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82页
-
中风偏瘫 中医治疗用药心得
通经活络药 肝风内动后,经脉络道瘀滞,血不能充养肢体,从而出现上肢不能抬举,掌不能握,下肢不能行走,足不能步的半身瘫痪主症。治疗用通经活络之法,药用桑枝、桑寄生、天仙藤、忍冬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络石藤、全蝎、蜈蚣等。其中,桑枝通利关节,善通上肢之经络,兼有祛风清热之功。桑寄生养血通络,犹善通下肢之经脉,兼有补益肝肾之效。天仙藤、忍冬藤、鸡血藤、海风藤主用通经活络,其中天仙藤尚能理气活血而利关节;鸡血藤又兼补血活血,舒筋活络,对老人、虚人、血不养筋的经络不通者尤宜;忍冬藤兼有清热通络,用于经络闭塞,风湿...
-
河南名医治动脉硬化闭塞症方
处方:川芎18克,当归、党参各15克,益母草、黄芪各30克,陈皮、茯苓、白术、阿胶(烊化)、甘草各 10克,怀牛膝20克,桃仁、红花、地龙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养血,活血通脉。用于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辨证属气血两虚型。症见肢体发凉麻木,坏疽疮面肉芽灰暗,脓水清稀或无脓液,久不敛口,伴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自汗出,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专家点评:此型多为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恢复阶段。以气血亏虚为主要矛盾,治疗宜益气养血扶正为要,辅以活血化瘀之法。 创方者:原焕勇...
-
福建名医治妊娠期咳嗽方
福建名医治妊娠期咳嗽(肺寒痰饮)方 处方:黄芪15克,自术12克,桂枝、淫羊藿各6 克,干姜4克,半夏、白芍各9克,炙甘草5克,五味子4.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用于治疗妊娠期咳嗽,中医辨证属肺寒痰饮型。临床症见患者咳嗽气喘,痰白清稀,呕吐痰涎,甚则喘息不得平卧,舌质淡白,苔白滑,脉细滑。 专家点评:患者素来肺气虚,寒饮内停,妊娠后气虚益甚,又感寒邪挟痰饮犯肺,肺失肃降而致咳嗽气喘。治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此方中,黄芪、白术、淫羊藿补肺温肺,以安胎元...
-
中医综全疗法治中风偏瘫
患中风后,大部分患者都遗留偏瘫,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痛苦和负担。目前中医以综合疗法为主,包括中医辨证施治、针刺疗法、推拿与按摩等几个方面。 1.中医辨证治疗 气虚血瘀型:症见偏枯不用,或肢体麻木,兼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面色无华,气短无力,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虚弱。治宜益气活血,逐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可用黄芪、当归、川芎、桃仁、赤芍、地龙、川牛膝、鸡血藤、木瓜、丝瓜络等。 阴虚风阳上扰型: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艰涩,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育阴潜阳,活血通络。方用天麻钩...
-
中医名师辨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治心脏神经官能症(肝郁气滞)方 处方:柴胡、当归、陈皮、生地、白芍各8克,柏子仁、栀子、甘草各5克,川芎、黄芩、青皮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宁心活血。用于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型。症见心悸,胸闷气憋,胸痛,气短,乏力,少寐多梦,善太息,情态抑郁,舌苔薄白,脉弦。 专家点评:心脏神经官能症为临床常见病,是神经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时以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疲乏无力等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为主。临床上多见于中青年人群,以20—40岁者多见,...
-
陈宪海谈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
专家简介 陈宪海,男,山东省中医院肺病科(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山东省基本药物目录审定专家,山东省第二批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学科带头人等。 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从事呼吸疾病病因学、证候学及临床防治研究。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对长期发热、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难治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人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的诊治...
-
低血糖怎么办 中医治方
治低血糖症(肝虚风动)方 处方:当归9克,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各12克, 白芍、山药各15克,黄芪20克,甘草、五味子、川芎、 木瓜扦6克,大枣6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芥肝熄风,用于治疗低血糖症,中医辨症属肝虚风功型。此型低血糖症患者可出现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两日下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等症状。 创方者;陈伟民 治低血糖症(心脾两虚)方 处方:黄芪、龙眼肉各15丸,酸枣仁、党参各12 克,当归、麦冬、柏子仁各9克,丘味子6克,远志、炙甘草各3克。 用法:...
-
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医食疗
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脏传导失常等,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畏寒、浮肿、喘促等。现介绍几种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食疗方。 心脾两虚型 临床表现:心悸、面色苍白、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 食疗药膳: 1、白鸽参芪汤:白鸽1只,北芪30克,党参30克。将白鸽去毛及内脏,洗净,同北芪、党参一起放锅内煮汤,吃鸽肉饮汤。 2、大枣炖猪心:猪心100克,大枣25克,同置碗内加水,文火炖2小时后调味食用。 3、羊肉枸杞汤:...
-
咳嗽的中医分型与治疗【2】
风盛挛急证证候: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多见夜卧晨起咳剧,呈反复性发作,舌苔薄白,脉弦。病机:风邪犯肺,邪客肺络,气道挛急,肺气失宣。治法:疏风宣肺,解痉止咳。方药:苏黄止咳汤加减。处方:炙麻黄6克,蝉蜕 6克,紫苏叶9克,紫苏子9 克,前胡9克,五味子9克,牛蒡子9克,枇杷叶9克,地龙9克。加减:偏于风寒者,宜加荆芥9克,防风9克,生姜6克以散风寒;偏于风热者,宜加薄荷6克f后下1,桑叶9克以散风寒;偏于痰热者加黄芩9克,鱼腥草15 克,金荞麦...
