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 第18页

百 第18页

  • 百日咳(秘方数:17)

    百日咳(秘方数:17)

    百日咳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一3周。从发病开始至痉咳出现,称卡他期,约7一10天,可见咳嗽、流涕、轻微发热,咳嗽逐渐加童,转为阵发,有日轻夜重之势。痉咳期一般为2—6周,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发作时频频短促咳嗽10余声以至数十声,接着发出一种特殊的吼声,如此咳嗽,反复数十遍,直至粘痰咳出为止。痉咳同时可有呕吐、大小便失禁、面红耳赤、涕泪纵横等症象。发作后极度疲乏,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一次发作。哭吵、进食、给药、奔跑等均能诱发。新生儿及6个月内婴儿,由于咳嗽无力,往往无症咳、吼声表现,而出现阵发性窒息...

  • 小儿百日咳(秘方数:10)

    小儿百日咳(秘方数:10)

    小儿百日咳: 小儿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最为多见。病程分3期。卡他期主要以流涕、头痛、咽痛、发热、轻度咳嗽等感冒症状为主。约1周左右进人阵咳期,此期长短不一,数天到2个月不等。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阵咳后伴有高调的吼声,似鸡鸣,咳嗽时常面红耳赤、涕泪交流、口唇紫绀、表情痛苦,每日发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多于夜间发作。部分患儿可因气管水肿痉挛及粘痰阻塞而窒息引起死亡。阵咳期过后进人恢复期,大约2个月左右痊愈。接种百日咳疫苗后可以预防百...

  • 秋后调肺治百病

    秋后调肺治百病

    秋后,中老年朋友常出现皮肤瘙痒、腹泻等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慢性疾病也容易复发和加重。中医专家认为,秋季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与肺脏有关,通过调理肺脏来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记者日前采访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刘丽红时了解到,秋季调肺能防治其他疾病,这是因为肺与秋在五行中同属金,肺喜清润、主肃降,与秋季气候清凉、干燥、肃杀特点相通应——这就是传统所说的“肺应秋”。又因为秋季肺在人体脏腑中起主要调节作用,所以肺功能健旺,其他脏腑虚对季节...

  • 膏方能通治百病吗?

    膏方能通治百病吗?

      问:膏方每次服多少合适?   答:一般来说,服膏方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初服时,可每日早饭后服一汤匙,约5~10克即可,以后可早晚各服一次,每次5~10克。需要注意,轻病、慢性病,剂量不必过大;重病、急性病,用量可适当增加。此外,老年人用量应小于青壮年;体质弱者用量应小于体质强者;妇女用量一般小于男子,并且妇女在经期、孕期及产后亦应小于平时。   问:膏方只能在冬天服用吗?   答:一般而言,入冬后才可服用膏方。因为入冬后阳气下敛,潜入肾水之中。此时服膏方,可以滋补肾精,加强阳气的敛藏作用,...

  • 百岁名医“四气”养生

    百岁名医“四气”养生

    今年刚满百岁的郭迪是我国儿童保健事业的奠基人、新华医院的终身教授,郭迪是新华医院儿科专家。在职时勤奋工作,在儿科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退休后,他依旧勤奋,98 岁时还每周一次到医院参加疑难杂症的讨论,提供自己的意见,帮助大家一起诊病。平日喜爱看书、报和杂志,每天会花1~3个小时来专门阅读。郭老很乐意接触新鲜事物,某个医学问题遇到瓶颈时,他都会拿起放大镜,仔细翻阅有关资料。 谈到养生之道,与老人住的儿子郭斯宏说,父亲常教导我们,为人处世要做到“四气”: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

  • 百节通利 睡前泡脚

    百节通利 睡前泡脚

      20多岁时,我因干活不小心扭伤了腰,当时也没有太在意,活动活动也就过去了,又继续干活。过了几天,突然整条左腿疼痛,就好象有一条线放射到脚底,动不了。在医院看外科,照正侧位像,没发现什么问题,最后汤药、针灸、拔罐、贴膏药、按摩齐上,虽然当时缓解了,但没有根治,甚至连咳嗽一声,整条腿的一条线都在迁动着疼。   一晃40多岁了,慢性腰腿痛伴随着多年。有位老中医告诉我一个验方,就是每天晚坚持用热水泡脚,时间长了慢慢就好了。从那以后,我每晚临睡前一定会先烧开一壶水,一边喝水,一边泡脚,泡上20~30分钟。泡了大半...

