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392页
-
中秋时节 饮之有节 食之有道 防病有法
转眼间,又快到一年中秋时节。中秋是夏秋两季气候变换的分界点。一过中秋,气候显着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尤其是在我国北方,改变最为显着。因而,中秋时节调补一下身体十分必要,但不明白摄生原理,盲目地进食补品又可能会拔苗助长。那么,中秋时节应该怎么科学摄生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恢复医学科主任、主任中医师由冬冶以为,中秋摄生重在四有:食之有道、饮之有节、作息有规、防病有法。 食之有道:饮食均衡忌过量 由冬冶以为,秋季饮食重在掌握平衡,切忌过量,要多食粥类、少食辛酸之物,可更好地起到保健效果。在秋季每...
-
中药也可引起过敏
西药可引起过敏反应,已是众所周知。但是对于中药也能引起过敏,知者却不多。中药引起过敏的现象在药典中也较少提及,因此更容易被忽视。其实,中药煎剂、中成药以及外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均可引起过敏反应。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有以下三类。 全身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胸[:可气短、血压下降等,也可以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能引起此类过敏反应的药物有牛黄解毒丸及板蓝根、穿心莲、柴胡、复方丹参等注射液。 皮肤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荨麻疹、猩红热样皮...
-
中医经典方剂发展思路与展望
经典方剂利弊论 经典方剂简称经方, 现今特指汉代“医圣”张仲景所创之方[1]。因经方疗效显著, 配伍精简, 故而一直沿用至今, 广泛运用于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当中。然而, 随着现代医学和科研手段的普及, 学术交流的增多, 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更为深刻, 治疗经验也更为丰富, 继而创立出大量的验方, 缩减了经方的运用比例。另外, 在临床上存在许多经方或者是经方对应的中成药运用不合理的现象[2,3], 使得一些医者和患者对经方的疗效持有怀疑态度。故而, 在临床中如何更合理地使用经方, 如何把经...
-
肝主疏泄功用 中医穴道按揉法
中医认为,肝最主要的生理功用就是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流畅全身气机,调度情志等功用,表现为若肝的疏泄功用正常,气机调畅,才能坚持精力达观,心境舒畅,气血平和,五脏和谐。反之,若肝主疏泄功用障碍,气机失调,就会导致精力情志活动的反常。 持久或激烈的情志影响,使全身气机得不到疏通,就会终究导致肝气郁结。轻则表现为情志郁闷、胁痛、胸闷、腹胀、嗳气、妇女月经不调等。重则可呈现气聚血结,并会影响其他脏腑,日久成癥瘕积累,比方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乃至导致恶性肿瘤等。因此针对肝气郁结的朋友,疏肝解郁就显得尤为重要,...
-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不舒服就吃药?
跟着社会的开展,生活水平日渐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摄生保健。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骆彤介绍,中医摄生作为前史最为悠久、最健康的摄生办法,以健康、绿色、纯天然等优势,受到世人追捧,成为人们防病保健之首选。但是大多数人对中医摄生观了解甚微,导致在摄生保健过程中存在必定误区,对此,骆彤就中医摄生误区所在为大家详细解析。 误区一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很多人以为,看中医就是吃中药。骆彤说,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吃中药仅仅中医防病治病内容的一部分,对于中医来说,考究的是全体观念、辨证施治。中医最核心的不是吃不吃...
-
药引送服中成药更有效
入秋后天气转凉,此时是慢性肾炎、支气管炎、冠心病、胃炎、高脂血症等疾病的高发期,不少老人都会用中成药来调理。但如何服用中成药是有讲究的。 许多人服用中成药时都是单纯用白开水,其实,传统上中医还是主张用药引子来代替白开水。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作用,还可以固护人体正气、去除药物异味。比如有药理实验表明,服用六味地黄丸时用淡盐水送服比用白开水送服疗效可高出约38%,由此可见药引子的重要性。 祖国医学运用药引子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早在东汉《伤寒论》桂枝汤用法中就有用稀粥作药引的记载了,文中称&ldquo...
-
中医三才思想与寸口分候脏腑法
论三才思想在敦煌医学脉诊法中的体现 敦煌医学是敦煌学的重要分支, 是中医学理论 研究的瑰宝。 敦煌古医集内容涵盖广泛, 具有多方 面的医药学术成就, 其在诊断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即 脉学。 涉及脉诊法相关医书共八类, 即: 《平脉略例》 《五脏脉候阴阳相乘法》 《玄感脉经》 《七表八里三 部脉》 《青乌子脉诀》 《亡名氏脉经第一种》 《亡名氏 脉经第二种》 《占五脏声色源候》 。 其内容部分承袭 《脉经》 《难经》等医籍, 为古医集的校勘和辑佚提 供了宝贵依据; 部分则未见于传世医书, 进而间接补 充了中医脉诊法相关...
-
脾胃不和怎样选用中成药
积食选用保和丸脾胃患病一般表现为胃痛,总有饱胀感、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呃逆、烧心等症状,老百姓多称之为“脾胃不和”。 节日之后的脾胃不适多为食滞胃脘证,发病前常有暴饮暴食或饮食不洁史,表现为饮食停滞、打嗝、出酸腐之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治疗可用消食导滞的法则,用(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槟榔四消丸等中成药较为合适。其中保和丸侧重于消食化热;加味保和丸侧重于平素脾虚湿阻合并食滞;枳实导滞丸则侧重食滞兼有湿热中阻。 腹胀选用香砂和胃丸对脾胃不和的患者来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