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第101页
-
防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中医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月7日印发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为公众防疫开出中药处方。1.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 10克、牛蒡子10克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专家解析:适用于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2.大青叶5克、紫草5克、生甘草 5克煎服方法:每日1J良,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专家解析:具有解毒清热功能,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3.桑叶10克、白茅根15克、金银花12克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
-
盛夏暑湿感冒中医治方
盛夏季节,气温较高,加之雨水很多,空气潮湿闷热,人们容易出现中暑症状。而很多病症又都与湿邪有关,所以盛夏应防湿邪侵袭。 湿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它与脾胃密切相关。湿邪的存在,不同程度会影响脾胃之气的升降、胃的受纳及肠的传导,从而导致口苦、口黏、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不爽等现象。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黏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脾气不升,水液随之滞留,...
-
中医辨治老年肺气肿疗效好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肺气肿, 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120例为门诊患者。 男84例,女36例;年龄61~79岁; 病程3~16年。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华 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2年《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 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 为以下四型:痰热内壅型、肺气虚 弱型、肺脾两虚型、肾不纳气型。 二、治疗方法: 1.痰热内壅型症见咳嗽气急, 胸闷烦躁,面红口干,痰黄粘,舌 红,苔黄腻,脉弦滑。以清...
-
轻症流行性感冒中医治疗
1.风热犯卫。 (1)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微汗。 (2)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3)治法:疏风清热。 ①基本方药: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炒杏仁、浙贝母、荆芥、牛蒡子、芦根、薄荷(后下)、生甘草。 ②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ml,每次口服 200ml,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200ml,6小时1 次口服。 ③加减:苔厚腻加藿香、佩兰;腹泻加黄连、木香。 ④常用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等。 2.风寒束表。 (1)主症:发病...
-
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
2009年5月1日至12月15日,我院共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13例,在治疗中发现中医药治疗该病独具优势,不仅疗效确切、耐药性低、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少,还有抑菌、抗病毒、解热镇痛、免疫调节等标本兼治的综合功效。因此,积极而慎重地研究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中药,是大众卫生保健的需要,也是我国特有的优势。现就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做一探讨。 时行疫毒感染是根本病因 疫毒指是较六淫病邪损害更强,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病邪,又称非时之气、疠气、杂气等。疫毒致病的两大特征是传染性强、临床表现相似。据...
-
小儿感冒中医疗法大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称感冒,四季皆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小儿感冒多见挟痰、挟滞、挟惊等兼证。 辨证论治 1.常证 (1)风寒感冒证 [证候]发热轻,恶寒,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部不红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治法方药]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证 [证候]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方药]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
中医辨治哮喘(自拟方)清肺渗湿汤
哮喘急性发作期辨证思路 辨寒热:辨寒热的有无,辨寒热的喜恶,辨遇寒热的反应,辨口咽,辨排泄物,辨舌苔,辨脉。通过以上的辨识,区分寒证或热证。 辨诱因:遇风、花粉、霉味以及其他气味而发作者,多为风哮;因气候因素、着衣受凉发作者,为寒哮。因精神因素而发作者,以热哮(少阳郁热)证为多见;经前或经期哮喘发作或加重者,以热哮证(少阳郁热)多见。 辨哮喘发作的季节、昼夜节律:热哮证,包括肾虚热哮证、少阳郁热证,发作时间多见于夏秋两季;寒哮证,包括肾虚寒哮证,以秋冬两季为多见;少阳郁热证,以晨间咳嗽...
-
风寒感冒中医针灸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气机开合受阻所致,症状多表现为怕寒、头痛、鼻塞、流清涕等,通常在冬春、秋冬交替季节发生较多。对于风寒感冒引的起头痛、鼻塞等症状,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葛亚博主治医师建议,可取印堂、太阳穴针刺,每天一次,每次留针15分钟,就能较好地缓解症状。 他解释说,印堂、太阳穴属于人体经络的经外奇穴,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有散头部风邪、通窍止痛的功效。此外印堂穴还位于督脉之上,与任脉相通,而任督二脉对人体十二经脉起着维系与沟通作用。故针灸印堂穴不但能治头部...
-
治流感三型五方:中医师黄省三
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中医验方,是岭南地区防治流行性感染性发热性传染病特色疗法之一。半个世纪过去,甲流又在广东乃至全国流行,重新发掘整理名医经验,可以为当今防治甲型H1N1流感提供科学借鉴。 黄省三(1882年~1965年),名思省,番禺人,广东省名老中医。幼时即随父习医,19岁学成行医故里。1910年迁居省城广州南关西横街医寓“黄崇本堂”。1924年离穗赴港,在香港跑马地礼顿山道设馆行医,开始接触外国医学,购进显微镜和实验设备,并聘请两位留学德国的西医师协助,求诊者甚众,名...
