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 第33页
-
辨证论治特发性脑积水 补肾健脾以固其本化瘀利水以祛其标
田金洲补肾健脾活血利水治疗特发性脑积水 正常压力脑积水是一种虽伴有脑室扩大但脑 脊液压力正常,以行走障碍、痴呆、尿失禁三联 症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头颅 CT 或 MRI 显示没有 相应明显的脑实质萎缩,而只具有典型的脑室扩 大。根据病因分为由外伤、感染及颅内出血等引 起的继发性和无明确病因的特发性。其症状进展 缓慢,其中特发性多为 60 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发 病多从数月或数年前开始,而继发性可在任何年 龄出现。脑脊液分流术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虽然治疗有效,但存在很多不良反应,并可引起 较多的并发症,且费用昂...
-
丁书文诊治房性早搏症候群思辨过程中隐含信息数据挖掘研究
丁书文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从事心血管专业的临床研究50余年,在多年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经验的积累中,首次提出房性早搏症候群。此症候群属中医学心悸范畴,可见于多种疾病。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立“心悸”之病名,后世医家对其不断整理完善,如朱丹溪提出心悸责之虚与痰,张景岳认为其多由阴虚劳损所致。 名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善于察觉大量隐含信息,采用独特的临证思维,从而形成新的病证概念和证治规律。丁教授在对房性早搏的治疗中,特别重视以“多汗”为主的特色症候群,分为阴虚...
-
秦建国高血压肾损害“肾络瘀损”辨治经验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对 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明确。根据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资料,我国城市居民高血 压患病率为 18. 8%,60 岁以上人 群 患 病 率 为 49. 1% [1 ] 。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高血压与慢性肾 衰竭进展相关 [2 ] ,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肾血管硬化、 肾小球萎缩坏死,因此持续高血压是慢性肾衰竭 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 [3 ] 。高血压既可以是肾功能 不全的病因,也可以是其后果,Ridao 等对 1 921 例不同肾病患者中高血压发病率的调查显示,高 血压总发病率为...
-
从寒辨治高血压病的思路总结
李士懋 ( 1936—2015) ,男,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 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第二、三、 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 50 余年,学验俱丰。在学术上坚 持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尤重脉诊,在临床上擅长 应用中医疗法治疗急症、心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等。 国医大师李士懋对高血压病有独到的认识,提 出从寒辨治、用温阳解痉法治疗寒凝证高血压病, 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1 ] 。现将李老师从寒辨治高血压病的思路总结如下。 1 从寒辨治...
-
儿童心脏神经官能症 辨证论治病案举隅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其他神经症状,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多见于青年人,尤以女性较多。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学习压力大、考试成绩不理想、与他人关系冲突等是发作的诱因。近年来,该病在儿童中发病率逐渐增高。儿童常以“喜长出气”“常叹息”而就诊,可有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常伴易激动、头晕、失眠、多梦等。现将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孙浩老中医治疗此病的经验归纳如下,以飨读者。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本病...
-
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 中医辨证病机治则方药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近年来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症可并发心衰、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破裂死亡等危险。该病病情危急、严重,变化迅速、易反复、死亡率高。西医应对心梗、心衰,目前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及介入治疗。 患者住院时的一般状况 患者龚某,男性,86岁,住院号:00038760。患者冠心病病史20余年,心力衰竭10余年。3天前餐后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喘憋,含服硝酸甘油5~6分钟后症状减轻。1天前无明显诱因心前区...
-
“瘀血”与“血瘀”辨析
血瘀或瘀血理论是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70年代开始, 不少学者将血瘀或瘀血理论与现代 疾病结合起来, 血瘀理论得到新的发展, 微观辨证 的发展使活血化瘀法应用范围也大大扩展, 但人们 也逐渐认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并未获得预期的治疗 效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运用血瘀理论, 有必要对 “血瘀” 与 “瘀血” 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研究。 瘀血、血瘀的关系 关于血瘀与瘀血概念内涵, 目前有这样几种观 点: ①瘀血与血瘀一致, 二者为表述差异。 《中医大 辞典》解释 &l...
-
出血性中风辨证论治针药并治
本文从辨证论治、针药并治及微创手术合并中药治疗3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现状,指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和不足,为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探讨、治疗出血性中风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出血性中风是指因风阳上窜,痰火内扰,气血逆乱,使脑络破裂,血溢于脑,出现突然昏仆、头痛、失语、偏瘫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患。本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等特点,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急性期的有效救治能最大限度地逆转病情,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故急性期的有效救治方案一直是中西医临床医学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现代中医大多从风、...