  • 元宵节民间养生 走百病

    元宵节民间养生 走百病

      春节刚过,人们还正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中,又迎来了新年过后的第一个团圆节——元宵节。今年的元宵节,恰逢西方情人节,是一个难得的“双节”。当东方元宵节喜逢西方情人节,让节日增添了喜庆而浪漫的气氛。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因此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

  • 百家养生之道“六观”

    百家养生之道“六观”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我从其中读出了“六观”,分享给大家我的学习体会。   自然观 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

  • 春发百病 防风于未然

    春发百病 防风于未然

      辞别了寒冬,阵阵轻风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拂面而来。风作为春天的主气,既表示一种气候变化,带来自然界万物生发的消息,又可成为致病邪气使人患病。因为,随着气候逐渐转暖,人体皮肤及毛孔开泄,腠理变得疏松,很容易让风邪“钻空子”,对此笔者认为,人们切莫掉以轻心。   春发百病有原因   春天乍暖还寒,气候变幻莫测,常令人不知所措,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善行数变”的风有关。风既可加快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使体内热量过多散失,让人在春天感觉寒冷;又能降低空气湿度,带走人体...

  • 百病由气生 调气重在肺与脾胃

    百病由气生 调气重在肺与脾胃

    •身中之气有愆有不愆也,愆则邪留著而为病,不愆则气默运而潜消。调其愆而使之不愆,治外感内伤诸病无余蕴矣。 •情志郁结,怒木直升,痰亦随之,堵塞华盖,故治节不行,脉道不利也。但宜宣肺,气行自愈。 •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健则气机周流不息,脾胃病则气机滞,诸病丛生。 •外感温邪或情志内郁化火,炼液为痰。而痰为有形之物,极易阻塞气道,壅滞经络,使枢机失灵,升降失调,故变证百生。 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临证每有出奇制胜之效。他温病宗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却多创见;...

  • 陈文伯教百姓变废为宝 养生保健

    陈文伯教百姓变废为宝 养生保健

    在中医看来,万物皆可入药。即使是平时被我们扔掉的很多不起眼的废物,在治病防病方面也可能是“宝物”。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附属鼓楼中医医院前院长陈文伯教授教百姓变废为宝、养生保健。 花生皮补血 有个谜语,叫“麻屋子,红帐子,里边养个白胖子”,谜底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花生。花生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性价比最高的坚果”。可很多人吃炒花生的时候,习惯把那层“红帐子”,也就是花生仁外面的红皮搓掉,只吃仁。其实,这样...

  • 用药枕 治百病

    用药枕 治百病

    药枕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古人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洽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并提出外冶可“统治百病”。意思就是说,药物外用和内服的治病机理相同,只是给药途径不同而已。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提出“闻香祛病”的理论,他本人也长期使用药枕,并且活到了102岁。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使用药枕可以刺激头颈部位的经络、腧穴,进而使全身经络疏通,气血流畅,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药理研究证明,药枕能充分发挥药物治疗、经络调节和...

