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 第17页

特 第17页

  • 吴有性治疗瘟疫特色

    吴有性治疗瘟疫特色

    明代温病学家吴氏著《瘟疫论》两卷,是我国第一部温病学专著,创“戾气”学说,以区别于伤寒。治疗上创疏利透达之法,推崇攻下逐邪,重视养阴护正,并将传变方式分为九种,称为“九传”。 1.温疫初起,邪在膜原,宜疏利透达,用达原饮。 2.膜原伏邪既溢于三阳经而出现三阳经证,又入里而见里证,宜表里分消,用三消饮。 3.疫邪溃出膜原,向表传变,宜汗解,以战汗为要。里热散漫(或下后身微热无汗),用白虎汤。 4.疫邪溃出膜原,内转入胃,郁于胸膈,用瓜蒂散吐之;留于胃腑,则承气辈大剂下之...

  • 金元四大家治疗带下病特色的探讨

    金元四大家治疗带下病特色的探讨

    刘完素首倡以热辨带,治以清热利湿,主张“以辛苦寒药,按法治之”。张子和以湿热辨带,提出治带与治痢同法,“皆可同治湿法治之”,擅用吐下法祛除湿邪,创如圣丹;并注意胃气的顾护,提倡食疗补虚。李杲开以脾胃论治带下的先河,主张温补中焦,升发阳气,“治法当大泻寒湿”,“治宜缓,大忌汤散”,“以丸药治之”,独创四圣散外用。朱震亨以痰湿论带,认为痰湿内生,下注成带,治疗“宜升”,&ldq...

  • 民族医学的特征、分类及扶持意见(三)

    民族医学的特征、分类及扶持意见(三)

    第三,关于民族医药的教育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藏、蒙、维医药的现代医学教育,具有明显的开拓性和创业精神。但创业以后,主管部门、教育部门基本上把它放着,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和强化藏医教育、蒙医教育和维医教育,任凭这些院校艰辛度日,苦撑苦熬。西藏藏医学院能否办成世界屋脊上特有的西藏藏医大学,据说条件不够,教育部门不同意。如何让它合格而取得同意,并无具体的“大力扶持”措施。新疆维吾尔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一直由自治区卫生厅管着,只有人头费,没有教育费,能否办成新疆维医药学院,长期无人规...

  • 创新中医特色食疗营养体系

    创新中医特色食疗营养体系

    从理论探索到临床实践,从个案食疗到群体防控,从已病转归到未病保健,从医院到社会,32年来,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在中西医结合食疗营养领域,开拓出一条创新之路。 独具特色的食疗营养体系 20年前,正值蒸蒸日上的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特色,利用综合优势,在营养食堂的基础上成立“食疗营养部”。在当时,这是国内唯一一家以此命名的营养科室,“食疗”这两个字开启了医学营养学领域一片新的天地...

  • 张锡纯治泄泻方药特色浅析

    张锡纯治泄泻方药特色浅析

    清代张氏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1.重养阴护阴,巧用车前、怀山。强调不可忽视泻必伤阴的病机,一味利湿化湿只会加重阴伤,创薯蓣粥、薯蓣苤苜汤、滋阴清燥汤等。 2.脾胃阴阳俱重,肾泻喜用硫磺。创扶中汤;推崇硫磺为“温补下焦第一良药”,且喜用生硫磺,宜食前嚼(或为末服),以饭压之。 3.制剂疏方灵活。重视饮食疗法,药食同源;重视剂型的选择,除常用汤剂外,多用粥、饼、丸等;遣药精当,擅于变通,力求效验。...

  • 民族医学的特征、分类及扶持意见(二)

    民族医学的特征、分类及扶持意见(二)

    目前最担心的有三个问题: 第一,民族民间医生的准人问题。 现在民族医的准人由《职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规卡着,主管部门总是把标准定在“医师”水平上,而且由“考试”这个最“公正公平”的横杆挡着。但如果真正实事求是地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发现我们的民族民间医生达不到文件规定的“医师”水平,也考不及格。不少乡村医生同样如此。这是因为:①民族医生的水平表现在草医草药知识和一技之长方面,不在西医、中医方面,对他们的&l...

