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285页

病 第285页

  • 热病五十九俞是治疗热性病的五十九个腧穴

    热病五十九俞是治疗热性病的五十九个腧穴

    从热病五十九俞探讨“同功穴” 热病五十九俞是治疗热性病的五十九个腧穴, 首 见于 《素问·水热穴论》 。在《素问·气穴论》 篇中又 谓之 “热俞五十九穴” , 古代医家常用其治疗热性疾 病。 “同功穴” 是针对某一病症, 具有相同主治作用的 一类腧穴, 是王富春教授基于腧穴配伍研究提出的新 概念 [1 ] 。其概念来源有二, 一是基于对腧穴特异性研 究的换位思考, 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围绕腧穴为什么能 治病, 每一腧...

  • 这四种疾病 针灸治疗有独特疗效

    这四种疾病 针灸治疗有独特疗效

    孩子生病了不愿吃药、长期吃西药怕副作用大、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如果你有这样的烦恼,不妨试试中医特色疗法。不少疾病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效果比单纯吃药效果更好。据专家介绍,有着悠久历史的针灸疗法,不仅在治疗某些疾病时效果卓著,对一些急症也有迅速的缓解作用。 瘫症、痛症、神经系统疾病,针灸疗效好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护理中心主任医生陈兴华表示,传统中医针灸治疗主要用于三大类疾病:瘫症、痹症、痿症。 瘫症,包括面瘫、中风偏瘫、各种疾病导致的截瘫等;痹症,主要...

  • 药敷掌心疗法 握药治疗的常见病

    药敷掌心疗法 握药治疗的常见病

    “握药”,又称药敷掌心疗法,属中医外治法之一。它是把中药材研粉制成丸状、饼状,让患者握于手心(劳宫穴),令药物气味不断“渗透”掌心进入全身的一种治病方法。 操作方法:将药物研末或捣烂,搅拌均匀,加水、醋或酒等搓合成丸(或饼)。施药前把手掌用热水清洗一遍,取药丸握于手掌心中,可用手指轮流缓慢按压贴药部位20~30分钟,一般多以手汗微出为度。用于婴幼儿时,药物宜以纱布或绷带固定。如用鲜药,可直接捣烂握在手中。 治病机理:中医认为,手掌是诸多经脉交汇、穴...

  • 瑶医疾病解答

    瑶医疾病解答

    1.脾胃系疾病 问:夏季来临痢疾多, 腹疼泄泻奈它何. 痢疾病毒多传染. 如何诊治用何药? 答:痢疾流行是可恶. 搞好卫生第一者. 饮食讲究除四害. 病患定然无几多. 患了痢疾莫要慌. 瑶医配有好药方. 红背菜煮笋果水. 风尾草煎服即康。 问:胃痛的人苦难言, 吃不好来睡不甜. 吃饱也痛饿也痛. 嗳气吞酸何药煎? 答:胃痛分有蛮多种. 今说三种你记全。 嗳气不舒要理气. 大钻龙盘燕尾连. 吞酸常吐清口水. 法用温中莫推延. 砂仁草配算盘荭 (百合), 鸡蛋壳烧炭用兼。 溃疡常常屙黑屎. 药寻三样效力专. 大...

  • 陆寿康针灸治病 独特理论基础和治疗法则

    陆寿康针灸治病 独特理论基础和治疗法则

    (前情提要:中医药临床治病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针灸不同于方药,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法则。陆寿康2012年提出针灸治病八法:调、通、引、决、温、劫、补、泻。因补、泻法古今有大量文献论述,故此文主要讨论其他六法。上篇中介绍了调、通、引法,现继续介绍剩余三法) 决 法 决,开通水道,溃堤决岸。“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素问·针解篇》)“血实则决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决就是刺络放血。...

  • 中医“节针”古代针刺治病的精髓浓缩

    中医“节针”古代针刺治病的精髓浓缩

    “节针”是中国古代针刺治病的精髓浓缩、升华而成的新的针灸临床理论体系。 【“脑神筋系统”的发现和形成是节针的理论基础】   中医早就发现了人体的“脑筋系统”,后来针刺其中的“会”以治疗疾病。到公元之初又发现了位于髓旁的节(细丝),能自由传递出入信息,也由此使“脑筋系统”演变成了“脑神筋系统”。   “脑筋”的形成...

  • 针灸治病 因补泻法古今有大量文献论述

    针灸治病 因补泻法古今有大量文献论述

    中医药临床治病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这是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所倡用的方药治则。针灸不同于方药,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法则。根据《灵枢》所述,笔者2012年提出针灸治病八法:调、通、引、决、温、劫、补、泻。因补、泻法古今有大量文献论述,故在此主要讨论其他六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虚则掣引之,血实则决之。”其中的调、通、引、决四字,正是针灸最重...

