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第7页
-
李业甫从事推拿医教研工作57年 学术思想杏林传道
李业甫,主任医师,教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二批和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安徽省跨世纪人才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指导导师。 李业甫从事推拿医教研工作57年,参与和见证了中医推拿事业50多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自立兴盛、蓬勃发展的历程,是我国中医推拿界的大家之一。 成长经历 李业甫,1934年生,安徽省定远县人,他出身贫寒,17岁才被送入免费的民间私塾学堂认字读书。由于年幼的弟弟得了慢惊风不治身亡,他立志从医,初中毕业后就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合肥医士学...
-
吉林多维度助推中医药健康服务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印发之后,吉林省积极制定本省规划并广泛征求意见和论证,目前已呈报省政府审定待发。日前,在长白山举办的2015中国长白山健康养生文化论坛暨首届长白山健康养生文化节,标志着吉林省多维度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拉开帷幕。 近年来,吉林省坚持将中医药事业发展融入卫生计生工作全局,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面对中医药健康服务这样的新业态,吉林省坚持以政府主导,强化顶层设计,整合行业与资源,积极构建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并推动其融合发展。 “将资源赋予...
-
仝小林:“武昌模式”为社区防控提供新思路
“‘武昌模式’是我国在面对新发、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中医药防控的一种创新模式。尤其是在疫苗及特效药未出现之前,先以中医定性,再以通治方治病,使疫情防治关口前移。” 2月2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诊疗在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后期康复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优势。 社区是防控疫情的“桥头堡”...
-
元代医学家危亦林创造了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公元13世纪,元代医学家危亦林创造了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这是中国伤科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它解决了脊背骨折治疗的大难题,也为其他部位骨折的治疗开创出一种新方法,比英国医生戴维斯在1927年开始使用治疗脊柱骨折的方法早了600多年。 大公无私 虚怀若谷 南北朝之际,战乱频繁,骨伤科随之发展起来。随着元朝的建立,阿拉伯医生进入中原,中国的外伤科由此吸取了阿拉伯医学的经验,使本来已经具有相当成就的外伤科更加充实丰富。值得一提的是,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集中反映了元代以前骨伤科的主要成就,是我国古代水...
-
防疫战中 谢林: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在这个被新冠肺炎改变的冬天,总有一些身影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感动,他们是身穿白衣,胸佩党徽的医务工作者,或逆风而行,或坚守岗位,用最质朴的担当成为防疫战中一道熠熠生辉的风景线。 腊月二十九,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到江苏省卫健委的紧急通知,需要派一批医护人员前去武汉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院内动员大会刚刚结束,就有300多名医护人员报名请战,副院长谢林教授亦报名请愿,希望投身抗疫一线。院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考虑,认为作为分管医疗的副院长,需要留在后方,坚守阵地。 除夕夜,南京城充满欢声笑语,人们正享受着团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