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101页

医 第101页

  • 防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中医方

    防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中医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月7日印发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为公众防疫开出中药处方。1.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 10克、牛蒡子10克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专家解析:适用于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2.大青叶5克、紫草5克、生甘草 5克煎服方法:每日1J良,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专家解析:具有解毒清热功能,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3.桑叶10克、白茅根15克、金银花12克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

  • 民间医生医疗经验集锦

    民间医生医疗经验集锦

    治高血压头晕经验 方法:菊花12克,桑叶、白蒺藜、青葙子、木香、夏枯草、地龙、决明子、怀牛膝、桑寄生各9克,钩藤18克。每日1剂,水煎2 次,分3次温服。血压降至正常后,隔日服 1剂。 主治:高血压病头晕。 钟小莉 治扁平疣经验 方法:用板蓝根50克,煎水洗涤患处,然后用新杀取的鲜鸡肫皮,擦疣5分钟,每日2次,数周后即可脱落。 主治:扁平疣是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少年,特点为针尖至芝麻粒大小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黄褐色。 蓝 天 治乳腺炎经验 方法:取马...

  • 盛夏暑湿感冒中医治方

    盛夏暑湿感冒中医治方

      盛夏季节,气温较高,加之雨水很多,空气潮湿闷热,人们容易出现中暑症状。而很多病症又都与湿邪有关,所以盛夏应防湿邪侵袭。   湿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它与脾胃密切相关。湿邪的存在,不同程度会影响脾胃之气的升降、胃的受纳及肠的传导,从而导致口苦、口黏、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不爽等现象。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黏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脾气不升,水液随之滞留,...

  • 心律失常 中医食疗肺心病

    心律失常 中医食疗肺心病

    指导专家 靳利利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近日昼夜温差大,冷空气飘忽不定,使得不少中老年人被“心”事打扰,60岁的黎叔便是其中一员。最近,黎叔常常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感觉心脏“砰砰砰”地跳得很快,一天发作好几次。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靳利利教授表示,黎叔的症状很有可能是心律失常,冬季气温变化大,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差,受到寒冷等因素刺激后血管收缩,就会加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

  • 中医辨治老年肺气肿疗效好

    中医辨治老年肺气肿疗效好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肺气肿, 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120例为门诊患者。 男84例,女36例;年龄61~79岁; 病程3~16年。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华 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2年《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 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 为以下四型:痰热内壅型、肺气虚 弱型、肺脾两虚型、肾不纳气型。 二、治疗方法: 1.痰热内壅型症见咳嗽气急, 胸闷烦躁,面红口干,痰黄粘,舌 红,苔黄腻,脉弦滑。以清...

  • 轻症流行性感冒中医治疗

    轻症流行性感冒中医治疗

    1.风热犯卫。 (1)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微汗。 (2)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3)治法:疏风清热。 ①基本方药: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炒杏仁、浙贝母、荆芥、牛蒡子、芦根、薄荷(后下)、生甘草。 ②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ml,每次口服 200ml,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200ml,6小时1 次口服。 ③加减:苔厚腻加藿香、佩兰;腹泻加黄连、木香。 ④常用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等。 2.风寒束表。 (1)主症:发病...

  • 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

    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

      2009年5月1日至12月15日,我院共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13例,在治疗中发现中医药治疗该病独具优势,不仅疗效确切、耐药性低、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少,还有抑菌、抗病毒、解热镇痛、免疫调节等标本兼治的综合功效。因此,积极而慎重地研究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中药,是大众卫生保健的需要,也是我国特有的优势。现就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做一探讨。   时行疫毒感染是根本病因   疫毒指是较六淫病邪损害更强,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病邪,又称非时之气、疠气、杂气等。疫毒致病的两大特征是传染性强、临床表现相似。据...

  • 甲流中医辨治思路

    甲流中医辨治思路

      高社光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邯郸市中医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组长。他不仅擅治内伤杂病,又被誉为治温病之高手。笔者有幸拜高社光之门下,常侍诊其左右,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将高社光对甲型H1N1流感辨治的思路总结如下:   中医对甲流的认识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感受时令邪气而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时令季节、症状体征属中医之“寒疫”、“伏暑”、“冬温”范畴。高社光认为其致病特点有四:...

