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 第17页

百 第17页

  • 咽喉发干疼痛 嗓子发痒 百合贝母茶胖大海茶

    咽喉发干疼痛 嗓子发痒 百合贝母茶胖大海茶

    秋天天气干燥,喉咙常常干痒不适,造成很多咽喉问题。中医认为,喉是肺的门户,呼吸的通道。秋季气候干燥,外界燥邪侵犯肺部,易伤津液,肺失滋润,清肃失司,就会出现咽喉发干疼痛、嗓子发痒的感觉。所以治疗嗓子干痒的问题,应该从滋养肺阴、清除燥邪入手。日常预防嗓子干痒,不妨选择一些中药茶来保护嗓子,治疗咽喉疼痛等问题。 百合贝母茶 材料:百合、贝母粉、沙参各10克。 做法:将材料加入600毫升的沸水冲泡,焖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适用于过敏时,咽喉发痒干咳,咽喉充血、发炎等症状。因沙参...

  • 声哑按天窗 百会穴

    声哑按天窗 百会穴

    有的老年人说话的时候突然声音变得有点哑、有点粗,有间断出现的,也有一连奸几天发生的.这是咽喉部气血暂时流通不畅所致,掐按天窗、百会穴能帮助气血运行通畅,消除嘶哑。 天窗穴在脖子外侧,与喉结相平处;百会穴在头顶正巾,两耳尖连线的中点。—手按住百会,另一手虎门夹住喉结,食指、拇指按住所接触的皮肤处就是天窗。在百会、两侧天窗三处先迅速揉30周,驱除聚集在此的邪气,再缓慢揉30周,帮助此处正气的恢复。然后支换两手,重复同样的动作。声音变嘶哑时,每4个小时做1次,直至声音嘶哑的症状明显改善。...

  • 百合病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百合病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葛勤 李雪峰 吴祝平   百合病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一书,“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口苦,小便赤……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现今中医学教材认为百合病的病机是心肺阴虚内热,多发于热病之后,也有因为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销铄阴液而成。自古多数医家推崇“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顾中欣为...

  • 脑卒中后抑郁症 属中医“百合病”范畴

    脑卒中后抑郁症 属中医“百合病”范畴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郑婷   百合地黄汤源于《金匮要略》卷上,原书云:“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该方由百合、生地黄组成,具有滋阴清热之功效,是仲景为心肺阴虚内热而影响神明,出现精神恍惚不定,语言、行动和饮食等失调之百合病而设。多年来卢永兵在临床上应用百合地黄汤治疗阴虚内热证获得显著疗效,现举案于下。...

  • 抑郁症针刺治疗取百会穴印堂穴

    抑郁症针刺治疗取百会穴印堂穴

    抑郁症在临床上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抑郁症和继发性抑郁症两大类。原发性抑郁症简称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为单相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情抑郁、思维迟钝、兴趣减退、意志活动减少,伴有焦虑不安、食欲减退、性功能减退、睡眠障碍等临床症状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究其诱因,可能由社会生活紧张、竞争激烈,心中郁结无法排解导致,也可能由洁癖心理等个人心理因素导致。 抑郁症属于中医“情志病”“郁证”“脏燥病”&ldquo...

  • 从“百病生于气”论柴平汤治疗胃脘痛

    从“百病生于气”论柴平汤治疗胃脘痛

    《素问·举痛论》 云“百病生于气也” , 明确指出了 气机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由于气 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的特性, 外感六淫、 七情内伤、 饮食 劳倦等多种致病因素都可导致气机失调, 引发疾病, 因 此 《内经》 认为气机失调是诸病产生的根源, 如《素 问·六微旨大论》 所说 :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升降息则 气立孤危。 ” 张景岳也在《类经·摄生类》 中也论述道: “人之有生, 全赖此气。 &r...

