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第242页
-
中药塞鼻治病方
中药塞鼻疗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现介绍常用验方如下: 1.偏头痛:川芎、白芷、远志各10克.冰片 2克。共研细末.置瓶中密封备用,、每次取药末少许.以药棉包裹,塞入鼻孔, 2.急慢性鼻炎:青苔适量.晒干研末.每次取少许.以药棉包裹。塞入鼻孔.两侧鼻孔交替。 3.急性腰扭伤:木香10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药末少许.以薄棉包裹.塞入鼻孔.两侧鼻孔交替. 4.神经性牙痛:白芷、细辛、防风、高良姜各 5克。诸药焙黄研末.贮瓶备用:牙痛时取药末少许.塞入对侧鼻孔.深呼吸1~2分钟。 5.急性乳...
-
挑背筋法治疗多种疾病
挑背筋法是用针在人体背部某一部位挑断小白筋(白色纤维状物,健康人没有)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多用于治疗腹痛、痔疮、脱肛、肛裂等疾病。 具体方法:患者显露背部,医者用一根锥针在火上烧一下,在背部仔细寻找一根长约几分、淡白色的筋,找到后用针尖从筋的中部将其挑断即可。 而土家族放血疗法是一种用瓷瓦针或瓜子刀刺破人体某部位的小血管,以致出少量血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如霍乱、蛇咬伤、痧症、晕厥等多种疾病。 如霍乱症,上呕下泻,在舌根正面将一绿筋刺破出血;蛇咬伤后,将伤处刺出血,用力挤压,使毒气随血而排出;...
-
畲族治病善用药引子
三明畲族人们在应用青草药外治疾病时,常常加入一些药引子来增强疗效,减低青草药的毒副作用。作为一种民间疗法,药引子治疗疾病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其方法丰富而实用。 常用的药引子有:蜂蜜、白糖、红糖、冰糖、糯米、浓米汤、米泔水、面粉、白酒、黄酒、米酒、酒糟、红曲、白曲、食盐、醋、茶油、桐油、清凉油、茶叶水、蛋清、生石灰粉等。药引子一般多单味使用,也有两味合用的。比如:白曲和红糖、白酒和红糖、白酒和面粉、茶油和蛋清、酒糟和醋、酒糟和食盐配合使用。将药引子与青草药共捣烂外敷患处。例如:鲜醉鱼草叶烘软.与食盐共同搓烂后...
-
立冬坐功祛病健身
陈希夷坐功相传是宋代养生家陈抟所创,其功法图 出现于明代。本法与24节气相配,其中立冬坐功可祛病健身。 立冬十月节坐功:每天凌晨1-5点之间,盘腿正坐,两手提至胸前,掌心向上,两臂内旋,双掌向前推出,同时头向左转,两臂随后缓缓落下,头转向正前方。然后,依式再重复双臂动作,头转向右侧。如此反复,左右各做15次。最后,牙齿叩动36次,调息吐纳,将津液咽入丹田9次。 主治:胸胁积滞,虚劳邪毒,腰痛不可俯仰,嗌(咽喉)干,面尘脱色,胸满,呕逆,食滞,头痛,耳聋,面颊肿,肝逆面青,目赤肿痛,两胁下痛引小腹,眩晕,眼胀痛等疾病...
-
哪些病适合找中医
生什么病要找中医?专家介绍,中医治疗疾病时,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因人而异、辨证施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除了治疗病毒性疾病有优势,对功能性疾病、慢性病、老年病,还有原因不明或者是病因很复杂的病,以及精神神经系统方面的病,比如面瘫、口眼歪邪、失眠、抑郁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都有用。 还有一些皮肤疾病,比如湿疹、神经性皮炎、脱发、银屑病、白癜风等,多为免疫功能出了问题,最合适找中医看。 很多原因不明的病症,如胸闷、胃痛、疲劳乏力、便秘、盗汗等,任何一个症状长期困扰您,都不会是小事...
