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94页

医 第94页

  • 中医调理血压的方法 偏方释疑

    中医调理血压的方法 偏方释疑

      老人的高血压往往需要长期吃药,多数老人吃药后,血压可以迅速降到正常。但是,西药在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上效果欠佳。虽然中药的降压力度有限,但是中药的优势在于弥补西药迅速降压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很好预防心、脑、肾等并发症方面,达到“协同西药降压,减毒增效”的目的。本期邀请高血压专家为你带来中医调理血压的方法。   指导专家 珠江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刘永源   记者 蔡卫杨 通讯员 吴思铭   中医指导   高血压病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虽然没有高血压病这一病名,但中...

  • 名老中医熊辅信治帕金森病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熊辅信治帕金森病经验介绍

    熊辅信,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津贴。现将熊老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临床症状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性麻痹,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震颤、姿势反射丧失为主要特征。患者多出现以肌张力增强,运动减少,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指间关节伸直,髋及膝关节略为弯曲,有“慌张步态”,精细动作较难完成,如“写字过小症”等症状,严重...

  • 心 包 炎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心 包 炎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病毒、 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发生 急性炎性反应和渗液病变,以及心 包黏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性病 变。临床上主要有急性心包炎和慢 性缩窄性心包炎。除系统性红斑狼 疮性心包炎外,男性发病率明显高 于女性。本病属中医的心痛、咳喘、 胸痹、悬饮、痰饮等范畴。中医临床 通过辨治,可获得良好疗效。 1.外邪犯肺证:证见发热,胸痛 胸闷,喘促干咳,全身骨节酸痛,烦 躁汗出,舌苔黄腻或白腻,脉骨数 或结代。此型见于急性心包炎。治 宜清热宣肺,化瘀活血。方用银翘 散加减。 2.痰热互结证:证见胸中...

  • 老中医万远铁治中风脑病验案举例

    老中医万远铁治中风脑病验案举例

    万远铁,湖北省武汉市中医院脑 病科学术带头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 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批名 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万老早年从师湖北省著名老中医叶国 芝,对中风脑病等疑难杂症有自己独 到的见解。现将万老治疗中风脑病的 经验介绍如下。 万老根据“风、火、痰、瘀”的,病理因素,将中风脑病分为以下三型进行辨证施治。 一、风火痰瘀型 表现:此型多见于形体肥胖患者,实证为主。除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主症外,多可见头晕目眩,面红耳赤,咳吐痰涎,口苦咽干等症。舌红,一苔黄腻,脉弦或弦...

  • 名医张锡纯之定心汤治心律失常

    名医张锡纯之定心汤治心律失常

    用清代名医张锡纯之定心汤加味 治疗心律失常44例,疗效满意,现介 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44例中,男性24例,女性20 例;年龄4—76岁,平均44岁;病程 2天~3年,平均8个月。其中室性早 搏6例,房性早搏8例,交界性早搏 6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窦性心动 过缓4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l例, 心房颤动6例,实性心律不齐4例, 多种心律失常并存者3例;冠心病26 例,风心病6例,先心病1例,心肌 病1例,心肌炎6例,肝癌1例,肺 癌l例,鼻咽癌l例,肺结核1例。 二、治疗方法 处方:磁石60...

  • 中医妙方治混合型高脂血症15例

    中医妙方治混合型高脂血症15例

    一、临床资料 治疗5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 年龄32~64岁,平均44岁;单纯高甘油三酯血 症31例,单纯高胆固醇血症6例,胆固醇和甘 油三酯同时增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15例。 临床症状:形体肥胖,眩晕,头重如裹,肢 体沉重,苔厚腻,脉滑或濡缓,辨证属痰湿型。 二、治疗方法 处方:蒲黄、丹参、泽泻各12克,瓜蒌、薤 白、半夏、五灵脂、山楂各10克。 加减:如兼腰背酸痛,形寒肢冷,加巴戟 天、肉苁蓉各10克;如口臭,苔黄腻,加黄芩 10克,龙胆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4 周...