  • 百合汤治疗消化性溃疡

    百合汤治疗消化性溃疡

    【简介】消化性溃疡一般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有时简称为溃疡。 【方名】肝胃百合汤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胃不和、肝郁气滞血瘀、肝胃郁热者。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百合15克丹参15克乌药10克川楝10克郁金10克 【功能】疏肝理气,清胃活血。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取。 【疾病】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盐酸)和胃蛋白酶(酶的一种)却消化了自身的胃壁和十二指肠壁,从而损伤黏膜组织,这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 失眠方剂:自拟百合养心汤

    失眠方剂:自拟百合养心汤

    自拟百合养心汤组成:生百合30g,太子参20g,麦冬15g,知母10g,当归15g,白芍20g,炒酸枣仁30g,龙齿30g,茯神20g,刺五加20g,合欢皮20g,怀小麦30g。 功效:益气养阴,安神定志。 验案举隅 刘某某,女,46岁。2017年3月就诊,诉失眠4年余,近期加重。 患者4年来长期失眠,曾服用多种西药。近期因工作劳累失眠加重,并伴有心烦、胆怯、心悸、遇事易惊,气短乏力,记忆力明显减退,服用2片艾司唑仑后,仍不能入睡,且白天头昏、乏力更甚,遂来就诊。刻下症:失眠...

  • 百合粥治结核

    百合粥治结核

     【来源】《本草纲目》  【原料】百合30克(千百合碾粉20克)糯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百合剥皮去须切碎(或干百合粉)与糯米同入砂锅内,煮至米烂汤稠,加冰糖即成。   【用法】作早晚餐或作点心,温热食。20天为一疗程。   【功效】润肺止咳,宁心安神。适用于肺燥咳嗽,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神志恍惚、心神不定以及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

  • 腹泻喝双蛋百合汤

    腹泻喝双蛋百合汤

    鸡蛋花是岭南地区常用的民间草药之一,历史悠久。中医认为,鸡蛋花味甘、微苦,性凉,归肺、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润肺止咳、消暑的作用。南方地区高温多雨,人们普遍体质湿热,尤其在夏季,更容易引起脾胃湿热,出现湿热泄泻。鸡蛋花最擅长清脾胃湿热,用于湿热疫毒直犯肠道、蕴结熏蒸引起的腹痛泄泻。 双蛋百合汤:取鲜鸡蛋花10朵、干百合10克、鸡蛋2个、冰糖80克;百合洗净,放入锅中,加水800毫升煮沸;鲜鸡蛋花洗净,只取花瓣,放入锅中烹煮,加冰糖煮至融化;鸡蛋液打匀,倒入糖水中,煮熟即可。鸡蛋花消暑清热,最擅长清理胃肠湿...

  •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痛”百合生地北沙参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痛”百合生地北沙参

    慢性浅表性胃炎 陈某,女,57岁,2017年10月6日初诊。缘患者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隐痛,微有灼热感,嘈杂似饥,时有嗳气、反酸、无恶心欲呕。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现症见:神志清,精神疲,胃脘部隐痛,微有灼热感,嘈杂似饥,时有嗳气返酸,偶有胸闷心悸,神情焦躁,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腹泻,纳眠差,大便干结,小便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百合15克,生地10克,北沙参10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白芍15克,甘草6克,柴胡10克,黄连5克,砂仁5克(后下)。 连服7剂后复诊,诉...

  • 腹痛 脘腹胀痛排便困难 百合知母汤加减

    腹痛 脘腹胀痛排便困难 百合知母汤加减

    关某,女,1972年1月1日生。2005年3月16日首诊。诉腹胀腹痛伴排便困难2月余。 刻诊: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进食后腹胀腹痛且多日未便,后经他院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不完全性肠梗阻”,经治疗,大便虽通,但始终排便困难且腹胀腹痛不缓解,患者为求中医治疗来诊。症见:脘腹胀满疼痛,进食后尤重,肠鸣,排便困难,伴乏力,口干口苦,消瘦,盗汗,无发热,双下肢浮肿。 舌脉:舌薄质淡绛,苔白少津。脉细,略数。 辨证分析:患者证属阴虚感邪,湿热蕴结胃肠,日久血伤肉腐,气机...

