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97页

医 第97页

  • 中医调节脏腑来治失眠

    中医调节脏腑来治失眠

    暑天容易让人烦躁和休息不好,特别是患有失眠的中老年人不得不服用安定、硝基安定等西药来改善睡眠。虽服药后暂时有效,但时间一长会出现耐药性和依赖性等副作用,很难从根本上治愈失眠。记者日前采访中国药科大学副主任医师陈林雅时了解到,中老年人失眠90%以上与脏腑不调有关,治失眠而不调节脏腑是治标不治本。陈大夫指出,治疗中老年人顽固性失眠,只有通过脏腑调节才能去除引起失眠的根本原因,达到镇静安神、改善睡眠的良好效果。 据陈林雅大夫介绍,人的全身各脏腑气血、阴阳平和是良好睡眠的基础。中医认为,人体脏腑器官是相互影响的一个有机整...

  • 中医“正邪”对偏头痛的治疗

    中医“正邪”对偏头痛的治疗

    对于不是学中医的很多人来说. 关于中医的知识有很多不了解.所以 看中医的时候会有一些茫然,比如说 中医上的“正”与“邪”。 中医学所论的“正气”内涵相当广 泛而丰富.仅就发病机理而言,正气是 指人体的形体结构、精微物质及其产 生的机能活动、抗病能力、康复能力, 以及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调控能 力之总称. 正气又简称为“正”。中医发病学 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 盈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即使 邪气侵袭...

  • 拨开失眠阴霾 中医手法循经按摩失眠穴

    拨开失眠阴霾 中医手法循经按摩失眠穴

    如今失眠日益成为现代都市人的一大困扰,今年51岁的吴女士和45岁的陈女士就是遭遇失眠的众多都市人之一,她们都要依靠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中医师提醒说,失眠者最好不要服用药物,容易成瘾,可以试试中医手法循经按摩失眠穴,或可拨开失眠阴霾。 个案:工作压力大加重失眠症状 今年51岁的吴女士是一名公务员,最近由于工作压力,她已经失眠近半个月。吴女士痛苦地说:“我每晚都要吃3片安眠药才能入睡一会,半夜又醒来。白天无心工作,没精打采的,老忘事,记忆力大大减退。” 无独有偶,今年45...

  • 中医内服外用疗法治头晕 调理“天昏地暗”

    中医内服外用疗法治头晕 调理“天昏地暗”

      “不舒服,整天头晕晕”,这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症状。但其实,“晕”的种类也有细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主任高敏表示,单纯的感觉头部昏沉只能称为“头昏”,而伴有看东西天旋地转、行走不稳、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医学上才被称为“眩晕”。对付让人异常难受的眩晕,中医在治疗上有内服外用的不同疗法。如何通过调理摆脱“天昏地暗”的感觉,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指导专家   高敏   广东省...

  • 中医辨症治腹泻

    中医辨症治腹泻

    肠胃湿热:表现为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浮数或滑数。宜清热化湿,理气止泻。可选用葛根芩连微丸,口服,一次3 克,一日3次;或遵医嘱。 寒湿阻滞:表 现为呕吐清水,恶 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宜散寒除湿,和中止泻。可选用藿香正气水,每次1支,一天 3次。 食滞胃肠:表现为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 首都国医名师治眩晕经验处方

    首都国医名师治眩晕经验处方

    国医大师路志正为全国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擅 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等亦 很有深造诣。现将路老治眩晕经验介 绍如下。 一、病案举例 牛某,男,43岁。初诊主诉头晕 沉近1年,脑鸣,中午12时左右甚, 睡眠不实,多梦,凌晨2~3时醒后不 能再睡,眠不解乏,胸中有气不足感, 双手臂外侧及双足内侧胀痛,腰部不 适,目干涩昏花,周身乏力,喜卧,情 绪低落,多思虑,左胁痛,少腹肠鸣, 大便溏、每日3~4次...