  • 小儿感冒中医疗法大全

    小儿感冒中医疗法大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称感冒,四季皆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小儿感冒多见挟痰、挟滞、挟惊等兼证。   辨证论治   1.常证   (1)风寒感冒证   [证候]发热轻,恶寒,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部不红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治法方药]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证   [证候]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方药]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 中医辨治哮喘(自拟方)清肺渗湿汤

    中医辨治哮喘(自拟方)清肺渗湿汤

    哮喘急性发作期辨证思路 辨寒热:辨寒热的有无,辨寒热的喜恶,辨遇寒热的反应,辨口咽,辨排泄物,辨舌苔,辨脉。通过以上的辨识,区分寒证或热证。 辨诱因:遇风、花粉、霉味以及其他气味而发作者,多为风哮;因气候因素、着衣受凉发作者,为寒哮。因精神因素而发作者,以热哮(少阳郁热)证为多见;经前或经期哮喘发作或加重者,以热哮证(少阳郁热)多见。 辨哮喘发作的季节、昼夜节律:热哮证,包括肾虚热哮证、少阳郁热证,发作时间多见于夏秋两季;寒哮证,包括肾虚寒哮证,以秋冬两季为多见;少阳郁热证,以晨间咳嗽...

  • 《清宫慈禧医案》治头目昏、眼干涩

    《清宫慈禧医案》治头目昏、眼干涩

     菊花历来有“眼科要药”之称,据《清宫慈禧医案》记载:慈禧多年患目疾和一些兼有眼目证候的内伤杂证,在她的处方中,菊花用得很多,且常作为主药。   【菊花火锅】用银制小火锅熬好鸡汤或肉汤,后加入生鱼片或鸡片稍煮。最后投入菊花瓣,再煮2~3分钟即可食用。此菜肴主要用于太后的“头目昏、眼干涩”等症状。   【菊花枕】每届仲秋,慈禧叫人采撷大朵丰满的菊花,晒干后装入枕中备用。太后常因肝经郁热出现头昏、失眠。枕睡菊花,既能帮助入睡,还能使人醒后不再昏沉。...

  • 秋天容易咳嗽 中医专家为你解答疑难

    秋天容易咳嗽 中医专家为你解答疑难

      最近,喉咙干痒、咳嗽不断的人多起来了,特别是老人、孩子,一旦感染风寒,咳嗽的毛病就迁延不愈,一些体质不好的年轻人,由于昼夜温差较大,也反复容易咳嗽。为什么秋天特别容易咳嗽呢?对于咳嗽不断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是饮食的佳品呢?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医专家为你解答其中的疑难。   指导专家   邓聪   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   咳嗽不断?是肺在报警了!   秋天容易干燥,也就是中医里所说的秋季燥邪盛,而我们的肺是娇脏,经不起温燥,所以这个时候就容易伤肺...

  • 风寒感冒中医针灸

    风寒感冒中医针灸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气机开合受阻所致,症状多表现为怕寒、头痛、鼻塞、流清涕等,通常在冬春、秋冬交替季节发生较多。对于风寒感冒引的起头痛、鼻塞等症状,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葛亚博主治医师建议,可取印堂、太阳穴针刺,每天一次,每次留针15分钟,就能较好地缓解症状。   他解释说,印堂、太阳穴属于人体经络的经外奇穴,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有散头部风邪、通窍止痛的功效。此外印堂穴还位于督脉之上,与任脉相通,而任督二脉对人体十二经脉起着维系与沟通作用。故针灸印堂穴不但能治头部...

  • 治流感三型五方:中医师黄省三

    治流感三型五方:中医师黄省三

      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中医验方,是岭南地区防治流行性感染性发热性传染病特色疗法之一。半个世纪过去,甲流又在广东乃至全国流行,重新发掘整理名医经验,可以为当今防治甲型H1N1流感提供科学借鉴。   黄省三(1882年~1965年),名思省,番禺人,广东省名老中医。幼时即随父习医,19岁学成行医故里。1910年迁居省城广州南关西横街医寓“黄崇本堂”。1924年离穗赴港,在香港跑马地礼顿山道设馆行医,开始接触外国医学,购进显微镜和实验设备,并聘请两位留学德国的西医师协助,求诊者甚众,名...

  • 肺胀病中医诊治处方案例

    肺胀病中医诊治处方案例

    □ 杨彦伟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 笔者家乡河南有一句俗语:“药过十三,水平不沾(方言:水平差);药过十八,大夫该杀。”虽是一句戏言,可以看出多数人推崇方药精简,反对大方重剂。笔者临证之初,因经验有限,不敢孟浪,用药一般在12味左右,剂量多循常规,见到大处方颇为反感,认为医者胸无定见,辨证不清,药性不明,堆砌药味希冀幸中。 临床日久,患者渐多,发现其中一些疗效平平,费尽心思,病情依然无起色。束手无奈之余,自叹见识不深,经验匮乏。后读国医大师裘沛然教授《壶天散墨》一书,对于疑难...