-
中医治中风后抑郁疗效好
中风后抑郁为中风的常见病发症,属于继发性抑郁, 总体发生率高达 40%-50%,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功能恢复不良, 已成为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和中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抗抑郁药作为首选,也存在起效时间长、需逐步加量、更换药物需中间停药等问题。以中医补阳还五汤合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诊断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至少有下列四项: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
治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补肾法则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因急性支气管炎未及时治愈转变而成。主要临床症状有长期咳嗽,吐痰,有时伴有喘息。凡是一年当中有3个月咳嗽,这种情况连续2年以上,而且这种咳嗽不是由于心肺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就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主要与下列3个因素有关:一是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有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鼻病毒及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呼吸道上皮损伤有利于细菌的继发感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二是理化因素:寒冷,气温骤变,气压改变,湿度改变,粉尘、烟尘、有害气体等均能降低...
-
中医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的感染,或物理、化学刺激所引起的气管和支气管的急性炎症。病愈后支气管结构可以恢复正常。 急性支气管炎起病往往有鼻塞,喷嚏,咽痛,声嘶等呼吸道症状,全身反应轻微,只有轻度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主要症状是咳嗽,可有黏液痰,有的可转为黏液脓性痰。有的病人在早晨起床、晚上睡觉体位改变时,或吸入冷空气,或体力活动后发生咳嗽,有时终日咳嗽。急性气管炎发热和全身不适可在3~5日内消退,咳嗽有时延长数周方愈。听诊可有干性啰音或湿性啰音。 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的“...
-
广东名医治缺血性脑中风方
处方:大黄5克(前3剂后下,以后同煎),水牛角18克,天竺黄10克,丹参、田七各15克,钩藤20克,红花8克,蜈蚣12克。 用法:日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和后分2次温服。 加减:热盛神昏谵语加石膏50克,黄连、莲子心各10克;头痛加杭白菊15克,蔓荆子10克;失语加地龙10克;偏瘫严重加桑枝30克,忍冬藤20克,虎杖12克。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通脉,祛痰通腑,熄风镇痉,镇惊安神。主治老年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风、热、痰、瘀阻络型。症见面红.目赤,发热,烦躁,或神昏谵语,唇红,口苦口干,痰多色黄,大便结,...
-
哮喘的中医分型食疗
根据中医理论,哮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在调治哮喘的过程中,也要对症治疗,才能获得好的效果。现给大家推荐一些哮喘药膳方,有需要的读者可以针对自己的症状,选择合适的药膳方试一试。 一、肾不纳气型主要表现为久喘不愈,时轻时重,呼多吸少,张口抬肩,甚至不能平卧。治宜补肾纳气,可选用下列药膳: 1.核桃杏仁膏核桃仁、甜杏仁各 10克,蜂蜜30克,混匀蒸熟,加生姜汁20 滴,一次服完。隔两日服上述药方一次,阵服5~7次。 2.核桃猪肺汤核桃仁30克,生姜 15克,猪肺0.25公斤。洗净猪肺,加水,放人核桃仁、生姜,炖熟。每...
-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食疗汤方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每分钟小于60次,或心率慢、跳动不规律的一种病症。 一、食疗 1.桂心人参蒸羊心:取市售中药桂心、红参各5克研为细末,入羊心(或猪心),蒸熟食用。红参大补元气,桂心温通心阳,羊心养心安神,共奏温补心阳之功。 2.桂皮粥:取桂皮6克,煎汤取汁,入粳米50克煮粥食用,可适当加入龙眼肉、核桃仁,以增强温补心肾之作用。 3.栝楼薤白米酒汤:取栝楼12克,薤白9克,米酒适量,共煎取汁,分次饮用。栝楼能利气散结化痰,薤白行气止痛,通阳散结,更用米酒开痹通阳,助其药势。 ...
-
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 名医徐德伟方
治精索静脉曲张(寒凝血瘀)方 处方:木香、乌药、地鳖虫、菟丝子、桑椹子、补骨脂各10克,川楝子、丹参、当归各15克;桂枝5克,吴茱萸、小茴香各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散寒止痛,理气活血。用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症见少腹牵引睾丸坠胀冷痛,受寒则甚,得热则缓,舌苔白滑,脉沉弦。 创方者:徐德伟 治精索静脉曲张(气滞血瘀)方 处方:黄芪30克,菟丝子、桑椹子、枸杞子、党参、当归、赤芍、地龙、川芎各10克,黄精、白术各15 克,水蛭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
-
脑出血中医疗法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20%~30%,病死率高。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1)对中风脑出血闭证取督脉、十二井穴为主,用毫针泻法及三棱针点刺井穴出血。口眼歪斜者,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选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竹等穴。半身不遂者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选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 (2)选穴:水沟、十二井、风池、劳宫、太冲、丰隆、十二井穴点刺放血,其他穴针用泻法,不留针,用于阳闭痰热盛者。...
-
咳嗽的中医分型与治疗
胃气上逆证证候:阵发性呛咳、气急,咳甚时呕吐酸苦水,平卧或饱食后症状加重,平素上腹部不适,常伴嗳腐吞酸、嘈杂或灼痛,舌红,苔白腻,脉弦弱。病机:胃气上逆,痰浊壅中,肺胃失和,气道受累。治法:降浊化痰,和胃止咳。方药: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旋覆花9克r包煎1,赭石9克,法半夏6 克,党参15克,干姜5 克,黄芩9克,黄连3 克,枇杷叶9克。加减:若呃逆、泛酸较重者加吴茱萸15克(煅),瓦楞子15克以降逆制酸;痰多者加浙贝母10克,紫菀10克以化痰止咳。 肝火犯肺证证候: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