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病 第240页

病 第240页

  • “文化遗产”中神奇的治病良方

    “文化遗产”中神奇的治病良方

      在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国务院近日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91项。包括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值得关注的是,传统医药的少数民族医药疗法也有不少入选,今天我们就带您一起看看这些神奇又有效的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本疗法原流传于壮族聚居的柳州地区,现已在全国300多家医院推广使用,并传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   线点灸疗法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预期的治...

  • 可以治病的花香处方

    可以治病的花香处方

    解郁花香处方 黄花、紫罗兰、柠檬花、郁金香、牡丹花、芍药花、茉莉花、桃花、梅花、山栀花、兰花、桂花、迎春花。主治情志忧愁悲哀之病征,多用于情绪不佳、精神抑郁类患者。 益智花香处方 薄荷、菊花、茉莉花等,可使思想清晰、思维敏捷,具有醒脑益智之功效,多用于智力不良的患者,如帮助弱智儿童和老年痴呆者醒脑益智。 定神花香处方 合欢花、水仙花、百合花、菊花、莲花、兰花、茉莉花等,主治心神毋宁,烦躁易怒等证,多用于性急、烦躁、头痛、失眠患者。 祛寒清热花香处方 丁香花、茉莉花、梅花多用于虚寒证的病人;紫薇花、瑞香花、兰...

  • 苗医望鼻 瑶医观甲诊病

    苗医望鼻 瑶医观甲诊病

    苗医望诊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通过望鼻子可以诊断疾病。苗医望鼻子诊病分为3个部分。 望色泽:鼻淡白无泽或鼻尖色白、色青,或黄而失泽,均为冷病。若鼻腔内潮红或赤肿,或鼻尖色红为热病。鼻尖色黑失泽多有肾病或腹中水毒过重。女子鼻翼色红肿大多有闭经,小儿鼻尖色白多为乳食积滞。男子鼻翼色黑下连人中,多有阴茎、睾丸疾病,,女子鼻翼色黑,多有女刁科经带疾患。病中鼻黑如烟熏,或鼻尖苍黄而枯,均为危重之象。 望形态:鼻内生瘤谓之“鼻舌”。鼻小平塌凹陷,主体弱多病。鼻翼煽动,呼吸困难多为“飞蛾症&...

  • 闻吸疗法治疗多种疾病

    闻吸疗法治疗多种疾病

    闻吸某些药物的气味治病最早见于马王堆出土的医药书籍中。药物的气味通过溢散作用进入人体,治疗疾病,其方法有多种,如塞鼻法、门罩法、香囊法、药枕法等。 塞鼻法 将药物研成粉末或制成一定的剂型,塞人鼻孔,通过嗅吸药物的气味防治疾病。治疗偏头痛:用川芎、白芷、远志、冰片各10克研粉,放入瓶中密闭保存。使用时倒出药粉,用干净布包裹,塞入鼻孔中,可治疗偏头痛。治疗各种慢性头痛:用薄荷 15克,艾叶20克,细辛1克,白芷20克,麝香10克、冰片9克,研成粉,每次取1克用纱布包裹塞鼻,治疗慢性头痛常能收到理想效果。治疗各种鼻炎:...

  • 轻松按摩面部防治秋冬病

    轻松按摩面部防治秋冬病

    人到中老年,身心机能开始衰退,抗病能力不断降低,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果只靠卧床静养,则身心功能难以保持,更难以康复。要健康养生长寿,最重要的是努力发现和发掘人体自身的保健能力,进行防病治病。为此,中老年人须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保健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自我保健的实践中。日前,北京中医医院中医专家宋孝瑜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采取自我疗法,防治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例如,按摩、气功、刮痧,既简单易行,又疗效显著。眼下,正值秋季,特向中老年人介绍“面部自我按摩养...

  • 冬病夏治 巧用艾灸

    冬病夏治 巧用艾灸

    中药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 一种治疗方法,其实,对于一些皮肤过敏 或有其他不适宜采用中药外敷治疗的 人,还可以采用艾灸、饮食疗法、拔火罐、 热疗(日光浴、远红外舱、温泉疗法、沙滩 浴)等疗法。 最常见的是艾灸,夏天由于天气热、人体内热,还有艾灸本身的热度,可以借 助特定的穴位,用温热的药物进行灸疗。 艾本身就有温通、活血化瘀的作用,燃烧 后,可以使热气内注,把深伏在人体内部 的寒邪驱逐体外,使人体阳气充沛,达到 温通经络、扶正驱邪、培补气血的作用。 艾灸简单易操作,是常见的保健预防方...