  • 在家治病巧用水疗

    在家治病巧用水疗

    温开水防治眼干晨起后, 在干净的盆中倒入温的纯净水 (水温不超过40~C),将面部浸入 水中,闭眼浸泡十几秒钟。接着闭 眼抬头,轻轻用手沾水,擦洗眼 部,两手沿着内眼角至外眼角的 方向,轻轻抚擦2分钟,然后睁眼 使眼球上下左右移动各10次。 冷茶水防治皮炎 绿茶10 克浸泡,并放人冰箱冷藏40分 钟。如果皮炎位于面部,在清洁面 部之后,用冷茶水轻轻拍洗一遍。 之后取厚纱布浸透冷茶水,以不 滴水为度,冷敷患处30分钟。然 后用清水洗 净,并及时 涂抹保湿 剂。 明矾水 防治痔疮 明矾10克,加入2500毫升热...

  • 针灸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及优势

    针灸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及优势

    感染性疾病是指能在正常或非正常人群中流行 的疾病,通常由各种致病或条件致病病原微生物 ( 病原体) 引起 [1 ] 。随着病症的进一步发展,病原 菌及其代谢产物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扩散,引起各种 临床表现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2 ] 。感染性疾病具有 发病快、传播迅速的特点 [3 ] ,其防治的主要方式 是使用抗生素,而目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不恰当 应用已引起了严重的抗生素滥用问题,如细菌耐 药、过敏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损害人体 器官及延误病情等 [4 -5 ]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还没有...

  • “痧”是形成诸多疾病和加速人体衰老的有害毒素

    “痧”是形成诸多疾病和加速人体衰老的有害毒素

    痧”是经络气血中的“瘀秽”,俗称痧毒。 它阻碍气血的运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引发组织器官的病变,故中医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临床上我们把患者皮肤上用特制的刮痧器具刮出的红色、紫红色斑点、斑块称之为痧。“痧”是形成诸多疾病和加速人体衰老的有害毒素,也可以说从微循环中分离出来的瘀血及病理产物称为痧。 1 “痧”块和瘀血块有什么区别? 从表面上看痧与普通的瘀血没有什么两样...

  • 六种病邪 是中医学最常见的外感病因

    六种病邪 是中医学最常见的外感病因

    据《左传·昭公·昭公元年》记载,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医和不仅毫不客气的给出了“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将死,天命不佑”的论断,还提出“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的六气致病说。从远古时期的“鬼神致病观”到商周医和的“六气致病说”,开启了中医病因理论由蒙昧到理性的先河。道家提出“道法自然...

  • 《孙子兵法》有包含治病养生的方法

    《孙子兵法》有包含治病养生的方法

    古代将领杀伐决断,士兵性命与战争成败系于一身,医生同样如此。身患重病,是病邪入侵,如同被敌人觊觎已久的领土暂时被敌人占据。用兵用得好,可以恢复领土主权,用兵用不好,不仅收不回领土,还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甚至领土尽失。 清代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曾经深刻解读“用药如用兵”这一理念,他是这样说的。 圣人用来保全人民生命的方法,是以谷物作为身体养料,以果品作为辅助食品,以肉食作为滋补饮食,以蔬菜作为充实之物,对于药物则用它来治病。 因此,即使是甘草、人参,滥...

  • 又到“冬病夏治”时

    又到“冬病夏治”时

    随着入伏的到来,又到了每年“冬病夏治”最佳时节。针对不同人群,“冬病夏治”的方式也有所差别。让我们来看看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的专家怎么说。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都属于“冬病”的范畴,这些疾病多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病情容易反复。其中一个治疗手段就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除了未病先防,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减少疾病发生的次数以及减轻患者的症状。”肺病...

  • 中医“多病并存”病案举例

    中医“多病并存”病案举例

    顾文忠治疗“多病并存”验案1则 当今时代,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人类出现了“多病并存”的问题。“多病并存”的“病”等同于西医的“病”。“多病并存”指同一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复杂性疾病。如高血压病患者可能同时患有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西医治疗多按疾病病种及类型进行分科治疗,“多病并存”患者需进行...

  • 中医治未病在公共卫生体系大有可为

    中医治未病在公共卫生体系大有可为

    治未病,是中医学健康理论核心理念之一,是指运用中医的思维与方法,未病防治,已病防变,是促进保健和康复的中医卫生体系。治未病学,是结合传统与现代科学进展,研究治未病理论及方法,以促进实践与应用的新兴学科。 此次疫情对于公共卫生体系的运作、中西医结合协作机制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为治未病学科建设及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结合公共卫生,建设真正的治未病学科体系 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层次与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

  • 冬天防寒 养生祛病

    冬天防寒 养生祛病

    《史记》言:“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古人倡导“天人合一”,与自然相应,与万物共沉浮。许多现代科学家也强调,人就是宇宙的细胞,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所以我们要顺天而行,借天之力来养生祛病,自然能得到上天的帮助。   《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逆之则伤肾”。古人生活条件较差,冬天也没有现...

