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86页

医 第86页

  • 介绍了几种中医简便的助眠方法

    介绍了几种中医简便的助眠方法

    近些年来,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同时面临各种来自社会应酬、家庭关系、子女教育等复杂挑战,加上这几年雾霾天等不良天气造成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中国数量庞大的城市职业人群更易失眠,成为想睡而睡不好的都市“失眠族”。   在世界睡眠日到来前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四科主任时国臣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如何认识睡眠障碍、失眠与抑郁的关系、怎样获得舒适和高质量的睡眠等话题进行了答疑解惑。   时国臣指出,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在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

  • 重庆名医治美尼尔氏综合征方

    重庆名医治美尼尔氏综合征方

    处方:柴胡、党参各15克,黄芩、半夏、泽泻、白术、钩藤各12克,仙鹤草30克,川芎、大枣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气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白芍;血瘀加丹参,肝阳上亢加石决明、僵蚕;挟湿加藿香、石菖蒲。 功效主治:和解少阳,升清降浊。主治美尼尔氏综合征属邪犯少阳,胆胃失和者。症见头晕目眩,卧床不起,不敢睁眼,头重脚轻,如坐舟车,呕恶不食,耳鸣如蝉,口苦,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专家点评:美尼尔氏综合征属中医“眩晕”范畴。《内经》强调“肝风&...

  • 根据头痛的部位 用中医方法治疗

    根据头痛的部位 用中医方法治疗

    很多疾病都会出现头痛的症状,若头痛反复发作,又查不出器质性病变,最好不要随便吃止痛药。根据头痛的部位,用中医方法治疗,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前额疼痛 痛在前额,严重时可连带眉棱骨处疼痛,伴有眼睛不适,可用白芷大黄饮。先取白芷5克,大火煎汤150毫升,再加入生大黄2克,大火煎3分钟后趁热服下。1剂之后若能解下大便,头痛则可减轻;若不见效,2小时后再服1剂,一般连服3-5剂,头痛可消失。 颈后头痛 颈后头痛连及项背,颈部和背部肌肉发紧,或感觉背部发冷,可用葛根羌活汤。取葛根30克,羌活10克,用纱布包后...

  • 中医调理睡眠障碍

    中医调理睡眠障碍

      太烦躁,时睡时醒是肝虚   若您的症状为时睡时醒,精神欠佳,乏力面白,眼干,舌淡等,就属于肝血亏虚,虚烦失眠,可选用酸枣仁汤缓解。   滋养之道:自觉压力大时,可多吃点绿色及口感带酸的水果,如柠檬、猕猴桃、梅子等。肝火旺时容易口渴,需要喝充足的水。玫瑰花茶、薰衣草茶,再加些有安神作用的酸枣仁一起喝,效果很好。   睡着易做梦,睡醒不解乏是心虚   经常熬夜加班,会一点一滴耗损体内的“阴气”,变成“阴虚”体质,就算精疲力竭,上了床也睡不着,要不就是脑袋里连番上演各种...

  • 慢性胃炎中医临证极常识性的理念

    慢性胃炎中医临证极常识性的理念

      跟随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老师抄方有年,每每感慨老师临证处方循规蹈矩而又不落俗套。表里先后,这一中医临证极常识性的理念,在老师的处方中反复体会,又是一番滋味。   案例   冯某,女,52岁。2010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胃脘不适近1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多方治疗,效果欠佳。诊见:时有胃痛、胃脘痞满、灼热,呃逆,腹满,大便2日1行。左耳耳鸣,口疮屡发,口干喜饮,饮则小便,大便不调,后背不舒。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腻,脉沉弦。证属阳虚饮停,治以温阳化气,五苓散加减。处方:猪苓1...

  • 胃痛怎么缓解 中医治胃脘痛

    胃痛怎么缓解 中医治胃脘痛

      徐某,男,57岁。2009年3月8日初诊。患者于1月前出现胃脘胀满疼痛,虽经当地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前来就诊。近日表现胃脘胀满,攻撑疼痛,连及胁肋,善太息,嗳气频繁,口苦烦躁,嘈杂泛酸,大便不畅,每因情志不舒而加剧,舌淡红,苔白,脉弦。辅助检查:腹部平坦,触诊柔软,剑突下轻度压痛,莫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反跳痛。电子胃镜:食管通过顺利,胃底黏膜红白相间,幽门黏膜糜烂、充血水肿,奥迪氏括约肌松弛,可见黄绿色胆汁反流,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证属肝气犯胃,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用自拟柴附饮加减:...

