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 第3页
-
风寒湿热之痹证 活血通络止痛治疗方法
痹证是指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证,临床常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其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 典型病例 赵某某,女,32岁。因关节疼痛3年、加重1个月于2004年4月16日就诊。患者2001年夏因汗出后贪凉,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并逐渐加重至全身关节疼痛,连及筋肉,灼痛、胀痛。曾在单位医院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布洛芬等药物治疗,症状有时减轻。2004年3月前因受寒再次加重。刻下症:双手胀痛,晨僵,活动欠灵...
-
慢性筋骨病的中医认识 痹证理论渊源
论慢性筋骨病从痹辨治 施杞教授先后师从我国著名中医伤科大家石筱 山、 石幼山先生, 游学我国各大伤科流派及沪上中医各 家名医, 并赴瑞金医院骨科、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各进修 一年, 衷中参西, 博采众长, 融会新知, 回归中医。率领 团队开展中医药防治骨伤科常见病、 疑难病的临床与 基础研究, 2006 年施杞教授提出“颈椎病从痹论治” 的 学术观点 [1 ] 。近十年来, 施杞教授根据国家战略需求, 聚焦颈腰椎病、 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筋骨病 的防治研究, 系统总结慢性筋骨病的病因病...
-
中医学认为 风湿病即痹证痹病
西医学认为,风湿病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累及骨、关节、肌肉、皮肤、血管等组织的一大类疾病。其范围甚广,分为10大类200多种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风湿病病因不明,多认为与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西医治疗的特点之一是辨病(病名)论治、对症处理(指症状),多依赖现代检测仪器。目前,临床常用西药有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等,多有明显的副作用,且开发新药价格昂贵。西医学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如果对某个病的机制没有搞清楚,就无法从根本进行治疗。多数...
-
痹证 寒湿痹阻不通则痛 阳和汤加减处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业龙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炮姜、生甘草7味药组成。主治外科一切阴疽,为治疗阴证疮疡之名方。在临床,除用其治疗阴证疮疡外,还用于痹症,辨证属阳虚寒凝者,疗效堪称满意。现举例如下。 江某,男,4 5岁。2005年8月11日初诊。右侧腰部酸重疼痛,时有抽掣样疼痛,痛及臀部及右下肢后缘,夜间痛甚,阴雨天加剧,行动受限。X线腹部平片检查显示第3~4腰椎轻度骨质增生,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用西药芬必得及针灸、理疗等治疗...
-
痹证的病因病机与脾虚有密切的关系
脾虚致痹探讨 痹证是因风、 寒、 湿、 热等外邪侵袭人体, 闭阻 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 主要表现为肌肉、 筋骨、 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 重着、 屈伸不利, 甚 或关节肿大灼热等。 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 的特点。 痹证的发生, 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 生活环境有关。 痹证初起, 不难获愈, 晚期病程缠 绵。 其发病原因与正虚、 邪侵有关, 而脾虚在痹证的 发病、 发展、 演变过程中占重要作用。 痹证的病因病机与脾虚有密切的关系 1. 脾胃虚弱, 湿浊内生 “湿” 是...
-
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痹证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谢心军治疗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医案1则精读 患者,女,60岁,2019年8月9日以“右手腕部疼痛、麻木8个月”为主诉就诊。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手腕部偶有疼痛、麻木,活动受限,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程度呈渐进性加重,发作次数日渐频繁,并出现抓握时右手无力感,近期出现夜间痛醒、麻醒,未予重视;既往有右桡骨远端骨折病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史。刻下症:右手腕部疼痛、麻木,严重时麻木至指尖,活动受限,夜间明显,平素气短乏力,易汗出,面色淡白,夜寐差,二便调,舌质暗,苔白腻,舌底络脉迂曲...
-
半月板变性医案 痹证治疗方法
•痹证的治疗以祛邪通络、宣痹止痛为总则。痹证初期,邪正相争,病性属实,主要病机是邪气阻滞,经络不通,此期以驱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治疗大法;痹证日久入络,正气耗伤,病性虚实夹杂,此期应虚实兼顾,在祛邪通络之中,当辅以补益气血、调养肝肾,或佐化痰祛瘀、标本并治,注意调整攻补的偏向。 膝关节是人体下肢最大的承重关节,由股骨远端、髌骨和胫骨近端组成。包括肌肉、肌腱、骨骼、关节软骨、韧带、半月板、滑膜、脂肪、关节囊、血管、神经等组织,构造极其复杂,损伤的机会很多。膝关节损伤以半月板变性较为常见,多由外伤、扭...
-
丁锷治疗痹证常用药对举隅
全国名中医丁锷生前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在长期实践中,丁锷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用药经验,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对中医痹证提出了许多卓有建树的理论。丁锷临证诊治痹证善用多种药对,以提高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疗效。笔者有幸侍诊丁老左右,悉听指导,感悟颇多,现就其在痹证诊治过程中个性的用药规律略述一二,与众共勉。 肉桂配牛黄,凉热互用,化滞通窍 丁锷在治疗顽痹时强调瘀浊,当以祛瘀化浊为法,而在祛瘀化浊中,又注重温经通络。丁锷以温通立意时常用肉桂、牛黄药对。肉桂味辛而甘,气香且窜...
