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第13页
-
腹泻 治疗当以助脾运湿方
郑某,男,17岁。2006年5月10日初诊。主诉:大便溏泻半年,时有肠鸣,纳呆,舌红、苔黄厚,脉弦。沈师认为该病属于湿热困脾,治疗当以助脾运湿,清化湿热。处方:木棉花、鸡蛋花、连翘、薏苡仁各15g,茯苓、白术、白豆蔻、厚朴、竹叶、佩兰、陈皮、法半夏各10g,滑石30g,甘草5g,7剂,每天1剂,水煎服。1周后复诊,大便已成形。效不更方,每天1次,肠鸣消失,仍纳差,舌红、苔微黄,脉弦。再以上方加减调理1周后症状消失。 【组成】木棉花15g,鸡蛋花15g,连翘15g,薏苡仁15g,茯苓10g,白术10g,白豆蔻1...
-
呃逆难以自制 采用体针结合脐针治疗
患者,女,63岁,2018年10月28日初诊。主诉:呃逆,22点后加重(频率约1次/h),夜不能寐伴喉咙隐痛2年余。病史:每逢入冬即出现规律性打嗝症状且咽痛口干,严重时不定处出现针扎样剧烈疼痛、瘙痒,长期便秘,便色发绿,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生化检验结果示:三酰甘油2.43mmol/L↑,血糖6.13mmol/L↑。刻下症:呃逆,寐差,便秘,皮肤瘙痒,面色苍白,两颧淡红,眼睑下垂,上下两唇颜色不均,局部散见紫黯斑点,舌尖淡红,苔薄白,舌根处略黄,舌下脉络明显,偏青色,脉弦细数。西...
-
王晞星:以和法分期论治大肠癌
王晞星团队在临床大量病例中总结经验与思路,开展多项研究,有效证实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应用和法分期辨证论治在大肠癌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总体上,术前宜调和寒热、术后重调和肝脾、化疗期主调和气血、肝转移期调和升降,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刻下症进行加减用药。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放化疗等手段能不同程度治疗或缓解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手术并发症及放化疗毒副作用也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 国医大师、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王晞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多年,擅长治疗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
-
肠郁,肠易激综合征,予以激愈方化裁
张某,女,32岁。2006年7月11日诊。 患者反复腹痛3周,发作不定时,痛无定处,以右腹多见,腹胀,大便时稀时干,常伴有腹泻,为黏液便,无血便,排便后缓解。近2日上述症状加重,胃纳稍差,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体查:全腹软,脐周部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肠郁。治以健脾柔肝,祛湿止泻。予以激愈方化裁。 处方:陈皮10g,防风10g,白术15g,白芍15g,木香5g,香薷10g,厚朴10g,扁豆花10g,川连3g,佩兰10g,藿香10g,鸡内金15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
胀满嗳气频频 当以降逆行气消积法治之
程某某,男,65岁。患胃病已20余年,膨闷胀满,时常作痛,经治多年,时轻时重,迄未痊愈,近年来每服沉香化滞丸病痛减轻,遂赖此药维持。近2个月虽服前药,不但症状不减,又增咽下困难,固体食物尤为困难,咽下旋即吐出,嗳气频频,口涎极多,每日只食流食少许,日渐消瘦,大便隔日1次。经医院检查为食管下端狭窄。患者吸烟,无饮酒嗜好。舌苔垢腻,脉象沉涩。 辨证立法:久患胃病,脾胃已伤,气机不顺,上逆而呕。消化力弱,积滞不散,胀满嗳气频频,当以降逆行气消积法治之。 处方:干薤白10克,紫厚朴5克,全瓜蒌18克,炒...
-
咳嗽痰少咽部不利 治以养阴清燥润肠止咳
赵某,女,32岁,2010年11月5日初诊。主诉:咳嗽一月余,咳嗽痰少,咽部不利,呼吸不平。问其病史,知其产后2月余,病起于精力不爽、感寒而致。现每日咳嗽频作,食纳欠佳。更苦于大便干结难解。观其面红唇干,舌红苔干微黄,脉细而无力。此乃产后阴血缺乏之际,外感邪气,化燥伤津,燥邪伤肺,肺失清肃。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便干难解。治以养阴清燥,润肠止咳。立方:太子参12g,北沙参12g,炒杏仁12g,冬瓜仁12g,瓜蒌仁10g,百部6g,炒苏子9g,火麻仁12g,郁李仁9g,枇杷叶5g,甘草3克。水煎服,日服1剂,共3剂。...
