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207页

中 第207页

  • 中医“从少阳病论治失眠”的学术观点

    中医“从少阳病论治失眠”的学术观点

    从少阳病论治失眠 中医对于失眠的病因病机研究可谓百家争鸣, 脏腑、 经络、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指导失眠诊治的 主流理论; 对失眠的治疗方法研究大多采用镇静安 神法、 养血安神法、 清心安神法等。 现代医学对失眠 的治疗多采用苯二氮卓类、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抗 抑郁药和褪黑素等治疗。 如何提高失眠治疗的临床 疗效、 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是当代中医人应当研究 的重要问题。 章太炎说: “中医之胜于西医者, 大抵 伤寒为独甚” 。 笔者认为, 治疗失眠应当从中医经典 《伤寒论》 中汲取精华,...

  • 癫痫中医病案处方

    癫痫中医病案处方

    笔者自拜师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以来,师法学用三因司天方于儿科临床,临证遇疑难杂病,竟屡获奇效。丁酉年,苁蓉牛膝汤如法炮制,起初使用旗开得胜,正沾沾自喜之时,忽连连受挫,方知运气之理,尚未熟谙。慨谓顾师屡屡教诫:“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诚不欺也。   病案:癫痫   孙某,女,2岁半,于2017年2月4日初诊。患儿自出生后全身肌肉时有不自主抖动,一过性发作,安静时及夜间睡眠时多发,夜间可致抖动惊醒。因患儿年幼,初起家长考虑受惊吓或缺钙所致,但日久并无改善。2...

  • 脑中风后记忆力明显减退治处方

    脑中风后记忆力明显减退治处方

    李某,男,75岁。2014年5月6日诊,患者10年前患高血压病,一年前因出血性脑中风,半年前又患脑梗塞。此后常诉头晕、头痛,烦躁不眠,记忆力逐步下降。近二个月来记忆力明显减退,沉默少言。饮水多,胃纳差,小便常失控,大便1周1次。面部及唇舌较红,舌尖边有许多瘀点,无苔,脉弦。   处方 生地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田七12克,丹参12克,水蛭10克,地龙10克,太子参15克,百合20克,瓜蒌仁20克,杭白菊12克,水牛角末30克,牡蛎末20克,珍珠母末20克。21剂。日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

  • 中医怎样预防老年痴呆症

    中医怎样预防老年痴呆症

    解放军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肖祥云 中医认为,内养精气神,可以有 效地预防老年痴呆症。祖国医学认 为,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 的基本物质,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 的根本,精足则气裕,气裕则神充。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内养精气神, 达到精足、气裕、神充,从而有效地 预防老年痴呆症呢? 1.自觉节欲保精中医特别强 调“节欲保精”,认为肾精的盛衰直 接影响脑髓的充盈和发育。若肾精 亏损,髓海空虚,脑失其养,则判断、 识别、运算等功能衰退,久则发生痴 呆。这说明精气的盛衰与痴呆的发 病有着密切的联...

  • 中医食疗调治老年痴呆症

    中医食疗调治老年痴呆症

    中医食疗对老年痴呆症进行性 发展的病情有一定的逆转作用,可 明显改善症状。下面根据中医辨证 分型介绍几则食疗方。 一、肝肾不足型。症见年老体 衰,头昏眼花,耳鸣发白,神情淡漠, 反应迟钝,步履蹒跚,极度健忘。 牛骨髓炒面。牛骨髓0.1公斤, 面粉0.5公斤。将牛骨髓与面粉同入 锅中,用小火炒至面粉呈蛋黄色,闻 到香味后停火,取出晾凉,装罐备 用。每日2次,每次服50克,用温水 调服。长期服用对肝肾不足、髓海空 虚型老年痴呆症有满意疗效。 二、心脾两虚型。症见面黄无 华,神志恍惚,气短乏力,食欲不振, 健忘失眠...

  • 头痛伴有眩晕烦躁 中医汤药

    头痛伴有眩晕烦躁 中医汤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何钱   刘某某,女,32岁。1976年6月18日初诊。诉头痛尤以右侧太阳穴及后枕部为甚,已经6年有余,太阳晒数分钟必然头痛发作。头痛呈胀痛或搏动性,欲作呕恶,伴有眩晕,烦躁,情绪沮丧或暴怒激动。前日头痛又发作,2日未得睡眠,眼眶鼻翼发青,偶尔幻听幻觉。大便干结,已经五日未解;小便黄赤;舌红有瘀,苔黄厚腻,脉弦数、涩紧。此痰火瘀结证,予无极丸加味。处方:酒制大黄18克,九节菖蒲、元胡索、白芷、川芎、藁本各12克,细辛6克。水煎,日分3服。   服汤药3剂,每日均解较多深黑...