  • 马齿苋治百日咳有效

    马齿苋治百日咳有效

    百日咳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小儿多见,主要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时有鸡鸣样回声。中医称其为顿咳、痉咳等,认为多是由于内蕴伏痰,感染时行疫邪,影响到肺导致的。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为主。 现推荐一个能缓解百日咳的单方:取鲜马齿苋20~30g,水煎2次,合并2次滤液,浓缩至100~150ml,1日分3次口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马齿苋味酸性寒,主要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利尿通淋等功效。百日咳痉咳的根本病机是邪毒留恋、郁而化热、痰热蕴肺,发病初期清泻热毒尤其重要。《四川中药志》...

  • 兰州百合治病四验方

    兰州百合治病四验方

    甘肃兰州是百合的故乡,兰州百合甲天下。对于患病后体虚发热、口干舌燥、烦躁等病证,中医认为百合具有清火、润肺、安神的功效,其花、鳞状茎均可入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花卉,因营养丰富,也被公认为是滋补佳品,常出现在家庭饮食搭配中。中医专家推荐了以下四个百合治病小验方,现介绍如下。 肺阴虚之咳血饮用百合藕节汁 推荐验方 百合、藕节各20克,水煎取汁后冲入白及粉10克,每日1剂。 评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肺经,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消、虚烦惊悸和肺痨久咳、咯血、肺脓疡...

  • 主治百日咳的基础方 百部马兜铃

    主治百日咳的基础方 百部马兜铃

    【处方组成】百部10g,马兜铃3g,炙甘草6g,大枣4枚。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主治】降气止咳,补益脾肺。主治百日咳。 【加减】本方为治百日咳的基础方。若外感风邪、痰热束肺,症见发热、流涕、咳嗽阵作,夜间尤甚、痰黄、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滑数者,以此法选加麻黄、防风、前胡、桔梗、大青叶、连翘等;若痰浊互结、肺络受阻,症见痉咳连连,面赤发憋,涕泪俱出、痰黏难咯,咳甚,呕吐黏痰或伴食物者,可予此方选加苏子、葶苈子、沙参、鹅管石、地龙;偏热者,再加毛冬青、蚤休;若肺阴不足,正...

  • 中医认为痰致百疾

    中医认为痰致百疾

    中医学把机体水液 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 产物称为痰。痰既是病理 产物,也会成为致病因 素,引发机体更为复杂的 病理变化。所以,祛痰的 过程,既是治病,也是防 病。 痰有有形之痰与无 形之痰之分。有形之痰, 看得见,摸得着,闻其声, 如咳出可见之痰液,喉间 可闻之痰鸣,体表可触之 痰核(相当于西医的脂肪 瘤范畴)等。无形之痰,看 不见,摸不着,闻不见其 声,却有征可查,可通过 其致病特点和临床症状 分析来确定,并采用正确 的祛痰方法来治疗。 痰饮的形成因素较 为复杂,外感六淫或疫疠 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 逸、瘀...

  • 千奇百怪的感冒偏方

    千奇百怪的感冒偏方

    近日,赵薇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咳嗽感冒接近三周”的消息,引得众多网友粉丝们纷纷抢晒偏方,其中不乏中医食疗、外治法等,那么,这些千奇百怪的感冒偏方真的有用吗?我们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偏方,请专家点评,如果你也想知道答案,不妨一起来看看吧。 【水果篇】 环球娱乐-袁珂:吃点枇杷果,多休息。 丰尊靳氏家人:吃点猕猴桃,有助于缓解感冒。 薇家凝儿:多喝水哦,把橙子上面切了蒸熟再撒点盐也比较管用哦,好好照顾自己,工作再忙也要照顾好自己,我们要...

  • 感冒可不能小看“百病之源”

    感冒可不能小看“百病之源”

    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普通感冒症状又轻.故易被人们忽视。其实,对感冒可不能小看,它是“百病之源”,对于人的健康影响很大。 感冒多由病毒引起,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作出相应的抵抗反应,这种抵抗反应就是免疫力。普通感冒后的免疫力,一般可维持1个月左右的时间,流行性感冒则可维持8~ 12个月。虽然感冒后机体会产生免疫力.但由于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很多,故常常一种病毒感染痊愈后不久,又发生另一种病毒感染。因此,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可能反复感冒。经常患感冒的人,机体抵抗力不断下降,可继发多种疾病...