  • 反治法:中医独特疗法

    反治法:中医独特疗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涵义有二:一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征象不能完全反映本质的情形,此为假反治;二是指在正治的基础上,兼用反治或顺从疾病性质而治,此为真反治。   ●反治法作为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思路上与西医有很大差异,或可借以补充西医“对抗治疗”的不足。应加强对它的理论研究,通过多学科、多角度地分析探索,掌握它的本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规律。   反治法源于《素问·至真...

  • 民族医学的特征、分类及扶持意见(—)

    民族医学的特征、分类及扶持意见(—)

    一、民族医学的特征 民族医学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而且有较多的人文内涵。从根本上来说,它属于医学范畴。在世界上,民族医学是各民族的传统医学。在当代中国,民族医学是指中医学以外的各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 民族医学是一种传统文化、乡土文化、草根文化。它的根在民间。茫茫草原,我们的羊群在哪里?在山沟里。浩浩医海,我们的民族医药在哪里?山林草泽遍地都有草医草药的群落和踪迹。我们的祖先正是靠了它不仅活了下来,而且繁衍昌盛。只有眼睛朝下,体察民情,关心民瘼,深入中国社会的底层,才能看到民族医药的客观存在和它的重要价值。...

  • 陈修园《南雅堂医案》的妇科治疗特点

    陈修园《南雅堂医案》的妇科治疗特点

    清代陈氏著本书,共8卷,卷八专论妇科、儿科,其中妇科又分调经门、崩漏淋带门、胎孕门、产后门4门。陈氏取法仲景,博采众方。1.解郁平肝,治法各异:调肝解郁,健脾养血;厥阴阳明,肝胃同调;合阳坚阴,疏肝解郁;甘柔和肝,清热熄风。2.补气养血,首重脾胃: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益气升阳,调补脾胃。3.奇经论治,调摄冲任:凡属实者,治之宜通;凡属虚者,治之宜补;冲气上逆,镇逆收摄;奇经不固,治以固涩。...

  • 独特的三伏食俗文化

    独特的三伏食俗文化

    俗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每逢三伏,古人一方面以清凉饮料避暑,另一方面又举行相应的风俗活动,如“饮酒避恶”等。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三伏食俗文化。 据文献记载,把伏日作为节日约始于秦朝,当时称“伏腊节”,是一种庆祝夏粮丰收的农庆活动。大约到汉代,伏日与食俗才联系在一起。东汉卫宏所撰《汉旧仪》中的“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说的就是饮酒聚会。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中也记载说:“田...

  • 涩脉形态特点剖析

    涩脉形态特点剖析

    涩脉是临床常见的病理性脉象, 具有独立的 诊断意义 [1] 。 由于涩脉应指感觉复杂, 传统中医多以 “取象比类” 的方法对其进行主观描述, 如 “如刀刮 竹” “如雨沾沙” “病蚕食叶” 等, 难以确切的体会和 把握, 造成了其认知困难, 正如古人所言: “涩脉难 候” 。 涩脉定义和内涵的不明确性, 也是影响涩脉现 代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 涩脉形态特征的文献研究 《说文解字》 对 &ldq...

  • 中医学术流派的特色

    中医学术流派的特色

      “学术流派必须要有特色”,这是见仁见智的当代学术流派研究领域中少见的共识,但是,对于如何理解学术流派的特色,如何区别独特的学术主张与门户之见,目前还缺乏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特色是流派的灵魂   所谓特色是指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因此,中医学术流派的特色是一个流派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根本特征,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学术思想或技术方法。综观古代中医学术流派,刘完素倡“六气皆从火化”而奠定“寒凉派”之基础;朱丹溪明滋阴之法理...