  • 从祝由谈中医与心理学的关系

    从祝由谈中医与心理学的关系

    祝由在我国出现很早,上古时期就有苗黎巫医 苗父用祝由的方法治病的记载,曰 “苗父之为医 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 诸扶而来者,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祝由术可 能来源于我国南方楚地,并和火神关系密切 [1 ] 。 目前我国古代保留比较完整的早期祝由文献主要有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竹简 《五十二病方》 《杂禁方》 等 ,《五十二病方》中有 32 条介绍祝由术的医方, 占该书存方量的 11. 3% [2 ] ,反映了上古祝由术的 面貌。夏商至汉代,祝由术空前发展,曾因治愈汉 武...

  • 通过中医调理脏腑治失眠

    通过中医调理脏腑治失眠

    入秋后燥热的天气,使不少老年人难以入睡,甚至可引发高血压、心绞痛等,严重者还有可能诱发糖尿病、中风等。这时,可通过中医调理脏腑,恢复脏腑功能,令失眠现象迎刃而解。 1 来回翻身睡不着调胃 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秋天燥热,老人在饮食上若不注意,吃了些生冷、肥甘、辛辣之品,或暴饮暴食引起食积,很可能致使胃气失和而引起失眠。 表现为在夜间辗转反侧,并伴有腹胀、腹泻、吐酸等明显不适。 治疗措施:半夏秫米汤。法半夏10克(包),秫米50克,水煎,每晩睡前服用。 (注:...

  • 中药抗癫痫的实验研究 草本植物提取物抗癫痫作用

    中药抗癫痫的实验研究 草本植物提取物抗癫痫作用

    总结近5年草本植物药用成分提取物抗癫痫的作用,指出石菖蒲提取物α、β-细辛醚及钩藤提取物钩藤碱、天麻提取物对羟基苯甲醇、黄芩提取物黄芩苷、银杏叶、光果甘草、锁阳醇提物,国外常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植物:粉色西番莲、Searsia dentata、林生杧果、多舌莲瓣、家黑种草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以大脑神经元反复自发性放电为其主要特征。癫痫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大脑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失衡、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神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

  • 失眠中医处方收集与筛选14个新药队

    失眠中医处方收集与筛选14个新药队

    丁元庆教授是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伤寒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脑病诊治。共收集丁元庆治疗瘀热不寐处方512首,应用关联规则等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总结处方中核心用药以及配伍规律。研究发现丁元庆辨治瘀热不寐高频用药前六位的为丹参、郁金、夏枯草、酸枣仁、珍珠母、淡竹叶,配伍以活血化瘀、开郁清热、宁心通脉、安养心神为主。 近年来失眠发病率日益增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笔者跟师过程中发现导师从瘀热论治不寐有独到经验和用药特色...

  • 偏头痛又名“头风”中医“风药”理论

    偏头痛又名“头风”中医“风药”理论

    偏头痛又名“头风”,与“中风”类似,因为其病因与“风邪”有关,同时这个名字也很形象地形容了头痛发作时形如“骤风”、时发时止的特点。 《证治准绳·头痛篇》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深而远”指偏头痛常常为久病,具有时间长、反复发作、难以痊愈的特点。...

  • 预防卒中六字诀

    预防卒中六字诀

    提起中风,大家并不陌生,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中风犹如体内潜藏的一颗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根据近期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2019(英文版)》数据显示,2018年卒中(俗称“中风”)已经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我国卒中的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卒中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而带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国已高达1300万。在第15个“世界卒中日”到来之际,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吴明华教您如...

  • 血栓性脑梗死中医学治疗准则

    血栓性脑梗死中医学治疗准则

    血栓性脑梗死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左右。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一般知道清楚或有轻度知道阻碍。 中医学将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归属于“中风”“偏枯”“风痱”“偏风”等领域。病位在脑,触及肝、肾、心和脾胃,首要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气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浊为标。 治疗准则 平衡阴阳 肝肾阴虚阳亢化风为卒中底子病机。治疗上补偏救弊,恢...

  • 癫痫“羊癫风”辨析论治中医病案举例

    癫痫“羊癫风”辨析论治中医病案举例

    简述从“痉”论治癫痫 癫痫, 即俗称的 “羊角风” 或 “羊癫风” , 是由多 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癫痫发作是 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而引起的突发性、 暂时 性、 发作性脑功能紊乱 [1] 。 中医对癫痫的认识历史 悠久, 历代医家对癫痫从不同角度均进行了详细的 论述 [2] 。 近代研究认为, 中医学的癫痫基本上是指西医 学癫痫病及其综合征的全身性发作或部分限局性发 作, 而某些局限性发作, 如感觉性、 精神症状性的异 常...

