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
-
内耳性眩晕 天麻汤加减治之
刘某,女姓,48岁,于2010年8月21日就诊。因头晕目眩,耳鸣5小时来诊。2年前曾有类似症状发作,未经系统检查。5小时前因劳累后突然发作,自服眩晕停片无效。刻诊:头晕目眩,耳鸣如蝉,头身困重,倦卧无神,胸闷泛恶,口苦,呕吐痰涎,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查体:血压130∕80mmHg,心肺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及颈椎CT、脑血管行TCD检查均正常。诊断为内耳性眩晕(梅尼埃病)。中医辨证为痰湿中阻,气机不利,上蒙清窍之眩晕。治法:化痰息风定眩,益气健脾祛湿。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5克,天麻12克,...
-
甘肃名医治内耳眩晕病方
甘肃名医治内耳眩晕病(实证)方: 处方:茯苓、白术、桂枝、泽泻、猪苓、半夏各12克,生姜9克,郁金、钩藤各15克。 加减:急躁易怒,眼球震颤者加天麻10克,石决明15克;头重如蒙,恶心呕吐者加陈皮10克,竹茹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平肝潜阳,和胃化痰。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病,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痰浊化火之实证。症见头晕耳鸣呈阵发性,视物旋转反覆,头胀痛或昏重如裹,多烦易怒,胸胁胀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舌偏红,舌苔厚腻或浮黄,脉象弦劲或滑数。 甘肃名医治内耳眩晕病(虚证)方: 处方:五味子...
-
内耳眩晕中药酊治
内耳眩晕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多为无先兆突发旋转性眩晕,反复发作,眩晕强度重,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耳聋,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酊剂外治内耳眩晕症9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川芎20克,细辛10克,冰片4克,放人200毫升75%酒精浸泡10天。 使用时先用消毒的小棉球浸泡药液,然后轻轻塞进外耳道。 点评:关于内耳眩晕症,现代中医学提出了痰瘀交阻的学说,因肝气郁结,久郁化火,煎炼津液;或患者素体痰盛,痰火互结;若痰浊久留不去,壅遏气血,则可致痰瘀交结,而致眩晕常作不已。方中川芎辛香善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