  • 佩戴琥珀 辟邪保身消治百病

    佩戴琥珀 辟邪保身消治百病

    有一种材质的佩饰,像玉一样温润,像水晶一样晶莹,拿在手中轻轻的,闻着还有股淡淡的松香味,这就是琥珀。琥珀是一种珍贵的化石,它色泽美丽、黄红相间、晶莹剔透,在阳光照射下宛如一颗闪亮发光的彩色明珠,因此又被叫做“化石明珠”。琥珀是松脂和枫脂埋于地下沉埋千万年才形成的。中国早在汉朝时就用琥珀磨制成戒指或是项链、耳环等饰品。佩戴琥珀饰品除了美观外,还有辟邪保身、消治百病的功能。 现代医学也证明,它能够清除体内毒素,提高细胞抗病力及抗衰老,佩戴或用来按摩身体,可改善风湿疼痛、腰酸背痛、四肢麻痹、肩...

  • 将“冬病夏治”当成了“百病夏治”

    将“冬病夏治”当成了“百病夏治”

    ●将“冬病夏治”当成了“百病夏治” ●冬天的病非要熬到夏天治 ●“敷贴”疗效见好就收不坚持 ●冬病夏治后过分贪凉影响疗效 今年到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来接受冬病夏治的病人热情很高,虽然已是末伏,但还是陆陆续续有新病人来接受冬病夏治的治疗,眼看已要“出伏”,回看一下今年冬病夏治的就诊情况,有些事还得说道说道。 针灸科的包烨华主任从今年接受治疗的10000多人次当中发现,不少人在治疗过程当中存在有误区,...

  • 披发养生 爱聊天百岁

    披发养生 爱聊天百岁

    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正是“春困”的高发时段,但也是人们调整阴阳平衡的保健时机。此时,不仅要记得“夜卧早起”巧饮食,女性还得注意头发别扎太紧。 春天到了,阳气开始复苏了,人们要经常到庭院或者公园里面散步,并尽量衣着宽松以舒缓自己的身体。女性朋友这个时候最好不要把头发扎得太紧,适当“披头散发”会使精神情志舒展、活泼,充满生机,完全和春天的舒张气息相呼应,利于保健。 在杭州市郊区洪家村有位102岁的长寿老人,当地人都...

  • 吴师机善用外治法疗百病

    吴师机善用外治法疗百病

      清人吴师机善用外治法疗百病,尝说:“凡病多从外人,故医有外治法。经久,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理瀹骈文·略言》)若外科之疔疮痈疖主要因外感湿热毒邪致病,且病多在体表,其用外治,机会尤多。如沿爪疔、蛇头疔,轻者肿痛化脓,重者脱甲伤骨。笔者初用马齿苋或蒲公英,取鲜草醋捣外敷,热则易之,日夜数敷,有效。然急时难取鲜草,乃精思之,权组一方,以备不时之需。   药用:制马钱子6克,大蜈蚣3条,蒲公英15克,丹参10克,生川乌6克,冰片3克,以95%酒精500毫...

  • 中医 “百病生于气”

    中医 “百病生于气”

    中医常说 “百病生于气”,气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郭蓉娟介绍,中医讲的“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贯穿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气的生成和运行异常都会导致疾病。 郭蓉娟说,人的情绪变化以及外在自然环境都会影响人体气机。例如,大怒会使人肝气逆而上行,恐惧会导致气机下陷,而人体受寒气侵袭时会“气收”,久病又会伤气。 因此,生活中调气、养气非常重要。保持心态平,避免大喜大悲等强烈的情...

  • 养生保健“三字经”和“百字铭”

    养生保健“三字经”和“百字铭”

    退休之后,我迅速将工作重心由研究教育教学转入研究保健养生。凡报刊、电视上有关内容,我都分门别类摘抄、记录。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研读,我这个过去连前列腺都不知在哪个“县”的医盲竟然还有了研究“成果”,这就是我归纳总结后而编写的养生保健“三字经”和“百字铭”。 “三字经” 想长寿,无奇巧。心平和,免气恼。 健康大,名利小。勤活动,常用脑。 睡眠足,八成饱。果蔬多,油...