  • 手足发凉需提防四种病

    手足发凉需提防四种病

    在天气变化的时候,很多患者因手足发凉来风湿科就诊。医生提醒患者,出现手足发凉应考虑以下疾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吸烟的中年男性,早期表现为小腿和足部皮肤发凉、颜色苍白或变紫,行走时感觉疼痛、酸胀,稍作休息后可以缓解。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会出现患肢皮肤干燥、肌肉萎缩,疼痛加重,夜间尤为明显。当有上述症状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本病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者常同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主要表现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相似,但其发病部位较广泛,常同时累及...

  • 蒙医按时辰给药治病

    蒙医按时辰给药治病

    蒙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界的规律有相通之处,自然界在一日之内有寒热偏重的特点,人体在—日内也有寒热偏重的变化。一天中人体在早晨属于赫依 (相当于气)偏盛的时候;中午属于希日(相当于热)偏盛的时候;晚上属于巴达干(相当于寒湿) 偏盛的时候,因此在治病给药时也是依据此种规律并结合患者病情特点给予不同寒热性质的药物治疗。 根据这3个时辰人体生理变化规律用3种不同的药物,如早晨可用偏热的药;中午用偏凉的药;晚上给偏温的药,并且-在饮食上也要相应配以热、寒、温性的食物以配合和加强药物疗效。并且根据希日...

  • 维吾尔族用石榴治病

    维吾尔族用石榴治病

    石榴(维语叫阿娜儿)不仅酸甜可口,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用石榴来治疗疾病。 石榴皮:石榴皮有固涩、止泻、健胃、驱虫的功效。当地民间将石榴皮用木炭火焙至微黄,泡水频饮,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取石榴皮、野沙枣适量水煎服治疗腹泻效果更佳。石榴皮水煎取浓汁能治疗绦虫病。 石榴汁:石榴汁有较好的补血、安神、健胃、养颜的功效。维吾尔族民间流传每天喝一杯石榴汁,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多余脂肪,并能软化血管,还能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石榴汁与核桃仁同服可健脑、提高记忆力,与桑葚汁同服能治疗贫血和失眠。 石榴子:将石榴子研...

  • 生不生病看印堂?

    生不生病看印堂?

      “你印堂发黑,必有凶灾”,路边算命先生神叨叨地一句,不知将多少无知的人吸引来算命。事实上,印堂发黑真的可能预示着身体某些凶兆的来临,比如心脏功能不强或者脾胃虚寒;印堂发红则可能预示着人的血气充溢。观察印堂也是中医面诊的内容之一,中医师常会用印堂颜色的深浅和症状来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印堂可反映多种疾病   两眉之间的部位叫做印堂。印堂可以反映多种疾病的征兆,这是因为印堂这一区域是人体几条重大经络的汇集之处: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督脉穿印堂而过。   ...

  • 壮医探病诊法

    壮医探病诊法

    壮医探病诊法,是在疾病错综复杂,一时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或病者“巧坞”已乱,昏不知人,无法询之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些特殊诊断方法,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诊断性治疗。壮医有时还借助探病法判断预后吉凶。探 病诊法古代壮医用得较多。 1.痧病探病法 若于患者体表见红色或 紫红色痧点,或于肘窝、胴 窝、舌下见青蓝色痧筋,或于 患者胸背、上臂等部位刮出 痕如蛇状隆起,或病者伴全 身不自然,疑为痧病欲明确 诊断时,可试用下述方法探 病:①以生车头一片给患者 嚼,其不觉刺舌、喉痒,反觉 甘甜者多为痧病。②以炒...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壮医
  • 炭药治病作用独特

    炭药治病作用独特

    前几天,魏大爷因为痔疮出血去抓了几剂中药,回家后发现药袋里有一些黑炭样的东西。他一肚子不高兴,去质问药店为什么用“变质”的中药…… 结果,药师告诉他这叫“炭药”,是专门用于止血的,里面总共有好几种呢,不是什么变质。魏大爷的心里踏实了一些,可还是直犯嘀咕:啥是炭药呢,炭也能治病?其实,在中医处方里炭药很常用,尤其是各种出血病症患者所服的中药里,这种炭药就更多了。 所谓炭药,就是把中药烧、炒或煅制成炭,再行使用。炭药和治病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归...