-
低热咳嗽治以解表清里
低热咳嗽 患者,男,67 岁,2015 年3 月2 日初诊。主诉: 间断咳嗽、恶寒发热1 个月。1 个月前因感冒出现咳嗽、少痰,愈后又复感,咳嗽气促,恶寒发热,午后发热为甚,体温37. 2 ~ 38℃。初起周身怕冷,自觉后背及腰骶部冷甚,服解表药汗出后好转,伴有食欲不振,乏力。前医以小柴胡汤、小青龙汤、半夏泻心汤、养阴清肺汤、逍遥散、柴平汤等加减化裁,病情每因受风而加重,遇冷空气及活动后咳嗽明显。近1 个月来体重下降明显,既往史: 银屑病史10 年,室性早搏2 年。刻诊: 咳嗽,无痰或少痰而黏,咳声高亢,咽...
-
以运气病机“伏燥兼湿”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验浅析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暴发。随着防控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疫情得已控制,但境外确诊病例仍在增加,防控工作仍是重中之重,不可放松。在疫情期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姚娓教授多次对雷神山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管理的A6病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线上会诊,为患者远程开方。姚教授从五运六气的角度分析,认为新冠肺炎患者多兼具燥、湿两种病理因素和症状表现,可运用运气学说中“燥湿互济”理论指导新冠肺炎的辨治。笔者对姚教授以运气病机“...
-
养肺先要宁心神 重食疗以润肺 多运动以健肺
中医认为,肺为华盖,性喜清肃濡润而恶燥。秋天已至,天气日渐干燥,燥邪多从口鼻而入,燥邪犯肺,使肺津受损,宣肃失职,从而出现咳嗽或干咳无痰、口干、舌燥、咽痛、目涩、鼻出血、干咳少痰、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症状。 秋天起雾也会增多,雾气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比较大。雾中存在很多污染物,易对咽喉、眼睛造成影响,其中的硫酸盐、二氧化硫、大气污染物及所携带的各种细菌和病毒易侵入人体呼吸道,使人体呼吸系统防御功能降低,导致呼吸不畅、胸闷、干咳、咽干痒等。因此秋冬季养肺工作变得更加重要。那么您知道秋季如何做才能养肺吗?...
-
湿温病 分证型予以治疗
湿温病是感受湿 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种 外感热病。本病多发于 夏秋之交多雨潮湿季 节。临床以起病缓慢, 身热不扬,胸痞身重, 舌苔腻,脉缓,病势缠 绵,病程长为主要特 点。现代医学的伤寒、 副伤寒、胃肠型感冒、 钩端螺旋体病的某些 类型,临证时可参照本 病进行辨证论治。临床 上,笔者将本病分为六 种证型予以治疗,均获 得了良好的效果。 1.湿遏卫阳型:证 见恶寒无汗,头身困 重,肌肉疼痛,胸痞,或 有咳嗽,不口渴,舌苔 白,苔白腻,脉濡缓。治 宜芳香化湿,解表和 中。方用藿朴夏苓汤或 三仁汤加减(藿香叶、 厚朴、半夏...
-
以肺气亏虚为主者 可予补肺汤
边永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常委。主要从事慢阻肺的中医药防治及运动肺康复的临床及研究。 慢阻肺患者在我国有近1亿人之多,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患者在病程中后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喘息症状,稳定期常表现为正气亏虚或本虚标实之证。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五脏亏虚,日渐不足,病程日久,以本虚标实为主,久咳伤肺,可表现为气阴不足;肺病日久则母病及子,出现久喘伤肾;肺病子盗母气,致脾胃不足。故在喘病的治疗中,应遵守以调理顾护脾胃为基本原则,以调补肺脾肾三脏...
