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205页

中 第205页

  • 高血压前期人群早期识别和风险预测 中医证候要素

    高血压前期人群早期识别和风险预测 中医证候要素

    关于建立高血压前期人群高血压发病病证结合风险预测模型的思考 防治战略前移是当前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 2010 年美国心脏协会 ( AHA) 战略规划工作小组 把理想的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定义为心血管健 康 [1 ] 。国内外学者指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 第一战场,而高血压前期又是高血压病的第一战 场 [1 -4 ] 。高血压前期由《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 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 JNC7) [5 ] 首次提出,是指收缩压为 120 ~139mmHg、舒张压 为 80 ~89mmHg 者。国内高血...

  • 牙痛原因颇多 固本止痛中药二验案方

    牙痛原因颇多 固本止痛中药二验案方

    例1:沈某,男,48岁,华南工学院职工。 于1978年年底患牙痛,自觉牙床浮肿,牙根酸痛松动难忍。头痛头眩,口苦口臭,睡眠不宁,胃纳、二便均如常。查,体胖,面色红润,脉弦稍数,血压 155/105毫米汞柱。诊为肝阳上亢,虚火牙痛。治以滋阴降火,平肝潜阳,用上方加夏枯草、生牡蛎、牛七、玄参、杭菊花。3剂。服后牙痛消失,余症亦减除。 例2,林某,女,33岁,华南工学院职工。 1979年10月28日初诊。自诉牙龈虚浮,牙齿酸软,头眩晕,腰酸,四肢乏力,白带多,胃纳呆。查:面色苍白,消瘦,舌淡少苔,脉弦细弱。诊为肾阴...

  • 瘀是中风的主要病因 气虚痿案湿热痿案

    瘀是中风的主要病因 气虚痿案湿热痿案

    广东省名中医卢永兵出生于中医世家,20世纪60年代,卢永兵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卢老专心研究老年医学40载,指出老年多瘀,久病多瘀,瘀是中风的主要病因,所以活血化瘀贯穿治疗中风的始终,结合大剂量补气药黄芪,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气虚痿案】   王某,男,73岁。2003年3月5日首诊。病者患胃溃疡五年,近五个月来反复便血,一个月前施手术治疗,术后纳少,食则腹胀,神疲乏力,多汗,头晕心悸,下肢麻软,大便溏。一周前下肢痿软,不能站立。现面色白光白,懒言声低,下肢无力着地,肤色正常,口淡,舌淡,舌尖...

  • 丁元庆教授如何论证中风

    丁元庆教授如何论证中风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与心主血脉有何关系,请看丁元庆教授如何论证。 根据当代有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结合心主血脉理论,进一步分析中风病位、发病机制,提出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病理基础的假说。 1 心脑一脉相承 》 心主血脉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环节。血行于脉,心为之推动。心、血、脉是血行周身的生理基础,是维持脏腑气化活动的基本环节,由此产生出躯体与精神等各种生命活动。 1.1 心藏神与脑为元神之府 心藏神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关于神明之主,目前有...

  • 中风火毒证历史沿革及临床辨识

    中风火毒证历史沿革及临床辨识

    中风病的描述最早见于 《内经》 ,之后逐渐形 成了基于风、火、痰、瘀、虚等为主因的辨证体 系,其中火( 热) 、火毒作为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致 病因素,已被广泛认可。中风急性期患者多见面 色晦暗,脉疾、舌红、苔黄腻等火热亢盛之象, 甚而发展为高热、烦躁或昏迷等火毒证表现。然 而火毒的历史沿革尚不清晰,临床辨识不够明了。 笔者对其进行梳理,以丰富和阐明中风病因病机 理论。 1 历史沿革 1. 1 火毒的概念 久热为火,火为热之极,毒为火之聚 。 《黄帝 内经太素·十二水》曰 : “火毒入身...