  • 头痛目胀头目昏眩 中医方解加减运用

    头痛目胀头目昏眩 中医方解加减运用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法...

  • 瞑眩中医病案举隅

    瞑眩中医病案举隅

    “瞑眩”病机探讨及病案举隅 瞑眩是一类突然发生,复杂多样的特殊反应, 表现为在中医药治疗过程中,医师辨证准确、处 方、剂量及治疗正确,但是当患者接受治疗或者 服药后却出现的一系列貌似病情加重的症状,与 中医理论中 “面红如妆”的戴阳证截然不同,瞑 眩反应过后,原有症状迅速减轻乃至消失,是疾 病向愈的佳兆,所以又被称为好转反应。 1 “瞑眩”一词的来源 “瞑眩”一词最早出自西周 《尚书·说命上第 十二》...

  • 中医郁证虚劳论

    中医郁证虚劳论

    郁证虚劳论 《内经》 对于虚劳多有阐述, 如“脉细、 皮寒、 气少、 泄利前后、 饮食不入, 此谓五虚(《素问·玉机真藏 论 》 )” ;“久视伤血, 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 久立伤骨, 久 行伤筋, 是谓五劳所伤” (《素问·宣明五气》 );“邪气 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素问·通评虚实论》 );“盛者 泻之, 虚者补之” , 以及“劳者温之…&...

  • 战胜焦虑 中医药可以发挥作用

    战胜焦虑 中医药可以发挥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身边的人们抱怨事情太多,心情烦躁,似乎“焦虑”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通病,那究竟怎样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焦虑症,怎样才能战胜焦虑,中医药又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呢? 焦虑有时也有益处 其实焦虑是人的一种本能情绪,每一个人都会存在焦虑情绪,当我们处于心理有压力的状态,又受到刺激时,我们都会出现焦虑情绪。 正常的焦虑情绪能够帮助我们面对突发事件,但是长期的焦虑情绪却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比如,运动员在大赛前期适当的焦虑情绪可能激发他的潜力,使他取得超越平时的好成绩,但是...

  • 精神类疾病中医辨治的理论 五神学说

    精神类疾病中医辨治的理论 五神学说

    贾竑晓基于中医“五神藏”以精神症状为主辨治精神类疾病的学术思想探讨 精神系统疾病以精神症状为主, 不同的精神症 状组合成为诊断不同精神系统疾病的主要单元, “五 神藏” 理论是中医关于人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 要理论, 能解释纷繁复杂的精神症状, 是中医诊治精 神类疾病的主要理论。 贾竑晓教授是国内中西医结 合精神科知名专家, 从事精神专科20余年, 在不断理 论探讨和临床实践中对 “五神藏” 理论有深刻认识, 提出了基于 “五神...

  • 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病名的认识

    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病名的认识

    裘昌林以脾虚论治发作性睡病经验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白天不可抗拒的短期发作睡 眠, 伴猝倒、 睡眠瘫痪、 入睡前幻觉为主要症状, 部 分患者伴有夜间睡眠紊乱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 是神经系统的疑难病。 儿童至老年均可发病, 10-25 岁起病者居多 [1-2] 。 其病因不明, 多认为有遗传易感 倾向, 此外, 感染、 情绪、 压力、 疲劳、 过饱等也是其 诱发因素。 目前, 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 以药物治疗 为主, 辅以精神心理治疗的综合疗法; 药物治疗通常 采用中枢神经兴奋剂以减轻患者的嗜睡, 采用抗抑 郁药治疗...

  • 郁证性多寐 中医详解

    郁证性多寐 中医详解

    郁证发微(二十)——郁证多寐论 多寐病名始见于清代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 , 此外尚有 “多眠 ” 、 “嗜卧 ” 、 “嗜睡” 、 “好卧” 、 “多眠睡” 和 “但欲寐” 等别称, 是指以白昼时时犯困、 昏昏欲睡、 精神困顿委靡为特征的病证。本病轻者昏昏欲睡, 重 者无分场合倒头沉睡。至若体力劳作或饱食后出现短 暂的困倦嗜睡, 或年老体衰神困...

  • 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药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

    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药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

    归芪祛风合剂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 其遗留的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1]。针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仍是神经内科医生面临的难题。因此, 从中医活血通络方面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意义重大[2], 本文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药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 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许昌市中医院中风科住院的辨证为气虚血瘀的恢复期缺血性卒中患者...

