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209页

中 第209页

  • 不寐亦称失眠 病机探讨中医病案举例

    不寐亦称失眠 病机探讨中医病案举例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卢世秀 苏凤哲   不寐亦称失眠,古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路志正治疗不寐,主要从五脏藏神的理论着手,尤重视脾胃对五神的影响,认为从病因病机上看,主要有虚、实和虚实夹杂3种情况。虚者为脾虚不运,心肝血虚,神失所养,不寐由生。实者或因气滞,或因湿(痰)阻,影响脾胃气机,扰动心神而不寐。而虚实夹杂,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与气滞、食滞、湿浊、痰热等邪实并存。辨证分型主要有脾胃虚弱血不养心、脾虚不运痰湿阻滞、...

  • 近经远腑取穴法在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近经远腑取穴法在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三叉神经痛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 样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中医学称其为 “面痛” “面风痛” “齿槽风” “面游风”等。三叉神经痛 是面部疼痛的常见病因,好发于 50 ~ 60 岁,女性 多于男性,多发性硬化病患者该病发生几率大幅增 加 [1 ] 。西医治疗本病多以药物控制疼痛,疗效良 好,但对药物的依赖性较大,不能获得良好的远期 疗效 [2 ] 。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在面部的分布与 手足阳明、手足少阳和手太阳经...

  • 中风肢体偏瘫,口眼歪斜,中医拟化痰通瘀加减

    中风肢体偏瘫,口眼歪斜,中医拟化痰通瘀加减

    某男,67岁,农民,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无力3天来诊。 来诊时见,身体困重,言语骞涩,口眼歪斜,右侧肢体偏瘫,独自行走困难,持筷不稳,舌质淡暗,苔厚白,脉弦滑。查体:BP:160/100mmHg,神志清,右侧中枢性舌面瘫及肢体瘫,头颅示左侧基底节脑梗塞。西医诊断:左侧基底节脑梗塞,高血压病2级。中医辨病为中风病(中经络),辨证为痰瘀阻络。患者因经济困难,要求中医门诊治疗,不同意住院诊治。中医治则:祛瘀化痰通络,拟化痰通瘀加减。药用法半夏10g,橘红10g,枳壳10g,川芎10g,红花10g,熟地10g,丹参15g,...

  • 治失眠中药材 失眠小偏方

    治失眠中药材 失眠小偏方

    失眠对我们来说是很痛苦的事情,对工作生活也有严重的影响,那么中医能不能治疗失眠呢?今天药材菌就来跟大家讲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治疗失眠的十大中药材是什么。 治疗失眠的十大中药材 1、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经、肺经,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有长期咳嗽、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多梦、精神恍惚等阴虚肺燥、心神失养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用百合治疗失眠的方法是:取百合,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2、酸枣仁 酸枣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养心安...

  • 温胆汤治疗杀虫剂中毒后消化不良案

    温胆汤治疗杀虫剂中毒后消化不良案

    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特殊病例的识证用药,只要圆机活法,一样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近日在临床上,使笔者记忆很深的当属两则“中毒”案例,其一为农药中毒后的消化不良案,其二为吸食冰毒后的焦虑状态案。病人西医诊断特殊,初始胸中无法,笔下无方。但遵中医之圣谕,当四诊之后,遵辨证论治之训,处以温胆汤加减,均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2 袁某,男,58岁,于2015年11月24日就诊。 患者于3个月前因家中灭蚊,喷洒大量灭蚊剂于室内。时值夏季,短袖短裤着装,...

  • 顽固性失眠为中医的优势病种 临床验案

    顽固性失眠为中医的优势病种 临床验案

    顽固性失眠常见舌象特征分析及临床辨治举隅 顽固性失眠 (慢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重症 睡眠障碍, 作为常见的生理心理疾病, 主要表现为睡 眠时间和 (或)睡眠质量严重不足, 并引起身体机能 低下的一种综合征 [1] 。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 节奏的加快, 顽固性失眠的发病率日益升高, 因其病 程缠绵, 病机复杂, 至今西医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 方法, 但中医对于顽固性失眠的疗效确切, 毒副作用 小, 依从性好, 为中医的优势病种。 正确的辨证是良 好疗效的前提, 《临症验舌法》云: “核诸经络,...

  • 面瘫治疗,周围性面瘫,逆向思维执两用中

    面瘫治疗,周围性面瘫,逆向思维执两用中

    崔公让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崔公让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医师学会理事,全国第5、6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崔公让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周围血管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学术地位。崔公让教授不仅擅长诊治周围血管疾病,在周围性面瘫的诊治方面也有独到见解。 周围性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认为本病以“虚”为本,正气卫外...