  • 基于虚和瘀探讨脑髓康对中风的治疗作用

    基于虚和瘀探讨脑髓康对中风的治疗作用

    在过去的 40 年中, 高收入国家的卒中发病率下降 了 42% , 而中低收入国家的的卒中发病率增长了 100% 以上。2008 年, 中低收入国家总体中风发病率 首次超过了高收入国家 [1 ] 。调查数据显示 [2 ] , 2005 年, 在人口不断老龄化的发展中国家中风致死的人数 达到了总死亡人数的 87% , 据估计有 570 万人死于中 风, 且到 2015 年这一数字增长到 650 万。中风为临床 常见的急症、 重症, 不但发病率高, 而且具有高致残率、 高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 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

  • 干燥综合征 中医增液汤治燥证

    干燥综合征 中医增液汤治燥证

    培土生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天地之气通肺脾,气味相合化气血,肺脾共司气血津液生化,为后天之天地”。而肺失宣降则脾不升清,脾运失常则气机壅滞,脾肺为母子,肺以肃降为顺,肺气虚损,多连及脾,除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外,多有腹胀,便溏,泄泻等脾气不足之象;脾气虚损,亦会出现咳嗽,自汗,气短之状。路志正教授禀“持中央”而“调升降”思想治疗疾病,尤在肺系疾病多用,认为脾胃功能失调,气机运行不利,血与津液不...

  • 心悸(心脾两虚)尉中民教授临证善用经方

    心悸(心脾两虚)尉中民教授临证善用经方

    脾阴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脾藏营”,后世医家加以发挥,但当代学者论述较少。国家级名老中医尉中民教授临床根据《黄帝内经》脾阴思想治疗疾病,认为但凡腹满、纳差、舌质红者都可归至脾阴虚范畴,根据阴亏及虚火程度,治以甘寒、酸甘之法,并少佐升清,健脾气之品,以顺脾生发之性。常用药物有:山药、薏苡仁、扁豆、石斛、麦冬、沙参、玉竹、粳米、白术等。治法诸如益脾阴,肝脾同调,舒肝气,养肝血同时益脾阴;养心健脾,补心气,滋心阴同时益脾阴;培土生金,健肺气,润肺阴同时益脾阴;养先后天,脾肾同补。五脏生克制化,百...

  • 中成药治心绞痛各有适应症

    中成药治心绞痛各有适应症

    复方丹参丸适用于心血瘀 阻、瘀血滞胸之患者,表现为疼痛 在胸,痛有定处,不痛则已,痛则 大汗淋漓,濒死感,舌紫苔黄,脉 细数。每次10粒,每日3次,舌下 含服或吞服。 速效救心丸适用于不明原 因心绞痛患者,急性发作时每次 10~15丸,舌下含服或吞服;症状 缓解后每次4~6丸,每天3次。速 效救心丸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 功效。 冠心苏合香丸适用于寒凝 心脉、体弱无力之患者,症见肢体 发冷,大便稀,舌淡苔白,脉沉迟。 每次1—2丸,每天3次,舌下含服 或吞服。冠心苏合香丸具有理气 止痛、芳香提神之功效...

  • 帕金森病针灸和中药的优势不容小觑

    帕金森病针灸和中药的优势不容小觑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个日子让人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帕金森病特殊的群体上。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帕金森病患者总数达200多万人,约占全球50%。医学专家表示,帕金森病是可防和可控的。及时发现、系统治疗对于抗击帕金森病尤为重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王珑介绍,中医对改善帕金森病引起的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面具脸”等症状效果显著。 帕金森病亦称“原发性震颤麻痹”“震颤麻痹”,是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之一...

  •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规范化思路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规范化思路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是引发心脑血 管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当今, 随着社会的发 展, 人们生活工作节律的改变, 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 来, 高血压病正在呈蔓延及攀升之势。 由于西药药 物依赖性及长期应用对脾胃、 肝肾的不良反应等特 点, 使得人们越来越依从于中医药的防护与治疗。 事 实证明, 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具有独到的优势和可 靠的临床效果。 对高血压病进行证候规范化整理研 究, 是中医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意义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 中医学灵活...