  • 用解表法之理 扩慢性病治法

    用解表法之理 扩慢性病治法

    解表这一概念最早可溯源至《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灵枢》有“腠理开则邪气入, 邪气入则病作”。张仲景延续《内经》中的观点,进一步强调太阳病的正治之法为解表法”。这都是解表法的萌芽。 解表法不可局限应用 正确认识解表法的关键在于不可局限应用解表法,张仲景虽在《伤寒杂病论》中言:“外证未解,当先解表。”但不可将其简单地理解为解表法只能单纯地在表证中应用。正因为解表有宣畅...

  • 王晓燕运用和法治疗儿科疾病验案

    王晓燕运用和法治疗儿科疾病验案

    和法是通过调和阴阳、表里、寒热、升降等对立的病机矛盾关系,纠正人体之偏颇,通调人体表里、上下,平其寒热、燥湿,调其升降、开阖,使人体阴阳、脏腑气血归于和谐[1]。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言:“病有在虚实气血之间,补之不可,攻之又不可者,欲得其平,须从缓治,故方有和阵。”将二陈汤、平胃散、六君子汤等方剂作为和法的代表方,体现了和中健脾的思想。清·汪昂在《医方集解》中提出:“和解之剂,用以分理阴阳、调和营卫。”所列的和解方剂中,除和解少阳的小柴胡...

  • 洪涝灾害之后病疾防治 湿邪致病特点

    洪涝灾害之后病疾防治 湿邪致病特点

    近日,我国华中地区遭遇了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特别是河南等地,大到暴雨十分广泛。在史书中有“夏大水,秋大疫”“夏,淫雨兼旬,秋禾淹没,疟厉瘟疫互行”“夏霪雨,夏麦无颗粒,人疫牛瘟”等记载,可见夏季极端的降雨天气,会带来疫病的流行,甚至延续到秋季。《黄帝内经》中也记载:“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又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r...

  • 邪犯肺胃正气虚 祛邪扶正病自除

    邪犯肺胃正气虚 祛邪扶正病自除

    编者按:在2020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战中,中医药全程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改善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普通型向重型和重型向危重型转化、降低死亡率等多方面效果显著。 疫情发生后,张忠德、邹旭教授带领由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组成的国家第二支中医医疗队奔赴武汉,接管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两个病区(后扩至四个病区),同时到多家医院进行危重症会诊。尤其是广东省中医院先后派出88位医务人员到武汉和荆州多家医院中医查房和会诊,并在武汉雷神山医院与深圳中医医疗队共同接管...

  • 疾病观 中医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和观照

    疾病观 中医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和观照

    论运气七篇的疾病观 疾病,是人体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变化,亦是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状态之一。疾病观,是关于疾病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1]。疾病观能够反映某种医学在整体进程或某一发展阶段对生命异常状态的思考和认识,以及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和观照。 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中,运气七篇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从文献角度看,运气七篇是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的组成部分,约占其三分之一的篇幅;从思想角度看,运气七篇立足于天地气化层面考察人体生命盛衰常变的核心要旨,呈现出较《素问》《灵枢》其他篇章更...

  • 按摩药茶 防病保健 适当锻炼 疏肝解郁

    按摩药茶 防病保健 适当锻炼 疏肝解郁

    近日,65岁的李先生突感头痛、头晕,测血压160/110mmHg。其纳闷的是,一直在吃降压药,怎么血压还升高了呢?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医师王建明介绍,中医理论认为,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肝也属木,所以春气通肝。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也易引起血压增高。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膳食 养肝护肝 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不能过于补肝,过补会导致肝火过旺,或肝气郁结。高血压患者多为阴虚内热证,加之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症,因此饮食宜清淡。宜多食荠菜、百...

  • 春季如何养生防病

    春季如何养生防病

    阳气初生的春季,大地由闭藏渐渐开始生发,人体也逐步由冬藏转入春生。此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养生呢?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祥生认为,早春天气时冷时热,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时要注意万物始生和气候多变特点,顺应天时养生。疫情当下,通过适当地调摄,养护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健康养生的目的。 饮食少酸多辛甘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不宜食酸性食物。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

  • 瓜子中的治病药

    瓜子中的治病药

    闲话休闲 俗话有“闲嗑瓜子白磨牙”之说,是“多管闲事”的意思。嗑瓜子确实是闲时的事,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时是决没有人去干的。但说嗑瓜子是“白磨牙”只能算一般的看法,这磨牙还真有积极意义呢。由此,我们联想到嗑瓜子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链接 除瓜子本身所具有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外,嗑瓜子的过程还是头和面部的运动。它可以加强牙齿和颞颌关节的锻炼,对保护牙齿、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有一定好处。 瓜子的种类很多,就其味道而分,有用...