  • 中医分型治老年性震颤疗效好

    中医分型治老年性震颤疗效好

    临床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性 震颤2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 下。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5例老年性震患者中, 男18例,女7例。年龄最小为58岁, 最大为75岁。 诊断标准:以头部或肢体颤抖、 摇动为主要表现,轻者仅有头摇,或 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或肢 体颤动不止。 二、治疗方法 1.辨证分型 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肝肾阴虚、 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 病初表现以肝风震颤为著,病久多为 气虚血瘀所致。以首诊临床表现分以 下几型:①肝肾阴虚,风火内动型 (11例)。症见震颤幅度大,...

  • 甘肃名医治内耳眩晕病方

    甘肃名医治内耳眩晕病方

    甘肃名医治内耳眩晕病(实证)方: 处方:茯苓、白术、桂枝、泽泻、猪苓、半夏各12克,生姜9克,郁金、钩藤各15克。 加减:急躁易怒,眼球震颤者加天麻10克,石决明15克;头重如蒙,恶心呕吐者加陈皮10克,竹茹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平肝潜阳,和胃化痰。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病,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痰浊化火之实证。症见头晕耳鸣呈阵发性,视物旋转反覆,头胀痛或昏重如裹,多烦易怒,胸胁胀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舌偏红,舌苔厚腻或浮黄,脉象弦劲或滑数。 甘肃名医治内耳眩晕病(虚证)方: 处方:五味子...

  • 中医界治中风的方法

    中医界治中风的方法

    张仲景先师给我们留下了《伤寒杂病论》这样不朽的巨著,所以我们从经方的角度看看治疗中风情况。我曾经在四川地震灾区治疗了一女病人,此病人脑出血后,遗留偏瘫两个月,当时我给她处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治疗神经疾患的。因为此病人性情急躁易怒,考虑她情绪因素,也考虑她半身不遂。她服药5剂后,原来靠人扶着走路,现在自己能走一百米,又吃了十几剂药,结果能上市场买菜。 临床医生大多都会讲出自己非常有效的病例,但再来一个病人能否重复?有没有什么规律性的经验? 目前中医界治中风的这些方法、...

  • 河南名医治中风轻证方

    河南名医治中风轻证方

    河南名医治中风轻证(阴虚阳亢)方: 处方:川牛膝、白芍各15克,丹皮、天麻、全蝎各9克,土鳖虫、菊花、乌梢蛇各12克,制何首乌、地龙各21克,珍珠母、鸡血藤各3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潜阳,熄风通络。用于治疗中风轻证,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型。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头疼,不经昏倒,突然口眼歪斜,舌体不正,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数。 专家点评:本证为肾阴亏虚,肝阳上亢,肝动化风,风火上扰清窍,走窜经络,气血不畅所致。方中制何首乌、川牛膝、白芍、丹皮、珍珠母,...

  • 中医辨治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辨治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范围,主要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证,临床表现有的以邪实为主,如气滞、血瘀、痰湿、寒凝等,有的表现以本虚为主,如肾阳不足,气阴两虚等。有的表现为虚实并见,偏重不一。临床一般分以下几种证型: 1.寒凝心胸型:每当受寒或天气骤冷则心胸剧痛,胸闷如压重物,甚则痛引肩背,苔白腻,脉弦等。冶以温阳散寒、宣痹开结。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处方:瓜蒌、薤白、桂枝、法半夏各10克,陈皮、枳实、干姜各5克,日1剂,水煎服。 2.痰湿中阻型:临床表现为心胸闷痛,脘腹胀满,四肢困重,口淡乏味,舌苔...

  • 中医巧治药物性静脉炎

    中医巧治药物性静脉炎

    随着静脉穿刺技术的普及及一次性输液管的应用,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经常通过静脉用药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药物性静脉炎。目前,用西药治疗药物性静脉炎尚无特别有效的办法。中医认为,药物性静脉炎多半是因为局部的脉络损伤,气滞血淤造成的。虽然用局部热敷的办法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有一定的疗效,但却不尽如人意。临床实践证实,通过外用某些中成药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疗效甚好。那么,哪些中成药可治疗药物性静脉炎呢? 1.云香精:用消毒的药棉蘸取适量的云香精,再将此药棉敷于患处,上面放一层塑料布,以保持药棉的湿润度,然后...