  • 心郁证肝郁证肺郁证 中医处方

    心郁证肝郁证肺郁证 中医处方

    心郁证   王某,男,68岁,2015年6月3日诊。患者表情淡漠,面色晦暗,语声低缓地说全身尽是病,再问不愿回答了。家属说,五个月前,他胸闷热一周,到某医院问医师,医师说他患早期冠心病,服西药半个月未见好转。现情绪低落,懒言少动,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叹气、不饥、少食,身体逐渐消瘦。今天在家人和朋友多次劝说下,勉强来院求诊于卢永兵老师。刻诊:患者唇舌略红,舌尖有瘀点,少苔,脉细略数,血压110/70毫米汞柱,未见异常。处方:瓜蒌实20克,百合20克,生地12克,合欢花15克,郁金10克,炙甘草15克,大枣1...

  • 许胤宗熏蒸法治柳太后中风

    许胤宗熏蒸法治柳太后中风

    《旧唐书·方技传》中提到南陈柳太后有一年患上了中风病,嘴巴也歪了,既不能言语也不能服药,御医们想了很多办法,可就是效果不佳。 许胤宗给柳太后看过之后,命人做了十多剂治疗中风的黄芪防风汤,其他御医看了说:“明明知道太后不能喝药,还做这么多汤药有什么用啊!”许胤宗笑答说:“虽然太后现在不能用嘴喝,但是我可以用其他办法让太后服药。”他叫人把滚烫的汤药放在太后的床下,汤气蒸腾起来,药气在熏蒸时便慢慢进入了太后的肌肤,并从肌肤进入身体,药效逐渐发挥,达到...

  • 释“郁”中医郁之滥觞

    释“郁”中医郁之滥觞

    释“郁” 郁, 古作 “鬱” 。 《说文解字》解释为 “木丛者” 。 清代段玉裁注引《诗·秦风·晨风》 “鬱彼北林” 毛 传: “鬱, 积也” [1] 。 可见, 郁的本义为丛生的草木, 由 此引申出 “积聚、 积滞” 义。 此外, 郁还可作愁闷解, 如《楚辞· 九叹 ·忧苦》中有 “愿假簧以舒忧兮, 志...

  • 失眠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是脏腑失调失去平衡的结果

    失眠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是脏腑失调失去平衡的结果

    失眠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就是人体的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导致人体气血脏腑失调,失去平衡的结果。 临床上主要分为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五种类型。 肝火扰心: 这种类型的人一般都会失眠多梦,严重的彻夜不眠,容易烦躁发怒,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等症状。 治疗这种类型的失眠需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中成药可以试试龙胆泻肝丸、泻肝安神丸、养血清脑颗粒、解郁安神颗粒、百乐眠胶囊等等。 注意要多调节情绪,多与家人...

  • 受惊吓后失眠 中医内服外洗同用处方

    受惊吓后失眠 中医内服外洗同用处方

    病案   黄某,男,41岁,1999年4月2日初诊。患者于20年前因枪伤受惊吓后失眠,经服中药及针灸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刻诊见:形体偏胖,夜间入睡困难,寐而易醒,伴胸闷,头昏,纳差,半身汗出,二便调,舌质黯、苔薄黄,脉沉滑,舌下脉络瘀紫。邓铁涛认为患者失眠因惊而起,惊伤心脾,枪伤致瘀,素体有痰,辨为有瘀有痰有虚,治以补益心脾,化痰祛瘀,方用温胆汤加补气活血药主之。 处方: ①竹茹、半夏各10克,枳壳、橘络、橘红各6克,五爪龙、生牡蛎(先煎)各30克,茯苓15克,丹参18克; ②炙甘草1...

  • 脑梗死半身不遂 中医辨证加减星蒌承气汤

    脑梗死半身不遂 中医辨证加减星蒌承气汤

    加减星蒌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脑梗死急性期常见半身不遂、口眼?斜、舌强不语等症状, 中医辨证为痰热腑实证, 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等均可引起发病。20世纪80年代王永炎院士对于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首次提出化痰通腑法, 创制星蒌承气汤[1]。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星蒌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 中医辨治高血压头痛眩晕

    中医辨治高血压头痛眩晕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病因不明者,称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在不足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据1991年我国第三次高血压普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1.26%。 中医认为本病归属“眩晕”、“头痛”、“中风”等证的范畴。本病病机主要责之于本虚标实,病位在肝、心、肾。 二、诊...

  • 说起中风操控血压和血糖 心态平缓

    说起中风操控血压和血糖 心态平缓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说起中风,我们都不陌生。中风还有一个医学称号叫“卒中”,也叫“脑卒中”。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阮明军介绍,现在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来气候渐冷,气温下降,人体内的肾上腺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心率加快,添加患脑卒中的危险。阮明军坦言,虽然中风迅猛如虎,但操控好血压、养成良好的日子方法、具有积极的心态,70%的中风是能够防备的。 操控血压和血糖 高血压是导致脑中风的重要要素,因而,操控...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