  • 颈源性失眠 中医推拿疗法

    颈源性失眠 中医推拿疗法

    颈源性失眠是由于颈部疾病导致的交感神经受压刺激大脑兴奋性增高,或椎动脉受压使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睡眠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病。临床上治疗常用镇静催眠药,使中枢神经抑制而产生非生理性睡眠,虽然疗效快,但患者易产生依赖性,长期使用甚至成瘾。浙江省玉环县中医院针推科采用推拿疗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症,安全有效,无副作用,被患者接受。自2013年开展该疗法以来,共治疗患者75例,有效率达到95%。 以颈部为主,取风池、翳风、大椎、肩井等穴,采用按揉法放松、滚法拿法调节、整复法复位,并配合点按头面部的百会、印堂、太阳等穴以加强疗效,...

  • 眩晕一症 中医处方 加减用法

    眩晕一症 中医处方 加减用法

    眩晕一症,中医辨证属肾精不足、督脉亏损、瘀血内结的患者,治疗上从补肾养督,活血化瘀人手,经临床观察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38例均为门诊病人,男79 例,女59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 76岁,平均年龄69岁,其中35~40 岁7例,4l~65岁98例,66~76岁33 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 临床症状:头晕目眩,枧物旋转,重者如坐车船,甚者仆倒,气短神疲,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耳呜如蝉,食欲不振,大便易溏,舌质淡红,多带紫色或有瘀点,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或沉缓。 1...

  • 胃痛中医通过辨证论治

    胃痛中医通过辨证论治

      胃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本病多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取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疗效较为可靠。兹介绍如下:   寒邪客胃型:寒邪内客于胃,胃阳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减,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等。应用散寒止痛的方法,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较重者以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拨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饮食停滞型:暴食多饮,饮停食滞...

  • 中医个性化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个性化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口臭?腹胀?便秘?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这时能吃润肠茶吗?吃西药好吗?其实,你不妨试试   广西名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黄贵华   功能性消化不良?这是个什么疾病?我们会常遇到吗?通俗来说,有时候我们所谓的“肠胃病”很有可能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尤其是现代人生活方式不健康,更容易患上这种看起来不像病的“顽疾”。如何治疗这种顽疾?中医就有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这些症状要当心   何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哪些症状?以下这些症状你要小心:主要有慢性或反复发作...

  • 失眠的综合中医疗法

    失眠的综合中医疗法

    1.内服法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归脾丸、逍遥丸,三丸同时服用,服1 个月停几天再接着服,根据具体情况一般服1~3个月。 2.刮痧疗法 从内关至神门,依次往下刮,每个部位30到40次。如果不出痧,每天2到3次,如果出痧,痧退后再刮。 3.足疗 取穴:涌泉(脚底中心)、失眠(涌泉下方足根中心处)、泉顶(涌泉上方);泡脚液配方:酸枣仁、柏仁、磁石各30克,菊花、黄芩、夜交藤各15克,当归、知母各20克,朱砂10克。磁石加水适量先煮30分钟后,加入其他药煮30分钟,滤渣取液。临睡前用药液泡脚10~15 分钟,水温以...

  • 头痛治疗注意辨证 偏方释疑医生经验方

    头痛治疗注意辨证 偏方释疑医生经验方

      头痛是人们经常会出现的一种不适,特别是目前更加常见的偏头痛以及紧张性头痛长期折磨着人们。中医认为,头为元神所居,为髓海所在之处,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聚于此。那么,天气的改变、外界邪气的入侵、人的情绪改变等等,都可以导致头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副主任林兴栋教授解释,中医有个说法就是不通则痛,头痛也是如此,但是治疗也要注意辨证,针对风阳上扰、血瘀气滞以及体质虚弱而经脉濡养不足的头痛,区分治更加有效。   指导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脑病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 林兴栋...

  •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精神抑郁障碍验方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精神抑郁障碍验方

    抑郁症又称精神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临床可见心境低落,情绪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等症状。临床发病女性多于男性,据国外报告,有33%的女性在其一生中会患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重度抑郁。抑郁症给家庭、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决不可忽视。 国医大师李振华指出,《金匮要略》中对脏躁的记载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已重点描述了神经病的主症,根据临床所见到抑郁症患者心烦急躁,失眠多梦...