-
感冒伤风 组方以散寒透热兼以扶正使寒散热退
感冒俗称伤风,是外邪侵入人体肌表而引起的一种病理反应。临床以恶风寒、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全身酸楚等症为多见,或有发热,或有咳嗽,或见咽痛等。感冒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其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病率之高,是其他任何疾病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感冒是万病之源,可诱发或加重原有的慢性疾病,如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肾病等。感冒不是小病,要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防止病情蔓延和加重。 感冒,早在《内经》已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邪气所致,其中,风为百病之长,故多为风邪挟寒、热等邪而致病。如《素问·骨空论》曰:&...
-
以大承气汤寒下之治恶寒
戴思恭是明代著名医家,少时师从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的朱震亨(丹溪)。师见其颖悟倍常,倾心授之,尽得其传,成为名家高徒,因而在学术上继承了丹溪的医学思想,疗疾每获奇效。洪武年间,被朝廷命为御医、太医院使。 有一次,松江诸仲文特邀请戴思恭诊治,时值炎伏盛夏,突患畏寒数日,终日重棉被覆盖仍感不温,饮食必令极热始可下咽,稍冷即吐。前医认为是沉寒痼冷之症,令用胡椒煮伏鸡服之,一日喝汤数次,食后恶寒更为加剧。 戴思恭了解详情后,切其脉见大而不弱,一针见血地定为内实有热结,这正印证了火热派刘完素之 “火极似水&rd...
-
发热辨治体会 调以桂枝汤
阳气内郁 调以桂枝汤 刘金仙,女,65岁,2011年4月5日初诊。 患者近一年来,自觉双侧大腿外侧似有火烘热,休作有时,尤以夜间为甚,有时彻夜不眠,伴烦躁,诊见面色白少光泽而兼黯滞,体瘦,二便如常,无颧红升火及夜间盗汗等现象,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细,前医作阴虚内热治,非但无效,反增热重,在城市医院经多项检查,无异常,转诊中医。 辨为阳气内郁,营卫不和,以小剂桂枝汤消息之,果有效。 二诊:处以桂枝9克,白芍10克,黄芪9克,生姜5克,大枣5枚,白术9克,枳壳6克,柴胡6克,当归10克,...
-
糖尿病心肌病之中医病名以“消渴心瘅”为佳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不断地丰富和加深,《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中含有约5.5万个与损伤、疾病和死因有关的独特代码。现代医学疾病类别的丰富和疾病谱的变迁,为中医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指出:“要根据现代疾病谱的变化,做出研究策略调整,为诊疗现代疾病作出更大贡献。这是中医药现代化中最核心的任务。”病名是临床实践中最基本的概念,准确的中医疾病名称是推进中医临床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是衔接理论与临床的关键路径,是沟...
-
盛夏别让脚“中暑"以热消暑
夏日是足部疾病 的高发季节。夏目的高 温不但可以造成人体 肿胀并截留液体,也可 以使足部发生同样的 情况。这就意味着如果 鞋穿得太紧,袜子上沾 有太多的汗水都会使 人的足部发生问题,从 而造成有利真菌繁殖 的环境,使足部发炎。 例如足癣就是一种容 易在温暖环境里暴发 的足病。因此,特别是 对于那些不可能穿着 凉鞋去上班的白领阶 层来讲,更要格外注意 保护自己的足部,尽可 能穿透气性良好的薄 棉袜子。 鞋子对脚的约束 和摩擦会使双脚长出难 看的硬皮,即使用浮石 使劲搓擦也无济于事, 而且只会加快硬皮的增 长。对付硬...
-
卫分证候的治疗 应以辛凉轻解为法
卫分证候,是温热邪气由口、鼻、皮毛侵袭肺系(口、鼻、皮毛;手太阴肺经;肺脏),导致人体卫外功能失常(简称卫外失司),肺之宣降功能障碍(简称肺失宣降)的病变。以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或但咳为主要临床特征。因其病变部位在表(口、鼻、皮毛及手太阴肺经),邪浅病轻,所以它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在各种温热邪气中,易侵袭肺系而产生卫分证候者,以风热邪气居多。因此,卫分证候多见于风温、冬温病。 卫分证候的治疗,应以辛凉轻解为法。即选用辛凉轻扬的药物,通过其辛散、凉清、轻宣之功,疏散在表之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