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林 第4页

林 第4页

  • 冠心病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吴林鹏强心方

    冠心病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吴林鹏强心方

    吴林鹏,主任医师,教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多年,临证经验丰富,擅治内科、儿科疾病,尤在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有独到见解。 组成:黄芪30克,五味子1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桂枝10克,丹参15克,枳实10克,葶苈子10克。 功能: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主治:气短乏力,胸闷心悸,喘咳痰壅,动则加重,尿少浮肿,畏寒肢冷等症。如冠心病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方解:黄芪补气升...

  • 张琼林针药 拟诊 麻痹性肠梗阻

    张琼林针药 拟诊 麻痹性肠梗阻

    张琼林,主任医师,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善于治疗内、妇科等疑难病以及急危重症,疗效卓著。笔者随师临证十余年,兹整理一验案如下。 1980年4月30日下午,张琼林突然接到某医院全院大会诊的邀请通知书。患者为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老军官。刘某,男,77岁,感冒迁延月余,无痛血尿2天后做逆行肾盂造影检查,因机械故障,操作约2小时,本来形体虚羸,弱不禁风,术中折腾后,正气日衰,腑实难行,以致矢屁不通,8天来腹胀如箕,叩之如鼓,肠鸣音几乎消失。拟诊:麻痹性肠梗阻,保守...

  • 仝小林从湿热论治肠上皮化生

    仝小林从湿热论治肠上皮化生

    湿热蕴结是肠上皮化生的核心病机。治疗要点:一为改善胃内湿热环境,改善黏膜生存状态,使其滋润;二为保护消化道黏膜,不局限于胃黏膜;三是仍需要继续寻找针对某一靶点的特效药。 仝小林临床常使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山茱萸为基础方治疗此病。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泻胃热,解毒利湿,二药均为甘凉之品,燥湿而不伤胃阴;山茱萸为治疗肠上皮化生的经验用药。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非独立疾病,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合并存在,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治疗目前多从肝、脾、胃等方面论治,病机多为脾虚、胃热、血瘀,并...

  • 刘沈林治疗肠道病经验

    刘沈林治疗肠道病经验

    全国名中医刘沈林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是著名脾胃病学专家,从医多年,经验丰富,建树颇多,在治疗脾胃病、肠道病、肿瘤疾病及疑难杂病方面学验俱丰。肠道疾病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病种众多,中医大体归于泄泻或便秘范畴,其病机总属肠腑传导失司,同时亦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兼见寒热虚实之别,初病久病之异,证情较为复杂,临证施治难度颇大。刘沈林治疗肠道病善用经方,审证求因,圆机活法,多方组合,多法组方,精心配伍,病证结合,临证屡获佳效。 从脾论治兼顾肝肾 脾虚湿阻,气机不利是关键慢性泄泻一证,可见...

  • 李聚林从“治中焦如衡”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李聚林从“治中焦如衡”论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胃灼热、顽固性咳嗽等一系列表现的慢性疾病。经过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8~12周后胃灼热和/或反流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称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1]。有研究显示,RGERD占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30%~40%[2,3]。目前,该病病因病理尚未明确,可能与持续胃酸反流、食管黏膜完整性持续被破坏、持续胃或十二指肠非酸反流、食管高敏感性等因素相关[4]。李聚林,主任医师,硕士研...

  • 林燕善用对药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林燕善用对药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涵盖面比较广泛,临床接诊最常见的有以咳嗽为主症的上呼吸道感染及慢性咳嗽;以咳喘为主症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发热、咳嗽、咳痰、喘息为主症的小儿肺炎。河北省中医院儿科专家林燕善用对药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现总结其常用对药经验如下。 桑白皮 地骨皮 桑白皮、地骨皮合用清肺热止咳。林燕常用此对药治疗小儿肺热咳嗽。 桑白皮性寒,味甘,归肺经,寒能清热,故可用于清肺中实火,泻肺中水气,治疗肺热咳喘,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泻白散治肺气热盛,咳...

  • 西瓜霜治病方:桂林西瓜霜

    西瓜霜治病方:桂林西瓜霜

    组成 西瓜霜,硼砂 (煅),黄柏,黄连,山豆根,射干,浙贝母,青黛,冰片,无花果(炭),大黄,黄芩,甘草,薄荷脑。 制法 以上14味瓜霜、硼砂、青黛、冰片、薄荷脑外;其余黄柏等9味粉碎成细粉;将西瓜霜、硼砂、青黛、冰片和薄荷脑分别研细,与上述细除西粉及适量的二氧化硅、甜菜苷、枸橼酸等辅料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 本品为灰黄绿色的粉末;气香,味咸、甜、微苦而辛凉。 功能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燥湿收敛。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口腔溃疡,牙龈肿痛或出血,乳蛾口疮,小儿鹅口疮及轻度烫火伤与创伤出血;急、慢性...