-
痹证腰椎椎管狭窄 治法处方扶正脱透
沈某,女,74岁,2021年8月24日初诊。主诉:右下肢麻木疼痛2年余,加重1周。患者右下肢疼痛乏力2年余,行走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无法入睡。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痹痛乏力,足底麻木感,躺平及屈膝抱右腿后可缓解。平素轮椅代步。刻诊:右下肢麻木疼痛,喜温。无恶寒发热,手足不温。大便可,夜尿2~3次。易饥饿。舌暗,苔根白厚,有齿痕。脉左沉细,右滑、重按涩。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20余年。抑郁障碍病史6年余。既往冠心病病史。2016年行右下肢静脉曲张切除术、左侧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2021年8月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
介绍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痹证相关经验
•桂枝芍药知母汤由九味药组成,实为麻黄汤、桂枝汤、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汤化裁。该方表里同治、气血兼顾、阴阳并调,是治疗痹证的基础方、常用方、通用方,可应用于西医学诊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多肌痛、关节型银屑病、痛风性关节炎等。 •对于痹证病程顽缠、邪实正虚、病久入络者,桂枝芍药知母汤则药力不及,此时可合用焦树德所创补肾祛寒治尪汤,或朱良春所创益肾蠲痹汤。 凡肢体、关节、肌肉等处酸楚、疼痛、麻木,严重时关节肿大、变形、功能障碍,不能正常行走及活动的...
-
克罗恩病 口糜痹证 治法滋阴降火通络散结
阴虚火旺,风湿滞络案 王某,女,40岁。2011年4月11日初诊。 主诉:腹痛伴肠鸣、便血7月,口腔多发溃疡1周。现病史:患者于7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伴肠鸣,期间便血3次,送西安某医院消化内科,查血红蛋白82g/L,给止血药,便血停止后行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溃疡;病理检查示(降结肠)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伴炎性渗出及肉芽组织增生。住院期间出现间断发热,伴大便次数增多,血沉及C反应蛋白增高,确诊为克罗恩病,给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7日后改口服强的松、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发热缓解,仅有关...
-
痹证(寒凝脉络)方用桂枝汤方加减
患者,女,41岁,2016年12月5日初诊。患者因“胸部疼痛20余天”就诊。20多天前,患者莫名其妙地感觉胸部(喉部以下乳沟以上,大约直径15厘米区域)疼痛,先是隐隐作痛,逐渐达到抬手疼痛、夜间疼痛稍重。1周前,患者前往某市级综合医院就诊,给予胸部CT、血常规、乳腺彩超等检查,所有检查结论均正常,未查出任何实质性疾病,对症药物(具体不详)治疗3天后,未见明显好转。患者到一家市级公立中医医院诊疗,做了类风湿因子、血沉等检查,所有结果均显示正常,诊断为胁痛,辨证为肝气郁结,用柴胡疏肝散方加减治疗...
-
血栓闭塞性血管炎,痹证,补肾益督脉为法
郑某某,男,55岁,住址:广东省汕头市凤翔大街城东岭江路 主诉:重复四肢麻痹、肿胀2年,加剧1周 现病史:缘患者2年前无显着诱因呈现四肢麻痹,双手手指近端关节红肿热麻,双脚榜首跖趾关节红肿,影响活动,无痛苦压痛,无晨僵,无发热,无雷诺现象,与气候改变有关,气候变冷时加剧。2013年3月患者到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医治,查抗核抗体谱、抗磷脂综合症目标、血管炎目标、类风湿目标、冷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测定、免疫球蛋白M测定,HIV/梅毒三项、CA125、CA199、PSA等未见反常;查颈椎腰椎胸部X光:颈...
-
徐长卿所治胃脘痛,腹痛腹泻,痹证,止痛解痉经验归纳
顾中欣运用徐长卿治疗痛证 徐长卿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及 根茎, 其性味辛、 温, 无毒, 归肝、 胃经, 有祛风、 化湿、 止 痛、 止痒之功。该药最早载于《 神农本草经》 , 被列为上 品。该药多用于风湿痹痛、 腰痛、 跌打损伤疼痛等痛证, 亦可用于湿疹、 风疹等皮肤病。顾中欣, 主任中医师, 江 苏省名中医,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顾氏内科中医术” 代表性传人,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建设项目 专家, 临床经验丰富。顾中欣老师认为徐长卿内服或外 用止痛效果均显著,...
-
五积散消寒湿痰瘀治痹证
案一黄某某,女,52岁。2002年9月12日初诊。患者少时生活辛苦不易,居住房屋潮湿不堪,冬日寒浸,夏天湿郁。中年以后生活条件大有改善,然已落下寒湿病根,全身肢体关节重着胀滞不能舒展,肌肤麻木,双膝关节肿胀变形,活动不便,雨天必然加重,晴日则稍好。平素食少,常感恶心,时咯出较多白色黏痰。近日又感冒风寒,寒热往来,体温38℃,头痛,项背胀痛不舒,胸脘痞闷,口渴,小便量少。舌质淡、有瘀斑、苔白腻,脉浮紧。 此系风寒湿郁痰滞痹证,先予和解散结、温里祛寒之方药:柴胡30g,桂枝12g,葛根30g,干姜12g,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