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79页

医 第79页

  • 酒精性肝病 中涉酒医案庶析其要

    酒精性肝病 中涉酒医案庶析其要

    浅析王孟英涉酒医案 我国成人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患病率约为4%[1]。饮酒过度不仅损害健康,而且会产生社会问题。饮酒过度使人“志气两昏”“贞洁之人,以酒乱性;力学之人,以酒废业;盗贼之徒,以酒结伙;刚暴之徒,以酒行凶。凡世间败德损行之事,无不由于酒者”[2]207。王孟英侍母亲晚膳,因饮一二杯而酿头面疾患,前后延绵年余难愈,瘥后王孟英感叹“酒之为害如此,深愧悟之不早,从此一滴不敢沾唇”[2]462。近年通读王孟英医籍,发现王孟英医案主要...

  • 国医大师徐景藩对背痛的辨治经验

    国医大师徐景藩对背痛的辨治经验

    《灵枢·经脉》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背部骨脉纵横,筋肉丰富,人体气血津液及脏腑在病理状态下,均有可能出现背部的症状,较常见者为背痛。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伴有背痛者甚多,既有助于诊断,也有利于辨证治疗。现介绍国医大师徐景藩对背痛的辨治经验。 上部背脊中线疼痛 与食管疾病有关,常见者如食管炎症、溃疡、食管裂孔疝、功能性食管病等,相当于中医学“噎膈”“梅核气”等病证。当患者出现该部位疼痛,应及时想到有食...

  • 腰突症腰及下肢痛麻木 中医组成及方解

    腰突症腰及下肢痛麻木 中医组成及方解

    对药是中医“阴阳”理论在用药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具有高度的哲学指导性和临床实用性,深刻体现了开阖相济、动静相随、升降相因、正反相佐的用药思维。 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为腰及下肢痛、麻木,或伴有活动受限,发病率较高,并有年轻化趋势。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张宝林结合“对药”理论及经验,自拟“脊宁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 组成及方解 组成:独活10g,桑寄生15g,杜仲15g,赤芍15g,白芍1...

  • 《中医中药秘方网》治好了我母亲的眩晕症

    《中医中药秘方网》治好了我母亲的眩晕症

    编辑同志: 我因长期在外地打工,老家七十岁的母亲便成了留守老人,前段时间她得了眩晕症,症状一发作就天旋地转,呕吐不止。她不想让我担心就瞒着我去街上几家诊所看病,经查血压偏低,接着不是打吊针,就是熬二三十块钱一剂的中药,一个星期治疗多次,可一停药,症状又发作,十分痛苦。无奈母亲又到医院去拍颈椎片加脑动脉图检查,均未发现问题,前后共花了一两千元,眩晕却一直没有治好。 我一直上《中医中药秘方网》,收集有不少医药知识。当我从电话中得知母亲的情况后,分析可能是低血压没有得到纠正才总闹眩晕,我就翻开了《中医中药秘方网》,从...

  • 基于医案解构王永钧治肾风思路

    基于医案解构王永钧治肾风思路

    国医大师王永钧系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从医多年,学验俱丰,擅治内科疑难疾病,尤精于肾脏内科,为全国知名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救治肾病患者无数,其中尤以肾风病为最。 肾风病首先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风论”“评热病篇”中记述,“有病庞然如有水状……病生在肾,名为肾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

  •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分期辨治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分期辨治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当代中医多按其临床表现,归属于“心悸”、“水肿”等范畴。张师根据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认为本病属中医“心痹”,是邪气内伏所致。本病在发病之初,主要是关节发生病理变化,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是风湿热邪毒乘虚而入,留滞关节、肌肉所致。若邪气雍盛或正气虚弱,或反复感受邪气,则邪气留而不去,内入壅塞经脉,则经脉中的血与津液运行不利,血滞为瘀,津液停聚,湿从内生,聚久则又成痰,痰湿瘀与邪气搏结,循脉内舍于心...

  • 痛风性关节炎 敦煌医方概述 验案举隅

    痛风性关节炎 敦煌医方概述 验案举隅

    李应存肝、脾、肾三脏同调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 李应存教授是我国敦煌医学专家,敦煌医派代表人物,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敦煌医学特色专科专家。其善用敦煌医学理论与医方治疗疾病,同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敦煌医学理法新用观,如在辨证使用敦煌大小泻肝汤的基础上,提出敦煌泻肝清毒法、泻肝宣肺法、泻肝实脾法等治疗方法,这些理法已成为敦煌医派领域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李应存教授临床常用大泻肝汤、大补脾...