  • 杨牧祥 老中医治脑动脉硬化症经验

    杨牧祥 老中医治脑动脉硬化症经验

    杨牧祥,男,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将杨老自拟眩晕方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脑动脉硬化症是在全身动脉硬化的病理变化基础上,使脑动脉发生弥漫性的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小血管闭塞,从而使脑实质的供血量减少,神经细胞功能障碍而引起一系列神经与精神症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基础。 本病多见于年老体衰患者,由于年老精气渐衰,因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若肾精亏虚,不能生髓充脑,脑失所养,髓海空虚,则见眩...

  • 中医治三例肝病失眠

    中医治三例肝病失眠

      案1患者余某,女,56岁。于2010年3月10就诊。   因“乙肝病史3年余,乏力纳差1月余”,西医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经西药护肝降酶及抗病毒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患者轻度贫血面容。纳差,无明显口干口苦,偶有恶心欲呕,偶有腹胀,肝区隐痛,小便淡黄,大便黄软,日1次。患者性情抑郁,夜间难以入寐。舌质淡红,苔薄黄,中医诊为肝积,辨证为肝郁脾虚。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味疏肝健脾,解郁安神。处方:柴胡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黄芩10...

  • 中医辅助降压 药枕疗法鼻嗅疗法敷贴疗法

    中医辅助降压 药枕疗法鼻嗅疗法敷贴疗法

    高血压属中医“眩晕、头痛、中风、肝风”等范畴,除用西药降压外,用中医外治法辅助降压效果也不错。 药枕疗法 药物组成野菊花、灯芯草、石菖蒲、蚕砂各等份,加工成粗末,做成枕芯,晚上睡觉时枕于头部。 功效与主治药力可直达头部,有治病祛邪、平衡气血、调节阴阳之功,适宜于原发性高血压。 注意事项枕于风池、风府、大椎穴,效果更好。 鼻嗅疗法 药物组成菊花适量,做成香包挂于胸前或随身携带。 功效与主治利用菊花的气味,通过自然呼吸,使药力直接作用于肺部。适用于高血压引起的...

  • 老中医王少华 治头痛经验方

    老中医王少华 治头痛经验方

    王少华,全国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现择其头痛临床治验介绍如下。 临床表现:主症阴虚阳亢头痛的一般规律为:起于辰(上午7—9点),甚于午(11—13点),止于酉(17—19点);或巳时(9—11点)作,申时(15—17点)罢。痛的部位,以前额及额角为多见,其他后脑、巅顶、眉间、半侧或满头者可见到。痛的程度,有悠悠然隐隐而痛,有胀痛,有剧痛如锥刺、针戳、鸡啄者。此外,其痛的特点,还有春夏剧,秋冬瘥:白昼剧,暮夜瘥;天晴剧,阴雨瘥;烦劳剧,安静瘥等。 常...

  • 中医的“厥心痛”心绞痛寻内关外关穴

    中医的“厥心痛”心绞痛寻内关外关穴

    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性短暂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病症。其主要特点为阵发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位于心前区、胸骨后,常在过于劳累和情绪过于激动时发生,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甘油药后消失,属于中医的“真心痛”“厥心痛”“胸痹”范畴。 辨证要点 1.痰瘀阻络 胸前剧痛,痛有定处,胸脘痞满,恶心呕吐,心悸心慌,苔白腻,脉滑。 2.瘀血阻络 心前区剧痛,痛有定处,气血瘀滞,不通则痛,胸闷,憋气,舌质暗红,苔薄白,...

  • 高脂血症偏方释疑 医生经验方

    高脂血症偏方释疑 医生经验方

      高脂血症对心脑肾血管的危害重大,常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基础,因此,亦被人称为“无声的杀手”、“多病之源”。由于高脂血症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同时除家族性高脂血症外,其他类型的高脂血症发展成冠心病、脑卒中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人们很容易忽视高脂血症的危害。本期将有中医专家为您解答高脂血症的中医调理治疗。   指导专家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 洪敏   记者 蔡卫杨 通讯员 潘英媛   中医指导   高脂血症在中医并没有系统的病...

