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204页
-
脑缺血属“中风”的范畴 针刺对神经营养因子的调节
近年来脑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的上升, 严重 危害人们的健康,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针刺疗法在治 疗脑缺血后遗症, 促进机体恢复, 改善功能活动等方 面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研究采用体针、 眼针和头 皮针治疗脑缺血, 均发现针刺能改善血液循环, 提高 血流量, 改善脑缺血缺氧的状态, 促进神经功能的修? 复 [1-3] 。近年来针灸治疗脑缺血的机制研究较为多 见, 大多认为可能与针刺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 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 抑制脑水肿形成和神经凋 亡、 促进神经和血管的再生有关 [4] 。研究深入细胞, 分...
-
基于脑肠互动探讨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的机制
中风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可导致一系列 神经功能缺损事件的发生,是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 的疾病 [1 ] 。通腑泻热是中医药治疗中风的重要法 则之一,可以开窍醒脑、减轻脑损害。现代医学研 究发现,通腑泻热法一方面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 促进肠管蠕动,清除氨类、吲哚类等有害物质,预 防和减轻应激性溃疡; 另一方面可以调整血管通透 性,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抑 制缺血区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2 -3 ] 。近年来 脑- 肠轴的发现为研究通腑泻热法治疗中风等脑病 的作用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从脑肠互动研究...
-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post - stroke cognitive im- pairment, PSCI) 指与急性脑卒中相关的认知单领域或 多个领域功能下降, 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或复杂性 工具性日常能力的不同程度受损的临床综合征 [1 ] , 为 脑卒中发病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研究表明 PSCI 的发病率在 43% ~ 57% , 其中卒中后 3 个月内 PSCI 发病率为 56. 6% [2 -3 ] 。研究表明 [4 ] , PSCI 患者的认知 领域以视空间、 执行功能及延迟记忆受损最常见。故 祖国医...
-
体位性高血压中医病案介绍
调肝理脾法治疗体位性高血压1例 1 病案介绍 患者,男,41 岁,2015 年 11 月 2 日因间断性 头痛 10 天就诊。患者 10 天前大量饮酒后出现头 痛,站立时明显,平卧后可缓解,疼痛呈隐痛, 自诉疼痛部位以巅顶及眼眶深处为主。7 天前因头 痛加重,不能持久站立,外院头部 MRI 示双侧额 叶皮层下少许脱髓鞘病变,头颈部血管 MRA 未见 异常,结合临床症状,考虑低颅压综合征,患者 拒绝腰穿,给予补液治疗,连续 7 天,头痛无好 转,仍无法持久站立。刻下: 站立时头胀痛,以 巅顶部明显,心悸,平卧时头...
-
复发性口腔溃疡 用药清凉之中寓以气运
李家庚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李家庚教授从事临床30余年, 寒温汇通, 擅长治 疗各种疑难杂症。 李教授以 “伏邪” 理论立论, 辨证 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独具特色, 现将李教授治疗复 发性口腔溃疡经验总结如下 , 以飨同道。 复发性口腔溃疡, 又称阿弗他溃疡, 是一种以周 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损伤, 患 病率居口腔黏膜疾病之首 [1] 。 病情迁延, 缠绵难愈, 灼 痛明显, 常为患者所苦。 目前, 其病因病机仍不明确。 中医认为, 口腔溃疡属 “口疮&r...
-
治中风后半身汗出有妙方
病人中风后半身汗出,是中风 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较为 多见。患者多于患侧汗出,有自汗, 有盗汗,还有两者兼有,常反复发 作,较难治愈,时刻影响中风患者的 预后。在治疗该病时,结合中风之痰 瘀致病理论,采用逐瘀化痰法治疗 22例中风后半身出汗患者,疗效颇 佳,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共收治22例中风后半身汗出 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 年龄均在49岁以上,均无手术、外 伤史,且肝肾及心肌功能正常,均为 中风后患侧半身汗出较多,有时可 浸湿衣物,活动后症状加重,既往无 半身汗出史,为中风后发病。...
-
下肢静脉曲张中药汤剂煎汤放凉以后泡洗
很多养生节目和书籍都会推荐观众(读者)泡脚,这种疗法简单易行,在家就可以轻松操作,睡前泡脚也确实能够解乏,改善睡眠。有老话说:“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可见泡脚这样一种便宜方便的养生方式在人群中有多受推崇。对于大部分离开家在外的吃土少年,在冷冰冰的冬天接一盆热热的温水把双脚泡得暖呼呼的再钻进被窝,简直不能更幸福~~ 但是也有一些人群是不适合泡脚的,比如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指病变仅局限于下肢浅静脉者,其病变范围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绝大多数病人都发生在...
-
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头痛、偏瘫案
黄某,男,65岁,2016年3月6日诊。患者五年前患出血性脑中风。在该院开颅手术治疗。现常头晕痛,时有刺痛,失眠,记忆力明显减退,左上肢能慢慢握拳,尚不能端碗,左下肢痿软无力、痹痛,在家人搀扶下能跛行;左侧上下肢欠温,左下肢微肿;头部有时疼痛难忍。面色晦暗,舌密布瘀点,苔薄白,脉弦。 处方:黄芪50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田七15克,天麻12克,杭白菊12克,葛根15克,白芷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水蛭10克,蜈蚣10克,当归10克。日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合,分2次温服。7服。...
