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90页
-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咽炎等。小儿咳嗽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感受外邪,其中以感受风邪为主,肺脾虚弱则是本病的内因。小儿肌肤柔弱,加之冷暖不能自调,寒热燥湿每与内邪相合袭人。外风与内生之痰浊相合壅遏肺气,使宣发肃降之气不行则形成咳嗽。 中医分型治疗: 风寒咳嗽: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怡法:散寒宣肺。方药(金沸草散加减):旋覆花5克,前胡、荆芥各3克,细辛2...
-
云南名医治慢性咳嗽方
云南名医治慢性咳嗽(风痰犯肺)方: 处方:附子.(先煎)5克,炙麻黄、蝉蜕、甘草各6克,细辛3克,黄芪20克,防风、白术、陈皮、茯苓、法.半夏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肺固卫,疏风宣肺。用于治疗慢性咳嗽,中医辨证属风痰犯肺、肺气亏虚型。症见咽痒即咳,咯白色泡沫或清稀痰,喷嚏时作,或流清涕,恶风自汗,遇冷诱发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云南名医治慢性咳嗽(痰湿蕴肺)方: 处方:太子参、茯苓、黄精各12克,白术、陈皮、法半夏、苏子、莱菔子、冬瓜仁各10克,生姜、白芥子、甘草...
-
肺部重感染有中医治疗效果更好
这是个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男性,70岁,肺部感染很厉害,在外院呼吸内科治疗时,什么青霉素,头孢三代、四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几乎全部用尽,可是,1个月都没能将感染控制住,最后,连泰能(临床上最强的广谱抗生素)都用上了,可感染依旧没能彻底控制,患者不愿再接受西医治疗,转而来到我们医院。 患者入院时,胸闷气促,不能平卧,说自从用了“泰能”后,胃脘部隐疼不适,胃口极差,口干,口腔溃疡,腹泻,每日3-5次,人感到极度疲倦。查体发现,患者口唇轻度紫绀,舌干而无苔,桶状胸,双中下肺可闻及大量的干...
-
山东名医治急性支气管炎方
处方:炙麻黄、杏仁、桃仁、浙贝母、连翘、厚朴各9克,丹参、当归、葶苈子、半夏、桔梗各12克,黄芩、瓜蒌各10克,金银花、生石膏、芦根各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用于治疗慢阻肺病急性发作期、急性支气管炎及以咳嗽为主的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痰热壅肺型。症见发热,气急,咳嗽,咳吐黄痰或白色泡沫状黏痰、量多,喘息胸闷,面红,口咽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专家点评:本方中桃仁、丹参活血化瘀;葶苈子泻肺平喘;浙贝母止咳化痰;厚朴下气平喘。本方药味众多,对痰热壅...
-
名医张琳 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方
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热痰蕴肺)方 处方:天花粉、黄芩、桑白皮各12克,象贝、苏子、半夏、杏仁各9克,黄连3克,竹沥30克(冲服)、大黄4克(后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肺化痰,降逆平喘。用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辨证属热痰蕴肺型。临床症见咳嗽气促,痰黄而稠,小便黄赤,舌苔黄,脉滑数。 创方者:张 琳 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气虚)方 处方:党参、桑白皮、泽泻、五味子、山茱萸各9 克,炙黄芪15克,制附子4克,桂枝、甘草各6克,紫菀、茯苓、熟地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
-
中医治小儿哮喘 反复喘鸣发作
儿童哮喘临床上以反复喘鸣发作、呼气延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胸闷或咳嗽为主要表现,可恢复的气流受阻是其特征。该病的发生有个体因素,如遗传、气道高反应、过敏、情志劳倦等;也有外部因素,如大气污染损伤气道、被动吸烟等。现代医学认识到哮喘是不可治愈的疾病,所以控制哮喘发作就成为临床干预的目标。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GINA方案推荐缓解气道慢性炎症,控制哮喘发作的重要措施。 中医学对小儿哮喘的认识深刻,论述较多,如《症因脉治》:“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
-
哮喘 中医简易疗法
哮是呼吸时喉中有响声;喘是呼吸气促没有响声。虽有分别,但都是呼吸困难。临床以张口抬肩,难以乎卧为特征。 哮喘多由痰阻气道而发生的,可是引起痰阻气道的原因却有 多种,如受凉、受热,肺虚等。因此,根据它的病因不同, 治疗又须分别对待。 寒证 发病时多兼有咳嗽,吐白色痰,或头身痛,手脚 不温,背脊发凉,怕冷,或稍微有点发热,无汗或有汗等。 脉滑,舌苔薄白。治宜散寒宣肺平喘。 处方 (1)麻黄4.5克 杏仁10克 细辛1.5克 甘草3克 水煎 服。可酌加前胡、橘红等以顺气化痰。 (2)桂枝6克 姜半夏10克 厚朴6...