  • 疟疾中医疗法大全

    疟疾中医疗法大全

      疟疾是由雄性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所致的原虫病。人类疟疾有4种,由4种不同的疟原虫引起,即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恶性疟原虫所致。传染原为现症病人和无症状带虫者。唾液中含有孢子的雌性按蚊叮咬人是其传染途径。病人病前有在疟疾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近年有疟疾发作史或近期接受过输血史。   辨证论治   中医学早在公元前1200年前甲骨文中就有“疟”字的记载,而疟疾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疟论》说:“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

  • 百岁老中医的慢性咳喘膏

    百岁老中医的慢性咳喘膏

    百岁老中医钟一棠,系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首任院长,1915年生,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2年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钟一棠老先生治咳喘,创有慢性咳喘膏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偶有咳嗽,或气喘,动则更甚,或平时无明显症状但时时发作者。 钟一棠老先生立意,慢性咳喘病人,因长期咳嗽,伤肺之气阴,久病迁延不愈,由肺及肾,而致肾之真元损伤。治法宜益肺气,养肺阴,补肾阴,用南沙参、北沙参、党参、瓜蒌皮、款冬花、杏仁、紫菀益肺气、养肺阴、...

  • 山东名医治流行性感冒方

    山东名医治流行性感冒方

    处方:柴胡、桔梗、黄芩各10克,葛根20克,生石膏、金银花、芦根各30克,连翘、玄参各15克,苏叶9克,板蓝根18克,蝉蜕、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辛凉透邪,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疫毒侵袭,邪在卫分型。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痛,咽干或咽痛,舌偏红,苔薄黄微腻,脉浮数。 专家点评:本方是柴葛解肌汤和银翘散的合方,用于疫毒侵袭,邪在卫分证。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高热、咽喉肿痛者疗效显著。...

  • 感冒中医方子

    感冒中医方子

    方一,黄芪360克,白术、防风各120克; 方二,黄芪、党参各140克,白术、防风各100克,茯苓80克,炙甘草40克。两个药方都是做成蜜丸,每丸6克(内含生药3克,蜂蜜3克),每次1丸,每天2次,都是各服100天,即1个疗程。第一个方子用于—般反复上感,第二个方子用于除了反复上感外,兼见体质虚弱、四肢无力或有便溏者。...

  • 中医痰证诊断标准

    中医痰证诊断标准

    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 徐丹苹 本次中医痰证研究团队由多学科人员组成,运用系统评价的标准化步骤整理出“痰证”相关的论述。由相互独立的研究人员阅读内容,分析、整合形成最终统一意见。 本次诊断标准研究过程主要包括古代文献研究、现代文献研究、客观化指标研究、辨证要素病例分析研究、专家深度访谈、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研究,两轮的全国专家共识会,反复修订。统计学方法方面,中医痰证因其自身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单一统计分析方法难以得出更贴近临床的结果。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探索...

  • 中医抗击耐多药肺结核有实效

    中医抗击耐多药肺结核有实效

    日前,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肺结核诊疗规范的研究”课题,先后获丽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院近年来探索中西医结合攻克耐多药结核病防控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成果颇丰,该院已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结核病定点中医院,并是丽水9县(市、区)结核病防治诊疗中心和浙江省耐多药结核病定点医院。 丽水市中医院院长刘忠达介绍,包括肺结核病在内的呼吸内科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原卫生部重点专科。2010年7月,该院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创建以结核病为主的...

  • 王连清医生 芥末敷治感冒

    王连清医生 芥末敷治感冒

    王连清医生芥末敷做法:爱心牌感冒药 1.先将芥末粉和白面按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用60度的温水调成糊状。 2.取一张宣纸,24*20厘米对折,把和好的面糊摊在一面上,然后把宣纸对折。 先将芥末和面粉(为了减少芥末对皮肤的刺激)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然后加水调成糊状,备用。然后取一张24×20厘米的宣纸,对折,将调好的芥末面摊在其中一半宣纸上,然后将另一半宣纸覆盖(两层宣纸中间夹着芥末面),即成。在纸微温的情况下,竖放在胸椎两侧的肺区,然后用毛巾盖好,大约3-5分钟,当病人背部有很热而且刺痒的感觉时即...

  • 感冒后咳嗽怎么办 中医分治

    感冒后咳嗽怎么办 中医分治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本身的急性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后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大部分认为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气道损伤、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等是感冒后咳嗽的主要病因。中医认为感冒后咳嗽发病当为外感,但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人本身也一定存在内伤的因素,内伤的因素是引动外邪而发病的重要原因。外感咳嗽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治愈,其迁延不愈多由驱邪不彻,关门留寇,或正气不足,复感外邪所致。笔者按照伤寒六经辨证的理论,将感冒后咳嗽分为3个证型:表邪客肺、邪热恋肺、邪入少阳,临证三者亦相...

