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第181页
-
从分子水平谈清肺排毒汤作用机理 新型冠状病毒
该方包含948种化学成分,它们作用在790个潜在靶标蛋白上,这些靶标间相互作用可形成一个分子网络,多个中药活性成分可对包括病毒入侵、病毒复制过程的整个通路起作用,多方位保护机体。 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已蔓延全国,其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各类人群普遍易感,对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新冠肺炎至今尚无针对性的有效药物,西医药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而中医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临床数据证明效果显著 清肺排毒汤源自中医经典古籍《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
-
中药外治法的概念 常见病中药外治方
笔者在基层从事保健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二十多年来应用中医药知识为村民看病,并教会村民自采中药内服外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用桐树皮治马蜂叮咬、用马勃治外伤、外用仙人掌治多种疼痛疾病等既省钱效果又好。 中药外治法的概念 中药外治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各种治病方法。中药外治法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容易推广、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乐于被患者接受。在某些特殊病人身上,我学到了很多难得的经验,也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首先是为病人服务,从服务中学...
-
从伏毒理论论治高血糖代谢记忆引起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糖造成的“糖毒性”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缺失、紊乱、损伤,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概率,损坏自主神经,最终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手段主要通过控制血糖实现。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如果处于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靶细胞在后期仍能记忆早期高血糖时期的细胞通路及血糖环境,即便患者血糖控制较好、血糖水平降低,还是会出现糖尿病相关并发症[1,2,3,4]。有学者认为,高血糖的代谢记忆机制不仅对糖尿病疾病的治疗、预后有长期影响,而且可...
-
古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中医病因病机
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因长期糖尿病导致的肾脏毛细血管损伤的肾脏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大多无症状,后期渐见大量蛋白尿、下肢水肿、四肢无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1]。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是控制饮食和血糖、降压、调脂[2]。但随着病情进展,治疗效果降低,严重者会发展成肾衰竭,甚至死亡。笔者在临床学习过程中总结发现,以健脾益气、补肾益精、活血化瘀法治疗DN,可获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1 古代医家对DN...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国卫办医函〔2020〕1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诊断和医疗救治工作,我们组织专家在对前期医疗救治工作进行分析、研判、总结的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
丁甘仁治疗伤寒外感病经验浅析
丁甘仁(1865-1926), 名泽周, 生于江苏武进, 是近 代著名的医学家、 教育家。丁氏自幼聪慧, 不屑举子 业, 始学医于家乡圩塘冯绍成, 后求教于马培之学外 科, 其后又跟随汪莲石研习伤寒学。丁氏生平勤奋好 学, 博闻强识, 酷爱阅读古籍, 博采众方, 对张仲景《伤 寒论》 , 深信不疑 [1 ] 。丁氏常曰 :“医有两大法门, 一为 《伤寒》 之六经病, 二为《金匮》 之杂病, 皆学理之精要, 治疗之准则。 ” [2 ] 在治疗伤寒外感病方面, 他不以经方 和时方划清界线。受伤寒...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下消渴胸痹患者的防治初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通过飞沫和接触等形式传播[1]。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省武汉市暴发,并蔓延至全国。截至2020年2月26日,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8 191例,疑似病例2 491例,死亡病例2 718例,治愈病例29 921例。在疫情暴发且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研究表明,有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
-
湿热病邪所引诸多病症 中医验案详解
盛增秀治疗湿热病经验述要 湿热病是指由湿热病邪所引起的诸多病症的总称。临床上常以身热缠绵、胸脘痞闷、身重体倦、小便短而黄赤、口渴不引饮、舌苔黄腻、脉象濡数为主证;以发病慢、病程长、缠绵难愈为特点[1]。中医所称的“湿热病”, 涉及到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 涵盖内、外、妇、儿和皮肤各科。现代不少病症, 如肠伤寒、痢疾、胃炎、肠炎、肝炎、关节炎、尿路感染、盆腔炎、带状疱疹、湿疹、原因不明低热等, 从中医病因学和发病学来分析, 常与湿热病邪有密切的关系。湿热病作为临床常见病证, 已成...
