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84页
-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对症治疗
帕金森综合征是发生于中年以上成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表现是震颤麻痹,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震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最早系统描述该病的是英国的内科医生詹母斯·帕金森。该病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但尚无满意疗...
-
眩晕症的中医辨证食疗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 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 旋转或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轻则闭目静 卧稍安,重则如坐车船,天旋地转,不 能站立,甚则昏倒,常伴有恶心、呕吐、 耳鸣等症状。西医所谓高血压、颈椎 病、脑血管疾病、贫血等属于中医眩 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实 施饮食调理对治疗该病有较好效果。 一、痰浊上蒙型 症见头晕如蒙, 目视色黑,胸闷,恶心,呕吐痰涎,倦怠 多寐,舌苔白腻,脉滑或濡。饮食宜清 淡利湿之品,如冬瓜、玉米汤或荷叶 粥,素食为主,忌膏梁厚味...
-
名医时国臣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名医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风火型) 处方:川芎18克,生石膏30克,菊花15克,水牛角20克,胆南星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清热,活络止痛。用于治疗原发性三义神经痛,中医辨证属风火型。症见疼痛畏惧风热刺激,疼痛呈现火烧或电激样,多有明显板击点。可伴有面红目赤,心胸烦热,手足心热,口燥唇裂,心烦易怒,人便秘结,小便黄,舌红少津,苔黄腻,脉弦滑或略数。 专家点评:此型临床多见,其临床特点为三叉神经痛加火的症状。无论外感火热之邪或内伤七情所致,均属实火。本方寒热并...
-
治疗头痛的偏方医案三则
陈国权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行医4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列举其治少阳头痛医案三则如下。 案1 吴某,女,29岁。2011年5月28日初诊。诉两太阳穴附近疼痛10余年。10多年前即两太阳穴附近疼痛,夏天尤剧。3天前月经来潮,伴腰腹胸俱痛,经色黑有块,白带多,呈絮状,味腥(有霉菌性阴道炎)。或胸闷,睡眠较差。口臭,早起尤剧,口干思水,口苦,大便溏,尿微黄。脉细微数,舌红苔白。证属脾虚生湿、阴虚肝郁、下焦湿热(湿重于热)。治宜健脾祛湿、滋阴疏肝、清利湿...
-
中医治疗失眠药方
张某,女,50岁。2011年11月8日初诊。自诉失眠1年余,入夜则心烦,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甚则不能平卧,坐起方能忍受,时轻时重。近日因服侍病人,症状又加重。刻诊:面色发红,口干,胃脘时觉不舒,纳食尚佳,月经规律,舌质嫩红,苔薄黄腻,脉细数。处方:黄连4克,黄芩9克,阿胶9克(烊冲),生白芍12克,生龙齿15克,竹茹6克,半夏9克,陈皮6克,丹参10克,合欢花9克,生地12克,炒枣仁12克,夜交藤9克,麦冬9克,百合12克,茯神9克,鸡子黄2枚。3剂,水煎400毫升,汤成去滓,纳阿胶入,稍冷入鸡子黄,分2次...
-
国医名师翁维良从瘀论治冠心病中药方
翁维良,男,1937年生,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名誉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第二、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0多年,在心血管病和内科杂病的中医诊疗中,继承郭士魁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以通为补”,善用活血化瘀治疗心血管疑难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后再狭窄、老年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颤动、扩张性心肌病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翁维良教授行医50余载,临床经...
-
失眠 中医不寐选用中成药
失眠,中医称不寐,是一种常见病症,现在困惑着很多人。西药的安眠镇静剂长期或过量服用,会造成人体对药物的依赖性和产生耐药性,还有一定的副作用,中成药治疗失眠效果较好且副作用较少,但是必须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对证用药,才能收到良好的助眠效果。 肝郁化火型:表现为急躁易怒、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尿黄便秘,可服用龙胆泻肝丸或黄连上清丸。 痰热内扰型:表现为头晕目眩、痰多胸闷、厌食嗳气,可服用脑立清。 心胆气虚型:表现为心悸多梦、睡易惊醒、易惊易恐、气短胆怯,可以选用心神宁、安神定志丸。 心脾两虚型:表现为失眠多梦...