  • 左侧头痛40余年医案解读

    左侧头痛40余年医案解读

    于某,女,59岁,2012年10月11日初诊。 主诉:左侧头痛40余年。 症候:近期发作较频。每周发作数次,大多醒后(午睡后)发作,伴恶心,甚则呕吐,疼痛呈有节律的波动感。曾于大型综合医院行脑核磁检查未见异常,常服止痛药缓解头痛。有偏头痛家族病史。来诊时舌净少苔,脉沉滑。 经络诊察:手太阴经、手厥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阳经异常。 辨经:病在厥阴经、少阳经。 选经:厥阴经、少阳经。 选穴:针刺左侧大陵、内关、太冲、蠡沟、颔厌。 二诊:午睡后头痛又发作,服止痛药消失。第一次治疗,针刺后头目清爽...

  •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痞”、“胃脘痛”范畴。以心下痞塞,胸膈胀满疼痛,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以下5型辨治,获得了满意疗效。   脾胃气虚证(含虚寒证):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纳食不消,食后痞胀,嗳气,纳呆便溏,倦怠乏力,舌质淡红或胖嫩,边有齿痕,舌苔白或厚腻,脉细弱。   治宜补脾益气,温中和胃。脾胃气虚者方用香砂六君汤合良附丸加味,药用炒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清半夏、木香、砂仁、高良姜、制香附、炙甘草等;脾...

  • 头痛怎么办 中医推拿疗法

    头痛怎么办 中医推拿疗法

      头痛临床颇为常见,可因多种原因引起,外感头痛、颈源性头痛、偏头痛、内伤头痛等适宜手法治疗。   病因病机   头痛的病因复杂,有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之别。外感头痛可因风寒、风热、暑湿引起;内伤头痛可因肝阳上亢、血虚不荣、痰瘀阻络、肾虚失充等引起。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疏经通络止痛。   2.基本治法   (1)头面部操作: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行一指禅“小8字”和“大8字”推法,反复分推3~5遍。继之指按、揉印堂、神庭、攒竹、鱼腰、太阳、百会、四神聪等穴...

  • 名医治失眠 胆虚不寐

    名医治失眠 胆虚不寐

    处方:甘草、枳实、黄连、远志各6克,半夏、陈皮、石菖蒲各9克,竹茹12克,茯苓15克,夜交藤、珍珠母各3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化痰清热,和胃安神。主治痰热内扰、胃失和降所致失眠,或胆虚不寐,主要表现为失眠,眩晕,惊悸,胸闷,口苦,舌苔腻,脉滑数等。本方适用于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综合征f现更名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癫痫及冠心病等,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疗效亦佳。 专家点评:本方由《千金方》温胆汤化裁而成。方中以温胆汤加黄连化痰清热为主,辅以远志祛痰...

  • 治眩晕 老中医推荐的“天麻煨鸡”

    治眩晕 老中医推荐的“天麻煨鸡”

    55岁的张老师患高血压病己10余年,血压波动较大。她体型稍胖,平日里经常头晕,同时还伴有头痛、耳鸣、肢麻,一遇到烦恼、劳累就加重。严重时视物旋转,走路似踩棉花。虽然一直服降压药、止晕药,也曾服用过名老中医推荐的“天麻煨鸡”,但疗效不好。 我与张老师交谈后了解到,她工作、家务繁忙,患病多年没有机会系统调治。目前年岁渐高,遇事力不从心,徒增烦恼,导致肝阳上亢,肝火时炎,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故常眩晕眼黑,苦不堪言。便嘱其用“天麻蒸蛋”调养:鸡蛋1~2个,去壳、打碎,蒸蛋...

  • 中医方治胃下垂一病

    中医方治胃下垂一病

      胃下垂一病,习以补气升提为法治之。笔者根据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通降法治疗,收到了理想的疗效。   胃为水谷之海,容受饮食。其主纳,纳则贵下行,下行属通降。下行通降,胃则和顺。饮食入胃,胃泌津液,将水谷腐熟,下排入小肠。小肠接受胃腐熟的食物,吸收其精微,又将食物残渣向大肠传送。大肠将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后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这些由入至出的过程,即通降过程。胃之纳腐,小肠受盛化物,大肠传导变化而出,均与胃肠的通降功能有关。胃居中焦,承上启下,是通降功能之枢纽,是肠道通降功能的启始动力。如果胃肠通降失常,则产生如肠梗阻、肠...