  • 风病 善变善动“风为百病之长”

    风病 善变善动“风为百病之长”

    风病善变 风有内外,涉及肺肝。外风为六淫之首,属春令主气,流动于四时之中。“风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卫首当其冲。其他外邪伤肺,也常以风邪为先导。内风主要是肝经病变的一类证候表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体阴用阳,性喜条达,藏血,主筋。肝病则风从内生,故有“肝风内动”之说。 周老认为风病之所以善变、善动,与“风为百病之长”的特性有关。不但外邪犯表常以风为先驱,即...

    精品偏方 2024-03-08 13 0 风病
  • 小柴胡汤是一张百病良方

    小柴胡汤是一张百病良方

    小柴胡汤 第三条经验我讲小柴胡汤。我发现小柴胡汤是一张百病良方,很多疾病我们都能用。它是治疗各种发热性的疾病,包括呼吸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淋巴系统疾病……应用范围非常广,很多疾病都适用。它的治疗范围不能用现代医学的某一种病来概括,简单地说小柴胡汤治疗的就是“小柴胡汤病”,小柴胡汤证就是小柴胡汤病,又是“小柴胡汤综合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就是小柴胡汤病的主...

  • 自拟百合鸣宁方治神经性耳鸣验案

    自拟百合鸣宁方治神经性耳鸣验案

    神经性耳鸣主要表现为患者主观感觉到一侧或双侧耳内不同程度的蝉鸣音、轰鸣声等异常声音,多伴有患侧听力的逐渐衰退。笔者受《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启发,根据中医学圆运动的气机升降模式,结合清代医家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自拟百合鸣宁方(黄芪20g、茯苓30g、白术10g、山萸肉15g、醋郁金10g、醋北柴胡10g、葛根30g、川芎12g、法半夏10g、磁石20g、石菖蒲20g、当归10g、百合15g、炙甘草5g)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现举一则医案如下。 患者女,31岁,...

  • 阿胶百合莲子固元膏 阿胶枸杞固元膏

    阿胶百合莲子固元膏 阿胶枸杞固元膏

    阿胶百合莲子固元膏 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养阴清热的作用。原料:阿胶120克,莲子100克,百合60克,蔗糖80克,蜂蜜8克,龟苓粉40克。做法:(1)将阿胶(阿胶原粉)、蔗糖、蜂蜜加水400毫升,倒入不锈钢锅中,置电磁炉上用中火(200℃)加热并不断搅拌,使阿胶和蔗糖完全溶化。(2)龟苓粉加水400毫升调成糊状,倒入不锈钢锅中,先用大火(280℃)加热至沸,改用中火(200℃)加热3~5分钟,加入莲子、百合,调小火(120℃)保持微沸2分钟,倒入微波炉盒中,放凉。每日服用两次,每次60克,用干净勺子挖取,剩余置...

  • 百合固金丸临床新用

    百合固金丸临床新用

    本方由生地、熟地、麦冬、百合、炒芍药、当归、贝母、玄参、桔梗、生甘草十味药组成,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传统应用于肺虚久咳、咽燥口干、痰中带血、午后潮热等症状。现代研制有丸、片、口服液等剂型。近年来,经临床应用观察发现该药对以下疾病的治疗,获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1.梅核气:应用百合固金口服液治疗梅核气患者,效果良好。用法:内服,每次 10毫升(1支),每天3次,饭后服。7天为1 个疗程。可滋阴清热,利咽化痰。 2.咽喉痛:采用百合固金口服液治疗咽喉痛患者,疗效显著。用法:内服,每次...

