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第24页
-
太阴经气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王居易教授强调经络与脏腑作用同等重要,临证时不赞同将经络辨证与中医内科八纲、脏腑等辨证思路割裂。脏腑经络一体化是经络辨证的理论基础和临证依据。 •经络气化异常与临床症候表现及经络诊察的异常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这是经络医学理论经络诊察与症候结构分析、辨经、选经、选穴之间的逻辑关系。 经络气化是气血在渗灌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过程中,通过三焦气化综合完成的物质转化过程,其间伴随着复杂的物质代谢和能量消耗,主要是阴阳、气血之间的互转。而在六经中,每条经络自身所承载或具...
-
浅析仲景药后调摄的特色
张仲景撰写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被视为中医临床治病之规范,药后调摄作为仲景理论中重要的部分,分散记载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后世医家研究仲景理论,认为药后调摄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清代周赞鸿认为“故善调摄者,不使致疾,并可去宿患之疾”[1],适宜的药后调摄对帮助疾病康复、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后世多将仲景药后调摄内容放在仲景方论中论述,缺乏对仲景药后调摄理论的整体阐析,因此开展对仲景药后调摄系统的深入研究,可为中医药后调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方式及理论依据。...
-
湿邪致病特点 陈宝贵治湿强
全国名中医陈宝贵认为,治湿不应单纯地针对病邪,一味地或燥、或化、或渗,此举只能治其标,对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湿者,非但不能治本,更是用药之戒。治疗上应从整体出发,重视肺脾肾等脏功能的协调,谨守病机、各司其职。陈宝贵还提出,治湿应注重调摄,即在药物施治的同时结合食疗、养生等非药物疗法:节饮食、畅情志、酌起居,以竟全功。湿病作为临证常见病,其辨治巧妙多变,不可拘泥一法。 湿邪致病特点 湿邪言其来路,分外湿和内湿。外湿与气候、地域密切相关,长夏季节和江南、沿海地区易滋生湿邪;饮食失宜,脏腑功能失调,津液...
-
中医象思维的思维特点探
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主要是就思维的工具是以象为主还是以概念为主的方法划分,二者之间尚存在着渗透、包含的关系。象思维不仅包含着类比推理的成分,还包含着逻辑思维中归纳、演绎推理的成分,它往往是先通过归纳提取共象,然后以共象为基础对个象进行演绎推理,阴阳、五行之象的推演就是其典型形式。 象思维是近十余年来中医思维领域研究的热点,其特点也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对象思维本身认识的混乱,故对象思维特点的认识也不一致,如曲阜师范大学姚春鹏《象思维的基本特点》一文认为,象思维的基本特征为有象性、整体动态性、非逻辑性和直觉体悟性...
-
吴耀持学术临床特色述要
•吴耀持临床四诊合参,尤其注重切诊,重视对肾间动气、虚里之脉、冲阳太溪之脉、颔厌太冲之脉以及脉象左右偏胜的了解与掌握,为针灸诊治与疗效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依据。 •吴耀持强调在针刺过程中,得气是实施补泻的先决条件。任何针刺补泻手法的施用,都必须在得气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如此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海派中医“陆氏针灸”第四代入室弟子吴耀持从医40余年,其治学严谨、医德高尚、临证经验丰富,擅...
-
音乐治疗 特殊的心理治疗手段
音乐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手段,形成于上个世纪40年代,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音乐治疗法现已在很多国家盛行,医学界通过临床实验认定,音乐对放松身心、振作精神、诱发睡眠等,都很有实效。 在生理上,音乐能引起呼吸、血压、心脏跳动以及血液流量的变化。有一些类型的音乐还能刺激身体释放一种内啡呔,可达到松驰身心和舒缓疼痛的效果。从现代科学看,音乐具有人际和社会作用、生理和物理作用、心理和情绪作用,不同的音乐可以帮助发展听觉、视觉、运动、语言交流、社会认知,同时,音乐还会帮助学习正确地表达自我情感以及自救的...
-
透皮指疗术 一种湘西特色民间疗法 侗医外治法
侗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临床实践,其包括五位一体观(天、地、气、水、人),七气(热、凉、平、收、退、补、散)六味(酸涩、苦、辣、香、淡、甜)药性理论,四诊法(看、摸、算、划),十纲辨病理论(玄、象、内、外、冷、烫、强、弱、血、气),五大治则(冷病热治、热病冷治、虚病补治、水病消治、毒病排治),六大治法(表散、补虚、收止、顺排、退毒、打赶),这些都是独具特色的侗医学理论[1]。 侗医善用外治法治疗疾病,尤其是各类骨关节疾病[2]。透皮指疗术是一种通过指压、刮痧痛点,并配合特定药液发泡及膏药敷贴的具有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