  • 精神分裂症案 中医治狂症

    精神分裂症案 中医治狂症

      张某,女,20岁,农民,于2007年7月就诊。在外出打工时,因与人发生口角而出现烦躁不安,昼夜不寐,语无伦次等精神症状,曾用镇静剂与针灸治疗,稍有安静,但症状无明显改善。刻诊:由家属陪诊,见其形体偏胖,面色红赤,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喃喃自语,且语无伦次;饮食减少,大便干燥,舌质紫红,舌苔薄白而干,脉象弦细偏数。病属狂症,即精神分裂症,乃心肝火旺,阳明燥结证,治宜清肝泻火,逐瘀散结。方用达营汤加减,生大黄60克,生石膏60克,三棱60克,莪术60克。3剂,水煎服,头煎40分钟,二煎30分钟。   二诊:语无伦次有...

  • 失眠不寐虚实不一 中医治疗处方

    失眠不寐虚实不一 中医治疗处方

    中医学中失眠称之为“不寐”。失眠 症状较轻者,其具体表现为难以入睡,睡 后易醒;情节严重的表现为彻夜不能入 眠。对收治的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采取 中药汤剂治疗,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选取收治的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23例;年龄 30~57岁,病程3~12个月。排除药物 因素、身体疾病、精神疾病等导致失眠的 患者。 一、诊断标准 ①难以入睡、多梦、易醒、觉醒次数 频繁,总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②白天经 常感觉疲劳、头晕,注意力无法集中。③ 多导睡眠图表明:睡眠潜伏...

  • 鸿儒大医裘沛然治失眠经验

    鸿儒大医裘沛然治失眠经验

    国医大师裘沛然是我国著名的中医 学家,临床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治愈 病人无数,医泽广被。尤其难能可贵的 是其还是一位通晓文史哲的学者和诗 人,人称一代鸿儒大医。现将裘老治愈 一位中年失眠患者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 病案举例 陆某,男,45岁。初诊主诉:近2 年来失眠有加甚趋势,每晚仅睡2~3 小时。病史:因杂事烦乱、情绪紧张导 致夜间睡眠不酣,迄今已有10余年, 每晚均需服安眠药1.2片,若有心事 则彻夜不寐。刻诊:易醒,醒后不易入 睡,睡后乱梦纷扰,并伴畏寒肢冷,口 苦烦躁,神疲乏力,盗汗耳呜,眼前时 有飞虫...

  • 中医辨治 突发昏迷

    中医辨治 突发昏迷

    春季天气时冷时暖,疾病多发,体弱或久病不愈者易突发昏迷。中医称昏迷为“昏蒙”“昏愦”“神昏”“不省人事”等。病理总属清窍失灵,神明失用。病因病机包括素体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外感时邪,蕴结化热;饮食不节,嗜食酒酪肥甘;久病脾肾阳气虚衰以及素体羸弱。辨证上首先应分清闭证、脱证,而其中闭证又分热闭、痰闭、浊闭,脱证又分亡脱、亡阳。治疗上闭证宜开,脱证宜固,内闭外脱者开闭固脱兼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闭证 一、热闭 热入...

  • 国医大师治血管性痴呆验案举隅

    国医大师治血管性痴呆验案举隅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是当代著 名的中医大家。邓老在运用中医药 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方面造诣颇深, 他采用“益气除痰活血法”治疗血管 性痴呆疗效卓著。现将邓老辨治血 管性痴呆经验介绍如下。 一、气虚为本,痰瘀为标 邓老指出血管性痴呆多发于老 年人,多为虚实夹杂。其病因可归纳 为恣食膏粱厚味,劳逸不当或七情 内伤等因素导致脾气虚弱。邓老认 为本病病位在脑,与五脏相关,尤以 脾气虚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为脾 气亏虚为本,以痰瘀痹阻脑络邪实 为标,导致髓减脑消,神机失用。其 ’病性不外乎虚、痰...

  • 活血通窍 主治眩晕中医辨证为瘀血内阻型

    活血通窍 主治眩晕中医辨证为瘀血内阻型

    治风寒眩晕方 处方:葛根15克,桂枝、白芍各 10克,炙甘草、川芎、羌活各5克。 无汗者,加炙麻黄5克。每日l剂, 水煎分3次服。 主治:感受风寒之邪引起的眩 晕,症见眩晕,恶寒或周身不适、紧 束感,鼻塞,咽痒,舌质淡;苔自,寸 脉浮紧或沉紧。 陈紫薇 治支气管哮喘方 处方:地龙适量。研粉,每次3 克,每日34次,温开水送服,小儿 用量酌减。 治眩晕方 处方:川芎、赤芍、桃仁、石菖 蒲、地龙、柴胡、白芷各10克,红花、 当归各8克,甘草3克。 加减:神疲乏力,气短自汗者...