  • 帕金森病 中医七种证型诊治介绍

    帕金森病 中医七种证型诊治介绍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证,属中医“颤证”范畴,病机特点多为本虚标实,以虚为主。虚指气血阴阳亏虚,实则风、火、痰、瘀为患,病变脏腑以肝、脾、肾为重点,尤为肝为主。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疗效颇佳,现将常见的七种证型介绍如下: 1.阴虚生风症见筋脉拘急,肢体震颤,情绪激动时加剧,书写困难,动作徐缓,表情淡漠呆板,言语艰涩,头晕耳鸣,烦躁失眠,或头痛,或盗汗,尿频便秘,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治宜育阴柔肝,熄风定颤。方用大定风珠加减:龟甲(先煎)、鳖甲 (先煎)、生牡蛎(先煎)、...

  • 吉林名医治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方

    吉林名医治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方

    吉林名医治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胸阳不振)方: 处方:党参、丹参各15克,黄芪20克,细辛3克,麦冬、五味子各12克,桂枝、制附片各6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房颤者加珍珠母30克,百合、琥珀各15克,去附子,减细辛量。心痛者加延胡索、生蒲黄、檀香各10克。胸痹者加瓜蒌25克,薤白20克,或用石菖蒲15克,郁金10克。头晕者加石菖蒲10克,磁石15克。气虚作喘者加大党参用量。 功效主治:温阳,益气,散寒。用于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属胸阳不振,寒凝脉络型。瘟见心悸,心前区隐...

  • 眩晕试试中医外治法

    眩晕试试中医外治法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中医认为,眩晕多由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致,治宜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据临床观察发现,采用外治法可有效防治眩晕。 1、药枕疗法 配方1:夏枯草、荷叶、竹叶、蒲公英、菊花各50克,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当枕芯用,连续1-2月。配方2:野菊花500克,红花100克,薄荷200克,冬桑叶、辛夷、冰片各50克,共研粗末,装入枕芯,3个月为1疗程。此二方均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2、塞耳疗法 灵磁石10克,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

  • 名老中医益肾填精法 治脑动脉硬化症

    名老中医益肾填精法 治脑动脉硬化症

    张继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医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 学齐鲁医院杰出学术带头人,山东省名 中医药专家,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 学术继承指导老师。现将张老治疗脑动 脉硬化症的经验介绍于下。 张老认为,脑动脉硬化症属本虚标 实之证,本虚主要为肾虚,标实主要为 痰浊、血瘀。临床上张老师常使J{】益肾 填精、益肾通络、益肾化痰法治疗本 证,收到良好的疗效。 一、益肾填精法 适用于单纯肾虚患者,表现为头昏 耳鸣,健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 力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张 老以自拟益肾健脑汤治疗。...

  • 中医名方巧治颈性眩晕

    中医名方巧治颈性眩晕

    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味。药用:葛根27克,天麻、木瓜各15克,川芎、蔓荆子、黄柏、黄芪、杜仲叶各12克,白芍、生龙骨、牡蛎各21克,炙甘草、党参各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观察疗效。 疗效:治疗120例,显效56例(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有效54例(眩晕症状减轻,偶有头晕);无效10例(仍眩晕,与用药前无差别)。 病案:张某,女,48岁。颈椎病病史3年,人院时主证头晕,不能行走,时有恶心呕吐,耳鸣,颈痛,头部活动时眩晕加重,旋颈试验阳性。颈椎四位片示:椎间关系失稳,颈椎横突孔增生狭窄,脑...

  • 中医脑病的理论方药体会

    中医脑病的理论方药体会

    理、法、方、药是中医学关于疾病诊治预防的四大要素。疾病无论大小轻重和缓急,这四大要素缺一不可,脑病概莫能外。在从医过程中,经常记起孙思邈名言:“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其实,方就在心中,只是不知怎么应用而已。为什么会如此,是由于理论的缺失或混乱,不能指导方药的正确使用。所以,首先要把理论这个基础打好,否则临床技术很难提高。中医脑病病位在脑,但和脏腑阴阳、气血津液等关系密切;脑为髓海,属奇恒之府,有其特殊的病因病机,要考虑到年龄、饮食、情绪、性别、地域等的关...

