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诊治 第2页

诊治 第2页

  • 升阳除湿健脾温肾 诊治带下病

    升阳除湿健脾温肾 诊治带下病

    杨某,32岁,工 人,1991年9月19日 初诊。 带下量多1年, 加重半年。自诉1年 来带下量多,质清稀, 色白,有臭味,伴阴痒。 结婚半年来阴痒加 重,带下绵绵,阴部清 冷,带下味腥。经期容 易感冒。平时腰膝酸 软,乏力,性欲淡漠,月 经周期不准,经水净 后下腹胀痛。末次月 经为1991年8月30 至9月4日。舌淡红, 苔薄白,脉细缓。 诊断:带下病。 辨证:脾肾亏虚。 治法:升阳除 湿,健脾温肾。 处方:党参15 克,白术10克,土茯 苓20克,陈皮6克, 苍耳子10克,川断10 克,川杜仲10克,...

  • 产后病诊治案例

    产后病诊治案例

    杨秉秀教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国家第4批名老中医。擅治妇科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杂症。 杨老擅治妇科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特别是对男女不孕不育症、妇科肿瘤等的中医药诊治,有较深研究和造诣,并有自己许多的独特见解和治疗方法,杨老虽已年逾古稀,但门诊仍门庭若市。本文从产后病方面简要介绍其临床诊治特色即可略见一斑。 产后病诊治案例 01 产后腰腹痛 付某,女,28岁。初诊日期:2009年3月17日。产后腰腹疼痛10月余。诉2008年5月妊娠5个月引...

  • 着重在“盛”“通”上下功夫 李敬孝诊治妇科疾病学术思想

    着重在“盛”“通”上下功夫 李敬孝诊治妇科疾病学术思想

    •李敬孝在中医妇科学术上,强调“留得一分阴血,尚存一分生机”“祛除一分郁滞,调和一分气血”,提出妇科疾病发生的根本是阴血不足、血气不畅,在治疗上以补养肝肾、顾护阴血、梳理气机、调畅血气为其要法。 •李敬孝认为妇科出血病症,从病因而言均可因寒热湿邪与血相搏、生活所伤、内伤七情及体质因素等致病,从病机来说均可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血气失调、损伤冲任而发病,不同之处是每类出血证病因有所偏颇。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 衡法理论运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治过程

    衡法理论运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治过程

    已故国医大师颜德馨是孟河医派第二代传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颜德馨长期从事内外妇儿各科疑难病证的研究,独创性的提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治疗法则并创立了衡法理论,临证经验丰富。其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气与血之间的关系,如“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并提出了以衡法调气血为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总治则。笔者学习其大量医案及论著后,常将衡法理论运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注重气血并调,以衡为期,疗效显著。 衡法运用 气与血为人体基本物质,无论四肢百...

  • 韩氏妇科诊治妊娠恶阻之经验浅析

    韩氏妇科诊治妊娠恶阻之经验浅析

    龙江韩氏妇科流派是全国首批 64 家中医流派传 承工作室之一, 现已五代相传, 是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 结合的代表。韩氏传人在中医妇科领域苦心钻研数 年,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治思路, 对妊娠恶阻的治疗更 是匠心独具, 疗效斐然。 有关恶阻的记载, 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 娠病脉证并治》 , 曰 : “妇人得平脉, 阴脉小弱, 其人渴 ( 《金匮要略心典》 解此处 “渴” 作 “呕” ) , 不能食, 无寒 热, 名妊娠, 桂枝汤主之 &r...

  • 唐汉钧诊治乳腺癌术 扶正驱邪为大法

    唐汉钧诊治乳腺癌术 扶正驱邪为大法

    唐汉钧,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顾氏外科流派第四代传承人,师承顾伯华先生,尽得薪传。从事中医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五十余年,擅治外科诸疾,建树颇多。现介绍唐汉钧诊治乳腺癌术后的经验。 扶正驱邪为大法 唐汉钧认为乳腺癌手术后病机为正虚邪滞,治疗大法为扶正驱邪。唐汉钧提出乳腺癌的辨证今昔有异:昔日中医治疗对象多为乳腺癌(未手术)患者居多,现在则以乳腺癌术后患者为主。患者术前癌浊瘀阻,故以往治疗原则...

