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茯苓、桃仁、丹皮、赤芍、葶苈子、檄目、莪术、三棱各8克,昆布、海藻各12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克,桂枝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化痰湿,利水活血消症。用于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中医辨证属寒痰血瘀型。属寒者,多为体质本虚,或病久阳气不足,运化不健,寒痰水湿下注与瘀血互结而成包块。临床以少腹疼痛或冷感,白带量多质稀,舌暗淡或有瘀斑、瘀点为辨证要点。 创方者:刘云鹏...
癫痫案 朱某,男,9岁。家长代诉:患儿从7岁开始出现抽风,发作时间每月1~7次不等,面黄,抽时忽然跌倒,不省人事,继则斜视,口吐白沫,约半小时后苏醒,醒后疲乏,精神不振。经过针灸治疗症状好转,已有8个月未犯。现又发现抽搐,记忆力减退,食纳减少,睡眠、二便均正常,面色淡黄。语言清楚,声音低怯。舌质淡红,苔白,脉滑数。 辨证:痰饮郁滞中焦,中气不降,随肝胆之气上扰。 治则:温化痰饮,息风降逆。 取穴:四神聪、中脘、颊车、地仓、合谷、太冲。针法:点刺得气,不留针。每周针1~2次。以...
□ 胡佑志 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姚家村卫生所 黄某,女,56岁。患者述3天前,因长途旅行,外感风寒,头晕欲倒,视物旋转,目不敢睁,不敢翻身或转动头部,睁眼视物天翻地覆,恶心呕吐,并伴耳鸣如蝉。搀扶入室,面色苍白,神疲气短,表情痛苦,懒言少动,舌苔厚腻,有齿痕,脉弦滑。 诊断:眩晕(痰浊内蕴,蒙蔽清阳)。 治则:温化痰浊,升清降浊,芳香开窍。 处方:茯苓、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各15克,白术10克,泽泻、天麻、清半夏、石菖蒲、葛根各7克,陈皮、桂枝各5克。 加减:体虚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