  • 中风痉挛性瘫痪针灸治疗通督调神针法

    中风痉挛性瘫痪针灸治疗通督调神针法

    安徽中医药大学 张宇,董赟 关键词 中风痉挛性瘫痪;机理;针灸治疗 中风痉挛性瘫痪是临床的疑难病症,在国际上也 是公认的难治之证。过去认为痉挛是脊髓、神经元、 肌梭和梭内肌过度活跃导致。治疗痉挛的手段主要 体现在神经生理学的方法上。然而随着神经药理学 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发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痉 挛的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上、 下运动神经元、神经元 GABA-B 受体、神经干、神经 肌肉接点、肌肉等不同的解剖部位,有着十分复杂的 机制。 中风痉挛患者在临床上的典...

  • 血友病的中医辨治心得

    血友病的中医辨治心得

    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 传性的先天凝血障碍性出血疾 病。血友病的主要症状是出血, 常表现为肌肉、关节外伤后出血 不止或无诱因的自发性出血.如 果治疗不及时.患者会出现疼 痛、关节损伤而致残,还可能会 出现内脏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死 亡。笔者在50多年的临床实践 中。采用中医药辨证施治,特别 是在儿童期治疗.多可取得满意 功效。 中医认为.本症属于中医的 血证范畴.据其出血部位的不 同,主要包括肌衄(紫斑)、鼻衄、 齿衄等。笔者认为,血友病往往 出血日久。体质虚弱。所以虚症 较多。其病机多为气虚不能摄 血、血热火盛...

  • 预防动脉硬化 中医动静脉同治

    预防动脉硬化 中医动静脉同治

    出门遛弯小腿酸胀、疼痛;双腿双脚怕冷、发凉。在老年人看来,这样症状稀松平常,不值一提。但在专科医生眼中,此时就需要提个醒儿了。“这些症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表现,如不及早干预,严重时有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的危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主任赵钢教授提示。 病情严重,多因重视不够 动脉硬化闭塞症即平时俗称的动脉硬化,它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其可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老年人最为常见。根据调查显示,我国60岁...

  • 中风病并发症防治体会

    中风病并发症防治体会

    中风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后果,与中风病的并发症有着密切关系。 急性中风病人来到医院后很多都已经丧失溶栓机会,很多农村病人又没有先期的血管检查,没有及时发现血管狭窄,没有及时服药或介入治疗,往往使发病率升高。 临床工作2年来,感悟最深的是中风病的病人往往生命能保住,但却遗留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其自身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如何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中风病的并发症,...

  • 中药助您平稳降压

    中药助您平稳降压

    据了解,我国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目前处于“三高三低”的状态,即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高,以及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仅为10.3%。 降压药各有优缺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杨忠奇表示,高血压是现代最常见的老年病,如果老年人的血压长期“失控”,会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缺血性肾病以及间歇性跛行等疾病的发生率。因此,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在治疗老年性高血压上尤为重要。 临床上,经常有老年夫妻结伴到医院开...

  • 中药外洗巧治下肢动脉硬化

    中药外洗巧治下肢动脉硬化

    痰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见 患肢肿胀、顽麻、疼痛、发凉,间歇性跛 行,皮色暗滞或见核硬结,肌肤甲错,头 晕头重,胸闷脘痞,食欲不振,泛吐痰涎, 久病而形体不瘦,舌胖色暗,或见瘀斑, 苔白腻,脉沉弦滑,趺阳脉、太溪脉搏动 微弱或消失。临床用中药外洗疗效好。 治疗方法 川芎、当归、金银花、生蒲黄、姜黄、 地龙、五灵脂、香附、秦艽各10克,艾叶、 红花各20克,鸡血藤、虎杖、大黄、瓜蒌、 石菖蒲各30克。将上药煎煮取汁3000 毫升,放入足浴盆中,加入适量温水。水 温保持在35。45~C之间,水位以浸泡至膝 以下...