  • 王绵之调经止痛尤重疏肝 诊治不孕重在调经

    王绵之调经止痛尤重疏肝 诊治不孕重在调经

    国医大师王绵之是当代著名中医药专家,从医60余载,学验俱丰,在内、妇、儿等科均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随师临诊数年,受益匪浅,今就王绵之教授诊治妇科疾病的经验,略述一二,以飨同道。 辨证审因 首重阴血 王绵之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将经旨与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融会贯通,在妇科疾病的诊治方面独辟蹊径、技高一筹。他认为妇人在生理上有经、带、胎、产的特点,在病理上则有相应的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病,除此而外尚有因其生理特点而产生的独特致病因素。因为经带胎产无一不以阴血为物质基础,阴血充盈,冲任气盛,经带胎产自然正...

  • 臁疮经久不愈 顾氏外科诊治慢性下肢溃疡

    臁疮经久不愈 顾氏外科诊治慢性下肢溃疡

      臁疮经久不愈,必然有“虚”、“瘀”的存在,且常常“因虚致瘀,因瘀致虚”,互为因果,成为疮面难以愈合的两大原因。以“虚”、“瘀”为本,“腐”为标,“虚甚瘀重”、“瘀甚虚重”作为基本病机。   急性感染期,邪毒(湿热邪毒)炽盛,当用大剂清热利湿解毒之品祛邪外出为先,迅速截断扭转病势;好转缓解期,正虚邪退,当中病即止,清...

  • 老年人足跟痛的诊治和预防

    老年人足跟痛的诊治和预防

    老年人常有足跟痛症状,大部分发生在单侧足跟,也有的人两足同时或先后发病,这是因足跟部软组织损伤所致的常见足病。 足跟痛一般表现为刚开始走动时疼痛较重,走一会儿疼痛反而减轻。长途步行后或足部着地过猛也易引起剧烈疼痛,拍 X光片显示跟骨有骨赘形成。 足跟痛的常见病因是: 1.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足跟部皮下脂肪纤维垫变薄,足跟滑囊行走时易受外伤、挤压引起滑囊炎。当鞋不合适时易引起局部肿胀压痛。 2老年人跖筋膜劳损、增厚、水肿而引起慢性膜炎及骨质增生,行走时引起疼痛。 3.足部血管硬化,供血不良,当外界不良刺激时...

  • 腰三横突综合征的诊治

    腰三横突综合征的诊治

    在腰腿痛的临床诊治中,笔者接触到相当一部分被误诊为“肾结石”、“肾虚”的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病人,他们均因一侧或两侧(相对较少)腰痛反复发作而前往医院诊治,医生为了弄清病情用心良苦,让病人转辗于B超室、X线室,结果出来都无异常,于是医生诊断为“隐形肾结石” 或诊断为“肾虚”。 第三腰椎横突位于腰部第三腰椎棘突两侧3-4厘米处,正常人的整个腰椎弧度是凸向前,第三腰椎恰处于此弧最高点,是腰部侧弯、旋转、伸屈的一个重要支...

  • 中医药诊治 急性阑尾炎拒绝手术案

    中医药诊治 急性阑尾炎拒绝手术案

      李某,男,28岁,1968年4月16日初诊。患者右下腹疼痛,高热不退4天。4天前,在工地劳累,饮食不周,加受凉,引起右下腹疼痛,伴有发冷,发热,恶心呕吐,纳减,口苦。当地医院诊为急性阑尾炎,输液抗感染治疗,未见效。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邀笔者诊治。   症见;发热微寒,痛苦面容,恶心欲吐,纳谷不振,腹胀,右下腹痛,拒按,局部发板发硬,有包块形成,伴右侧腰腿痛,4天未大便,小便黄少,口渴思饮。体温38.9℃,舌质淡红,苔黄躁,脉弦滑数。   西医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中医诊断为肠痈,证为邪入少阳...