  • 杨保林对桃核承气汤在喘证的应用

    杨保林对桃核承气汤在喘证的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教授杨保林对桃核承气汤在喘证的应用上有着自己的思考。   他认为“危重急症,皆属邪气极盛,或正气甚虚。”桃核承气汤来源于《伤寒论》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在临床中,多种原因引起突然急性发作的呼吸喘促,呼吸不相接续,喝喝息数,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或至喘脱;症见面青唇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的病证,其病情极为凶险,皆为内科急危重症。  ...

  • 甲亢 雷昌林治验

    甲亢 雷昌林治验

      王某,女,41岁,1994年8月10日初诊。   患者主诉患甲亢四月余。患者初感食欲亢进,消瘦,心慌,烦躁,自汗,手颤,还不再意,症状逐步加重才感到害怕,赶紧到某陆军医院化验检查,确诊为甲亢症,随坚持服甲亢片及谷维素一个半月,但症状仍不感轻,故寻余治疗。   患者面红,烦躁失眠,头晕无力,四个多月来,每天食1.5斤以上,但却消瘦十几公斤,动则心慌气短著,两手颤抖,月经量已显著减少,苔薄黄,脉浮滑数。   此为肝阳上亢,气阴两虚;治以平肝潜阳,益气滋阴。   处方:钩藤12克,夏枯草15克,草...

  • 雷昌林治葡萄疫验案

    雷昌林治葡萄疫验案

      孙某,女,18岁,1971年4月20日初诊。   主诉:过敏性紫癜13日。患者于3月29日以急性肾炎住院治疗,4月7日发现双下肢出现鲜红色皮下出血疹,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考虑过敏原为链霉素所致,遂停用该药,给予扑尔敏,钙片等治疗,无效。   4月16日双上肢又出现较多鲜红色皮下出血疹,于是增加强的松,1日3次,每次10mg,并注射安络血。   4月20日四肢出血疹又大量增加,从腋至前臂,从腹股沟至小腿,均出现密集鲜红色皮下出血疹,触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请中医会诊:症状同上,苔白,舌质红,脉弦。...

  • 急性颌面部淋巴结炎 仝小林自医案例分享

    急性颌面部淋巴结炎 仝小林自医案例分享

    病情简介 初诊(2015年5月16日):发热伴头颈部淋巴结红肿疼痛两天。患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一月前曾患“急性腮腺淋巴结炎”,此次因头皮疖抓破后于昨日起开始出现颈部、耳前、耳后、颌下等淋巴结红肿疼痛,患部皮肤潮红肿胀,伴恶寒发热,体温38℃,无汗,周身酸痛无力,无咽痛,无鼻塞流涕,无咳嗽,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自服中成药防风通圣散四袋,至夜十一点许,周身汗出臻臻。今晨恶寒消失,但仍发热,体温37.6℃,下午一点体温升至38℃,大便已解,舌质红稍胖微有齿痕,...

  • 从林黛玉谈“人参养荣丸”

    从林黛玉谈“人参养荣丸”

    《红楼梦》中,在林黛玉初入荣国公府时,作者对其体态举止做了描述。由其言谈举止不俗,可见其人神志清晰,当属得神一类,然而身体面庞怯弱不胜,则知此人形瘦气虚,不足之证即为虚证。黛玉先天不足,气血亏虚,后天虽极力培补,然而见效甚微。气血两虚,则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于濡养,各种机能失之推动与调节,故可出现不荣或不用的病证,这就是形气不足,属于气血两虚的证型。 对于气血两虚的治疗,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不足者以精神萎靡、倦怠嗜卧、动则气喘、乏...

  • 名医赵怀林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方

    名医赵怀林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方

    名医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肝郁肾虚)方 处方:柴胡、香附、香橼各9克,郁金、赤芍、浙贝、丹皮、旱莲草、桑椹、当归各12克,瓦楞子15 克,女贞子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化浊补肾。用于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肝郁肾虚型。临床症见患者精神抑郁,情绪低落,两胁胀痛、痛无定处,头昏目眩,烦躁易怒,有性欲、举而不坚,早泄,舌红,脉弦细。 专家点评: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男子从中年向老年的过渡时期,部分中老年男子由于机体逐渐衰老,内分泌机能逐渐减退(尤以性腺功能变化...

  • 林氏伤科(林如高)(秘方数:25)

    林氏伤科(林如高)(秘方数:25)

    方 名 风伤丸 旧伤跌打汤 跌打补骨丸 顺气祛瘀汤 养营丸 散结利气汤 续骨丸 透骨养筋汤 回生散 新伤跌打汤 芎芷汤 安神止痛汤 疏风活血汤 通窍祛瘀汤 顺气宽胸汤 祛风通络汤 祛风散瘀汤 复苏汤 补肾壮骨汤 清热凉血汤 活血镇痛汤 理气补血汤 消炎退肿汤 风伤伸筋汤 跌打营养汤...