-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1 背景 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 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脏病的最常见表现。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程 度、频率、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明显变化。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学 “胸痹” “心痛” 范畴,中医药对于该病的治疗积累了大量经验,但 目前缺乏必要的规范。为提高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稳 定型心绞痛的水平,规范中医药在冠心病稳定型心 绞痛中的应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组织 相关专家,以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为基本点,结合循...
-
加味补血汤典型中风医案
张锡纯原解 加味补血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内外中风方中。方药组成为:生箭芪一两,当归五钱,龙眼肉五钱,真鹿角胶三钱(另炖同服),丹参三钱,明乳香三钱,明没药三钱,甘松二钱。加减法为:服之觉热者,酌加天花粉、天冬各数钱;觉发闷者,加生鸡内金一钱半或二钱。服数剂后,若不甚见效,可用所煎药汤送服麝香二厘,或真冰片半分;若服后仍无效,药汤送制马钱子二分。张锡纯解析说:“脑贫血者其脑中之血过少,又无以养其脑髓神经。所以脑部贫血成内中风者,当峻补其胸中大气,俾大气充足,自能助血上升,且能...
-
唇舌生疮饮玄麦茶 治夏季热中医有方
治夏季热中医有方 处方:麦冬、甘草各9克,鸡蛋 2个(去蛋黄留蛋清),白糖少许。 用法:将麦冬、甘草加水两碗, 用小火煎至1碗,倒人蛋清内,加 入白糖搅匀,分2次服完,每日1 剂,一般连用3~4剂即可见效 主治:小儿夏季热。李茂 唇舌生疮饮玄麦茶 处方:玄参5克,麦冬10克, 黄菊花3克,胖大海2枚,甘草3 克。 用法:以上药材用冷水洗净 后,加开水焖泡‘10一15分钟即可。 每日3剂,当茶饮。 主治:唇舌生疮(伴随口臭、大 便秘结者,效果好)。 何星月 潮热多汗按阴谷穴 &ldq...
-
针刺“语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急 性期发病率达 35% ~60% [1- 2 ] ,可导致患者心理障 碍、脱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严重者甚至 因窒息而危及生命。经研究发现,伴有吞咽障碍 的中风病死亡率是吞咽功能正常、中风病程度相 似组的 3 倍 [3 ] 。因此,吞咽障碍作为临床难题己 成为当今国内外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得到了全 世界的重视。导师侯书伟教授从医 40 余年,拟定 “语泉穴”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流涎、 失语等症状 [4 ] ,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
-
治中风急性发作 豁痰通络法
王某,女,27岁。诉1月前因情绪刺激及饮酒过量,头痛头晕,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活动受限而致昏迷。立即住院,经对症治疗21天后苏醒。刻诊:头痛头晕,言语不利,视物不清,偶有复视,胸闷憋气,颈项僵硬,心烦易怒,不能行走,下肢疼痛,夜卧不宁,大便干燥。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患者饮酒过量,情绪过激而化热,热灼脑络而致脑络血溢;热扰清窍,则视物不清;热扰津伤致痰凝,脉道不畅,故言语不利,行走不便;痰浊闭阻心脉,则胸闷憋气;痰热上扰,心烦易怒,颈项僵硬;热伤津液,腑气不通,大便干燥。舌暗红,舌下脉络紫胀,苔黄...
-
口腔溃疡 实热火虚火上炎中医治方
口腔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易于治愈,慢性反复缠绵。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维生素缺乏、休息不足、饮水不够、进食辛燥炙烤食物、内分泌变化、年龄、性别、工作性质等。医疗诊治多从消炎和补充维生素B2等方面处理,但是。经常效果不佳,甚至反复经年,屡治屡犯,有的可以一二十年缠绵难愈。 中医将口腔溃疡大致分为4类: 1.实热实火:主要有胃火、心火之分。发作较急,病程较短。口腔黏膜、舌边舌尖溃疡,疡处潮红、灼热、疼痛,吹气或含冷水较为舒服。常有心烦、口渴欲饮、便秘、口苦口臭等不适。多见于青壮年,...
-
中医特色疗法干预血压变异性
安徽省五河县中医院心病科 骆家富, 周兆鹏 安徽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许祖建 欧洲高血压学会(EuropeanSocietyHypertension, ESH)于 2014 年 8 月对动态血压(ambulatoryblood pressuremornitoring,ABPM)监测指南进行了权威发 布,ABPM 一方面可以记录全天 24h 的血压数据值, 另一方面亦记录血压的昼夜变化规律和波动特点即 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 [1] 。大量 的试验研究证据...
-
中医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偏瘫
患者梁某,男,59岁。2015年10月9日,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两周余”入住我院内科病区。患者于2015年9月22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肢体无力、麻木,伴口角歪斜,无意识障碍。遂至外院就诊,确诊为右侧半卵圆中心急性脑梗死,经治疗后病情趋于平稳,但患者仍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左侧肢体肌力3-级,难以行走,转至内科继续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患者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欠清,易流涎,无饮水呛咳,胃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后予内科基础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固斑、营养神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