  • 中医学对肾脏的认识 肾虚之辨

    中医学对肾脏的认识 肾虚之辨

    •中医学有关肾脏的认识确实存在着概念上的单指性不足、逻辑上的关系含混等问题,诸多有关研究与表述也常出现名实不副或名同实异的情况。 •欲恰当、规范补肾,还是应回归本源,真正吃透肾气丸组方的补肾意味。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肾作为五脏之一,在国人心目中颇具神秘色彩,其相关认识在中医学脏腑学说中,也可谓理解最难、异议最多,尤其是对肾虚及补肾的理解,更是见仁见智,让人莫衷一是。兹就此略谈拙见。 肾脏之识 众所周知,中医学的脏腑并非一个单纯的解剖学概念,而是一个器官和功...

  • 便秘分虚实 中医治疗审证求因

    便秘分虚实 中医治疗审证求因

    专家简介 贾小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肛肠科主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肛肠病学专家委会主任委员。 便秘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程度加重,便秘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很多人或多或少经历过便秘带来的痛苦。 便秘分虚实 中医学把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两大类。实秘指便秘属实证的,又可分为热秘、气秘和冷秘;虚秘指便秘属虚证的,多为慢性便秘,常见气虚、阴虚、血虚以及阳虚四种证型。现代医学将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出口...

  • 痉挛性斜颈中医案 书写痉挛症中医案

    痉挛性斜颈中医案 书写痉挛症中医案

    全国名中医孙申田医技精湛,治学严谨,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自70年代始,孙申田为揭示头针疗法治疗脑病的机理做了大量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从神经领域多系统、多层次对头针治疗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CT、MRI、fMRI等影像学和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电地形图等神经电生理技术,从形态学和机能学等方面对头针治疗脑病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组织进行了头穴针刺治疗脑病的神经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方面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经颅重复针刺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等...

  • 痉挛性斜颈针药并用中医辨治

    痉挛性斜颈针药并用中医辨治

    全国名中医高树中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倡导针药并用,内外合治,擅长治疗疼痛性疾病、胃肠病、男性病、不孕症、痤疮、时间性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现整理高树中针药并用辨治疑难病验案一则。 患者男,30岁,2014年3月8日初诊。颈部痉挛向左侧偏斜2月余,患者2月前生气、劳累后出现颈部痉挛,行走时头颈不自主左偏,呈阵发性,于当地医院诊为“痉挛性斜颈”,行针刺、推拿治疗,未服药物,效欠佳。现见颈项后部及右侧肌肉僵硬,头偏向左侧,右侧头部有牵扯痛,肩部左侧高于右侧,眠浅易醒,易汗出,纳...

  • 早春时节防中风 中医妙招

    早春时节防中风 中医妙招

      中风,又名“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原因引起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中风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大量的临床医学统计资料表明,5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早春时节。   众所周知,春季气候变化大,暖中有寒,暖寒交替,有时一日气温三变。寒冷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心脑血管负荷加重,血压升高,从而引发脑缺血或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

  • “神医周”治疯病

    “神医周”治疯病

    □山东杨顺开 清光绪年间,沂州(今山东省沂水县)有位名医,叫王维周,因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当地人称他为“神医周”。 一天,神医周出诊回家,刚进屋,院里就传来喊叫声:“神医啊,你可回来了,快救救我的女儿吧。”他出来一看,是五十里外沂河村的张老汉,用小车推着女儿,找他看病来了。这张老汉的女儿不知怎么突然得了一种很怪的疯病:整天哭闹不止,神志不清,不知羞耻,大白天赤身裸体跑到大街上追逐男人。 神医周问明了病情,细心查看了一番,然后领着张老汉和女儿来到屋后的...

    精品偏方 2024-03-08 14 0
  • 中医胆石症的论述 治则方药

    中医胆石症的论述 治则方药

    胆石症是胆汁郁积、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或胆固醇代谢失调形成结石后引起的一种疾病,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胆石症的自然人群发病率约7.8%。据报道,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发生有着较强的相关性,随着胆囊结石数量的增多,胆囊癌发病风险亦升高。目前胆石症的治疗仍以手术及内镜治疗为主,以熊去氧胆酸为代表的内科溶石存在着疗效慢、周期长、适应症窄等弊端。胆石症的外科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术中损伤、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结石复发等问题仍困扰临床医师。 中医关于胆石症的论述首见于《灵枢经·胀论...

  • 治脑梗中医有良效

    治脑梗中医有良效

    脑梗塞是由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神经细胞坏死,引起脑神经功能障碍,临床出现偏瘫、失语、口歪眼斜等众多症状的一种疾病。脑梗塞发病后,经过2~3周的治疗,病人就进入了恢复期,这一时期病人可做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防止以后肢体功能的畸形恢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不用药只锻炼也能使偏瘫的肢体恢复正常。 这是因为脑神经细胞死亡后就不能再生。由于神经细胞坏死导致的人体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要依靠没有死亡的脑梗塞周围正常的神经细胞建立新的神经联系来代替已经死亡的神经细胞的功能,而这种神经细胞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全靠肢体功能的锻炼来刺激...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名 中医药对结肠炎的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名 中医药对结肠炎的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认识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可累及直肠和结肠的不同部位,具有反复发作、缓解交替的特点[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UC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在21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渐稳定,甚至出现下降趋势[2],但在东欧、亚洲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等以前发病率较低的地区,发病率和患病率则持续上升[3]。目前UC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治疗该病缺乏针对性,其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特点给...