-
血瘀微观辨证高血压 中医从瘀而治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 可伴有心、 脑、 肾和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全身性疾病。研究表明,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达 29.6% [1] , 每年约有 200 万人死于高血压, 脑卒中导致死亡 71% 与高血压相 关, 冠心病导致死亡 53% 与高血压相关, 控制高血压 病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学 者提出, 血瘀在高血压中可独立或作为主证存在 [2] 。 临床研究也表明, 活血化瘀方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得到 广泛应用, 能提高疗效、 改善预后 [3] 。可见, 血瘀是高 血压患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重...
-
中风后遗症 辨证治则小续命汤加味
气血 李春生老师常以脉诊和舌诊来判断气分或血分。例如右脉虚大,脉大于左脉2~3倍即可判断其气虚;舌有瘀斑来判断血分是否有瘀。但具体用药还是要依据患者整体体质和中医经典论述来决定。现举一医案述之: 王某某,男,69岁,河南人。2014年9月3日初诊。 主诉:偏瘫已五年,左侧上下肢软弱,手足不遂,走路时左肩高于右肩。口角流涎,滴湿衣裳。近半年气短心慌、心悸,怕冷,喉痒,微咳,小便排出困难,大便正常等症状。曾患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以及前列腺增生。 检查:面部无明显...
-
史大卓辨治阵发性快速心律失常经验
阵发性快速心律失常属中医学 “心悸”范畴, 西医治疗包括药物和介入干预,虽然多数患者的 病情可以控制,但容易复发。中医药治疗阵发性 快速心律失常从整体入手,在四诊辨证治疗的基 础上,同时注意心功能、心肌供血等方面的变化, 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优势 [1- 2 ] 。史大卓教授从事中 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工作近 30 年,在诊 疗阵发性快速心律失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病因病机 史大卓教授认为阵发性快速心律失常除脏腑 实热或外感发热引起的心动过速外,其病机以气 虚、阴虚、心脾两虚...
-
从心肾相关理论探析心力衰竭中医辨治思路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是 指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排血量减少, 因而不能满足机体 组织细胞代谢的需要, 同时静脉回流受阻, 静脉系统瘀 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心衰是临床常见病, 多 发病, 变化较快, 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中晚期的严重并 发症。随着全球老龄化进展, 65 岁以上人口心衰发病 率占 1% , 76 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则更高 [1 ] 。目前, 心 衰已经成为全球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临床综合 征之一 [2 ] , 已成为 21 世纪最重要的心...
-
周仲瑛证治六辨高血压 辨别泻火与滋阴应用
□ 郭灵龙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若肝肾不足,阴虚及阳,仍当阴阳并调,温清并用,在温阳药中加入滋阴药物,阴中求阳,滋阴济阳,并佐以苦泄之品,以防温药助阳伤阴之弊,同时还寓有“从治”之意,有利于诱导虚阳的潜降。通过温清并用,达到阴阳并调的目的。 肝主疏泄,又主藏血,与气血关系最密,且为本病的主病之脏,故调气以平降、疏利肝气为要,和血亦多选入肝之品。由于气血失调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病理变化,且每与风阳痰火相因为患,故调气和血常与熄风、潜阳、清火、化痰诸法配合使用,但须按其主次选方...
-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post - stroke cognitive im- pairment, PSCI) 指与急性脑卒中相关的认知单领域或 多个领域功能下降, 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或复杂性 工具性日常能力的不同程度受损的临床综合征 [1 ] , 为 脑卒中发病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研究表明 PSCI 的发病率在 43% ~ 57% , 其中卒中后 3 个月内 PSCI 发病率为 56. 6% [2 -3 ] 。研究表明 [4 ] , PSCI 患者的认知 领域以视空间、 执行功能及延迟记忆受损最常见。故 祖国医...
-
心悸之房颤辨治方论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 一。 中医将其归为心悸, 其发生与感受环境影响之外 因与饮食、 情志、 药物等内伤有关, 有气血阴阳之虚 和痰饮风毒之实的病机特点, 并与心神相关。 中医治 疗房颤在缓解心慌症状方面优势明显。 本文挖掘古 籍方书, 结合临证实践, 参考心悸中医诊疗指南评价 研究及相关数据挖掘的结果 [1-2] , 甄选方理深厚且临 床行之有效的古方, 根据治法进行归纳, 并从方源、 方解、 临证应用方面进行阐述。 治心调营卫 1. 温阳化饮, 潜镇安神 《伤寒明理论》云: &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