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第18页
-
以情养生 养生不妨从头做起 春季伸懒腰
中医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头部五官的养生关系到整个身体的健康。所以,建议老年朋友,养生不妨从头做起。 勤梳头助睡眠老年人经常梳发,有益于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头发营养,对防治白发、脱发、斑秃均有一定效果。梳发还是治疗失眠、眩晕、心悸、中风后遗症的辅助手段。方法:晨起后,先搓手掌至掌心发热,再以手由前额开始向上、往后,经后脑扫回颈部,梳时手指要紧贴头皮,每次5-8分钟不等,当头皮有热、胀、麻的感觉时即可停止。 揉面部皱纹少经常用双手按摩面部,可促进血液循环,还可锻炼面部肌肉,减少面...
-
以姜为药:生姜比干姜更辛辣
生姜和干姜虽然都是姜,但是中药的方剂很讲究,有些方子只能用干姜,有的方子只能用生姜,不能混用。这两者究竟有何区别呢? 市场上卖的多是生姜 姜在作为中药用的时候,一般只分为生姜和干姜两种。生姜很多人都知道,市场上卖的不是子姜就是生姜,即种了一年就采收的新鲜的姜。而干姜在市面上比较少见,这种姜也叫做母姜,通常是发过两次芽,生长了三年的姜。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的冼寒梅副教授说,从生姜和干姜的生长特性来看可以知道,生姜的味道是比较直接和辛辣的,而干姜在地下埋了三年,其气味是比较浑厚的。这种特性导致了两种姜在...
-
冬季外感宜治以辛散 用败毒散加减
经云:“善治者治皮毛”,故解表一法,具有早期治疗、控制病邪入里、从而获得及早康复的积极意义。今观不少医生治外感以辛凉为多,笔者认为外感初起恶寒未罢,舌不红、口不渴、咽不红肿者,一般不宜用辛凉之品。辛凉药虽不比苦寒药,但其也有凉遏之患,只不过不像苦寒药那样冰伏而已。故而言之,外感病初起以用辛温药为宜。尤其冬季(11~12月)之间,大多患者以感寒居多,此时人体腠理致密,辛凉药既不对症,也难开腠理,故服之多于事无补。若症见风温初起,用银翘散治之。也可在大队辛凉药中,适加荆芥、防风等辛温之品...
-
以“疫病”论治H7N9禽流感的探讨
H7N9禽流感自2013年3月在上海、安徽两地爆发以来,至2013年4月10日,我国共报告33例确诊病例,死亡9例,涉及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四省市。针对疫情的不断蔓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3年4月3日迅速出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相关省市卫生主管部门也纷纷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力争将疫情控制到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危害。鉴于2003年中医成功参与SARS救治的经验,多省市向社会公布了中医药防治H7N9禽流感的相关方案,然部分方案自公布之日起,便在网络上引起了种种质疑,而问题的根...
-
中医神志病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中医神志病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发扬古代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等手段,研究神、志的本质及神志异常疾病,探寻其生理、病理机制及其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神志病医院院长赵永厚教授介绍,中医学自秦汉至明清即辑录了大量有关神志病理论的文献记载,也积累了丰富的神志病诊疗方法和方药,这些都是现代中医神志病学科构建和发展的重要借鉴,亦是中医宝库留给现代心理学及精神病学的宝贵遗产。...
-
“以毒攻毒”创造奇迹
现在,婴儿出生不久都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白喉及破伤风等疫病。然而在十九世纪,当时世界各国人民都面临着白喉与破伤风的严重威胁,医学界对这两种疾病的预防都束手无策。 当时,各国医学家都在为如何防治白喉和破伤风而积极研究与探索,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却毫无进展。一天,德国著名细菌学家贝林与其同事日本著名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一起在公园里散步,他们在工作之余仍在思考应对白喉与破伤风的方法。来自东方的北里柴三郎早年在日本曾攻读中医学,对中医理论十分精通,他在散步过程中想起中医治疗疫病的理论,他对贝林说:“中国古代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