  • 阳虚证病、证、症分布特点文献研究

    阳虚证病、证、症分布特点文献研究

    阳气是人体生命的动力之源,张景岳总结其为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 真阳” 。阳气充足,脏得温运,机能旺盛; 阳气不 足,温运失常,机能衰退,诸病丛生 。 “邪之所 凑,其气必虚 ”( 《素问·评热病论》 ) ,气虚日久 可发展为阳虚,阴虚日久可阴损及阳,再者,久病 及肾,肾为 “五脏阴阳之本” , “五脏之阳气,非 此不能发” 。综上,无论是临床实际还是理论分 析,阳气的盛衰变化在疾病...

  • 现代化国际化背景下中医思维特色刍议

    现代化国际化背景下中医思维特色刍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 的贺信中指出: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当前, 中医药振兴发 展迎来天时、 地利、 人和的大好时机, 希望广大中医 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 勇攀医学高峰, 深入发掘中 医药宝库中的精华, 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推 进中医药现代化,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1] 。 这一表 述不仅传达出总书记对我国中医药大发展的殷切期 盼, 而且也彰显出国家战略层面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 国际化的坚定信心。 正确认识现代化...

  • 《金匮要略》病证名国情文化特质

    《金匮要略》病证名国情文化特质

    有着 “治病之圭臬” 美誉的《金匮要略》 , 是我 国现存最早内科杂病专著, 讲求以病为纲, 分门别类 记载大量病证名, 涉及内、 外、 妇、 皮肤、 传染各科, 对后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由于成书年代湮远, 受 传统文化熏染, 这些病证名文辞古僻, 寓意丰厚, 加 之时代变迁, 语义转变时有发生, 使其英译难以实现 “信、 达、 雅” 。 目前, 病名英译主要包括借译、 造译、 直译、 意 译、 音译等。 不论采取何种译法, 译者纷纷认同以保 留文化内涵为前提,...

  • 论“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学术思想特色

    论“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学术思想特色

    近代名医祝味菊在中医理论和临床方面均有独到建树,被誉为“中西医汇通大家”[1],笔者曾参与主编《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对祝味菊学术思想进行过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注意到祝味菊先生重视“治未病”思想,并有独特见解,对丰富“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宝库有一定意义,因此不揣愚陋,根据宋为民、罗金才《未病论》中“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前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的划分,对祝味菊先生的“治未病”学术思想加以整理发掘,...

  • 管炎威《救护学讲义》“引药”特色探析

    管炎威《救护学讲义》“引药”特色探析

    民国以降, 岭南中医在全国享有盛誉, 尤其是以 管炎威为代表的管氏一家, 管炎威为管德裕再传弟 子, 管氏骨科第三代传人, 在内、 外、 妇、 儿、 伤科均 有较大贡献, 其著作《救护学讲义》 《伤科学讲义》 《花柳科讲义》 , 被作为当时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教 材使用, 对岭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全国中医药事 业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管氏世代行医, 自其祖父 管德裕以来, 勤于习业, 世代行医, 声名远播, 本文着 重探讨管炎威著作 《救护学讲义》 的学术思想。 管炎威与《救护学讲义》 管炎威, 号季耀, 广东...

  • 从小就特别信奉中医药

    从小就特别信奉中医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孙晶岩   我小时候生病,母亲就会用中草药祖传秘方给我治病,效果良好。我的妹妹刚出生时患鹅口疮,吃西药总不见好,后来花一角九分钱买了几包草药,喝了几天就好了。所以,我从小就特别信奉中医药。我知道蛇蜕、蝉蜕是中药,萝卜根、白菜根、香菜根也是中药。   长大后我到军医学校念书,特别喜欢中医学,部队医院提倡节俭,我还和同学们一起采集茵陈、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中药送给中药房制药。   去年春天我到陕西延安讲课,回程时与战友一起到白鹿原采风,突然发现一个阿姨拎着一兜新鲜野菜...

