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第5页
-
抓住历史机遇 力推中医药立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目前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月1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京召开《中医药法(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出席会议并要求,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充分考虑中医药发展的现状、趋势和特点规律,把《中医药法(草案)》修改好、完善好。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中医药法(草案)》条文内容基本成熟,应在进一步充实、完善、提高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推进。 王国强表示,近年来中医药发展的社会环...
-
特色中医药健康服务 中医药历史人物画像 西藏藏医学院
第四届京交会中医药展区内,扁鹊、张仲景、李时珍等历代名医画像栩栩如生,吸引不少参会者驻足观赏。5月28日下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博爱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此召开《中华民族名医像赞》及《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画像》新闻发布会,公布21位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画像。 《中华民族名医像赞》及《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画像》隶属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肖像绘制工程。该项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立项,北京博爱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起筹划并执行,是以纪念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为目的的肖像创作工程,拟以71幅大...
-
一位老年“骨刺”患者的诊疗经历
陆大伯右足跟疼痛两周了。每天早晨起床,就感到右足跟疼痛。行走一会后,稍稍减轻一些,但很快又痛得更加厉害。晚上洗脚,脱了鞋袜看看,足跟皮肤不红又不肿,不知是什么原因。心想,看来得去医院透视拍照,看看里面是否长了东西。 医生听陆大伯说了情况,仔细地检查他的脚。在右足跟着地的部位,用手指按了按,陆大伯痛得钻心,脚直往回缩。医生又给他验血,报告没有异常。医生同意了陆大伯的要求,让他去照足跟X光照片。照片洗出来了,大大小小的足骨看得一清二楚。医生指点给大伯看,足跟跟骨下缘朝前方,有一个象鸟嘴样的突起,医生说这就是骨刺。 陆大...
-
民间饮用藤茶有六百年历史
清光绪年间,陈子贺担任光绪皇帝的老师。光绪皇帝当时身体较弱,食欲不振、脸色发黄、说话沙哑,脸上还常长红痘和黑斑。太医开出的处方一般只能维护一段时间,过后又会复发,为此光绪皇帝十分烦恼。这一年,陈子贺回家探亲,发现乡亲们经常饮用一种山上采来的野藤叶,人人精神饱满,皮肤光润。陈子贺品尝了一下,发现此茶饮后回味甘甜。联想到光绪皇帝声音沙哑,于是便带了一些回去给光绪皇帝品尝。光绪品尝之后感觉味道不错,便经常泡饮,不到半年时间,光绪皇帝不仅感觉咽喉清爽,且脸上的红痘、黑斑也逐渐消失,皮肤变得光润起来,于是,光绪十分高...
-
及我治病经历和感想
老伴今年70岁.年轻时是 企业的一名工作认真的骨干. 由于繁忙.连喝水上厕所的时 间常常被挤掉,久之,则落下 一个泌尿感染的病根.因劳累 而常发病,发病时尿频尿急、 尿痛如刀割一般。起初采用庆 大霉素、青霉素吊针治疗,因 可快速消炎便未将此病及时 根治。工作的压力和经常出差 以及长期依赖西医西药更使 此症状由频繁的急性发作转 为慢性。2013年后。几乎每月 发病.多种针药剂量加大到极 限.症状也难控制。急性发作 的症状在厕所里已不能站起. 全身冒冷汗.尿痛剧烈已无法 忍受.精神极度紧张。后改为 服中药伴服西药.药停...
-
捏积疗法的发展历程 冯氏捏积流派的发展与完善
捏积疗法的形成与发展 手法作用于脊柱最早出现于晋朝。历经1 800年手法从拈到捏、推, 再到如今的捏脊七法;方向有从下向上, 亦有从上向下, 后又有往返推;临床应用从卒腹痛到骨蒸、夜惊、感冒, 再扩展到疳积;名称从捏脊到捏积, 再到捏积疗法, 至今捏积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用越来越广, 研究日渐深入。以下依据现有文献, 就捏脊的形成与发展做一疏理。 手法作用于脊背部皮肤的起源 晋代葛洪于《肘后备急方》[1]首先记载了“拈取其脊骨皮, 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 未愈更为之&...
-
二十四节气导引法 理论基础功法举隅历史起源 功法举隅
二十四节气导引法是在当令节气期间,通过导引吐纳等方法,进行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传统导引养生法。该方法是在中医天人合一和顺时养生等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实践。 天人合一作为中医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健康观的重要内容,包括人自身的形神统一和人与自然的统一。顺时养生则是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养生理论。在此基础上,中医学和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节气养生理论方法,唐末宋初陈抟老祖编创的节气导引法,更将导引、节气、养生、治疗融为一体。 理论基础 天地大宇宙,人体小宇宙。天人合一思...
-
手道养生膳 膳食本草秘方养生 中国养生膳历史
手道养生膳是以手道养生为学术基础,以健康分析为配膳原则,以中医药膳为操作流程,将双手与健康息息相关,中药与食物合理搭配,并同手道养生八法综合运用,相辅相成,从而达到独特的养生维护作用。根据手诊医学的健康分析,判定体质状态,辨清疾病隐患,区分主要次要可能的亚健康或疾病,因人而异的制定养生方案,将药食两用的动植物与食物之间巧妙搭配,味道奇特,一对一的养生膳调养,让人自然在饮食中寻找到人生之健康乐趣。 中国养生膳历史 药膳在中国源远流长,历来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其取材广泛,...
-
汪东兴同志的人生经历和百岁高龄
中共中央原副主席、中顾委原委员汪东兴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无产阶级革新家。汪东兴早年投身革新,曾担任毛泽东的保镳员。解放后,汪东兴被颁发少将军衔。汪东兴于2015年离他人世,享年100岁。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和百岁高龄,一向为世人所津津有味。 体质过硬 热心训练 汪东兴从小参加革新,长时间身经百战、赴汤蹈火的战役年月练就了他健旺的体魄。在战争年代里,汪东兴曾4次挂彩,和平常期又承受过4次手术。尽管如此,90多岁时的汪东兴仍然生龙活虎、嗓音洪亮,一点点不显老态之象。晚年的汪东兴还常常跟人幽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