  • 常按印堂穴百病不侵

    常按印堂穴百病不侵

    印堂穴,位于脸部正面,左右眉间正中央就是印堂穴。想达到百病不侵的目的,要常按摩印堂穴。 据《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中所述,印堂发黑,说明人体心脏功能不佳,脑部供血不足,心脑缺血缺氧,甚至有心肌坏死的情况;印堂过红代表血脂异常,血压高,脾气大,易中风;印堂发黄说明人体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当这些症状出现时,均可以通过按摩印堂来改善。 在中医看来,疲劳就是一种虚弱的病症。长期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会损伤脏腑,造成机体麻木而疲劳不堪。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按摩一下印堂穴,疲劳症状就可以...

  • 任应秋诞辰百年

    任应秋诞辰百年

    两代师生缘 在求师问学的生涯中,我有两个遗憾,就是跟两位师爷没有面缘。一位是冯友兰先生,一位是任应秋先生。冯先生1990年仙逝,当时我正在编写《易学大辞典》,得到了冯先生的大弟子、北大教授朱伯崑先生的指导。当年特别想拜谒冯先生,无奈未果。至于任先生,更是遗憾。1984年我准备报考北京中医学院医古文研究生时,导师名字就写着任应秋、钱超尘两个人。可我1985年上学时,任先生已经驾鹤了。 相比起来,任应秋先生给我的印象更深。这是因为任先生和家父还有一段师生缘。家父李济仁1965年被安徽中医学院选派到北京参加全国内...

  • 《国医年鉴》 之 百家学说

    《国医年鉴》 之 百家学说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上述记载不仅说明了养生之道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我们健康的危害。以前我国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呈逐年上升势头,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那么,如何养生,如何通过...

  • 五脏能统百病 六经也可以统百病

    五脏能统百病 六经也可以统百病

    五脏能统百病,六经也可以统百病,这两者都是人体结构的分类体系,两者相对独立。对于人体的生理病理,可以有不同的“分科”方法,五脏体系、六经体系同样可以“分科”归类人体的问题。 六经是把整个人体分成六个立体的区域,所以六经的划分可以为所有的疾病立法,简称“六经钤百病”、“六经统百病”。六经和八纲的关系是,六经是病位,八纲是病性,六经在前,八纲在后,八纲是在六经基础上总结的病性的概括,不可混为一谈。 经方圈子里,经常说一句...

  • 《伤寒论》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发展

    《伤寒论》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发展

    论及《伤寒论》很难回避六经的问题,历代学者对六经的实质说法各执一词,有以标本气化立论者、有以脏腑经络立论者,有六经地面学说、有六经阶段学说,诸家各有依据。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发展,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学习某一类为好,同时可以兼收别家所长。 比如以脏腑经络解释六经有其长处,记得山西学者赵明锐在其著作中论述治疗肢体偏侧疾病按少阳经部位而选择柴胡汤。 笔者在临床也曾遇一患者右侧大腿外侧麻木,舌苔黄腻,据此断为少阳湿热,经治疗而症状全失,此患者典型少阳见证不多,而参考经络辨证少阳取效。 当然也有采用六经八纲辨证一目了然...

  • 养生方式调整全身循环治百病

    养生方式调整全身循环治百病

      进入冬季,不少老年人都喜欢晨起在公园里锻炼锻炼。近日,记者在老年人聚集晨练的公园里发现不少老年人在拍打身体,继而不时向下、抬腿压筋。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拍打拉筋也是他们的一种养生方式,而且不少老年人认为,这样的养生方式可以调整全身循环,能治百病。那么到底这样的方法是否真的奏效呢?为此,记者采访到广东省中医院脊柱专科中医师许鸿智。   指导专家广东省中医院脊柱专科中医师许鸿智   记者:李楠通讯员:宋莉萍吴远团   拍打、拉筋对调节循环有一定作用   对于目前盛行的拍打、拉筋养生法,许鸿智表示,拍打、拉筋实际是来...