  • 伤食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伤食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吃肉太多: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呃逆想吐。可用山楂肉90克,炒焦后研成细末,每次15克,用温开水送服,每日两次。吃牛肉引发不适,可用干稻草一把,煎成浓汤趁热饮服。食狗肉、羊肉太多引起不适,可用山楂14颗、杏仁24粒煎成浓汤服用。   吃面食过多:导致厌食,腹部胀痛,可用神曲30克、炒萝卜籽10克、麦芽10克,水煎服,一天一次,分三次服完。   吃谷类太多:引起食欲减退,可取米饭锅巴(小米、粳米、糯米均可)适量,烧焦研末,用温开水送服,每次5克,日服三次。还可用炒麦芽30克水煎服,或用白萝卜捣烂取汁服用。吃元宵...

  • 国医大师路志正 分期辨治不寐案1例

    国医大师路志正 分期辨治不寐案1例

    王某,女,52岁, 2013年3月16日就诊,时令:清明。 主诉:失眠20多年。伴口苦,多方求治效不佳。 刻诊:失眠、入睡困难,易醒,甚至整夜不寐,口干口苦,手足心时有发热,乏力、短气、口渴口黏,纳可,大便每日1次,时有头晕,汗出,目花,心烦易怒。既往曾患有湿疹、肝脏囊肿,胆囊有胆固醇结晶。2012年9月子宫多发肌瘤行手术治疗。 望其面部、背部有斑疹,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腻,诊其脉细弦。 此为肝脾不和,热扰心神,法当调和肝脾,清热安神。 方药: 炒杏仁10克,炒薏仁30克,茯苓20克,炒苍...

  • 胃脘痛(糜烂性胃炎)中医寒热并用治之

    胃脘痛(糜烂性胃炎)中医寒热并用治之

      慢性胃炎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梅国强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胃虚弱(寒)为常见,但脾胃运化不利,水湿内停,或因肝郁乘脾,常可化热(湿热),在症状上常有热象,辨属寒热错杂。本病由于个体差异,上、中、下三焦的寒热偏向有所不同,临床表现的主症也有所差别:或见既有口干口苦,舌红泛酸,又见大便溏薄易通,甚或完谷不化,小便清长的上热下寒证;或见既有清涎自涌或呕吐清水,口淡,又见大便黏腻不爽,小便短赤的上寒下热证;或间杂痰湿而表现为胸闷,脘痞,腹满,小便不利,舌...

  • 胃溃疡的中医辨证食疗

    胃溃疡的中医辨证食疗

    胃溃疡是常见病,以男性较多,年龄在20-50岁最多见,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一般不剧烈,有时仅隐隐作痛,当饥饿时就易感觉到。胃溃疡的疼痛常发生在饭后约半小时,持续1—2小时就逐渐消失;十二指肠溃疡则常发生在饭后2小时或2小时以后,直到再次进食时为止,而且病人常在半夜疼醒。有些病人的疼痛发作是不规律的,疼痛发作都持续几周,又渐渐缓解,所以常有屡发屡愈的慢性病史。 胃、十二指肠溃疡常以胃脘疼痛为主要表现,祖国医学叫“胃脘痛”。大多由于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致使脾胃阳虚,运化失常;或肝气郁...

  • 缓解颈性眩晕 几种中医疗法

    缓解颈性眩晕 几种中医疗法

    孙女士患颈椎病10年有余,经常感觉头昏欲呕、脖子痛,前天早上起床后准备上趟厕所,谁知一起来便感觉一阵天旋地转,瞬时晕倒过去,老公急呼“120”将其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颈性眩晕”。缓解颈性眩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中医疗法。 (1)药枕 取荷叶、薄荷、石菖蒲、白芷、厚朴、桂枝、川芎、独活各100克,将这些药物混合加工,制成软硬适度的枕芯,常睡此枕可以防治颈椎病。若颈项痛者,加僵蚕、羌活各100克;颈项酸困不适者,加苍术、秦艽各100克;颈肩挛痛者,加白芍、姜黄各1...