  • 林如高伤科秘方(方数:25)

    林如高伤科秘方(方数:25)

    林如高(1888-1986),福州人,生前曾任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福州市中医学会名誉理事长,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科顾问,福州市林如高正骨医院名誉院长。林氏出身于骨科世家,祖父林达年是福州清代骨科名医。林如高15岁随祖父行医,继承了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在正骨、推拿、固定及内、外用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不少骨伤科患者经他治疗后应手而愈。(施杞)...

  • 仝小林治湿热的病案

    仝小林治湿热的病案

    仝小林老师说,自然界的许多规律同样也适合于人体。这就是中医取类比象的道理。 关于湿与热,他曾精辟概括:水,无热,即不化气亦不成湿。故治湿热,关键不在利湿,而在清热。然热化气则水必耗,故治湿热,又理当关注伤阴。“水冻成冰,空气燥干;水凉成水,蒸发缓慢;水与热伍,湿热成焉。水源充足,湿热弥漫,水源不足,伤阴立现;与其救阴,不若清热,热除湿去,道理简单”。 下面是一则仝小林治疗“湿温”的病案。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治湿热,关键不在利湿,而在清热&rdquo...

  • 跟师仝小林随笔

    跟师仝小林随笔

    《黄帝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人以阳气为本,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阳气盛则健,阳气衰则病。《内经》指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老年人的畏寒怕冷、手足不温、情绪抑郁等多与阳虚、命门火衰有关。仝小林教授临证中喜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等药温补肾阳,称之给老年人一点阳光,阳光灿烂自然心情舒畅,阴霾可去。下面这则病案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刘某,男,76岁。2013年12月17日就诊。血糖升高10年,糖尿...

  • 仝小林妙喻黄连配干姜

    仝小林妙喻黄连配干姜

    “如果把中医当成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的话,要时时都在思考。”——我的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这样说。我跟师期间所见糖尿病患者特别多,仝小林辨病、辨证、遣方用药屡获佳效。除相关症状得到改善外,在逐渐减少西药的情况下,血糖指标也控制得越来越好。跟师不久,我发现仝小林开具的方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味就是黄连与干姜。其黄连多用至15~45克,而干姜往往只有6~9克。仝小林还多次赞许道:“黄连为极苦之品,为降糖圣药。” 一次门诊结束后在...

  • 林超岱力推非药物疗法整理

    林超岱力推非药物疗法整理

    以腹部的神阙为中心,准确定位9个穴位,小小银针在林超岱手中灵活调控,有时辅以中药,便能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腹针让哑巴开口说话 让先天性单纯哑巴治疗后开口说话,并能达到正常人的50%,这种实现起来极难的事,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林超岱那里只是以往医案中的一个。 2005年9月,一个患有先天哑巴的福建女孩前来求诊。仔细问诊后发现女孩听力正常,语言功能自小丧失,只能模模糊糊地说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rdq...

  • 长兴县名中医 林继康

    长兴县名中医 林继康

    林继康,男,1939年生,浙江湖州市人。从事中医临床58年。1956年,初中毕业后到长兴县李家巷镇拜师学医,5年后被选送长兴县首届中医班学习毕业。取得“师承专业”中医师资格。1980年被选入“浙江省中医师理论和临床进修班”学习,跟随国家级、省级名中医习医。1987年,晋升为主治中医师。曾获“长兴县卫生系统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被评为“长兴县名中医”。 浙江省湖州市所辖长兴县李家巷镇,从解放初创办简陋的集体所有制联合诊...

  • 仝小林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辨治

    仝小林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辨治

    代谢综合征是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组高危因素集合,包括了血糖升高、腹型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其核心的病理环节。依现代临床发病病理特点,代谢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之“脾瘅、胸痹、心悸、眩晕、胁痛”等范畴。恩师仝小林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辨治每获良效,曾讲过气机闭塞是复杂病理之关键。 肺为五脏之华盖,水之上源,其宣发肃降功能关系着体内气、血、水的代谢输布,以及痰、湿、饮、浊等病理产物的形成。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无论是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还是血脂异常,询其发病过程...

  • 杏林之“魂”——中医药文化

    杏林之“魂”——中医药文化

    在相距云南昆明80公里处,有一个占地面积3000余亩的杏林大观园。这是昆明圣火药业投资建设、集中医药养生养老、中医药文化展示及特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杏林之“魂”——中医药文化 来到杏林大观园,随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医药氛围。 入口处伫立着医药先师纪念馆——杏林寺。传说古代,当地爆发瘟疫,彝人头领那古木斯氏得药师佛阿波多罗密托梦授法,得以摆脱瘟疫。老百姓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建了一个药王庙以作纪念。 寺中除了供奉医药的鼻祖...