  • 中风病 中医常选化瘀序贯4法

    中风病 中医常选化瘀序贯4法

    中风又称脑卒中,西医称为脑血管病。有外邪引发者,称为“外风”“真中风”“真中”;无外邪引发者,称为“内风”“类中风”“类中”。脑卒中属类中风范围。脑卒中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 无论急性期、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大多患者均见舌苔白腻或黄腻,甚则喉鸣痰多,形体肥胖,而且常伴头重如蒙...

  • 基于《黄帝内经》从脾胃理论预防中风复发

    基于《黄帝内经》从脾胃理论预防中风复发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据流行病学统计,平均每40s即有人发病,每4min便有患者因其丧失性命[1]。另外,其高复发率的特点不仅影响患者自身,还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讨中风的发病机制,预防其复发是临床亟须解决的问题[2]。纵观中风历史沿革,前人之述备矣,然各有所长,笔者采撷众说,略述浅见,简要阐述脾胃论治理论对预防中风复发的重要性。 1 略论“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年长则求之于腑” 《素问·热论》曰:“病热少...

  • 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辨治探析

    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辨治探析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 俗称老年 痴呆,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 慢性、 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 退行性疾病, 起病隐匿, 以记忆力减退和进行性认知功 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1 ] , 是引起老年人认知障碍和 行为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据 2015 年世界阿尔茨海 默病报告 [2 ] , 全球患该病的人数已达 4680 万, 而发展 中国家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目前西医治疗仅能部分 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中医辨证论治可有效阻止病 情发展, 增强患者体质, 延缓衰老 [3 ]...

  • 嗜睡“多寐”“嗜卧”中医分型论治嗜睡症

    嗜睡“多寐”“嗜卧”中医分型论治嗜睡症

    嗜睡,又称“多寐”“嗜卧”,其表现以神疲困倦、睡意极浓、经常不自主地入睡为主要特点。嗜睡的原因复杂,有的可找出明显的致病因素(疾病),有的则病因不明。西医治疗嗜睡症多采用精神科的药物对症治疗,但这类药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耐药性,疗效不佳。 中医认为,嗜睡主要与脾虚湿盛、中气不足有关。《丹溪心法》云:“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老年人因阳气不足、脾气虚弱,也常会出现困倦无力而多寐。此外,气血不足、头部外伤、血脉瘀阻、肝气郁结...

  • 浙派中医治疗中风思路浅探

    浙派中医治疗中风思路浅探

    中风, 又称卒中, 是以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㖞斜、言语不利, 甚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唐宋以前, 医家对中风多以“内虚邪中”立论, 唐宋以后, 尤其是金元时期, 以“内风”立论。浙派中医历史积淀深厚, 学术流派众多, 众多医家的著作中不乏对中风的独到见解。 病因病机 1. 从痰论治中风 《丹溪心法·中风》云:“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1]。朱丹溪认为瘀和痰是中风的主要病因, 并根据...

  • 中医外治慢性失眠疗效好

    中医外治慢性失眠疗效好

    慢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病,它的 治疗难度较大。失眠时间长会导致 心理压力大,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 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日间疲倦感, 夜晚越想尽快入睡则越难以人睡, 加重心理冲突,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不稳、过度担心,自觉痛苦更导致失 眠,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得不到及时 有效的治疗,久而久之不但影响患 者的生活和工作,而且会诱发其他 疾病。中医外治失眠疗效显著、方 便、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现介绍 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38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 女性24例;年龄42~83岁。 二、治疗方法 1.王不留行籽贴耳穴...

  • 从阳论治抑郁症的中医康复

    从阳论治抑郁症的中医康复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当今全球综合医 院就诊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已高达 10. 4%。我 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为 3% ~ 5%,患者人数已超过 2600 万 [ 1 ] 。伴随着抑郁症的高发病率,有学者研究 发现,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有 10% ~15%的人最 终有可能死于自杀,并且由于抑郁症的低识别率, 只有不到 10% 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1 ] ,因 此,加强对抑郁症的正确认识和积极防护势在必行。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 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 心境...