  • 湿邪为病 湿为六淫致病因素之一

    湿邪为病 湿为六淫致病因素之一

    湿邪为病,多种多样。三仁汤是治湿证的良剂,疗效显著,变通应用有奇效。 湿为六淫致病因素之一。《黄帝内经》阐述了湿邪与脏腑之间的关系和发病症状,及气侯环境对湿邪致病的影响。《金匮要略》对湿证之成因治则做了进一步的论述。 疗时病重祛湿 时病多生于“非其时而有其气。”但因于湿或挟湿为病者尤为多见。四时温病,虽各有特点,但病邪性质,不外“温热”“湿热”两大类型。病邪的变化,则以“湿温”最为复杂。湿为...

  • 面对疫病 古无疫病专书 自有性书出“一病一药”设想

    面对疫病 古无疫病专书 自有性书出“一病一药”设想

    新型冠状病毒扰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并仍然在蔓延。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对传染病依然战战兢兢,可想而知,在古代传染病病因尚未破解的时期,人们对这类疾病的探索一定更加艰辛。 面对疫病带来的灾难,人类进行了积极的反抗。《温疫论》是我国医学史上一部论述急性外感传染病的专著,书中记载有专论治疗疫病的方法,一直都为后世所推崇,其作者就是明末清初的医家吴有性。 古无疫病专书 我国古代将传染病称为疫疠、时行、天行、瘟疫等,是由外感疫疠邪气所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易引起大流行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疾病...

  • 燥邪的分类 燥邪的致病特点

    燥邪的分类 燥邪的致病特点

    入秋了,应景地我们来说说燥。燥,为秋季主气。秋天,气候清肃、收敛而干燥。 燥太过则为六淫中的燥邪。换句话说,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涩滞特性的外邪,通常表达为燥邪。 燥邪的分类 燥邪致病,分温燥与凉燥。 一般认为,初秋有夏之余热,秋阳以曝,燥易与热相合侵犯人体,人易感温燥;而深秋,近冬之初寒,西风肃杀,燥易与寒相合侵犯人体,人易感凉燥。六淫之中,风邪、火邪、暑邪归为阳邪;寒邪、湿邪归为阴邪,这五种邪气的阴阳特征表达得都很分明。但燥邪, 一般不提其性质是属阴还是属阳。这是为什么呢?...

  • 儿茶治疗口腔病 胃溃疡糜烂性胃炎

    儿茶治疗口腔病 胃溃疡糜烂性胃炎

    儿茶为豆科落叶乔木儿茶的枝干或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的枝叶煎汁浓缩的干燥浸膏。性味苦、涩、凉,归肺经。具有收湿敛疮,生肌止血之功。《本草经疏》云其“今人多用外治,内服甚少。”由于儿茶外用具有很好的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的药效,笔者多将其用于内服或灌肠治疗口疮、食管溃疡、胃溃疡、糜烂性胃炎、直肠溃疡等,疗效甚佳。 口疮、扁平苔癣、扁桃体炎 儿茶治疗口腔病,代有记载。例如,《本草纲目》以儿茶与硼砂研末外搽,治牙疳口疮。《积德堂经验方》以儿茶与雄黄、贝母等研末外搽,治疗走马牙疳。《杂病...

  • 提高免疫力 防病抗病 中医疗法益处多

    提高免疫力 防病抗病 中医疗法益处多

    新冠肺炎的来袭,再一次让人们关注如何维护好自身免疫力、提高防病抗病能力的问题。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急症科主任贾维刚教授介绍,医学上所说的免疫力,是指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外源性异物、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对于普通人而言,免疫力低下一般都只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如劳累、睡眠少、嗜烟酗酒、久坐少动、情绪低落、焦虑、紧张、饮水少、饮食不规律、维生素缺乏等。贾维刚指出,一个人如果经常罹患感冒,且有倦乏、消化功能紊乱、唇周疱疹(俗称“上火”、嘴角起泡)等情况,就说明免疫力出现...

  • 太阴病的病机是“脏有寒”理中丸 桂枝人参汤

    太阴病的病机是“脏有寒”理中丸 桂枝人参汤

    太阴病的病机是“脏有寒”,即脾阳虚弱,寒湿中阻,其治则是“当温之”,即温中健脾燥湿,宜用“四逆辈”,以健脾燥湿、温阳散寒为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刘启廷从医70年,善用经方,现将其临床运用《伤寒论》太阴病温里三方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理中丸 《伤寒论》第396条:“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辨证要点:腹满而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