  • 中医治疗雷诺氏病

    中医治疗雷诺氏病

    雷诺氏病是一种进行缓慢的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症”。多继发于寒冷与冻伤之后,引起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四肢末端小动脉阵发性痉挛所致。本病以中青年妇女发病率最高,主要是手指(或足趾)麻木、刺痛、肤色苍白、发紫,上肢多于下肢,医学此病叫“两手青紫症”,其病机主要是阳虚体弱,气虚血亏,寒邪阻滞经脉所致。 治疗当以补益气血,温通经络为主要大法。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取黄芪30克,当归12克,桂枝15克,赤芍10克,细辛3克,川芎10克,地龙15克,白芷10克,熟附片10...

  • 老中医治白细胞减少症有妙方

    老中医治白细胞减少症有妙方

    福建省名老中医孙宜尧老先生常以黄芪浓煎送服穿山甲粉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甚佳。临床每遇各种原因所致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则用孙老之方,常收良效。经治疗93例,年龄在18~62岁之间,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5个月,经治疗后有 76例白细胞恢复正常,12例病情有好转,5 例无效,少数治疗有效的患者于停药后白细胞总数又复下降,再服原方又可收到满意疗效。 一、典型病例 刘某,男,26岁。自诉近3年来常感头晕、疲乏,稍作轻微活动即心悸汗出,眼花目眩,食少便溏,且极易感冒,感后又缠绵难愈。白细胞波动在2.2×10...

  • 头痛怎么办?中医辨治

    头痛怎么办?中医辨治

    云南名医治头痛(肝肾阴虚)方 处方:熟地、山药、茯苓各30克,菟丝子、女贞子、山茱萸、丹皮、菊花各15克,枸杞子、天麻、钩藤、炙龟板各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肝滋肾,熄风止痛。用于治疗头痛,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症见头痛眩晕,时轻时重,视物模糊,五心烦热,口干,腰酸腿软,舌质红少苔,脉弦细。 云南名医治头痛(肝阳上亢)方 处方:天麻、钩藤、生地各20克,夏枯草、牛膝、女贞子、丹皮各15克,白芍、石决明各30克,黄芩、栀子、全蝎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

  • 眩晕症的治疗方法:中医外治

    眩晕症的治疗方法:中医外治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中医认为,眩晕多由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致,治宜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据临床观察发现,采用外治法可有效防治眩晕。 药枕疗法:野菊花500克,红花100克,薄荷200克,冬桑叶、辛夷、冰片各50克,共研成粗末,用纱布袋包装后放置于枕芯中,睡觉时枕之即可,3个月为1个疗程。具有清热平肝的作用,尤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塞耳疗法:灵磁石10克,研为细末,...

  • 医中药通过辨证论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医中药通过辨证论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变主要累及四肢,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引起患肢远侧段缺血性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闭塞性疾病,本病病因尚未完全了解。西医西药效果不尽如人意,并且部分患者最终因截肢而致残,而中医中药通过辨证论治,尚有部分效果,仅分析一例如下。 鄢某某,男,47岁。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足部皮肤颜色变黑,粗糙,渐上延至膝上,双足发冷,无明显疼痛,行走活动尚可,半年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鸽蛋大小红肿热痛包块,沿足背向上游走性疼痛,曾就诊某医院做彩超,诊断为右下肢胫后、胫前动脉下段、足背动脉、左下肢胫后动脉...

  • 焦虑症 中医治疗方

    焦虑症 中医治疗方

      焦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治疗本病首先要进行心理疏导,中药调理有一定功效。   中医认为,焦虑症的病因有脏气不足,邪热内伏等。若因情致不畅、肝失疏泄所致,可以柴胡加龙牡汤治疗。   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桂枝10克,大黄10克,生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克,珍珠母(先煎)30克,淮小麦(先煎)30克,大枣5枚,炒酸枣仁10克,生甘草10克。   临床加减:痰热者加胆南星10克,淡竹茹10克或天竺黄10克;肝火炽盛加龙...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