  • 永嘉医派的诊疗特色和理论认识

    永嘉医派的诊疗特色和理论认识

    南宋“永嘉医派”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学派,以陈无择为首,其弟子王硕、孙志宁、施发、卢祖常、王暐为骨干,以《三因方》为理论基石,围绕编著、增修、校正、评述、批评《易简方》,开展热烈的学术研究和论争。   陈言,字无择,号鹤溪,南宋青田人,长期生活在温州,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创立三因说,主张由博返约、提纲挈要,走出一条方剂学的由博返约路径。弟子王硕,著《易简方》,仅载录30味药物、30首汤方以及10种成药,追求“易简”达于极致,但存在重大的缺陷。孙志宁为之增修,...

  • 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特征的红外热像图识别方法初探

    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特征的红外热像图识别方法初探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中医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 进步, 中医的辨证不仅要重视传统的宏观辨证, 更需 要结合现代仪器设备进行微观辨证 [1] , 以实现中医的 客观化、 可视化, 促进中医的发展。 红外热成像技术 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在被认知以后便开始广泛的应 用于全球各个领域, 现已在中医学领域尤其是中医 诊断学领域有了较大的研究进展 [2-4] 。 但目前为止, 从文献检索来看, 尚未有将证素特征和红外热像图 识别相结合的研究。 本文就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特征 与红外热像图识别相结合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做一个 初步的探讨。...

  • 仲景用“水” 特色独具

    仲景用“水” 特色独具

      姚文轩、贾延利《再议“几几(无钩挑)”之音义》一文,文中“从可食的角度看,做浆面条的浆水最有可能就是张仲景用的浆水”,并进一步推测“做浆面条用的浆水,是河南人做绿豆凉粉的副产品”云云,对于这种将仲景临证选用不同浆水,一概而论为同一物品的观点和随意凭个人主观想象的推测性判定,笔者认为有悖于仲景原旨原义。   仲景方选药精当,君臣佐使层次分明,煎服将息,法度严谨,且方随法出,法依证设,每一环节均紧密贴切,丝丝入扣。为使相关方药效能发挥至极,仲景...

  • 建设一支中国特色的民族医药专家队伍

    建设一支中国特色的民族医药专家队伍

    中国民族医药近3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集中体现在造就了一支较高水平的民族医药专家队伍。不仅藏、蒙、维、傣医药有不少著名专家,而且壮、苗、瑶、彝、土家、侗、朝、回医药等在发掘整理过程中也涌现出一批出色的专家。他们掌握的知识体系与中医西医不同,因而也就非中西医药专家之可比和可及。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独领风骚。其中许多人相继成为各民族医药的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在民族医药的医疗、教学、科研、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和医药文化建设等方面担负了领导工作。除此之外,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中医药院校以及某些著名高等院校,...

  • 《秘珍济阴》用药特色感悟

    《秘珍济阴》用药特色感悟

    清代周诒观编纂本书,为妇产科专著,共3卷。其特点:1.把握古方遣药思路、机圆法活。如黄连汤、琥珀散等古方新用。2.强调方药遵古法制、一丝不苟。如保产神效奇方后详列服法、用道地药、炮制及剂量。3.好取生鲜植物为冶、雅俗并存。擅用民间单方、验方,如用乌苞根调经等。4.擅长食醋疗病济急、小物大用。如用醋熏法治疗产妇血晕、昏仆。...

  • 辨证论治 中医学特色

    辨证论治 中医学特色

      临证辨证应首重病机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中,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淫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并存,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但对于缺少丰富临床经验的医者而言,在临床具体应用中往往较难把握,初学者更难甄别应用。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中医传统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由于疾病的症状、体征可因个体差异、病程、药物治疗等影响而复杂多样,加之医者水平、学术流派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疾病的辨证分型各有不同。因而传统的辨证方法使证候...