  • 圣彼得堡行医漫谈丨抑郁的俄罗斯人

    圣彼得堡行医漫谈丨抑郁的俄罗斯人

    2016 年7 月3 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席并见证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圣彼得堡中医中心(现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圣彼得堡中医院)”的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所获得俄国法律认可的中医院正式成立。中医药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科学文化的重要元素,在其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圣彼得堡的初雪早已降下,转眼间圣彼得堡中医院已经成立了半年了。这半年来,众多的中医师往来于中俄之间,运用中国传统的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中药等治疗方法服务病...

    精品偏方 2024-03-08 10 0 抑郁
  • 三叉神经痛 中医疗法大全

    三叉神经痛 中医疗法大全

    中医学无相类似病名,一般将其归属于“偏头痛”、“面痛”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本病的记载,如《灵枢·经脉》篇提到颔痛、颊痛、目外附痛;《素问·缪刺论》有“齿唇寒痛”之症等。后世医家对本病的征候特点有较细致的描绘和较深入的认识。如《医林绳墨》谓:“亦有浮游之上,上攻头目或齿鼻不定而作痛者。”阐述了其病机与症状。《张氏医通》中云:“面痛……不能开口...

  • 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治失眠先调理脾胃

    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治失眠先调理脾胃

    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思是说如果脾胃有疾病,就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或者不易入睡。这是因为脾胃主水谷运化,脾胃功能失调,宿食停滞或胃肠积热,浊邪或热邪就会内扰心神而致失眠。 三餐不规律、节食、过饥或过饱的人最容易引起脾胃虚弱,从而出现恶心、反酸、胃胀、腹胀等不适,这类人群如伴有失眠,就应先调理脾胃。 调理脾胃分几种情况:①脾气虚弱,如面色发白、四肢乏力、精神差,可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②脾胃积滞,如脘腹胀满、大便不畅,可用保和丸、健脾消积口服液;③胃阴不足,如口干舌燥、没...

  • 中医郁证“抑郁症”治方

    中医郁证“抑郁症”治方

    在当今社会,人们学习、生活的压力逐渐加重,一些性格内向、内心脆弱的人常常因为某种心理社会因素,如夫妻争吵、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而诱发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并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这便是抑郁症。 抑郁症中医称之为郁证。中医认为,“郁证多缘于志虑不仲,而气先受病。”可见思想情志不正常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中医治抑郁症首先要辨明虚实,然后分别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抑郁症的实证常见有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和痰气郁结数种。 ●肝气郁结者证见精神抑郁,胸闷胁痛,腹胀嗳气,不思饮食,脉多...

  • 中医“呕吐忌甘”小议

    中医“呕吐忌甘”小议

    “呕吐忌甘”,即呕吐病人不宜使用甘味之药,如蜂糖、甘草、大枣之类。在临床实践中,过食甘味之药或甜食而引起呕吐者,时有发生;呕吐而食甘味之药或甜食而致病情加剧者,也屡见不鲜。说明“呕吐忌甘”,确有事实依据。但是象六君子汤、大半夏汤、旋复代赭石汤,这些治呕吐的常用方中却有甘草、大枣等甘味药物,这又是为何?因为甘味之药大多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脾胃虚弱而呕吐的患者用之,能使脾气健运,呕吐自,止。但是,甘味之药,其性粘滞,用之尚有助湿生痰之弊。故《伤寒论》云:“若酒...

  • 中医“脾虚”吃啥药

    中医“脾虚”吃啥药

    62岁的黄老伯前段时间因家里装修,累着了,随后出现不想吃饭、勉强吃点心窝处就胀闷不舒等症状。近几天又有点拉肚子,全身散了架般没劲,连话都懒得说。 他到医院找中医门诊看,专家看了看舌头,又摸了脉,诊断是“脾虚”。黄老伯问了半天也没懂,心里直纳闷:“脾虚”到底是咋回事? “脾虚”是中医一种虚证病名,一般指脾气虚。“脾”的功能和脏器概念与西医的“脾脏”不是一回事。中医学认为,在心肝睥肺肾这五脏中,脾...