  • 冬病夏治应辨别体质

    冬病夏治应辨别体质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一朵奇葩,对诸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慢性腹泻、风寒湿性关节痛、过敏性皮炎等疾病有着肯定的疗效。目前在各医疗机构中广泛采用的三伏天穴位敷贴,因方法简便、无长期服药之苦、价格低廉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但每种疗法都有适应人群,三伏天穴位敷贴也不例外。该疗法针对的疾病谱是冬季或受凉后容易发作或复发的疾病。适应的人群是处于疾病缓解期或稳定期,而不是在急性发作期;体质偏于气虚或阳虚,阴虚体质者则不宜。   比如哮喘之气虚者,临床缓解期通常表现为:气短声低,怕风,容...

  • 中医特有“油疗法”老年病宜用

    中医特有“油疗法”老年病宜用

    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路过河南南阳的一家农舍,忽被一群喊救命的人拦住,原来是家中有人性命危在旦夕。张仲景见患者面目俱黄,肚子鼓胀,忙嘱人取猪油四两,头发一撮洗净,熬成膏服下,两剂之后患者痊愈。北京中医药大学李玉环教授指出:这是中医特有的“油疗法”,只是近年来使用渐少,中老年朋友若能掌握油疗方法,对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寿大有益处。 李教授解释,所谓油疗就是用普通的食用油来保健和治疗。其实,食用油也有药性,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不同的食用油有清热、温补、润肠、安神等不同...

  • 观察耳朵色泽辨疾病

    观察耳朵色泽辨疾病

    在《黄帝内经》中就有 “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说法。中医早就有通过观察耳朵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病症的方法。 耳朵暗藏哪些健康秘密呢?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身体出现问题时,耳朵的相关区域也会出现反应。 正常人耳朵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可能是由于机体肾精不足;耳朵颜色淡白的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在耳...

  • 涌泉穴敷药治杂病

    涌泉穴敷药治杂病

    中药外敷涌泉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将药物研成细末,调成糊状,敷贴于涌泉穴,让药物经皮肤由表人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介绍几种外敷涌泉巧治病的方法。 慢性咽炎:取吴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加少许面粉与醋调和,做成药饼,将药饼蒸至微热敷双侧涌泉穴,敷后安睡8小时。若半夜脚心发热,则火气下行,说明起效。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急性扁桃体炎: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贴敷时取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晚...

  • 五音入五脏 防病又治病

    五音入五脏 防病又治病

    “五音疗法”最早是2000多年前我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出来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种民族调式音乐。古人认为,这五种调式音乐与人的五脏一一对应,都能通过影响人的情绪来改善相应的脏腑功能。 宫调式乐曲风格优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也就是像大地)一样宽厚深沉,古人认为这种乐曲可入脾(脾在五行中属“土”),脾胃不好的人可多听这种音乐。 商调式乐曲乐声高亢、悲壮、雄劲、铿锵,具有“金&r...

  • 维吾尔族民间用石榴治疗疾病

    维吾尔族民间用石榴治疗疾病

    石榴(维语叫阿娜儿),不仅酸甜可口,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用石榴来治疗一些疾病。 石榴皮:石榴皮有固涩、止泻、健胃、驱虫的功效.当地民间将石榴皮用木炭火焙至微黄,泡水频饮.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取石榴皮、野沙枣适量水煎服治疗腹泻效果更佳、石榴皮水煎取浓汁能治疗绦虫病。 石榴汁:石榴汁有较好的补血、安神、健胃、养颜的功效。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着每天喝一杯石榴汁.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多余脂肪,并能软化血管.还能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石榴汁与核桃仁同服可健脑、提高记忆力.与桑葚汁同服能治疗贫血和失眠。 石榴子:将...