-
中医治眩晕验案
方药:五味子、菊花、苏梗各10克, 天麻、白术各20克,泽泻30克,钩藤、 半夏各15克,甘草、全蝎各3克。 随症加减:痰浊内蕴加陈皮、胆南 星、竹茹;呕吐加代赭石、生姜;气血两虚 明显加制首乌、当归、黄芪;肾精不足加熟 地、山萸肉、枸杞子;肝阳上亢加夏枯草、龙 胆草、石决明;阳虚饮停加附片;头痛加 蔓荆子;失眠加炒枣仁、夜交藤。5剂为1 个疗程。 典型病例:李某,女,50岁。眩晕反复发作2年多,发作时头昏目眩,视物旋转,黑朦,恶心欲吐,疲乏无力,耳鸣,口淡、口干、不欲饮水,面色苍白,脉细弱,舌质淡,苔薄白,辨证:...
-
中医辨治血管性头痛
肝郁气滞:头痛或左或右,每遇情志变动即发,易怒胁痛,恶心呕吐,两目涩痛,眩晕善忘,舌红苔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通络止痛,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郁金、川楝子、决明子、青皮、合欢花、川芎、赤芍、丹参、桃仁、栀子、牡丹皮、白芷。 湿热蕴结:头痛引及肩背,沉重麻木,呕恶少食,口干不欲饮水,腹胀大便不爽,失眼多梦,在女子则带下量多,黏腻臭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用三仁汤加减,苡仁、杏仁、土茯苓、滑石、云苓、厚朴、扁豆、白蔻仁、当归、赤芍、川芎、白芷、苦丁茶、络石藤、红花。 ...
-
中医几种方法应对中风后遗症
对于中风后遗症,中医常用的的几种方法简介如下: 益气活血 中风后遗症见气短乏力、偏身麻木、肢体瘫痪等,可选用以下药膳调养。黄芪桂枝粥:黄芪15克,炒白芍、桂枝各10克,生姜3片,4味水煎取汁,与大米100克、大枣5枚同煮为稀粥。益气养血、温经通络。 补养肝肾 中风后遗症见偏瘫日久、短气乏力、耳鸣目糊、腰酸膝软、失眠多梦、肢体麻木等,可采用以下食疗方法。栗子桂圆粥:栗子10个(去壳、切碎),与粳米50克一同熬粥,将熟时放桂圆肉20克再熬10分钟,即可。 健脾化痰 中风后遗症见头昏眩晕、神志恍惚、肢体麻木、运动不...
-
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防治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被视为“人类第一杀手”,患病率逐年上升。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关键是要让患者真正理解慢性疾病的危害性,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与冠心病作抗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工作者,因与居民距离最近,可以连续性观察他们的疾病与健康情况,在冠心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冠心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长期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防治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最好。 我...
-
治疗失眠 中医滋养有道
中医将失眠归因于五脏,不同症状的失眠是因为五脏受了损伤。找到失眠原因,中医就可以帮您找到有效治疗失眠的方法。 1.太烦躁而时睡时醒是因肝 若您的症状为时睡时醒,精神欠佳,乏力面白,眼干,舌淡等,就属于肝血亏虚,虚烦失眠,可选用酸枣仁汤治疗。 滋养之道:通过食疗也可以有效预防失眠。比如自觉压力大时,可多吃点绿色及口感带酸的水果,如柠檬、猕猴桃、梅子等。肝火旺时容易口渴,需要喝充足的水。玫瑰花茶、熏衣草茶,再加入些有安神作用的酸枣仁一起喝,效果很好。 2.睡着易做梦睡醒不解乏是因为心 经常熬夜加班,会一点一滴耗...
-
胸痹心痛 中医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胸痹病名最早见于《内经》,是以病位和病机命名的,乃由于心脉痹阻不通而引起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以病位和症状命名的,特指近心窝部位的疼痛,是胸痹的常见表现。因其在病因病机症状表现上反映了同一病理,临床习惯称为胸痹心痛。胸痹心痛以胸闷、心痛、短气为主要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急性发作时则相当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胸痹心痛重症即真心痛,相当于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严重威胁人的生命。 本病病机...
-
中风体湿热内蕴名医李斯炽治方
四川名医李斯炽(1892-1979),早年师从成都名医董稚庵,尽得其传。曾担任四川医学会主席、四川国医学院教务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建国后,被任命为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首任院长。笔者学习其医案,获益匪浅,现简析一案。 赵某,男,65岁,退休职工,1976年3月13日初诊。 患者一年前突发眩晕,呕吐。随即转入昏迷,经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脑血管意外(脑血栓形成)。经抢救后,眩晕、呕吐、昏迷症状均有改善,但神志仍然不清,偶尔能识亲人。现患者痰涎较多,舌体强硬,语言难出,有时亦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