  • 郁证 中医处以疏肝理气 化浊解毒之法

    郁证 中医处以疏肝理气 化浊解毒之法

    郁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治疗比较棘手,多为肝气郁结,日久化瘀,阻碍气机正常运行,津液不能正常运化,从而形成痰饮、水湿、瘀血、浊毒等,出现各种奇怪症状。肝郁日久,横逆克脾,致脾失健运,水湿不能正常运化,日久成浊;肝郁化火,郁久入络,灼络成毒,从而形成浊毒。浊毒内蕴,中焦气化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而出现了一系列症状,诸如胃脘胀痛、畏寒、嗳气、反酸、烧心、口干、口苦、心烦、乏力、大便干或溏薄、苔黄腻、脉弦滑等寒热错杂的症状。 王某,女,50岁。自诉畏寒20余年,受冷后胃脘胀满,全身走窜疼痛,在气堵部位拍打,...

  • 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

    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

    某女,29岁,反复一侧搏动性头痛2年来诊。患者于2年来反复出现一侧搏动性头痛,或左或右,以月经前后、工作情绪不稳定时明显,伴有口苦咽干,不寐,纳差,疼痛明显时可伴恶心呕吐,舌红,苔薄黄,脉弦。查体:BP110/60mmHg,神志清,颅神经未查及异常,一般内科检查均未见异常,雌激素水平正常。西医诊断: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辨证为肝郁化火。 中医治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药用龙胆草10g,黄芩10g,山栀子10g,泽泻10g,木通10g,玄胡索15g,当归10g,生地黄20g,柴胡15g,生甘草10g...

  •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认识“痰邪”从痰论治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认识“痰邪”从痰论治

    基于“Aβ异常沉积”浅析中医“从痰论治”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r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学习记忆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其病典型的病理特征为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iloidβ-protein,Aβ)异常沉积而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和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nbrillaryt...

  • 多寐多眠嗜睡 中药验方

    多寐多眠嗜睡 中药验方

    事例一:李某某,男,28岁,汉族。患者主诉两年余来不时昏昏欲睡,近半年来自觉症状显着加剧,整日嗜睡,甚者可连睡一昼夜。兼伴有耳鸣、头昏、气短懒言,疲乏无力,饮食无味,呵欠连作,精力萎靡不振,健忘,大便时溏。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缓弱。确诊:多寐(中气缺乏,清阳不升)。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茯苓、苍术、厚朴、石菖蒲。水煎,每日1剂内服,连服7剂。 二诊:前诉症状缓解,面光润,纳食好转,脉缓有力。不更方,连服14剂。 三诊:诸症已解,体重添加。 事例二:李某,女,34...

  • 头痛,肝阳偏亢之头痛,中医组方原理

    头痛,肝阳偏亢之头痛,中医组方原理

    赵某,女,66岁。 2006年1月25日初诊:患者头痛,血压150~160/80mmhg,服降压药后头痛,以左侧为主,右眼患有白内障,干涩,心悸,纳差,睡眠差,大便溏,舌红苔微黄。处方:茯苓15g,天麻10g,白芍15g,赤芍15g,葛根10g,杜仲15g,寄生15g,谷精子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5g,生牡蛎30g,夜交藤30g,丹参15g,杭菊10g,7剂。2006年2月8日,二诊;患者头痛减,仍疲乏,大便溏,双膝及髋关节酸痛,指关节痛,晨起僵硬,今晨有胃痛,服西药后感觉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 “致中和”思想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致中和”思想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因其发病隐匿,认知功能损害呈渐进性发展。目前,现代医学尚未发现有特效药能延缓AD病情进展,而中医学在儒家“中和”思想的指导下,辨证治疗AD有着确切的疗效。鉴于此,笔者运用“致中和”思想解读AD的发病机制,以期为AD的中西医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1“致中和”思想理论内涵 “中和”思想是先秦儒家在“贵中&rdq...

  • 结肠癌和直肠癌中医从痰立论探讨

    结肠癌和直肠癌中医从痰立论探讨

    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指原发于结肠、直肠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属于传统医学“肠覃”、“积聚”、“脏毒”、“锁肛痔”等范畴,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在发达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随着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肠癌近30-40年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为常见恶性肿瘤的第3位。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中指出:“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现代临床...

  • 和胃调中治不寐

    和胃调中治不寐

    不寐是临床常见病,与脾胃关系密切,不寐患者常有脾胃病症状,脾胃病患者常有睡眠问题。现今医者治疗不寐,多从心、胆、肾论治,往往忽视调理脾胃,故疗效时有不足。历代医家有很多调理脾胃以安神的记载,如《伤寒论》就有“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李东垣在《脾胃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曰:“若心生凝滞,七神离形,而脉中唯有火矣。善治斯疾者,惟在调和脾胃,使心无凝滞……则慧然如无病矣,盖胃中元气得舒伸故...