  •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以治疗内伤病的思维   拓展经方的应用   所谓“治疗内伤病的思维”,即从其对发病的认识和对病变的治疗,重点着眼于正气。用金元医家李东垣的观点以偏赅全,就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经方的生命长青,一方面需要正本清源,另一方面需要拓展应用。实际上,历代经方学者有意无意都在做着这两方面的工作。   经方的拓展应用,至少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扩大经方所治病证的范围,另一种方式是扩大或补充指导经方使用的理论体系。前一种方式是历代经方学者所惯用的,如《伤寒论》中的...

  • 百合病的中医治疗

    百合病的中医治疗

      百合病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嗅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行如和,其脉微微。”由此可见,百合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两方面:其一是阴虚内热引起的心神不安证候;其二是脾胃内伤所引起的饮食失调证候。发病的基本原因多为热性病之后,阴液耗损,或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消灼阴液。阴虚内热是其基本病机。   对百合病的治疗,《金匮要略》指出:...

  • 抵御百病 中医排名临床十大名方

    抵御百病 中医排名临床十大名方

    如果中医有兵器谱排名的话,那么以下十大名方必位列前茅,甚至有中医名家凭借“小柴胡汤”一张方加减运用,出神入化,抵御百病,可见此中医临床最常用的十大名方,名不虚传。赞誉之词实不为过,请君细读本文,看十大名方如何疗效显著。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

  • 百合病用内服及外洗两治

    百合病用内服及外洗两治

    百合采收于晚秋,百瓣相拱而合成鳞茎,故名。其色白多瓣,形似肺,初秋开花,得金气最全,气味缓平,甘寒微苦,以敛为用。百合质润,滋肺而安魄,魄安则神宁,于肺心最宜,故内不足之虚热、虚嗽、虚肿者皆宜。 《神农本草经》谓百合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能补中益气。百合甘寒,为清补泄降之品,邪气即蕴结之热,热在腹故腹胀,清其热则胀自消,解利心家热,则心痛痊。肾主二便,肾与大肠有热邪则不通利,热清邪除而大小便自利。甘能补中,益气者,益肺也,邪热去则正气生而中州安,非以甘寒之物为补益。张景岳认为百合能补益气血,润肺止咳...

  • 百合固金汤 现代应用案例三例

    百合固金汤 现代应用案例三例

    □ 代春立 北京丰台兴隆中医院 咳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症状多种多样,北方尤以外感风寒、痰热蕴肺为多。笔者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多年,遇咳喘患者多以清肺化痰、止嗽定喘或养阴清肺疗之,亦有疗效。然《内经》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百合固金汤虽古人专为肺痨(古称)所立,现今由于传染病法的设立,基层医院已见不到此类病人,然百合固金汤仍有其利用价值。 百合固金汤: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芍药、当归、贝母、生甘草、玄参、桔梗等。...

  • 二百味草花膏

    二百味草花膏

    据宋代洪迈《夷坚志》记载,有 个福州人患眼病,两眼红肿流泪,又 痛又痒,白天不能看物体,夜间不敢 见灯光,整天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打 发时间。 有一天他的朋友赵子春对他说: “你害的这是血风烂眼病,我有种眼 药能治疗这种病,药名叫‘二百味草 花膏’。”病人听了却说:“你说的这种 药,流传的药方书上没有记载。你在 开玩笑吧?”一脸不相信的样子。 第二天,赵子春带来了药膏。他 把药膏用小勺舀一点放到病人口 里,让其温开水送服。病人服药后, 当天眼泪...

  • 老百姓关于安宫牛黄丸的误解

    老百姓关于安宫牛黄丸的误解

    “如果家里忽然有人中风了,安宫牛黄丸可是救命的药”,这种说法在不少老年人当中口口相传,因而它被奉为家中常备的中风急救“神药”。不过,老百姓关于安宫牛黄丸的误解也真不少。 误区一:长期吃能护心脑。不知从何时起,坊间有人开始将安宫牛黄丸宣传成养生保健的“补品”,老人吃了能强身健体、保护心脑;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吃了能预防中风和心梗;小孩吃可助调养并改善体质。 安宫牛黄丸出自清代吴瑭所著的《温病条辨》,它由牛黄、犀角、黄连...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