  • “杏林”“橘井”的典故

    “杏林”“橘井”的典故

      杏,春天的娇花,果中之佳品,是我国历代诗人吟咏赞美的对象。唐代诗人韦庄的“霏微红雨杏花天”,宋朝大诗人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还有另两位宋朝诗人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和“红杏枝头春意闹”,都是传诵千古的咏杏名句。   杏,还与“医”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书中的“医林”即指医学界,人们常以“杏林”作为&ldquo...

    养生秘方 2024-03-07 12 0 杏林
  • “杏林”称颂医生妙手回春

    “杏林”称颂医生妙手回春

    我们常常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杏林一绝”这些词语来称颂医生妙手回春和高尚医德。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三国时期,吴国名医董奉不但医术精湛,而且为人耿直,他认为病人得病要受到多方面的痛苦,一是肉体上的痛苦,二是受到精神上的痛苦,不仅如此,还要承受经济上的压力。他摒弃世俗的偏见,为病人治病不要钱。有一个被他从死神手里夺回性命的患者病愈后,知道董奉不收钱,就特意买礼物送给他,还是被他谢绝。由于他高超的医术,治愈的病人很多,登门...

  • 《少林正骨》序言

    《少林正骨》序言

    •骨折的手术治疗是不得已而行之。上世纪60年代,在尚天裕、顾云伍、郭维淮等专家的努力下,对骨折的治疗,除了合并神经血管损伤之外,几乎无一需要手术开刀的,全靠融汇了现代解剖生理学的少林正骨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和练功而获得康复。 •外科手术疗法,是西方医学对人类医学的重大贡献,但也存在加重创伤、手术意外、术后感染等问题。中国传统医学是有过手术的尝试,但是一方面受哲学思想主导,另一方面在技术上没有取得麻醉、止血输血和抗菌的三大突破,因此,不能说手术疗法是中医的技术。...

  • 裴永清:良好的医术高尚的医德 低调为人躬耕杏林

    裴永清:良好的医术高尚的医德 低调为人躬耕杏林

    “良好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这是被誉为“京城名医”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裴永清的真实写照。他的代表作《伤寒论临床应用50论》影响广泛, 并在日本翻译出版。 德艺双馨 大医精诚 2011年夏天,一位七岁女童身患大头瘟,发病很急,脖子和整个后背严重肿胀,裴永清得知病情,女孩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家庭,孩子只能用零食和一些不太卫生的熟食充饥,加上天气炎热,所以才患上急症。 裴永清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又跟孩子父母取得联系,...

  • 林丽珠:“中西合璧”挑战癌症

    林丽珠:“中西合璧”挑战癌症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肿瘤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医学会首届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中医治肿瘤,哪家技术强?同行会说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内领军单位。这种“江湖地位”,源自学科带头人林丽珠与恩师周岱翰两代人的奋斗。 前不久,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京举行。林丽珠与她的患者...

  • 沈瑞林:“蛋糕诱人”还需“调好脾胃”

    沈瑞林:“蛋糕诱人”还需“调好脾胃”

    从整个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内容来看,中医院主要从3方面参与:一是前端的治未病;二是把中医药治疗;三是康复和保健。 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做好以上三方面工作。 首先,要很好地参与健康服务业,首先要把自己医院内部管理和中医药特色优势经营好。 其次,中医院参与健康服务业还得要脚踏实地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例如中医药跨国贸易、设备开发应该不是中医院参与的主要内容。 再次,中医院要很好地参与健康服务业中,还应当积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健康产业里只要是在医院范围之外去努力...

  • 裴正学:杏林妙手锻造奇迹

    裴正学:杏林妙手锻造奇迹

      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又考入西医大学深造,将中医之长和西医之优结合在一起,让“裴派”成为当前中西医领域的“泰山北斗”。   他,有一双回春妙手,创中西医治疗“16字方针”;又有一双妙笔生花之手,挥毫泼墨、著书立说。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这是古今许多仁人志士的目标和理想,而他的人生可以恰如其分地用“三立”去概括。   他就是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

  • 郭林诞辰100周年 气功结下缘

    郭林诞辰100周年 气功结下缘

      2010年6月,在纪念郭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80多岁高龄的赵玲秀执意从上海赶到北京,在郭林墓前诉说着内心的感恩之情;为了纪念她,大家捐款20多万元,首次出版了《郭林日记选编》。她为何会受到众人如此爱戴?   幼时逢战乱,气功结下缘   郭林,原名林冠明,字妹殊。广东中山人,生于1909年6月8日(阴历4月21日),卒于1984年12月14日。   两岁时郭林的父亲在辛亥革命中牺牲。父亲牺牲后由于家庭生活很困难,她8岁开始随当道人的祖父学习道家气功,如童子功、华佗五禽戏等中国传统的修练方法。她...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