  • 中医外治浴足法 轻松降压

    中医外治浴足法 轻松降压

      浴足法属于中医外治、护理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应用中药浴足方法治疗、护理高血压患者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用茺蔚子、桑树枝、桑树叶各l0~15克。煎汤约1500毫升,待稍凉后即倒入盆内,泡脚30分钟左右,洗后上床休息。一般泡脚后30分钟可降压,1小时后作用最强,维持4~6小时。茺蔚子具有散瘀、消肿、利尿之功效,桑枝、桑树叶可散瘀通络,三药合用可增强利尿消肿作用,降低有效血循环量,从而达到降压之目的。   2.取钩藤20克(剪碎,用布包好),冰片少许,于每日晨起和晚睡前放入盆内并加开水浴足。每次...

  • 全国名老中医治冠心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冠心病经验

    周次清,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周老从事中医事业五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内科杂病,特别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研究造诣较深,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突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注重中西汇通,倡导中西医理论应互相印证,互为弥补,并主张用现代医学科学的观点与方法阐明中医某些证的实质。现就周老治疗冠心病经验作一介绍。 一、遣方有道,选药精当 周老治疗冠心病,制方严谨,遣方有道,主张“有方有药,力戒庞杂”,对于兼症多的病人,多用一药多效之品统顾之,...

  • 复发性乳糜尿 中医药对膏淋的治疗经验

    复发性乳糜尿 中医药对膏淋的治疗经验

    “复发性乳糜尿”究其临床症候多属于中医学的“膏淋”范畴。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乳糜尿的发病率逐渐下降,但并未完全消失。 中医药对膏淋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膏淋虽然病位在肾与膀胱,但肾与脾密切相关,脾可以助肾。脾主统摄升清,肾主封藏,若肾不藏精或脾不升清,精气不固下陷膀胱则为膏淋。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有赖于后天的不断充养,脾病日久必及肾,故膏淋从脾论治尤为重要。从脾论治是中医治疗体系中独特的一环,其实质系通过调理脾来调整水谷精微、气血,是直接改...

  • 眩晕病中医分虚实两型辨治

    眩晕病中医分虚实两型辨治

    内耳眩晕病或耳源性眩晕又称梅尼埃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身体向—侧倒感,站立不稳,并有耳鸣、耳聋,常伴有恶心、呕吐及听觉障碍等症,临床较为常见。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其治疗原则应以育阴潜阳,和胃化痰,培补气血为主,在临证之时详辨虚实,灵活施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一、分证论治 1.实证:眩晕耳鸣呈阵发性,视物旋转,头胀痛或昏重如裹,心烦易怒,胸胁胀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舌偏红,舌苔厚腻或浮黄,脉象弦劲或滑数。治以平肝潜阳,和胃化痰,拟方加味五苓散:茯...

  • 治疗焦虑症 中医运用刚柔辨证

    治疗焦虑症 中医运用刚柔辨证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焦虑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学并无“焦虑症”病名,但与“脏躁”、“惊”、“恐”、“惊悸”、“心悸”、“不寐”等相近。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情志病范畴,过分的担忧、紧张甚至恐惧是本病最突出的表现。   病机病因   对于焦虑症病因,赵志付将其概括为内因(正气虚)和外因(邪气实)两种。内因多为先...

  • 慢性心衰中医临证治验

    慢性心衰中医临证治验

      慢性心衰属于中医学的“心痹”、“心悸”、“喘证”、“痰饮”、“水肿”等疾病范畴。中医著作中很多论述与其描述症状相似。陈宝贵教授认为,冠心病心衰之病因主要为心脉失养,外邪侵袭,年老体弱,阳气虚衰。其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阳虚,以心肾阳虚为根本,与五脏相关;标实为血瘀、水饮、痰浊等,是病理基础。据其病机,治疗原则为:益气养阴,温阳利水。临证常用生脉饮合五苓散合四逆汤加减治疗。  ...

  • 老中医周信有治冠心病经验

    老中医周信有治冠心病经验

    周信有,男,1921年出生。历任 甘肃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教务 处处长、教授等职,兼任甘肃省中医 学会名誉理事、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 授、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顾问、全国内 经专业委员会顾问,是首批和第二批 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 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周老擅长 以《黄帝内经》整体观、系统观和辨 证观的哲学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与指 导临床科研工作,取得卓越成果。现 将周老治疗冠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辨证分型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 病”,属中医“胸痹&rdqu...