  • 放屁 或是疾病预警信号

    放屁 或是疾病预警信号

      人们常用“屁大的事”来比喻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放屁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人们总不愿将其提上台面来,也很少去留意,但屁却是人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平时应多加留意。   臭屁   若屁奇臭难闻,有可能是消化不良,或摄入过多的肉类酸性食物,或由于消化道出血,血液滞积在肠腔内所致,也有可能是肠道内发生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小肠炎等炎症。此外,恶性肿瘤晚期,因癌肿组织糜烂,蛋白质腐败,由于细菌的作用,放出的屁也会很臭。有时,进食过多大蒜、洋葱和韭菜等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也会使屁变臭,...

  • 看脚10秒钟 辨病15种

    看脚10秒钟 辨病15种

      你想在10秒内不摸别人的额头就知道他的健康状况吗?偷偷地瞄下他的脚吧,脚部的特征可以揭露出健康的秘密,下面,中医教你如何通过双脚看健康状况。      1、脚频繁痉挛   问题症结:脚突然抽筋,或是肌肉的猛然收缩,可能是由锻炼或脱水引发的短暂情况。有时候,在躺着的时候,一块肌肉或周围一片肌肉会突然痉挛,之后会伴随有酸痛。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那么你的饮食应该增加钙、钾和镁的摄入。孕妇在晚期妊娠一定要小心,要增加血流量,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解决办法:试着弯曲脚,按摩疼痛的部位。也可以用冷毛巾或消毒酒精来使肌肉...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秒钟
  • 棒槌拍打治杂病

    棒槌拍打治杂病

    棒槌疗法是民间常用的一种治病方法,通过棒槌在患者某些特定部位上进行轻重不同而有节奏的拍打来治疗疾病。按照中医经络理论,棒槌疗法是通过在十二经脉和十二皮部的拍打,促使经络疏通、气血调和、关节润滑,从而达到强筋健骨,脏腑调和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棒槌疗法能增加肌肉、肌腱、韧带的张力和弹力,可以防治肌肉萎缩。由于肌腱韧带的收缩力加强和活动量增加,促进关节润滑液分泌吸收过程的活跃,从而解除关节疼痛,消除关节积液,扩大关节活动的范围,并对肌肉所附着的骨骼也将产生刺激,促使其产生相应的调整和加强。另外,棒槌拍打还可刺激神经血管...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杂病
  • 中药药浴夏秋常见病

    中药药浴夏秋常见病

      中药药浴是祖国医学的一种最常用防治疾病的疗法,对于防治疾病与养生保健均有独到疗效,同时它简便实用。这里针对几种夏秋常见病,介绍药浴的配方。   1.婴幼儿痱子 金银花10克,连翘30克,煎取两次药汁倒入浴盆中,加温水3~4面盆,水温35℃~40℃。给婴幼儿洗浴,每次浸泡30分钟,一剂药可以洗浴两次。   2.狐臭 用芙蓉叶、藿香、青蒿各30克,煎取两次药汁,倒入浴盆中,加温水适量洗浴,同时用药液敷擦两侧腋窝。隔天洗浴1次,每次30分钟,能减轻或者消除腋臭。   3.皮肤护养 用玫瑰花、茉莉花、枸杞子适量,...

  • 雷火灸 迅速“灸”走疾病

    雷火灸 迅速“灸”走疾病

      所谓“雷火灸”,是一种起源于明代的灸法,就是用一种特殊药物制成的条柱,点燃后悬灸穴位,可以起到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的作用。   香伽瑜伽养生美容会所负责人韦雨静表示,与传统灸法相比,“雷火灸”除了可以温热穴位外,它比艾灸更强烈,火力更大,渗透力更强。她指出,雷火灸根据不同种类的疾病,配制不同的雷火灸条,采取不同的操作手法。灸条燃烧时最高温度可达240℃左右,其热力与红外线照射作用相当。可以治疗的疾病有:   1.眼病。雷火灸治疗视网膜...