  • 癫狂中医治法:清心泻火涤痰醒神

    癫狂中医治法:清心泻火涤痰醒神

    林某,女,11岁,湘潭人。2011年8月18日初诊:精神迟滞,日渐加重,已近8个月,其行为乖异,多躁动,双目呆滞,少语寡言,大便干结,少寐,舌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痰热上扰。 治法:清心泻火,涤痰醒神。 主方:生铁落饮。天冬10克,麦冬15克,川贝10克,陈皮10克,胆南星4克,炙远志10克,石菖蒲15克,连翘10克,茯神15克,钩藤10克,玄参10克,丹参10克,辰砂10克,甘草6克,丹皮8克,栀子8克,生大黄3克,煅磁石20克,龙齿15克。15剂水煎服。...

  • 抑郁症反复情绪低落 中医益肾调气法

    抑郁症反复情绪低落 中医益肾调气法

    唐启盛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他临证经验丰富,辨证功力深厚,运用方药灵活,临床疗效显著,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笔者跟师数载,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抑郁障碍病案一则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陈某,女,49岁,于2014年6月24日初诊。 主诉:反复情绪低落8年。现病史:患者2006年因家庭纠纷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易怒,表情呆滞,于某三甲医院诊断为“抑郁障碍”,服用喜普妙(西酞普兰)1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随即自行停药。2009年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服用怡诺思(文...

  • 中医治失眠分五型

    中医治失眠分五型

    失眠,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病症。西医一般选用镇静安神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药物的成瘾性和副作用又让许多老人望而却步。中医治疗失眠,有自己独特之处,一般根据辨证可分为多型,病因不同,选择的药物也不同。必须对证用药,才能收到助眠的效果。 下面简单分类介绍一下各型失眠及常用的中成药,以方便广大中老年人使用。 肝气郁结型 多表现为失眠多梦,胸胁胀痛,走窜不定,胸中满闷,喜叹息,嗳气稍舒,口苦纳呆,女性可表现为乳房及两肋部位胀痛。一般是由于生气、抑郁或思虑使得情志不得疏泄,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而成失眠。中成药...

  • 中医治疗失眠偏方 按摩穴位助安眠

    中医治疗失眠偏方 按摩穴位助安眠

    加班,对于现在的上班族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高强度的工作量及职场压力,让不少的上班族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生活时间。不少长期OT的职场人士,往往都有失眠、睡眠质量低下的情况出现。从中医角度看,“不寐”或“不得卧”系指失眠为主症的一些疾病。那么中医有哪些疗法有助改善失眠? 按摩穴位助安眠 失眠的原因主要为脏腑机能紊乱,所以治疗失眠我们可以运用交通心肾、调节气血的手法。睡前进行穴位按摩,可起到放松心情,安神定志,促进睡眠的作用。 1、三阴交:...

  • 四川名医治广泛性焦虑症方

    四川名医治广泛性焦虑症方

    四川名医治广泛性焦虑症(肝郁气滞)方 处方:生龙骨、珍珠母、生牡蛎各30克,黄芩、柴胡各12克,生甘草、姜半夏各10克,淮小麦40克,酸枣仁20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型。广泛性焦虑症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担心,以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各类抗抑郁西药因起效快、疗效高而在治疗焦虑症中广泛使用,但同时又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如停药反应、消化道反应、性功能减退等。 本方可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中医辨证属肝...

  •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最常见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而难愈。中医分型治疗如下: 寒痛:胃痛暴作,感寒则剧,得热则缓,畏寒喜热饮,不渴,苔白腻,脉紧。治宜散寒止痛。处方:高良姜15克,香附10克,附子5克。水煎服,日1剂。 热痛:胃脘灼痛,泛恶口苦,口渴饮冷,便秘,苔黄腻,脉数。治宜清热和中。处方:石膏20克,玄胡5克,知母10克,青皮5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1剂。 气滞痛:胃脘胀闷,攻撑作痛,...