  • 治疗肝病 诊治急慢性肝炎

    治疗肝病 诊治急慢性肝炎

      治疗肝病,岳美中认为“伤寒发黄”包括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发黄的病机主要是湿热郁蒸。在急性阶段有热重、湿重、湿热并重三种不同类型,皆当以茵陈剂为主治疗。肝炎恢复期,病机上不一定仍为湿热,应针对突出的夹杂症治疗,而不胶执在肝炎的肝功能某一项指标上。肝性昏迷已非茵陈剂所能退,应因证不同而施养阴清热开窍、扶正温阳开窍等法,用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紫雪与苏合香丸等,临床有一定效果。   急性肝炎   病因病机   岳美中认为,“伤寒发黄”包括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 肝脓肿,肝痈中医诊治组方功效

    肝脓肿,肝痈中医诊治组方功效

    李某,女,76岁。 2000年8月11日初诊。诊见:发热38°C,口干,食欲不振,右侧肝区、肾区疼痛。实验室检查:WBC9X109/L。B超示:肝、右肾多发性脓肿。后经穿刺诊断:多发性肝、肾脓肿。留置肝、肾引流管引流脓液。同时使用灭滴灵冲洗、来立信和地塞米松、先锋霉素V静滴。患者热势一直不退,要求中医诊治。诊见:身热,口干,口淡,右侧胁肋疼痛 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弦细。中医诊为肝痈、肾痈(阴虚热毒血瘀型)。处方:赤芍、鳖甲、山药、生牡蛎、白花蛇舌草、冬瓜仁各30 g、白术、麦冬、石斛、...

  • 周锦对慢性肾病的诊治 抓住肾病关键病理要素

    周锦对慢性肾病的诊治 抓住肾病关键病理要素

    周锦教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对内科疾病、尤其是慢性肾病的诊治,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对于慢性肾病的辨治要点,周老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根本”、“三个要素”。 一个中心:就是指在临床上要确立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的中心思想; 两个根本:是指在慢性肾病的诊治过程中要把握好“脾”(后天之本)和“肾”(先天之本)这两脏;...

  • 李堪印教授黄芪诊治痹症用药经验

    李堪印教授黄芪诊治痹症用药经验

    黄芪的中药学功效 黄芪,原名黄耆,又名膜荚黄芪,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性味功用为: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肺二经,炙则温中,生则泻火,为补气固表之圣药。祖国医学中记载,黄芪的功效主要包括:温肌肉而实腠理;益元气而补三焦;内托阴证之疮疡;固表虚之盗汗;简言之,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养血活血、托脓生肌和利水消肿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症;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等。黄芪乃补气之司令,建脾之统帅,补血之精华,从古至今,在药...

  • 名老傣医康朗香诊治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探析

    名老傣医康朗香诊治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探析

    傣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朵奇葩, 在西 南边疆民族地区以及周边东南亚国家中有较高的声 誉和广泛的应用。 傣医药学以其系统完备的理论体 系、 独特有效的诊疗方法, 备受国内外传统医学界 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傣医康朗香老师是西双版纳地 区知名傣医药专家, 今年已有77岁高龄。 在几十年的 行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对多种疾病都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名闻西双版纳州内外。 2008年, 为加强对云南全省老中医药 (包括民族医)专家学术 经验继承工作的管理, 培养高层次中医、 中药技术人 才, 推进中医药学术的研...

  • 杨震诊治肝硬化经验

    杨震诊治肝硬化经验

    肝硬化由肝纤维化发展而成,为所有慢性肝脏损伤的最终病理阶段。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55%~84%,如出现肝硬化失代偿,则5年生存率仅19%~35%。本病当属于中医“积聚”“癥积”“黄疸”“鼓胀”范畴,治疗起来较为棘手。国医大师杨震为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肝胆病诊治方面独具特色,创新性提出“六型相火”“治肝五论&r...

  • 诊治肛肠疾病 首重脾胃强调根本 三仁合用分消走泄

    诊治肛肠疾病 首重脾胃强调根本 三仁合用分消走泄

    笔者从事肛肠专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对中西医结合诊治肛肠疾病有独特经验,现总结如下。 首重脾胃 强调根本 自古各医家均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作用。张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李东垣强调补脾胃即补益元气,外科三大流派之首的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指出:“脾胃者,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得土者昌,失土者亡……所以命赖以活,病赖以安,况外科尤关紧要。” 脾为后天之本...

