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第136页
-
清宫医案药引的作用 清宫医案药引的特点
中药药引是中医方剂“君臣佐使”配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方剂中引药归经、直达病所及能增效减毒的药物,受到历代医家的充分重视。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药引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所著的医药著作中,多有论述,且代代皆有发展和完善。陈可冀院士等在整理清代宫廷医案的基础上,特意组织编写《清宫药引精华》一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笔者基于此书,系统整理、论述了清代宫廷医药档案中中药药引的作用和应用特点,及其对现代中医临床遣方用药的启示,以飨读者。 清宫医案药引的作用 清宫...
-
《居延汉简》对针刺火灸疗法各种药物剂型运用的记载
•《居延汉简》大量记录了有关当时戍边队伍中呼吸、消化、跌打损伤系统的疾病,尤其对伤寒类疾病的临床症状及发生、发展、变化、转归已有了本质性的认识,特别是运用汗法解治伤寒的遣药组方达到空前的成熟水平,应该是我们今天学习遵循的圭臬。 •对针刺疗法、火灸疗法、熏蒸疗法以及汤、丸、散、膏等各种药物剂型运用的记载,反映出汉代居延屯戍队伍中治疗方法的多样性、独特性,构成了自成特色的医学体系,可称之为“汉代居延屯戍医学”。 1930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团员,瑞典人贝格...
-
一代宗师对药配伍运用学术思想与特色
张锡纯对药配伍运用规律,或补润相合,温凉相调;或金石镇潜,敛正固脱;或气血双施,相须为用;或寒热并济,相互为用;或升降相因,升补相使;或同气相求,并伍收效;或酸平相合,敛补建功。一代宗师对药配伍运用学术思想与特色颇多新意,令人耳目一新,实令后学效法。 张锡纯先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实践医学大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张锡纯对于药性、药效的研究,躬身实践,亲尝屡试,所以遣方用药,敢破窠臼,屡开先河,而且对于对药的运用,更是别出心裁,多有发挥,兹采撷于后。 补润相合 温凉相调...
-
老年高血压慎用利舍平
利舍平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种抗高血压药,其特点是作用缓和而持久,因此受到不少中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青睐。但长期服用利舍平会引起诸多反应,所以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要慎用。 老年人使用利舍平,可引起嗜睡、乏力、鼻塞、腹泻、体重增加等症状,并可诱发溃疡病、癫痫病、心力衰竭、帕金森症等病。专家发现,长期服用利舍平的老年女性病人,其乳腺癌发生率比未服此药的老年妇女高3—4倍。老年人服用利舍平很容易引起抑郁症,表现为焦虑、表情淡漠等。长期服用利舍平还可抑制性功能,使老年人心情变坏,情绪低落。 为此,老年高血压病人...
-
中成药将渐成国外常用中药的主流
今年3月披露了2013年中国中成药出口的情况。并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中成药出口情况可视为中药国际化进程的风向标。2013年出口额为2.67亿美元,与2012年基本持平,同比增长仅0.84%。” 中成药将渐成国外常用中药的主流 中医药在西方国家主要是指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国家。这些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代表西方文化,本国的西医医疗系统相对先进和成熟,中医药能够在这些国家站稳脚跟,并持续稳定发展,是中医药在全球发展的良好指标。 中成药出口的增长和逐渐广泛使用...
-
中医药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7月16日、9月10日头版头条先后发表了河南郏县妇幼保健院《中医药挑起县级妇幼保健院大梁》和浙江《东阳妇幼保健院:无中医不保健》的通讯,分别介绍了河南郏县妇幼保健院从10年前开始尝试在儿科发挥中医药作用,10年后的今天,中医药已成为该院特色优势;浙江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全方位引入中医药服务,形成涵盖医疗、预防、养生、保健、康复“链条式”格局。记者认为,这两家妇幼保健院的做法和经验,应引起妇幼保健主管部门的重视,值得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借鉴。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医药在妇幼保健与临床中独具特色和...
-
混用感冒药很危险
目前市面上感冒药的种类很多,且大部分都是针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不少感冒药的成分大多类似,药物作用也大同小异。如果将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就等于加大了药物剂量,不良反应的危险性也会成倍增加。 感冒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鼻部的卡他症状为主,表现为鼻塞、打喷嚏和流鼻涕;二是发烧、头痛、关节痛和咳嗽,如果是并发或继发细菌感染还有可能发生咽喉痛、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目前,用于治疗感冒和流感的药物主要为抗过敏药、减轻鼻黏膜充血的药物、解热镇痛药以及镇咳祛痰药4类,主要是针...
-
治过敏性鼻炎怎样用药
由于过敏体质与遗传相关,目前还没有改变患者过敏体质的治疗方法,但正确、规范地药物治疗可很好地控制患者的症状,使患者长期处于无发病的状态。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主要是针对鼻黏膜的过敏性炎症来用药,从这一点上说来,最有效的药物是抗过敏药和鼻腔局部应用的激素类药物。 抗过敏药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首选药物,常用的有扑尔敏、息斯敏和开瑞坦等。这些都是口服用药,特点是起效很快,用药后1—3小时症状就可被控制。其中,扑尔敏有困倦的副作用,所以驾车、高空作业者不宜选用,而应选用息斯敏和开瑞坦等,它们的困倦副作用发生率极低或几...