  • 高热不退名医验方

    高热不退名医验方

      1968年夏,皖南地区发大水,我跟随安徽中医学院王乐匋教授到安徽省绩溪县茯苓公社巡回医疗。王老是新安医学名家后裔,加之医术高明,为人随和,誉满新安。当地群众听说王老来了,奔走相告,各种患急性热病、疑难杂证病人应声而来,每天求诊的病人都排成了一条长龙,王老常常从早上一直看到晚上掌灯时分,连续十几天的义诊,王老丝毫不觉得累。   一天晚上10点多,大山外的一位中年妇女高热不退,家人来请王老出诊,我们打着火把走了约40分钟山路才到达病人家。该妇女已高热一周,神志昏迷,口舌干燥如枯树皮,当地西医予补液等相关治疗仍高热不...

  • 自制中医药兜治病

    自制中医药兜治病

    药兜治病是我国传统的 “内病外治”疗法之一,它是将某些中药研成粉末,以柔软的棉布做成大小能覆盖脐部的兜肚形,上面铺一层薄薄的棉花,把药末均匀撒上,经过纵横缝纫,使药末位置尽量固定,缝制好后戴在脐腹部即可。 胃痛 干姜15克,细辛、肉桂、吴茱萸各10克,共研末后制成药兜。白天兜于腹部,夜晚取下,15~20天为1疗程。适用于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痛,通过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者。 腹泻 胡椒15克,肉桂、花椒各 20克。以上药物研成粗末,做成兜肚长期佩戴,每15天更换药物1次。每天早晨用...

  • 中医案二例

    中医案二例

    一 患者刘某,女48岁,护士,余之熟人,2013年2月1日街头相遇。言其近患呃逆一事,呃声频繁、痛苦不堪,曾服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并配合针灸、西药阿托品、安定片等治疗,但呃逆依然。病后一日午夜,饥饿难忍,即服黑芝麻数匙约100克,食后呃逆即止,当夜安静入睡。次日中午,呃逆又发,又服黑芝麻百余克,食后呃逆又止。如此服黑芝麻3日,约500多克,但食后呃逆逐停,非常有效,此后病未再发。 事后,余查黑芝麻,能滋养肝肾,润肠通便。民间验方,将黑芝麻捣碎,加适量白糖,早晚各服2~3匙,可补养...

  • 民间老中医乔蔚然 经验方二则

    民间老中医乔蔚然 经验方二则

      乔蔚然医师是石家庄一位民间老中医,从医数十年,经验丰富。笔者在随其抄方过程中,见其好用经验方二则介绍如下。   补气养血汤黄芪30克,山药15克,玄参30克,苍术15克,鸡血藤30克,丹参3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15克,枸杞15克,党参15克,桂枝6克,麦冬15克。水煎服,日1剂。功效:补气,养血,活血,滋阴。主治:气血不足,血脉运行不畅。可用于下肢不宁综合征、脉管炎、皮肤病、痿证、糖尿病并发的皮肤瘙痒、妇女月经量少或痛经等。   何首乌汤何首乌30克,怀牛膝12克,杜仲12克,菟丝子1...

  • 中医偏方

    中医偏方

      1、失眠、多梦:睡前用半脸盆热水,加一两醋浸泡双脚20分钟,并生吃葱白1~2根。   2、多日感冒:白天用法同第一条。另外,要在晚上睡觉前,将大蒜头捣成糊状,敷两足心(涌泉穴,每足心敷黄豆粒大即可),用布包好,次日晨揭去,连用2~3天即愈。   3、头痛(各种头痛均可):生白萝卜汁,每次滴鼻孔两滴(两鼻孔都滴),一日两次,连用4~5天,可除病根。忌吃花椒、胡椒。   4、头晕(头昏眼花、晕眩):鸭蛋一个、赤豆20粒,搅匀蒸熟,早晨空腹服用,每日一次,连用7天见效。忌吃酒、辣。   5、治肾结...

  • 眼肌型重症肌“睑废”中医方

    眼肌型重症肌“睑废”中医方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以眼睑无力下垂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学“睑废”或“胞垂”的范畴。眼于五脏相生,五轮学说指出眼睑内属于脾,脾主肌肉四肢,故称为肉轮。脾虚则眼睑无力、下垂,开合失常。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气弱,水谷精微运化乏源,气血亏虚,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肢体无力、痿废不用。《内经》首创“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但脾为后天之本,病久可损及肝肾,影响风水二轮,出现复视、斜视、周身乏力、腰膝酸软等。故在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时除健脾益...

  • 民间老中医乔蔚然 好用经验方

    民间老中医乔蔚然 好用经验方

      乔蔚然医师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位民间老中医,从医数十年,经验丰富,求诊者甚多。笔者在随其抄方过程中,见其好用经验方,屡用屡效。现摘录十则,以供同道学习参考。   1.治鼻渊、鼻炎方:防风10克,辛夷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天花粉10克,薏苡仁15克,白芷10克,黄芩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甘草10克。水煎,日1剂,分2次服。   2.治偏头痛方:当归30克,川芎10克,菊花10克,夏枯草12克,大枣10枚。水煎,日1剂,分2次服。   3.治痔疮方:苦参5...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