  • 患呃逆者诊治 今录一案

    患呃逆者诊治 今录一案

      呃逆乃胃痉挛所致。轻者多不药自愈,若见呃逆频作,或见气虚衰竭之体,每为临床重症。余侍诊家父时,常有患呃逆者诊治。今录一案以示之。   苏某,女,39岁。1987年3月5日初诊。患者平日情志不畅,常有胃痛发作,嗳气,呕恶,泛酸,呃逆时作。近日加重,连续呃逆一周,迭进中西药未缓解。精神日衰,不欲饮食。刻诊:形消体瘦,神疲。舌红,苔微黄。脉细数无力。家父诊后断其为肝气郁结,胃失和降,气逆上冲,发为呃逆。加之纳少,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致成气血衰弱之症。治疗当以补气健脾,安胃止呕降逆。方药:红参10克,黄连5...

  • 老年心血管病的诊治 临证思辨特点与诊疗规律

    老年心血管病的诊治 临证思辨特点与诊疗规律

    陈可冀院士从事中医心血管病、老年病临床60余年,对于老年心血管病的诊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证思辨特点与诊疗规律。他提出的“三通两补”(即芳香温通、宣痹通阳、活血化瘀和补肾、补气血)等临床思想,很适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 陈可冀认为肾虚血瘀为老年冠心病病机的关键。对于老年心肌梗死,他自拟“愈梗通瘀汤”,方药组成:生晒参10~15克,生黄芪15克,紫丹参15克,全当归10克,延胡索10克,川芎10克,广藿香12~18克,佩兰10~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生大...

  • 呃逆诊治 今录一案

    呃逆诊治 今录一案

      呃逆乃胃痉挛所致。轻者多不药自愈,若见呃逆频作,或见气虚衰竭之体,每为临床重症。笔者侍诊家父时,常有呃逆患者前来诊治。今录一案以示之。   苏某,女,39岁,1987年3月5日初诊。   患者平日情志不畅,常有胃痛发作,嗳气,呕恶,泛酸,呃逆时作。近日加重,连续呃逆1周,迭进中西药未缓解。精神日衰,不欲饮食。   刻诊:症状如上,形消体瘦,神疲。舌红,苔微黄。脉细数无力。   诊断:呃逆。   分析:因肝气郁结,胃失和降,气逆上冲,故发为呃逆。加之纳少,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致成气血衰...

  • 中医诊治高热下痢

    中医诊治高热下痢

      病例一   侯某,女,32岁。自述:于1964年6月8日足月顺产1男婴。其后服某避孕单方,以蚯蚓粪泥,用冷水浸泡,取澄清液约400毫升,空腹服之以绝育。然服蚯蚓粪泥水后食欲不佳,两天后又吃过水凉面(用冷浸泡后)一碗,食后熟睡,待醒后少腹胀满疼痛,疼不可近手,稍以触及疼痛更甚,继而发烧不能进食。   在公社卫生院肌注安基比林不验,复注吗啡阿托品一支,疼痛暂时缓解,约1小时左右疼痛如前,每疼时四肢发凉,少腹下坠欲解大便,入则解出少量黏液便,如此一日数次,便后腹疼发烧如故,每日上午体温39℃,下午40.2...

  • 消化道憩室病的中医诊治方

    消化道憩室病的中医诊治方

      消化道憩室病是胃肠道壁层局部向外膨出形成的圆形袋状或囊状突出。也就是说,憩室是类似疝气一样的一种囊肿,是挂在食管壁、胃壁、肠壁上的一种袋状物,小的像黄豆,大的有鸽蛋那样大。这种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老年人。   憩室形成的原因至今不明,胃肠道器官壁虚弱及腔内压力过高,可能是憩室形成的主要原因,肥胖、便秘、少吃蔬菜的人容易得这种病。   消化道憩室病的自觉症状主要是疼痛。食管憩室发炎时,胸骨后部及胸上部会出现疼痛,而且往往是在进食时发生。如果是胃憩室发炎,也会在上述部位发生疼痛,但疼痛时间是在饭...