-
作用相似的药物不宜联用
目前,人们自行用药的现象增多,因此,不合理用药的危害也日益显现。许多人为求速效,常常将作用相似的几种药同时应用,结果非但没能增加疗效,反而造成了药品的浪费和不良反应增加。下面列举一些不宜联用的常用药物,以引起读者注意。 1.同类型或作用相似的药不宜合用,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与核糖霉素;吡哌酸、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与呋喃坦啶;红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洁霉素与青霉素;复方新诺明与增效联磺片;强力霉素、多西环素与土霉素等,以上各组内的药物不宜联用,因这些药物或作用原理、用途相似...
-
服用中药丸应搭配汤汁
吃中药丸时,很多人都用温开水送服。其实,不同汤汁送服不同的中药丸,不仅能增强疗效,还能缓解药物的苦味,减少毒副作用。 姜汁送服 用姜汁送服的中药丸主要用于治疗虚寒和风寒,如附子理中丸、藿香正气丸等。因为姜汁能驱风散寒,有助于药效发挥。 米汤送服 米汤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肠胃的刺激。因此,服用人参健脾丸、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时应用米汤送服。 蜂蜜水送服 蜂蜜水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功效,服用百合固金丸、麻仁丸、润肠丸、养阴清肺丸、清肺抑火丸等可用蜂蜜水送服,但糖尿病患者不要用蜂蜜水送服。 黄酒送服 黄...
-
小儿秋季腹泻禁用五种药
秋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如果小孩的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其性状改变呈稀薄、水样,每日10-20次,并伴有脱水症状时,即可诊断为小儿秋季腹泻。 孩子一旦得了秋季腹泻,因为属于病毒性感染,因此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除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外),否则容易造成肠道内的细菌滋生。另外,也不要使用成人惯用的止吐或止泻药。今辑介一些小儿腹泻不宜选用的药物。 氟哌酸。又名诺氟沙星,对致病性和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胃肠炎、菌痢有良好疗效,临床应用广泛,然由于该药及其同类(喹诺酮类)对儿童软骨发育有影响,发生骨、关节病变及因骨生成...
-
用激素软膏防皮肤依赖
很多治疗皮肤病的药膏,比如派瑞松、肤轻松等,都是激素类药物,长期用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使用激素类外用药时,除了要对症,还应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从药效最弱的用起,既保证疗效,又不会产生皮肤激素依赖症。 激素类外用药有强弱之分,不同药效的激素药适应症不同。一般来说,弱效到中效的可用于蚊叮虫咬、烫伤、过敏性皮炎、湿疹、瘙痒、面部和外阴部皮肤损伤以及日光性皮炎。常用的弱效外用激素药有醋酸氢化可的松和醋酸地塞米松,中效的有丁酸氢化可的松、戊酸倍他米松、醋酸曲安奈德等。而汗疱症、急性放射性皮炎、红皮病、结节病、水疱病等则可用中效至...
-
中医临床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规模扩大 问题尚存 中医医疗机构规模扩大 目前,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得到较快发展。中医类医疗机构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3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达41966所;其中,中医医院3015所,中西医结合医院358所,民族医医院217所,中医类门诊部1283所,中医类诊所37045所,中医类研究机构48所;总数比2010年增长了11.1%。 中医类医疗覆盖规模进一步拓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比例分别是80.4%、82.5%、63.3%;中医医疗机构就诊率进一步提升,中医医院年门...
-
孕期怎样选用甲状腺药
一般认为,妊娠期可以耐受轻度甲亢(血清TT4<正常上限1.4倍),故而病情轻者可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对症处理来促进症状缓解。病情重者应考虑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但正如你说的那样,抗甲状腺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这是由于抗甲状腺药物能够透过胎盘而影响胎儿的甲状腺功能,一旦用量过大便有可能引起胎儿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等,另外,由于妊娠头3个月中胎儿生长发育极其活跃,在此期间用药不当还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妊娠合并甲亢使用抗甲状晾药需要把握好两个基本原则:...
-
中医药标准推广应用的路径
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然而,由于中医药标准推广重视不足等多种原因,一些标准常常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国已发布中医药国家标准33项、行业及行业组织标准450多项,初步建立了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标准体系,初步构建了中医药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了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制、...
-
红霉素不要空腹服用
红霉素是在医生指导下才能服用的处方药,很多人并不知道不能空腹服用。 据报道,有人因急性支气管炎口服红霉素治疗,在用药的两周内,莫名其妙突发上腹部剧痛数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经热敷后逐渐好转。医生怀疑这与饭前服药有关,建议该病人饭后半小时服用红霉素,结果再也没有出现过腹痛症状,可见红霉素不能空腹服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红霉素既是一种抗生素,也是胃肠动力药,如空腹服药,即便是常规剂量,亦可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而致剧痛。空腹状态下胃动素呈周期性释放,胃动素有促使胃肠平滑肌收缩作用。如果此时服用红霉素,可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