  • 康良石独具特色的肝病治疗学说

    康良石独具特色的肝病治疗学说

      康良石,1919年出生于厦门,作为康氏中医世家的第9代传人,17岁始继承家学,24岁时悬壶行医,始以治疑难杂症小有名气,继以精于治肝为著。1956年受命筹建厦门市中医院,后创建中医院肝病专科,学术上多有建树,自成一家。历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厦门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肝病顾问,《福建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福建省中医理论研究会副主任委员。1988年,他筹办了厦门国际中医培训交流中心。1991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 警惕胃食管反流病的危害

    警惕胃食管反流病的危害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胃食管反流病已经日渐成为一种高发的疾病,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为10%-20%。我国虽然尚未有过正式的全国性调查,但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统计显示,我国的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已经达到 5.77%,大城市患病率普遍更高,西安为16.98%,北京为 10.19%,上海为7.76%,浙江为 7.28%。专家指出,胃食管反流病不是什么大病而且也比较容易确诊,但由于其发病率高,且需要长期的治疗,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而月现在很多人对胃食管反流病还并不了解,往往会忽视它的症状而疏于治疗,进而可能引起癌变...

  • 大黄敷脐治糖尿病便秘

    大黄敷脐治糖尿病便秘

    便秘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神经病变的早期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外用大黄粉缓解便秘,方法简单,效果不错。 方法:取大黄粉5—10克,用米醋调成糊状。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脐部,注意避免着凉。先用75%酒精棉棒清洁神阙穴,再用大黄米醋糊填满脐内,按压铺平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5次为1个疗程。...

  • 小寒坐功祛病延年

    小寒坐功祛病延年

    小寒坐功祛病法,据说为宋朝摄生家陈搏所传。其行功图出现于明朝。《遵生八笺》中记载此功:“运主太阳终气。时配己足太阴脾湿土。坐功:每日子丑时,正坐,一手按足,一手上托,挽首互换,极力三五度,吐纳,叩齿,嗽咽”。 即:每天23时至次日凌晨3时之间,盘腿正坐,右大:腿压在左小腿上,右小腿稍向前放,左手掌按在右脚掌内上方,右手极力向上托举,掌心向上,指尖向右,转头目视上托之手。然后左右手足交换,动作相同,左右各15次。最后调息吐纳,牙齿叩动36次,鼓嗽津液咽人丹田9次。 主治:营卫气蕴、食入即吐、胃...

  • 老年常见病热吹法治疗

    老年常见病热吹法治疗

    热吹疗法是利用热气刺激穴位来治疗 疾病的一种方法,是在祖国医学经络学说 的指导下,在灸法、熏蒸等民间疗法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下面以电吹风为例,介绍几 种常见老年病的热吹治疗,但要避免过热 近距离直吹引起烫伤。 1.足跟痛:热吹承山穴(小腿后面正 中),一侧足跟痛吹一侧,两侧足跟痛吹双 侧。每穴15分钟,每天1次,连续5天。 2.寒凝腹痛:热吹足三里(外膝眼下3 寸,胫骨外1横指)、中脘(肚脐上4寸)、关 元(肚脐下3寸)、三阴交(内踝上3寸)等 穴。每次2穴,每穴10分钟,连续10天。 3.夜尿多:热吹三阴...

  • 苗医与病因与分类

    苗医与病因与分类

    苗医对病因的认知和对疾病的命名、分类等,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并体现了一定的规范性。 苗医认为,患病与不良的气候、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日、月、寒、暑、风、霜、雨、露、雾都可酿制风毒、气毒、水毒、寒毒、火毒等侵犯人体而致病。饮食不调、意外伤害、劳累过度、房事不节、情志所伤、先天禀赋异常等,也是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苗医对疾病的命名具有朴素、生动的形象思维特点,根据疾病外观征象,多以动植物形象、声音,金属色泽等取类比象命名,如双上肢抽搐像鹞鹰闪翅的口旷鹞子经”,膝关节红肿发亮、形如猫头的叫&ldqu...

  •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三伏贴”

    近年来,中医传统的冬病夏治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疗法中最为盛行的一种。夏季三伏时,人体阳气最旺盛,此时治疗某些冬季易发的疾病,可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夏季全身经络最为通畅,皮肤毛孔舒张,此时将药物贴敷在穴位上,药物经穴位透入机体,通过经络而刺激全身,可全面调整脏腑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时间 三伏贴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贴敷效果最佳。每年三伏大概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是一年里最炎热的时候。2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