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第247页
-
夏季谨防水果病(二)
桃子:桃子味甘酸.性温,有生津润肠、活血消积、补气养血、丰肌美肤的作用。健康人应注意,一天吃桃最好不超过两个,否则会出现口干、口渴、咽喉疼痛、长疖子、便秘等多种上火症状。平时内热较盛的人更应避免吃桃。否则会他得火热更盛。由于桃子表面有一层桃毛,会刺激皮肤,引起皮疹,若吸入呼吸道,则会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状,所以吃桃前应用盐直接搓桃皮,再用水冲洗,能较干净地去除桃巴。 西瓜: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但由于西瓜属甘寒之品,平素患有慢性肠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中医辨...
-
下消型糖尿病药膳
下消型糖尿病,主要是肾阴虚。主要症状是口渴多饮,小便 频数,量多,尿如脂膏,头晕,目糊,腰膝酸软,口干,舌红, 脉沉细而数。 能制作药膳的药物有:山药、熟地、茯苓、枸杞子、五味 子、附子、鹿角片、菟丝子、党参、人参、黄芪、土地、山茱 萸等。 能选用的食物有海参、墨鱼、海蜇、虾类、韭菜、鸡肉、鸽 肉、鹌鹑肉、石斑鱼、鱼翅、鲍鱼、鱼肚、燕窝、蔬菜类、蛋 类、牛奶、龟肉、甲鱼肉、马奶等。现介绍几种供大家选用: 淮山药枸杞子粥 【配方】枸杞子、淮山药各lO克,粳米50克。 【制作】 1.枸杞子,淮...
-
莲子治病食疗方四则
莲子是常用的食疗佳品,其味甘、涩,性平,有镇静安神、补中益气、养心益肾、聪耳明目、涩肠止泻等作用,对于夏季高发的腹泻、便秘、失眠、心悸、眼睛干涩等病症,都有很好的疗效。针对不同的病症,可选择不同的莲子药膳。 莲子龙眼百合粥治失眠莲子(去心)10克,龙眼肉9克,百合12克,与小米 50克一同熬粥,每日晚餐食用,可养心安神,对失眠、焦虑、心悸、神经衰弱等病症,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莲子芡实粥治腹泻莲子(去心)30 克,芡实20克,薏苡仁40克,与粳米50 克一同熬粥,当日分2次吃完,有健脾、渗湿、止泻的作用,对脾虚腹...
-
扁豆治病食疗方五则
中医学认为,扁豆性平味甘。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养胃下气,补虚止泻的功效,不仅能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胎动不安、酒醉呕吐等病症,还是治疗夏令暑湿内侵、痢疾肠炎的良药。现介绍几则扁豆治病食疗验方如下,供患者选用。 一、扁豆莲子饮取扁豆24克,莲子(去芯)30克。加水煮汤食用。每天 1剂,分1~2次服。能清热祛暑、滋补健身。适用于产后或病后体弱。 二、一味扁豆汤取扁豆60克,水煎煮,连汤带豆同服。每天1次。能固胎止带。适用于妇女白带过多、胎动不安,呕逆等。 三、二豆山药粥取...
-
诸葛亮巧用辣椒治风湿病
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从荆州直取西川,夺取益州(今成都),刘璋被降。刘备之蜀兵大多来自中原地区和湖北荆襄人氏,但益州冬季霜雾迷漫,夏季雨水频繁,特殊的盆地气候,致使潮湿侵入人体关节,时间一久形成疾病。兵将反映关节酸痛、四肢无力、口淡舌腻、食欲不振。病号日益增多,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此时,随军大夫和社会医生诊治,药石用得不少,仍难除疾。益州城北防守大将张飞将病讯急报丞相诸葛亮。诸葛亮四访百姓和当地名医,求得病因。此病乃是益州过于潮湿所引起的风湿病,三国时期,战争四起,医疗技术及手段限制,药物缺乏,好转缓慢。诸葛亮...