  • 通腑法治疗中风

    通腑法治疗中风

    中风是神经科常见疾病,起病急骤,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王永炎教授运用化痰通腑治疗急性期中风的经验探讨》中显示约有40%~50%的患者表现出痰热腑实证。通腑法属中医治法“下法”范畴。“通,达也”(《说文解字》),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六腑和奇恒之腑;狭义则专指大肠腑。“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篇》)”通过排肠腑之燥屎、泻五脏之积热,使气血得顺,神识则清。 中风病性总属本虚标实...

  •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据数据统计,脑卒中是引起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占84%[2]。随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与进步,脑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率有所下降[3],尽管如此,脑梗死仍是导致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4]。痉挛性瘫痪成为脑梗死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且影响着患者后续肢体康复及生活质量[5,6]。在现有针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中,针灸是相当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而在针灸技术中,腹针疗法治疗肢体筋脉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总结了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以飨其道。 1 痉挛性瘫痪的...

  • 脑中风理论 治脑卒中的经验八法

    脑中风理论 治脑卒中的经验八法

    国医大师任继学治疗脑卒中理论新颖,疗效卓著。现将其治疗脑卒中的经验归结为八法,以供同道参考。 ①开闭固脱法 脑卒中闭证、脱证,多见于脑卒中中脏腑的危急阶段。任继学认为,此证多因寒(邪)、虚(正)相搏阻隔脏气,脏气与脑气不相衔接,阴维、阳维、阴络、阳络等窍络窒塞,神机失灵所致。故可见口噤目张,两手握固,二便不通,脉洪数弦大等闭证。凡闭者,欲其开,不开则死;凡脱者,欲其固,不固则亡。大凡搐鼻、揩齿、探吐、开窍等皆为开法,故常用开关散、三宝、三化汤(大黄、枳实、厚朴、羌活)开窍启关,兴奋神机。对于脱证...

  • 眩晕 中医有“无虚不作眩”“血虚生风”之论

    眩晕 中医有“无虚不作眩”“血虚生风”之论

    无虚不作眩   刘某,女,27岁,2016年5月初诊。   主诉眩晕发作已一年余,本次发作1周,患者自觉晃摇欲倒,头颈转动不利,平卧可稍有缓解,头始有震颤,不时耳鸣,时有恶心呕吐,脉沉细无力,舌苔淡薄,体质虚弱。诊后思,此患者体质虚弱,证当属气血亏损,肝阳失潜,治以益气养血,平肝息风,方药如下:党参15克,焦白术18克,当归15克,陈皮6克,生白芍12克,天麻10克,沙苑子10克,菊花10克,枸杞子12克,钩藤12克,甘草5克,3剂,水煎服。   二诊可见诸症好转,前方已见效,继服5剂...

  • 自拟调神汤对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自拟调神汤对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其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由于躯体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 患者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 严重者会出现心理障碍[1]。笔者采用自拟调神汤治疗脑卒中患者, 探讨其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范县中医院脑病科接诊的78例脑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9例。观察组男19例, 女20例;年龄52~70岁, 平均 (61.14±3...

  • 神经衰弱 益气养阴的中医方法

    神经衰弱 益气养阴的中医方法

    神经衰弱及慢性疲劳综合征 属气血亏虚者,症见失眠健忘,或 疲倦乏力,气短懒言,头晕,易出虚 汗,舌淡苔薄,脉虚弱。本方能补益 心气兼养血,对缓解上述症状有一 定效果。 方法:酸枣仁15克,浮小麦 25克,炙甘草、大枣各10克。水煎 二次,于每日早晚分服,每日1剂。 两周为1个疗程。 陈西 服蝉蜕粉巧治鼻炎 中医认为蝉蜕有散风除热、利 咽、透疹、退翳、解痉等功效,可用 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 透、风疹瘙痒、过敏性鼻炎、目赤翳 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等疾病的治 疗。现代研究发现,蝉蜕具有抗过 敏以及提高人体抵抗力...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