  • 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治疗

    我经常胃痛,上医院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请问此病如何用中药治疗? 广东阳江 赵 强 特约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张达旭: 十二指肠溃疡又称消化性溃疡。临床上以有节律性疼痛为其特点,青壮年发病者居多,男女比为2~4:1。中医属“胃脘痛”、“胃痛”、“心痛”等范畴。临床上一般分为以下四型辨证施治。 1.肝气犯胃型:患者胃脘痛,牵及二胁,嗳气吐酸,急躁易怒,纳少,舌苔薄,脉细弦。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 处方:柴胡...

  • 痢疾 简易中医疗法

    痢疾 简易中医疗法

    痢疾多发生在夏天或秋天。多由不注意饮食卫生,随便 吃不干净的生冷瓜果,或吃苍蝇爬过的食物,或受寒受热, 最容易受邪发病。以拉红白冻子,一天拉十几次到几十次, 里急后重,肚子痛得很厉害,肛门胀痛等为主要特征。根据 证候的表现不同,一般可分为热痢,疫痢、虚痢三种。 热痢 大便挟有红白冻子,解得不通畅,肚子痛,肛门 坠胀,小便少或带黄色, 口里发苦,也有怕冷,发烧的。脉 数,舌苔黄。治宜清热导滞。 处方 (1)马齿苋30克 海蚌含珠30克 水煎,每天服2次,连 服3天。 (2)白头翁15克 黄柏10克 水煎服。 (...

  • 睡个好觉 中医助眠有妙招

    睡个好觉 中医助眠有妙招

      睡眠看似简单,其实科学睡眠的讲究有很多,不正确的睡眠方法可能会影响你的睡眠质量,从而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长期睡眠不好,人的气色也会很差,笔者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欣佚,请他谈谈中医对睡眠的认识和方法。   睡眠时间因人而宜   睡眠时间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因人而宜,主要根据我们第二天是否精力充沛来判断。   成年人一般保持6个小时左右睡眠时间就够了,而青少年,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睡眠时间应比成年人多一点。如果睡眠时间达到6个小时依旧有疲劳感,可适当延长睡眠...

  • 呕吐 简易中医疗法

    呕吐 简易中医疗法

    呕吐是一个症状,很多病都可发生,如受凉,受热、伤 食等都可引起。有食呕、虫呕、饮呕、虚呕、热呕、寒呕等 分别,除虫呕已见虫病,食呕已见伤食之外,应按下列情况 进行治疗。 寒呕 多半是由于受凉引起的。呕出的东西不消化,呕 吐清水, 口不干,喜热怕冷,或腹中隐隐作痛,喜热喜按。 脉沉迟,或小而紧。治宜散寒降逆。 处方 (1)灶心土30克 用水2碗,煎成1碗,澄清,将生姜 汁半调羹冲入,分2次温服。 (2)生姜 紫苏叶各10~15克 水煎服。或将生姜、紫苏 叶分别捣烂取汁,和匀,温开水冲服。 (3)生姜15克...

  • 入睡困难中医理论妙治

    入睡困难中医理论妙治

    常做噩梦.睡不踏实从中医理论上讲,这类人属于营气不足型。睡觉时整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心慌。 在治疗上,主要以养血安神为主,可以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阿胶等。也可试试百麦安神饮,做法为取小麦、百合、莲子肉、大枣适量,一起炖服。连炖两次,取汁,随时都能喝。 入睡困难这类人属于肝郁气滞型,有时胸胁会有胀痛感。在治疗上主要以疏肝解郁为主,多吃小米、牛奶、牡蛎肉、龙眼肉等食物。还要注意调养精神,消除顾虑以及紧张情绪。另外,睡前最好用热水泡泡脚。 醒得早,但醒了又睡,迷迷糊糊到...

  • 中老年失眠 中医偏方释疑

    中老年失眠 中医偏方释疑

      炎炎夏日,老人经常会更加容易出现睡眠上的问题,导致第二天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以及生活。为此,很多老人都喜欢使用民间偏方但却一知半解,本期偏方验方将有专家为您解答失眠方药,提供专业的指导。   指导医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   病区主任 陈根成   本报记者 蔡卫杨 通讯员 边江红   中医指导   中老年的失眠多是由于命门火衰、营卫之气不足。营气与卫气是气的阴和阳,两者的协调是睡眠的枢机,就象电源的开关,电源开启灯光就亮,电...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