-
病理性出汗的食疗方:自汗 盗汗
由于气候炎热以及运动、食辛辣大热之物而汗出,是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但是有些出汗却是属于病理性的。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人就常常容易出汗,如贫血、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气管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病症。中医认为,若是时时出汗、稍微运动后出汗更多,常伴有汗后怕冷、气短乏力等症状称为自汗。在睡熟后不自觉地出汗,醒后即止,汗止后常伴烦热、口渴、面红等症状称为盗汗。无论是自汗还是盗汗都与体质虚弱有关。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用药膳治疗自汗盗汗,实践证明确实疗效显著,且病人乐于接受。 自汗 中医认为一般是...
-
糖尿病人保健二食方
方一:材料 绿豆50克、南瓜500克。 调料 盐适量。 做法 1.绿豆冼净,加盐拌匀,略腌一会儿;南瓜去皮,抠去瓤,洗净,切片。 2.沙锅内加适量水,先下绿豆,置大火煮沸约2分钟,加水再煮,下人南瓜,盖上沙锅盖,小火煮30分钟,到绿豆开花即可。 小贴士:南瓜富含维生素,是一种高纤维食品,能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并能增加饱腹感。 方二:材料 苦瓜250克、蚌肉100克。 调料 盐适量。 做法 1.苦瓜洗净,切成小片;蚌肉洗净,切片。 2.将蚌肉与苦瓜一起煮汤,加盐调味即可。 小贴士:苦瓜虽苦,但是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有...
-
痰瘀相关学说 痰浊和瘀血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涌现出来,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而痰瘀易停滞络脉,形成病络,逐渐发展为络病。研究痰瘀相关学说和络病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慢性疑难杂病及指导其临床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探索痰饮、瘀血与络脉损伤之间的相关联系,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掌握络脉的病理变化,研究络病的病因病机,可指导现代多种疑难杂病的治疗。 理论溯源 痰瘀相关学说 痰瘀相关即痰瘀同源、同病、同治,它滥觞于《黄帝内经》中“津血同源”这一...
-
中医“病”的认知甚至早于对“证”的认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建英 李小茜 何建成 编者按:病、证、症是中医理论体系中层次有别的对人体疾病的反映,对于病证的诊断均不可或缺。综合病、证、症三位于一体的诊断思维模式,逐渐发挥出中医学在疾病诊治方面的优势,意在厘清病、证、症的概念,以辨证为核心构建诊病-辨证-识症三位一体的诊疗模式,勾勒中医学诊疗的基本框架,全方位、多层次地体现中医学的诊疗特征,充实了中医诊断的内容。本版特分上、下两篇刊发全文。 病、证、症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含义不同,可从不同层次反映疾病的特征,作用不可替代又互为...
-
《黄帝内经》现代中医体质与疾病
中医体质学说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 并成为中 医基础理论一门新的独立分支学科。 建国后, 从第 七版国家统编《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开始, 专门出现 “体质” 一章, 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藏象等章节相 并列, 此种变化可视为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的变革。 《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 《内经》 ) 为中医理论的奠基 之作, 在以阴阳五行学说、 精气学说、 象思维、 整体 观为核心观念的基础上, 其对体质形成、 体质影响因 素、 体质差异现象、 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体质与治疗 有着全面的认识, 是现代中...
-
中医病机辨证体系的基本框架
以病理因素为纲,主体证候病机为条目,兼夹病机、复合病机为主要单元,构建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 基本思路 以病机证素为核心 病机证素的主要内容是病理因素,病理因素是病变的实质,审证求机的核心是推求病理因素,它反映了病机的转化和演变。单一病机证素由单一病理因素演变而来,如风、寒、暑、湿、燥、火、血瘀等。兼夹病机证素是单一病理因素的主次相兼为病;复合病机证素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病理因素复合,产生质变,从而构成证候诊断的依据,论治的基础。 以脏腑为内涵 人体气血阴阳的生成根源于脏腑,脏腑的机能正常与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