  • 明确病机证素的概念及特点

    明确病机证素的概念及特点

      病机证素的概念   所谓病机证素是指辨识证候的病机要素,能概括体现疾病某一证候的病理特点,是决定证候诊断的基本要素,交叉组合成为证候的名称,也是辨证的基本单元。   病机证素主要包括病理因素、病位、病性等,反映了疾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病理因素常见有风、寒、湿、暑、燥、火(热)、瘀、水、饮、痰、毒等;病位涉及内外表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病性主要指阴阳虚实、标本缓急。   病机证素的特点   病机证素可由单一病理因素或两种以上病理因素相互兼夹、复合交叉而成,具有演变、转化的特点。由此构成单一病机、兼夹病机和复...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特点
  • 空调病症候群的特点与预防措施

    空调病症候群的特点与预防措施

    今年夏季我国许多地区气温偏高,为应对高温酷暑,很多家庭和商业办公场所每天都开空调,不少人也因此罹患空调病。 一、不同人群的空调病征 小儿呼吸道征候群 虽然家用空调不适合军团菌生长,不会得上军团菌肺炎,但家用空凋过滤网和散热片同样可以藏污纳垢,滋生病毒、细菌、霉菌、螨虫等。这些微生物伙同冷气首先袭击呼吸道,会引起口鼻发干、咽喉疼痛、伤风感冒、咳嗽、哮喘等各种症状。尤其对于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尚不健全的婴幼儿及老年人,更易造成严重感染。有时可以发烧、寒战,酿成肺部感染。 老年人的“空调腿” &l...

  • 中医特色护理 海宁市中医院

    中医特色护理 海宁市中医院

    浙江省海宁市中医院2013年中医特色护理仅3000余例次,2014年高达11.3万余例次;2015年1至3月中医特色护理为4.9万例次数,与去年同期6200余例次翻了3番。日前,该院副院长李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医院病区已从基本的纯西医护理转变到“无中医不护理”全覆盖。 海宁市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沈海红介绍,该院强化中医护理工作始于去年。首先,医院12个病区护士长全部选送到国家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之一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进行培训,系统学习中医特色护理技能和中医护理管理。同时...

  • 建立中医特色专科 培育中医人才

    建立中医特色专科 培育中医人才

    今年1月,重庆市奉节县中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为二级甲等医院,该院以等级评审为动力,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造福一方百姓。 几年前,面临相当一部分中医医院已经西化,或正在西化的情形,奉节县中医院全体职工形成共识:中医医院必须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走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培育中医人才 医院制定并实施“中医人才培养计划”,与重庆市市中医院达成帮扶协议。强化医务人员院内“西学中”继续教育,邀请市级专家来院授课,...

  • 中医特色逐渐在国外打响

    中医特色逐渐在国外打响

    近日,住在俄罗斯莫斯科州的诺娜和奥列格夫妇因身体疾病,不远万里双双来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求治。医院相关专家采用中医康复技术为他们进行了系统治疗。精湛的医术、周到的服务令这对俄罗斯夫妇大为感动。 早在10多年前,奥列格因车祸身受重伤,颈椎受损严重,在当地接受了手术治疗及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但一直未能完全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步态也仍然不稳。他与妻子诺娜均患有腰间盘疾病,病情均呈加重倾向。听朋友介绍中医在康复方面颇有成效,遂专程来华就医。在得知俄方患者非常信任中医并将来院就医的信息后,齐齐哈尔市中...

  • 中医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服务

    中医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服务

    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这些中医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服务,如何在基层中医院发挥优势,一直是困扰基层中医院发展的难题之一。2012年起,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动出击,与省残联联系,拿出配套资金,以中、省两级“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为基础,将残联的康复中心建到中医医院,每个中心投入70万元,进行残疾人康复诊疗中心项目建设,目前,已有39所中医医院开展。 汉阴县漩涡镇柏家村患者陈洪述,患脑梗塞以来,一直卧床不起,右侧上肢及下肢肌力几乎为零,同时一直在使用导尿管,...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