-
风为百病长 入春要防风
风为春季的主气,属六气之一。如果太过或不及则成了一种致病因素,会使正气虚弱或体质易感的人发生疾病。这时,则称之为风邪,居中医理论中“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首。 《素问·风论》中提到“风者善行而数变”。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状变幻无常的特性。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 风邪有内风和外风的区别,外风的症状主要有出汗、怕风、头晕、头痛、皮疹等,最常见的就是伤风感冒。 在《素问·...
-
六味地黄丸的适应病症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家喻户晓的补肾中成药,其配方出自宋代名医钱乙。该药自古沿用至今,备受历代医家推崇,被后世誉为“补阴方药之祖”。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下列症状:腰膝酸软、骨蒸潮热、手足心热、盗汗、头晕目眩、耳鸣、口干咽痛、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多梦、皮肤粗糙、须发早白、乏力、不耐劳作等。 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制药工艺的进步,目前六味地黄丸已被制成多种剂型,如口服液、蜜丸、、水丸、浓缩丸、胶囊、冲剂等,使用更加方便。在临床上,六味地黄丸的使用面和适应病症也不断被拓宽,根据有关文献记...
-
常见病穴位疗法的取穴技巧
慢性胃炎 主要症状 轻微恶心感、食欲不振,胃部有持续性或阵发性的疼痛。饭后上腹部有微痛感或呕吐症状。 最有疗效的穴位 合谷穴和中脘穴 注意事项 孕妇最好改用足三里穴,不用合谷穴,因为合谷穴容易引发流产。 手轻握空拳,弯曲拇指与食指,两括指尖轻触、立拳,以另手掌轻握拳外,以大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即是合谷穴 取胸骨斜突与脐的中间点即是。 胃溃疡 主要症状 脸色苍白、唇浅黄、疲倦虚弱。伴有胃胀气、呕逆、嗳气或吐酸水,严重时会出现胃出血、吐血、胃穿孔和突发性昏迷。 最有疗效的穴位 神门穴和足三里穴...
-
针刺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 颈椎病
唐某,女,31岁,会计,重庆市渝中区人。2010年5月10日初诊。 患者因“颈项强痛伴转动不便2小时”前来就诊。诉其今日晨起时感颈项部强痛,尤以左侧为甚,转动不便,颈项转动时感左侧肩胛骨内侧缘与颈项部有牵扯痛,查体:左侧颈项部及左肩胛部肌肉紧张僵硬,颈项左侧缘压痛明显,左肩胛骨内侧缘压痛明显,无明显放射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中医诊断:落枕(气血不畅,筋脉拘急);西医诊断:颈肌筋膜炎。 郭剑华治疗予以针刺左侧后溪穴。方法如下:嘱患者半握左拳取后溪穴,并用...
-
“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
黄女士患有颈椎病,不仅头昏、脖子痛,还伴有上肢麻木等症状。最近听说温灸可以治疗,她自己也买了一套工具在家治疗,可用了1个多月非但没有效果,症状反而有所加重,黄女士很纳闷,是否自己的操作不当? 这天,黄女士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她,黄女士的效果不好并非是操作出了问题,而是此法不适合她的病情。黄女士所患的脊髓型颈椎病,有可能是颈椎间盘脱出刺激压迫了脊髓,属于颈椎病中的较为严重的一种,用温灸的方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会耽搁最佳治疗时间。 灸法是一种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作用于人体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施灸的材料...
-
食熨疗法开宣皮肤腠理等 健身祛病
熨疗是一种简便有效、经济实惠的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散寒止痛、活血化瘀、消炎退肿等功效。食熨疗法属于熨疗的一种,即用某种(几种)食物加热后熨烫身体的某一部位,通过热感应机体内部或开宣皮肤腠理等,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茴香熨取茴香20克,粗盐500克,干锅炒热用布包好,熨关节痛处;或用小茴香250克,干锅内炒至微香时,用布包扎趁热熨关节痛处,可治疗关节痛和多种慢性神经痛等症。 盐熨取大粒粗盐(不用精盐)500克,于热锅中快速炒热后,装入布袋,熨肚脐和腹部,适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菌痢、痛经及过食生冷或刺激性食物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