-
孔伯华应用鲜药中成药辨治热病经验
孔伯华先生曰:“欲尽诸药之能,必须依据《本经》;欲尽诸药之用,必须参酌仲景《伤寒论》。”先生用药极有特色,自成一路,参《伤寒论》之法,借温热病之善用滋阴清热、芳透淡渗之品治疗各种热病及内科杂病。 选药用药注重药材道地性,如川军,川连,川柏,川郁金,川萆薢,川椒,杭菊花,广霍梗,雅连、仙露半夏、金钗石斛、鹅枳实。如一处方中用鲜石斛又改用金钗石斛,用后者取其质润、津液多,以适用津少阴亏的病人,早日恢复阴津,鲜品取其速效,制品取其质优,二者并用于一方中,煞费苦心。 炮制如法,如...
-
唐由之瞳神疾病辨证初探
唐由之教授是我国中医眼科的学术带头人, 他在7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 在中医眼科辨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从2008年起跟随唐由之老师学习, 现尝试将唐老师在中医眼科临床中对于瞳神疾病的辨证方法, 结合临床体会进行总结探讨。 微观辨证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 古代眼科医家仅凭肉眼, 不能窥到眼内组织结构及生理病理变化, 因此对内外障眼病难免会笼统和粗疏概括。近代眼科出现的裂隙灯显微镜和检眼镜以及眼底照相、造影等, 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眼内组织和病变, 扩大和深化了中医眼科的“望诊&rdquo...
-
夏秋季之湿温病 柴葛解肌汤立为主治之方
新订柴葛解肌汤系笔者老师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将《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增各药之剂近3倍并加炒地榆、连翘、青蒿而成。《伤寒六书》载柴葛解肌汤治风寒感冒,郁而化热,恶寒渐轻,身轻增盛,无汗头痛,心烦不眠等证,其病理为太阳经风寒未解,已渐次传入阳明经。石恩骏认为,夏秋季之湿温病,典型者如肠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可将新订柴葛解肌汤立为主治之方。 方药组成:柴胡18克,黄芩12克,白芍12克,炒地榆15克,生姜2片,葛根20克,羌活9克,桔梗9克,连翘15克,大枣5枚,甘草9克,白芷9克,生石膏30克,青蒿18克。水煎...
-
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 中医穴位主治疗法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耳鸣、耳聋的探究 耳鸣、耳聋均是听觉异常、听力下降的病证,两者病因病机大多相似,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耳鸣是自觉耳内鸣响,影响听觉;耳聋则是听力不同程度的减退,甚至完全丧失。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疗法,西医多从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方面论治,疗效欠佳。针灸在治疗该病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特别是针刺夹脊穴治疗该病更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推广的要点。本文将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耳鸣、耳聋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1 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对耳鸣、耳聋有诸多论述。程钟龄在《医学入...
-
《金匮要略》杂病与卒病 杂病与伤寒
思考《金匮要略》中杂病的历史沿革 杂病起初是今本《灵枢》 第 26 篇的篇名。自宋代 官方肯定仲景书为《伤寒杂病论》 , 赋予了仲景论治杂 病的重要地位。考今本仲景 《金匮要略》 未言及杂病之 名却是事实 。《伤寒杂病论》 成书当时为临证实录, 针 对的是热病证治, 杂病应是对伤寒的补充与发展 。《金 匮要略》 经后人改编或补充的成分很多, 使得它的原貌 模糊不清, 真正被改造成了杂病证治的专书。杂病的 概念后来发生改变, 甚至偏向于七情内伤, 可能偏离了 仲景的原意, 本文将此话题展开议论。 1 起源阶段:...
-
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案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张英栋临证擅用经方,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近日张英栋老师治疗一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收效较佳,现将该医案整理分析如下。 刘某某,女,52岁,2022年7月7日初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年余,口服阿罗洛尔5mg(每日2次)、盐酸贝尼地平4mg(每日2次);1年前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偏高,未针对血糖进行系统治疗。刻下症:全身怕热,头部汗多,晨起头闷,白天困乏,睡眠浅,易醒,大便日1~2次,偏稀,小便频,夜尿1次,食欲旺盛。身高164cm,体重89kg,体质指数33.09,腰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