是指滞而不通之义,郁症是一个综合病证,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如精神官能症、忧郁症和更年期症候群等疾病,均可以 “郁症”加以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忧郁症的病因病机为七情所伤,情志失调,从而导致脏腑机能不和、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引起性情抑郁、情绪不宁、悲伤善哭、胸胁胀痛和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多种复杂症状。肝气郁结常为最基本的病因。 对本病的辨证...

  • 颈性眩晕 采用针灸治疗以飨同道

    颈性眩晕 采用针灸治疗以飨同道

    颈性眩晕是以颈椎病为基础所引起,以发作性眩晕、颈肩痛为主要症状,多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例如不正确姿势、受寒等因素引起的颈椎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慢性无菌性炎性反应,刺激、压迫穿行其间的椎动脉,当椎动脉受到挤压或刺激时,可造成痉挛扭曲,导致脑供血不足;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压迫交感神经引起眩晕、头痛、颈肩痛等临床症状。笔者采用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一定疗效,以飨同道。 取穴:风池、天柱、百劳、大椎、百会、晕听区(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共长4厘米)穴,穴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1寸毫针常规...

  • 不寐失眠 难以入睡 采用经方论治

    不寐失眠 难以入睡 采用经方论治

    不寐,又称失眠,是指经常就寝后难以入睡,或多梦易醒,醒后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得寐。五脏六腑之病,皆令人不寐。虽有多种原因可致不寐,总而言之,可分为虚实两类:实证是指形体违和,致营卫不调而不寐的,如“胃不和则卧不安”;虚证是指精神因素及气血亏耗方面的病变,如思虑伤脾,恚怒伤肝,致血不养心或阴虚阳亢。实证多见于食滞、痰浊、责于中焦胃腑;虚证病在心、脾、肝、肾。笔者根据临床表现四诊所获得的体征及医技检查的有关资料,结合症状之间的连带关系,进行推理归纳,确定病因病机,病性病位,明确诊断,采用经...

  • 常难以入睡做做“促眠操”

    常难以入睡做做“促眠操”

    晚上失眠,难以入睡,可以移开枕头做一次下列的体操动作。可以让过度紧缩的骨盆稍稍松弛,帮助睡眠。直接在床上做就可以,做完直接入睡。 1.先躺平,双脚弯曲,脚掌贴脚掌。 2.大口呼气,同时双膝向下用力压,臀部往上抬。请注意一定要边呼气边做,如果边吸气边做,反而会紧缩骨盆。 3.气吐完后,停止用力,将臀部放下,直接人睡。 王昭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