  • 打嗝在中医又称“呃逆”几个偏方

    打嗝在中医又称“呃逆”几个偏方

    打嗝 常在受到寒冷、饱餐 吃饭过快、吃进干硬食物后出现 在中医又称“呃逆” 属于气机上逆 气从胃中上逆 喉间频频作声 声音急而短促 大部分的打嗝会在数分钟后,自动停止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所以一般不必看医生 一半是难受 一半是尴尬 可是可是 “数分钟”可以发生多少事你知道吗? 美国某主播直播期间3分钟打嗝14次 出大糗哭晕在厕所 而我们的央视主播也因为在播报中打嗝 尴了个...

  • 颤证中医药治疗 调养防变随症加减

    颤证中医药治疗 调养防变随症加减

    颤证是因内伤或外邪引起筋脉失养,出现头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颤证病位在脑、筋脉以及肝、脾、肾,病初源于肝,日久累及脾、肾。其病理因素多源于风、火、痰、瘀、虚。病因病机以肝阳上亢、阴血亏虚多见,并治以平肝潜阳、滋阴养血息风法。颤证常见于西医学中的帕金森病。据流行病学统计,截至2018年,全国帕金森病的患病数高达300万人,其中65岁以上发病率为1.7%左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西医常以左旋多巴、雷沙吉兰类神经细胞保护剂、吡贝地尔类多巴胺受体兴奋剂单独或综合治疗,但长期服用均会...

  • 孤独症中医辨析证机 从心脾论治孤独症验案

    孤独症中医辨析证机 从心脾论治孤独症验案

    汪受传辨治孤独症心脾两虚证的经验 孤独症, 自1943年被首次描述以来, 70余年间人们对于本病的认识与研究成果丰硕, 但也充满争议与挑战[1,2]。本病是以社会交往与语言沟通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重复的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综合征, 临床多3岁前起病。过去孤独症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 但自1980年来, 其发病率一直在持续上升。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孤独症可能远比想象中更为普遍[3,4]。 中医古籍无此病名, 但有诸如“童昏、语迟、清狂、无慧、胎弱、视无情、目无情&r...

  • 失眠腹胀 中药拟方

    失眠腹胀 中药拟方

    王某,男,80岁。 2015年7月14日诊:近日去九寨沟旅游路途劳累,饮食欠周,回家后觉腹胀,不知饥,嗝气,大便略稀,舌苔白略腻。拟方: 枳壳25g 柴胡12g 黄连15g 麦冬30g 法半夏15g 云苓20g 蒲公英30g 夏枯草30g 郁金20g 扁豆20g 神曲30g 生麦芽30g 鸡内金20g 薏仁25g 按:本例病机为伤中伤饱,而胃气生热,故首选麦冬、黄连、蒲公英、夏枯草等药,再加以理气消胀之柴胡、枳壳、生麦芽、鸡内金等。患者次日来说,上药服后已知饥,故嘱其将原方再服一剂。...

  • 癫痫的诊治经验 中医病案举例

    癫痫的诊治经验 中医病案举例

    郑绍周运用芳香开窍药物治疗癫痫经验 癫痫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分为大、小发作两类。小发以短暂性的愣神、两目呆滞、四肢乏力为主要表现;大发作以短暂性的肢体感觉障碍、抽搐、行为障碍、意识丧失、牙关紧闭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可单独出现或几种症状相兼发作,发作后患者出现昏睡,醒后常觉全身乏力、困倦,余同正常人,但易反复发作。癫痫发病原因较多,与基因遗传、颅脑外伤、产伤、脑血管疾病等关系密切。 郑绍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第3、4批名老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 抑郁症 中医补益药具有抗抑郁作用

    抑郁症 中医补益药具有抗抑郁作用

    补益药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心理障碍疾病, 患者除兴趣 缺乏、 心境持久低落状态以外, 还伴有焦虑、 躯体不适、 悲观、 睡眠障碍、 纳差、 思维迟缓、 意志活动减退、 认知 功能损害、 缺乏主动性等症状, 且具有高患病率、 高复 发率、 高疾病负担及高自杀死亡率等特点。抑郁症是 危害人类精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随着现代生活节 奏的加快, 其发病呈蔓延之势, 发病年龄逐年下降, 患 病人群逐年扩大。据 WHO 预测, 到 2020 年, 抑郁症 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因此, 防治...