-
百岁老中医的慢性咳喘膏
百岁老中医钟一棠,系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首任院长,1915年生,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2年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钟一棠老先生治咳喘,创有慢性咳喘膏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偶有咳嗽,或气喘,动则更甚,或平时无明显症状但时时发作者。 钟一棠老先生立意,慢性咳喘病人,因长期咳嗽,伤肺之气阴,久病迁延不愈,由肺及肾,而致肾之真元损伤。治法宜益肺气,养肺阴,补肾阴,用南沙参、北沙参、党参、瓜蒌皮、款冬花、杏仁、紫菀益肺气、养肺阴、...
-
山东名医治流行性感冒方
处方:柴胡、桔梗、黄芩各10克,葛根20克,生石膏、金银花、芦根各30克,连翘、玄参各15克,苏叶9克,板蓝根18克,蝉蜕、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辛凉透邪,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疫毒侵袭,邪在卫分型。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痛,咽干或咽痛,舌偏红,苔薄黄微腻,脉浮数。 专家点评:本方是柴葛解肌汤和银翘散的合方,用于疫毒侵袭,邪在卫分证。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高热、咽喉肿痛者疗效显著。...
-
王连清医生 芥末敷治感冒
王连清医生芥末敷做法:爱心牌感冒药 1.先将芥末粉和白面按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用60度的温水调成糊状。 2.取一张宣纸,24*20厘米对折,把和好的面糊摊在一面上,然后把宣纸对折。 先将芥末和面粉(为了减少芥末对皮肤的刺激)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然后加水调成糊状,备用。然后取一张24×20厘米的宣纸,对折,将调好的芥末面摊在其中一半宣纸上,然后将另一半宣纸覆盖(两层宣纸中间夹着芥末面),即成。在纸微温的情况下,竖放在胸椎两侧的肺区,然后用毛巾盖好,大约3-5分钟,当病人背部有很热而且刺痒的感觉时即...
-
感冒后咳嗽怎么办 中医分治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本身的急性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后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大部分认为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气道损伤、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等是感冒后咳嗽的主要病因。中医认为感冒后咳嗽发病当为外感,但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人本身也一定存在内伤的因素,内伤的因素是引动外邪而发病的重要原因。外感咳嗽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治愈,其迁延不愈多由驱邪不彻,关门留寇,或正气不足,复感外邪所致。笔者按照伤寒六经辨证的理论,将感冒后咳嗽分为3个证型:表邪客肺、邪热恋肺、邪入少阳,临证三者亦相...
-
高热不退名医验方
1968年夏,皖南地区发大水,我跟随安徽中医学院王乐匋教授到安徽省绩溪县茯苓公社巡回医疗。王老是新安医学名家后裔,加之医术高明,为人随和,誉满新安。当地群众听说王老来了,奔走相告,各种患急性热病、疑难杂证病人应声而来,每天求诊的病人都排成了一条长龙,王老常常从早上一直看到晚上掌灯时分,连续十几天的义诊,王老丝毫不觉得累。 一天晚上10点多,大山外的一位中年妇女高热不退,家人来请王老出诊,我们打着火把走了约40分钟山路才到达病人家。该妇女已高热一周,神志昏迷,口舌干燥如枯树皮,当地西医予补液等相关治疗仍高热不...
-
民间老中医乔蔚然 经验方二则
乔蔚然医师是石家庄一位民间老中医,从医数十年,经验丰富。笔者在随其抄方过程中,见其好用经验方二则介绍如下。 补气养血汤黄芪30克,山药15克,玄参30克,苍术15克,鸡血藤30克,丹参3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15克,枸杞15克,党参15克,桂枝6克,麦冬15克。水煎服,日1剂。功效:补气,养血,活血,滋阴。主治:气血不足,血脉运行不畅。可用于下肢不宁综合征、脉管炎、皮肤病、痿证、糖尿病并发的皮肤瘙痒、妇女月经量少或痛经等。 何首乌汤何首乌30克,怀牛膝12克,杜仲12克,菟丝子1...
-
民间老中医乔蔚然 好用经验方
乔蔚然医师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位民间老中医,从医数十年,经验丰富,求诊者甚多。笔者在随其抄方过程中,见其好用经验方,屡用屡效。现摘录十则,以供同道学习参考。 1.治鼻渊、鼻炎方:防风10克,辛夷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天花粉10克,薏苡仁15克,白芷10克,黄芩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甘草10克。水煎,日1剂,分2次服。 2.治偏头痛方:当归30克,川芎10克,菊花10克,夏枯草12克,大枣10枚。水煎,日1剂,分2次服。 3.治痔疮方:苦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