-
中医预防慢支发作药膳调理
中医预防慢支发作除了要求病人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和进行呼吸锻炼等积极预防外,还辅以滋补药膳,这样可以明显减少复发,延缓病情发展。 梨子川贝汤取梨子1个,去皮切片,川贝母12克,打碎,加入白糖30克,共炖汤服。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 百合核桃粥取百合、粳米各50克,核桃肉15克,大红枣 10枚(去核),共煮粥食。适用于脾肾亏虚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姜汁牛肺糯米饭牛肺200克,生姜汁 15毫升,糯米适量。牛肺切块,加糯米,用小火焖熟,起锅时加生姜汁即成。食之有祛痰、补肺、暖胃的作用,对老人寒咳日久、痰...
-
肺痨肺结核中医简易治方
肺痨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又叫做肺结核。它的症状一般有咳嗽、咯血、往往在下午至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烧,睡中出冷汗,或四肢无力,精神疲倦,胸背痛,稍微活动一下就出虚汗,大便不实等症。治疗宜分肺阴虚、肺气虚二证,一般以肺阴虚者为多见。 肺阴虚 咳嗽、喉咙(嗓子)发干,吐黄稠痰,或痰里夹有血丝,或咯鲜血,到了下午两颧出现圆形红晕,午后至晚间,手足心发烧,睡中出冷汗,心里烦闷,小便黄色, 口苦,口渴喜喝水,大便燥结,消瘦,无力。舌质红绛,脉细数或虚数。治宜养阴清热,润肺止血。 处方 (1)沙参10克 麦冬10克 玉竹1...
-
咳嗽哮喘 冬季中医偏方
李女士的女儿6岁时得了支气管哮喘,每当受凉感冒就发作。在用止咳药控制病情的同时,有个老中医让给孩子用姜葱敷脚,效果不错。即每晚睡觉前用热水泡脚10~15分钟,再取鲜葱白50克、鲜生姜15克,捣成泥敷在脚心,用纱布包住,第二天起床时去掉。每晚1次,两周为1疗程,一般使用1~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天。 天津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红珠认为:此偏方主治风寒引起的哮喘,对受凉感冒后引发的咳喘有效。生姜性味辛温,能化痰止咳、发汗解表,多用来治疗风寒或寒痰咳嗽。葱白性味辛温,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多用于风寒...
-
慢性咳喘 中医治疗宜敛补
慢性咳喘多见于慢性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其发病特点主要系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气逆咳喘、痰湿壅盛为标,笔者认为治疗此病宜敛补,不宜宣泄。 慢性气管炎、哮喘主要表现是咳、喘、痰。咳喘日久必耗伤肺气,肺气不收敛又导致咳、喘日久不愈,重则每年冬季咳喘更剧,更甚者冬卧不能出门,而变为肺气肿、肺心病。肺气耗伤的同时痰湿聚集,一者痰阻气道致漉漉有声而咳喘不愈,二者痰湿伤脾,脾不运化水湿更致痰液的聚生。咳、喘、痰日久,穷必及肾,致肾气耗伤,形成肾气虚而不纳气,导致咳、喘、痰日久不愈。 咳、喘、痰日久不愈致使体...