  • 血管性痴呆选方用药 中医病案举隅

    血管性痴呆选方用药 中医病案举隅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临证综合征,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智能衰退的器质性病变,治疗效果较差,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约占我国老年人痴呆的60%左右。凃晋文主任医师系湖北省中医大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对脑病疑难病疾病的诊治有较深造诣,特别在治疗老年性痴呆方面临证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现将其辨治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学术经验介绍于下。 选方用药 中医古籍文献中,关于本病的治疗方药有不少记载。如《备急千金要方...

  • 中成药治疗头晕头痛的优势

    中成药治疗头晕头痛的优势

    很多人都出现过头痛头晕,但每个人头痛、头晕的病因病机不一样。工作压力大、熬夜、情绪焦虑紧张等都会引发头痛头晕。还有一种经常性头痛头晕是由于高血压、慢性脑缺血、血脂过高或者血液黏稠度大引起的。目前我国有3亿多高血压患者,部分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或血压波动较大,导致经常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眩晕(高血压病)目前主要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部分患者在服用西医降压药后仍然会头晕头痛,而中医药在减轻头晕头痛症状,减少并发症,以及改善睡眠等综合调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 中成药治疗头晕头痛的优势 中医...

  •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 当用风药畅气化湿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 当用风药畅气化湿

    张允岭,1963年生,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脑病带头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脑病带头人,中国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主任委员。获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称号,北京市突贡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973)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国家中医药公益性行业专项3项,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科技专项1项,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一...

  • 眩晕的病因病机 眩即眼花晕是头晕 中醫论治方

    眩晕的病因病机 眩即眼花晕是头晕 中醫论治方

    眩晕系指因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 颜正华认为,眩晕虽病在清窍,但与肝、肾、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三者中又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五行属木,木性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气机,调畅情志,在经属厥阴,与少阳相表里,内居相火,一经诱发则易于升腾;肝体阴而用阳,全赖阴血涵润,而阴血易耗,故肝风易动。若肝...

  • 中医对肠系膜学可提供的借鉴

    中医对肠系膜学可提供的借鉴

    什么是肠系膜学 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的外科医生加尔文·科菲和他的同事历时4年研究,搜集了很多能够证明肠系膜是独立器官的证据,其综述发表于2017年1月3日《柳叶刀·肠胃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上。这项研究结果将要颠覆现代医学的传统认知,我们身体里多了一个迄今尚未被承认的第79个新器官——肠系膜。 肠系膜将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出现。肠系膜是连续的整体,肠系膜的形状是明显的,近似扇形。肠系膜连接肠和腹壁,在站立时防止塌陷以保持肠道通畅。他们通过研究进一步将肠...

  • 精准医学时代癫痫的中西医研究及思考

    精准医学时代癫痫的中西医研究及思考

    2015年1月奥巴马在政府咨文中推出 “精准医学 计划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 ” 方案, 精准医学 成为全球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热点, 精准医疗也被 纳入我国 “十三五” 重大科技专项计划。 癫痫其病 因、 病机复杂, 治疗手段局限, 更需要个体化、 精准 化治疗。 本文将浅谈精准医学的模式在癫痫疾病领 域的研究进展。 精准医学的发展 1. 精准医学的兴起 1953年, James D.Watson和 Francis Cri...

  • 眩晕“耳石症”中药治疗医案举隅

    眩晕“耳石症”中药治疗医案举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辨治体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称“耳石症”,是临床常见的眩晕病种之一,是一种因头位改变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的特点。西医治疗首先采用管石复位,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治疗,虽然显效,但复位后残余症状消退较缓,而且易复发。通过对本病的不断认识,笔者运用中医理论指导,探索用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1医案举隅 案例1:患者,...

  • 长期失眠分型辨治 中成药推荐药膳推荐

    长期失眠分型辨治 中成药推荐药膳推荐

    曹云松,博士、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济开发区院区综合内科,北京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学术继承人,入选京津冀中医、中西医结合青年人才“晨曦60”计划。 专家简介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等多种因素影响,失眠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饮食不节是失眠原因之一。“胃不和则卧不安”,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导致痰热内阻,或者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出现胃脘胀满、疼痛、呃逆、烧心、反酸等症状,则夜不能寐。现代生活节奏快,...

  • 中医对眩晕高血脂的认识

    中医对眩晕高血脂的认识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的认识也是各不相同。现代常见病高脂血症,也可以引起眩晕的发生,究其机理,在临床过程中笔者将其归纳为“肝失升发,脾失运化,腑不通降,阻脉而发。” 中医对高血脂的认识 在相关的中医文献中,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多依据《灵枢·五癃津液别》中“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灵枢·营气》云:“谷入于胃,气传于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