  • 肚脐眼诊治疾病作用广

    肚脐眼诊治疾病作用广

    脐窝,俗称“肚脐眼”,中医称之为“神阙”。从本质上来说,它是胎儿出生后脐带脱落而留下的疤痕。肚脐不仅是人体重要的体表标志,而且还是医生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部位。 椐临床资料记载,在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时,有许多外伤性截瘫病人出现尿潴留,小腹胀满,小便不通。医生用大蒜、山栀捣烂敷脐,结果这些患者经敷用一次均可拔去导尿管而自己排尿。肚脐敷药治疗高血压更是大显神通。河南中医学院曾采用降压药粉敷脐,每周换药1次,经治 300余例,总有效率84%以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 帕金森病 中医七种证型诊治介绍

    帕金森病 中医七种证型诊治介绍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证,属中医“颤证”范畴,病机特点多为本虚标实,以虚为主。虚指气血阴阳亏虚,实则风、火、痰、瘀为患,病变脏腑以肝、脾、肾为重点,尤为肝为主。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疗效颇佳,现将常见的七种证型介绍如下: 1.阴虚生风症见筋脉拘急,肢体震颤,情绪激动时加剧,书写困难,动作徐缓,表情淡漠呆板,言语艰涩,头晕耳鸣,烦躁失眠,或头痛,或盗汗,尿频便秘,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治宜育阴柔肝,熄风定颤。方用大定风珠加减:龟甲(先煎)、鳖甲 (先煎)、生牡蛎(先煎)、...

  • 舌诊治腹泻

    舌诊治腹泻

    “舌诊”是中医学诊断病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医学理论认为:心、肝、脾、胃、肾的经脉,皆通于舌。五脏六腑相应部位的细微变化,可以反映出相关脏腑的内在病变。可以说,三寸之舌是窥探五脏六腑的一面“镜子”。 腹泻时关注自己舌苔和舌质的细微变化,对自己识病择药,有很好的意义。 胃肠湿热型舌苔黄厚、舌体胖人、舌质降红。可伴发热、大便黏滞并有腥味,可选服“加味香连丸”、“香连化滞丸”再配合服用“藿香正气丸”(...

  • 咳嗽的自我诊治方

    咳嗽的自我诊治方

    1.咳嗽不时发作,白天多于晚上,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若痰多而清稀,色白,或有泡沫为风寒,痰少而黄为风热。 治方:蝉衣牛子桔梗茶蝉衣、生甘草各3克,牛蒡子9克,桔梗5克。将上药共研末,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饮,每日l剂。该方有疏散风热、止咳的功效。 2.咳嗽声音嘶哑、咳而无痰,或痰少难以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则为燥咳。治方:川贝母12g,雪梨2个,猪肺250g,冰糖少许。将川贝母洗净,雪梨去皮洗净切成数块,猪肺洗净,挤去泡沫,切成片。将川贝母、雪梨、猪肺一起放入砂锅内...

  • 中医开拓咳嗽诊治的思路

    中医开拓咳嗽诊治的思路

    2005年,中国制定第一个咳嗽诊疗指南。咳嗽诊疗指南的颁布,有助于医生克服习惯性思维,即认为咳嗽就是呼吸系统的疾病,从而开拓咳嗽诊治的思路。 古籍中就有“十咳”的论述。为此,晁恩详教授在“十咳”的基础上,进行临床研究发展,提出风咳辛平主治,用辛平方法治疗咳嗽。 在临床上,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很多,关键就是要辨证论治,才能正确选方、用药。中医治疗咳嗽,总的原则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指感受外来病邪所致的咳嗽,即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致...

  • 肺胀病中医诊治处方案例

    肺胀病中医诊治处方案例

    □ 杨彦伟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 笔者家乡河南有一句俗语:“药过十三,水平不沾(方言:水平差);药过十八,大夫该杀。”虽是一句戏言,可以看出多数人推崇方药精简,反对大方重剂。笔者临证之初,因经验有限,不敢孟浪,用药一般在12味左右,剂量多循常规,见到大处方颇为反感,认为医者胸无定见,辨证不清,药性不明,堆砌药味希冀幸中。 临床日久,患者渐多,发现其中一些疗效平平,费尽心思,病情依然无起色。束手无奈之余,自叹见识不深,经验匮乏。后读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壶天散墨》一书,对于疑难...

  • 糖尿病有情况 应住院诊治

    糖尿病有情况 应住院诊治

    采访专家 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王养维 主任医师 许多“糖友”对“住院诊治”有排斥心理,觉得在家吃一些降糖药物治疗也可以。但是,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王养维主任医师提醒大家:该住院时就住院。 一般说来,糖尿病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就应该住院诊治: 部分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住院诊治可以全面了解、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便长期控制好糖尿病(因为目前糖尿病是不能根治的慢性终生性疾病、控制不好易发生并发症)并学会观察病情,掌握好血糖监测及胰岛素的注射等...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