  • 中医适宜技术受百姓欢迎

    中医适宜技术受百姓欢迎

    2012年,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命名,2013年底被甘肃省政府表彰命名为甘肃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当地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究竟如何,老百姓是否感受到了中医适宜技术带来的实惠与便捷?为此,记者专程走进民乐县一探究竟。 中医适宜技术受百姓欢迎 驱车从民乐县城出发,向东行驶12公里,就到了民乐县民联乡卫生院。该院于2009年成立了中医馆,现已发展成为集针灸、推拿、牵引、理疗、小针刀、拔火罐、刮痧、功能锻炼等多种特色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治疗康复中心。...

  • 百岁国医:干祖望

    百岁国医:干祖望

    •他4岁入私塾,17岁学医,21岁挂牌行医。1951年挂出全国第一块“中医耳鼻咽喉科”招牌。1972年,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办“中医耳鼻咽喉科”,并于2006年成为第一个国家中医耳鼻喉科重点专科。 •他“师法于西,西为中用”,最终形成了在治疗中按照中医的思路遣方用药,同时把外科理念引入到耳鼻喉疾病的治疗,用现代化的检查手段来辨别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念,撰就全国第一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他对学生言...

  • 罗元恺诞辰百年 著名中医妇科专家

    罗元恺诞辰百年 著名中医妇科专家

    罗元恺(1914年~1995年),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中医教育家。出身中医世家,为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代表医家。1962年被评为“广东省名老中医”。1977年成为新中国第一位中医教授。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当选广东省第三届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有云“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我而言,父亲不仅是启蒙老师,也是业师、经师和人师。他不仅给予我生命,还将我引入医学的殿堂,是我的研究生导师和人生的引路人。我是父母唯一的孩子,出生时父...

  • 痰生百病 祛痰防治多疾病

    痰生百病 祛痰防治多疾病

    痰是人体津液代谢异常产生的病理 产物,也是很多病的致病因素。中医常说 的痰包括经咳嗽、呕吐排出体外的有形 之痰,也包括不可见的、弥散于全身各经 络脏腑组织的无形之痰。“百病皆因痰作祟”,这句话也同时意味着,祛痰能防治很多疾病。 肺病通过咳嗽排出的痰,主要分 热痰、寒痰、湿痰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是热痰,一般有痰质黄稠、舌苔黄腻的症 状,这类人群多有肺病,比如肺炎、哮喘 等。治疗多采用“清”法,用具有清热化 痰、润肺止咳功效的药,常见的方剂有清 气化痰丸等。 肥胖肥...

  • 补肾健脾 元气足百病除

    补肾健脾 元气足百病除

    中医上讲,元气是人体生命之根,元气充盈,人就能五脏六腑不得病,健康长寿。青少年元气充足,很少得病,但由于不当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紊乱,3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元气大量流失,五脏六腑处于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就会找上门来。如果元气耗尽,就会死亡。 《黄帝内经》认为:肾,主水,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元气是由脾肾共同形成的,脾藏精纳气,精气是指元气,脾运化元气至五脏六腑,确保生命健康。肾虚则元气不足,根本不固,使人未老先衰。元气不足,脾脏就不能将其运至全身,五脏六腑气虚血亏,百病丛生。 脾肾双虚,元气...

  • 古籍中的百花疗百疾

    古籍中的百花疗百疾

    古籍《淮南子》一书中,就有神农 尝酉草的传说记载。战国时期,爱国 诗人厢原的《离骚》中即有“朝饮木兰 之附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 可见,当时的人们已将花卉作为药物 来使用了。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 农本草经》中就记载有菊花、辛荑花、 款冬花、旋覆花、芜花等。明代 伟大的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收载花卉药物约100种。清代的赵 学敏,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一 书,收载可入药的花卉达33种之多。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方书《五十 二病方》中,已载有芫花、辛荑花等的药 用价值。东汉张仲...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