  •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治法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治法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因此对中风有不同的治法,或以正虚邪中立论,或以中风非风立论。叶天士阐明中风的发病机理是“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肝阳偏亢”所致。《名医杂著》提出气滞、气虚、血瘀、血虚是形成中风的病机。《医林改错》提出中风是由于元气亏损所致,提出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偏枯。陈宝贵认为中风之病机以风、火、痰、瘀、虚为主,治疗以祛风、平肝、豁痰、祛瘀、补益为主,临床多见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同时致病,致使病机复杂,临证时应“谨守病机,辨证论治”...

  • 中医通里攻下法

    中医通里攻下法

      通里攻下法为邪传于里、阳明里实内结病变的首选方法。   阳明内结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病邪不从外解,邪热、积食、宿滞互结于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的病变。   阳明胃肠传化水谷,需要不断地受纳、传导和排泄,推陈致新,宜通而不宜滞,宜降而不宜逆,始终保持“胃实而肠虚”、“肠实而胃虚”的泻而不藏、动而毋静这一通降下行、节律有序的虚实更替生理状态。这里所说的通,就是通畅;降,乃是下降。饮食物由食道人胃,经胃受纳、腐熟后下传肠腑,在这一过程中,胃肠必须保持通畅状...

  • 诗词中的“肝”及其蕴含的医学道理

    诗词中的“肝”及其蕴含的医学道理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归来兮!不可以托些。 这段楚辞选自屈原的《招魂》。楚怀王被骗入秦,郁愤而死,楚人怜之,屈原因此有《招魂》之作。中医认为,肝藏魂,主疏泄而藏血,为将军之官。古代诗词之中有许多关于肝的描写,蕴含着深刻的医学道理。 肝藏魂 中医的魂是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一种,魂乃神之变,属神志活动的范畴。一是指伴随心神活动而做出反应的意识、思维...

  • 肾病综合征 吕仁治疗中医案

    肾病综合征 吕仁治疗中医案

    肾病综合征(N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中医治疗NS具有一定优势,能够减轻激素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肾功能恶化。 国医大师吕仁和潜心研究肾脏疾病六十余载,在NS的诊疗中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根据NS特点及临床表现,将其归属“肾水”范畴。NS是以本虚为本,常因情志、饮食等诱发,以气血不足、血瘀水湿内停为基本病机。其病位主要在肾脾肺,也涉及胃与肝,以肾脏为主...

  • 刘渡舟医案 心悸经方合用

    刘渡舟医案 心悸经方合用

     1994年,笔者有幸侍诊于刘渡舟教授左右年余,聆听教诲,目睹疏方,受益良多。老师虽仙逝有年,受业情景犹存脑际,现据当年从师笔录以及追思回忆,整理老师临证验案医话两则,藉以缅怀教导之恩,并以此文倡导弘扬老师为之一生不遗余力、上下求索的仲景学术思想。   刘渡舟老师谓:《伤寒论》方称“经方”(古方),经方以后之方称“时方”(今方),经方药少而精,出神入化,有起死回生之妙。继《伤寒论》之后,又产生了数以万计的“时方”,经方、时方并驾齐驱,荟...

  • 民族医药治疗烧烫伤的研究进展

    民族医药治疗烧烫伤的研究进展

    烧烫伤主要指化学腐蚀剂、热源、电、放射性物质等引起的皮肤、黏膜,甚至深部组织的损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损伤类型[1]。现代医学认为,烧烫伤可引起表面组织的破坏,同时可造成器官感染,导致内毒素血症,因此临床治疗烧烫伤,早期主要采取抗感染、抗休克及营养支持治疗,后期以减少瘢痕组织生成为主[2]。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抗菌类药物、糖胺聚糖类药物、生物因子类药物、酶制剂、局部止痛药等,主要通过抗感染、抗炎、保护创面、促进皮肤组织再生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影响体内代谢、诱发其他疾病、药物成瘾性等问题[3,4,5]。我国...

  • 中医腹痛 陈宝贵常用少腹逐瘀汤

    中医腹痛 陈宝贵常用少腹逐瘀汤

      中医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腹痛有虚有实,有寒有热,也有兼而有之者,临证时需仔细辨别。寒瘀型腹痛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主要症状为:少腹绵绵而痛,甚则痛剧,或刺痛,痛处不移,或腹胀满,或腰酸腰痛,或月经一月多见,或经期延后,其色紫黑,或兼有血块,或色淡暗,舌象暗淡,或紫暗,舌苔多白。其病机为:寒瘀之邪着于腹部。治则:温阳化瘀兼以止痛。治疗寒瘀型腹痛陈宝贵教授常用少腹逐瘀汤加减,疗效卓著。   基础方:小茴香10克,炮姜10克,延胡索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