  • 老中医治胃下垂经验方

    老中医治胃下垂经验方

    朱良春,全国名老中医,擅长治疗疑难杂病。下面介绍其运用苍术治疗胃下垂经验。朱老指出,“久患胃疾,脾胃虚弱,中气久虚,水谷精微无力推动,日久则水湿中阻,故胃虚之证多见夹湿,湿浊不得宣化,清阳岂能上升。”基于此,朱老治胃补虚,必兼宣化湿浊,如治胃下垂,每以辨病用药为主,自拟苍术饮,即一味炒苍术,每日20克,沸开水冲泡,少量频饮代茶,配合“升阳举陷,疏肝解郁”组成基本方如下,苍术、白术、炙黄芪、炒枳壳、升麻、柴胡、元胡、炒白芍、茯苓、白术、陈皮、甘草。以此12味平淡药治胃下...

  • 甘肃名医治慢性泄泻方

    甘肃名医治慢性泄泻方

    处方:党参20克,贾芪30克,白术、茯苓、陈皮、泽泻、大枣各10克,羌活、防风、柴胡、生姜、炙甘草各6克,黄连3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脾化湿,升阳益胃。用于治疗慢性泄泻,中医辨证属寒湿伤胃,脾胃阳虚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食用冰箱冷藏食品的人数增多了,大多数人从冰箱取出食物就食用,导致寒湿伤胃。症见吃生冷食物后即腹痛、腹泻,5—6次/天,稀软不成形,时间久则感觉身体沉重,肢节疼痛,四肢无力,不思饮食,口中无味,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濡弱。 专家点评:方中黄芪、党参、炙...

  • 中医治疗疝气《冉氏经验方》

    中医治疗疝气《冉氏经验方》

    现代医学认为,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等人体器官通过这个位置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突出,伴有不适感和疼痛。特别长时间站立、大小便或举重物时症状会更加明显。大部分疝是由于人体内有长期存在的薄弱区。通常腹壁的薄弱区域是与生俱来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遭受创伤或手术切口变得更薄。举重物或干重体力活会加剧疝的严重程度。 疝的常见类型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中医统称为疝气。其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时...

  • 名医梁培基 自制的治疟疾药物

    名医梁培基 自制的治疟疾药物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的湖广和云贵地区出现了可怕的疟疾,当时特效的奎宁丸还未普遍使用。边远地区的百姓,多用乞求仙婆施法驱邪,或请巫医服符水来治病,因此死亡率甚高。为解除百姓的病痛,民国广东著名的制药家和广州名医梁培基(1875年-1947年)以他特有的眼光,大胆地推出一种自制的治疟疾药物,命名为“梁培基发冷丸”(广东民间称疟疾为“发冷”)。该药采用中成药丸的剂型,以治疟疾有特效的“硫酸奎宁”为主要原料,再配以中药甘草粉等制成,疗效显著。可...

  • 急性胃肠炎 中医根据症状辨证用药

    急性胃肠炎 中医根据症状辨证用药

    急性胃肠炎,是夏秋季的常见多发病,属于中医“泄泻”、“呕吐”、“腹痛”等范畴,中医根据症状辨证用药,疗效不错。 湿热泄泻 因感受暑湿热邪,或饮食不洁引起,症见腹痛阵作,大便稀薄或如水样,臭秽异常,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乏力、口渴欲饮、尿少黄赤等症状,舌苔黄腻,脉滑略数。 治宜清暑化湿、理气和中,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鲜荷叶各30克,黄芩、黄连、白芍、白扁豆、姜半夏、金银花、茯苓各15克,木香、生甘草各10克,车前子12克,水...

  • 全国名老中医治慢性泄泻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慢性泄泻经验

    焦树德,全国名老中医,教授,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焦老认为治疗慢性泄泻不能只从健脾利湿论治,焦老临床常分脾肾虚泄、肝郁乘脾和肠风飧泄三种证候论治,现将其治疗本病经验介绍如下。 一、脾肾虚泄证。因泄泻年久不愈,中气渐虚,中虚则泻难止,久泻则中愈虚,关门不固,脾气随泻而虚衰,中阳渐微,则寒从中生,寒性下降,泻必伤阴,阴寒下沉必伤及肾。泻伤阴,寒伤阳,而致脾肾用虚,所以慢性泄泻常自太阴伤及少阴而成为脾肾虚泄。其证候特点是每日深夜至清晨,阴气极盛,阳气未复之时,即腹泻1—2次,或腹痛或无腹痛,但泄泻则每日必行,...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