-
名老中医温振英治小儿哮喘经验
温振英,女,原北京中医医院内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级中医师承教学导师,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医内儿科专家。行医 50年,在小儿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对多种小儿疾病有独到见解。现将温老对小儿哮喘的论治观点介绍如下。 温老认为,内外风邪是哮喘的主要病因病机。首先,哮喘患儿若无合并感染,症状皆以呛咳或哮鸣为主,夜间发作较白昼为多,或表现为昼轻夜重,并且哮喘的患儿平素多有盗汗。以上规律提示哮喘患儿的特异性体质属肺脾阴虚型体质,成为肝风内动的潜因。 其次,哮喘患儿不论是在寒、暑、湿、热的...
-
北京名医治老年喉源性咳嗽方
北京名医治老年喉源性咳嗽(痰湿上犯)方 处方:半夏、苏叶各5克,茯苓、陈皮各15克,厚 朴、白术、桔梗各8克,浙贝母10克,苏梗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化湿,利咽止咳。用于治疗老年喉源性咳嗽,中医辨证属痰湿上犯型。症见咽痒而 咳,咳甚呕恶,痰多,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咽喉黏膜 无特异性表现,舌质偏淡、舌体胖,苔白腻,脉滑或 濡。 专家点评: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差,常因饮食不 节,致脾胃运化失职,而咽又属胃所主,与脾胃的关 系最为密切。临床上治疗咽喉疾病宜从调理脾胃人 手,或益气健脾,或健脾...
-
耐多药肺结核 五则中医食疗方
耐多药肺结核是指至少对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2种或2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的结核病。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时间长,西药副作用明显。选好食物、中药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抑制结核杆菌及对抗化学药物的副作用,对治愈有重要作用。而现代医学和临床都已证实,许多食物和中药都有明显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抑制结核杆菌及对抗化学药物的副作用的功效。如冬虫夏草、西洋参、黄精、大蒜、马齿苋、百部、黄连、黄柏、夏枯草、猫爪草、百合、白芨等,可以酌情选食或取中药与食物配膳而食。 下附五则食疗方: 1、百合汤百合150克,糖适量,水煎服,具有润肺止咳...
-
小儿支气管哮喘中医疗法详解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气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和凌晨发作。 辨证论治 1.发作期 (1)寒饮停肺证 [证候]咳喘哮鸣,恶寒怕冷,鼻流清涕,痰液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滑。 [治法]宣肺化饮,止咳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主要药物:麻黄、桂枝、白芍、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 咳甚者,加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痰涌喘逆不得卧...
-
心慌10余年 咳嗽2年 中医治方
李某某,女,52岁。2009年6月24日初诊。 心慌时作10余年,咳嗽2年。患者10年前开始出现心慌不适,心率由50余次/分钟逐渐减至37次/分钟,西医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支气管炎。曾服益气养阴、补肾温阳药效果不明显。刻下症见:易心慌,每于心率低于40次/分钟加重,严重时悸动感上冲咽喉,运动出汗后好转,胸闷,无胸痛;下蹲起立眼前发黑,眼皮沉重;油烟刺激后干咳;易牙龈肿痛,严重时同侧颜面肿胀伴严重头痛,牙龈色淡白;纳差,易恶心;困倦思睡,入睡困难,夜间易憋醒;二便正常;舌质红,少苔,满舌裂纹,脉缓。中医诊断为心悸、咳...
-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名医偏方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名医偏方 (阴虚型) 处方:北沙参、麦冬、浙贝母、知母、枇杷叶(包煎)、火麻仁、炙全瓜蒌(打)、鱼腥草各10克,炙百部、五味子、天花粉各8克,芦根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清肺。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中医辨证属阴虚型。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不爽,或喘促,口干咽燥,盗汗便艰,舌红苔少,脉细数或缓大无力。 创方者:李 吴 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名医偏方 (痰湿型)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苍术、白芥子、莱菔子、炙苏子(包煎)、紫菀、款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