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认 第3页

认 第3页

  • 认识肢体疼痛病

    认识肢体疼痛病

    肢体疼痛,从头、颈、肩、背、腰、脚到足跟,要不是断断续续隐隐作痛,就是突然痛到锥心却又无法言喻。疼痛来袭那一刻,感觉凄“惨”,身心皆“痛”。别小看这种疼痛,它绝不只是“痛”那么简单。   疼痛的主要部位  根据经验,绝大部分的肢体疼痛病人的痛处主要是在手臂、背部、颈项、肩膀和头部。 1.头痛:较常见的是偏头痛,一般都能治疗,若是脑部肿瘤则交由内科负责。   2.背痛:很多时候找不到原因,有时是因为压力、紧张、旧伤等因...

  • 中医认为夏日痔疮多发的原因

    中医认为夏日痔疮多发的原因

    痔疮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所谓“十人九痔”,尤以夏季多发。中医认为夏日痔疮多发的原因,一是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贪凉,比如进食凉饮(如冰镇啤酒或冰镇饮料),致使脾失健运,湿邪乃生,湿热下注肛肠,产生痔疮。二是由于夏季暑邪当令,暑为阳邪,易耗气伤津,使人产生便秘;若再进食辛辣食品,或工作疲劳,休息不足;或经常久坐,缺少活动,均可致肠道蠕动功能减退,时间长了,直肠附近的静脉丛瘀血,从而形成痔疮。由于该病位置比较私密,很多患者难于启齿,因此延误了诊治,故痔疮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 小儿便秘的正确认识 中医辨证分型

    小儿便秘的正确认识 中医辨证分型

    小儿便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很多家长对此病的认识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为此,笔者请来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五区主任闫永彬教授,从小儿便秘的正确认识、中医辨证分型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什么是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主要是指孩子排便规律的改变,如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闫永彬认为,小儿便秘的诊断主要看患儿大便的性质,即大便干燥、坚硬,其次看患儿排大便的感觉,即使患儿大便正常,但排大便时特别费劲,也可以称之为便秘,至于大便间隔时...

  • 中西医对功能性便秘认识现状

    中西医对功能性便秘认识现状

    功能性便秘是指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 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 又称为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 秘。大便不通或粪便坚硬、 有便意而排出困难; 或排 便间隔时间延长, 在二、 三天以上排便一次。将其归 属 “便秘” 范畴。 分  型 1 西医分型 西医根据结肠动力学特点和肛门直肠功能改变 来分型, 分为 3 型, 慢性传输型便秘 (STC) : 表现多为 排便次数少, 粪便质地坚硬, 少有便意排便; 出口梗阻型便秘 (OOC) : 表现多为排便困难、 排便不尽感, 排便 时程延长、 肛门直肠...

  • 帕金森病 便秘的中医认识

    帕金森病 便秘的中医认识

    基于“肠-脑轴”理论辨治帕金森病便秘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动作迟缓、肌强直、肢体震颤、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伴见流涎、便秘等系列自主神经症状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PD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范围内PD发病率为0.1%~0.2%,仅次于脑血管意外[2,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此数据预计于2030年翻倍[3]。中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该病患病率为1.7%[1];PD便秘发生率高达60%~70%,且常早于帕金森...

  • 认识肝病预防肝损伤 肝病患者耐受力差

    认识肝病预防肝损伤 肝病患者耐受力差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患者在治疗某种疾病时服用的药物或者是该药物的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据不完全统计,一般人群中10%、老年人群中40%的所谓肝炎实质就是药物性肝炎。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为防范于未然,下面我们通过3位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用药过程来分析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病例一 抗生素导致的肝损伤 陈某,女性,50岁。头痛、鼻塞、流涕两天。患者自认为受凉后引起感冒,遂自行服用消炎药阿莫西林胶囊。服药两天后出现恶心、厌油,伴有小便发黄。既往无肝炎病史,无饮酒史。检查发现肝功能严重受损。我院医生诊...

  • 伏邪理论 慢乙肝的中医认识

    伏邪理论 慢乙肝的中医认识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扶正祛邪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是指由乙型肝炎病 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引起的, 病程至少持续 6 个月以上的肝脏传染性疾病。HBV 感染呈世界性流 行, 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而我国属 HBV 感染高流 行区, 现在全国 HBV 平均感染人数已达 1. 4 亿左 右 [1 ] , 现症患者估计在 2000 万人以上, 导致每年约 28 万人死亡。西医治疗慢乙肝主要以抗病毒和保肝降酶 为主, 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具 有悠久的...

  • 慢性肾衰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立“清降补益通络”法

    慢性肾衰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立“清降补益通络”法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曹恩泽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多年,尤其对中西医结合辨治肾脏疾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现将其辨治慢性肾衰的学术经验介绍如下。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曹恩泽在长期诊治肾病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虽然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有病因、病程和发病阶段的不同,但其基本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证,待发展至慢性肾衰阶段,其基本病机则转化为脾肾亏虚为本,浊毒瘀血蕴结弥漫三焦为标,尤其是浊毒弥漫三焦为其病机之关键。...

  • 中医思维重新认识肾病的临床病理 中医微观辨病与治疗原则

    中医思维重新认识肾病的临床病理 中医微观辨病与治疗原则

    黄春林应用微观辨病思想诊治肾病综合征的经验 黄春林教授(以下尊称“黄老”)从事临床、科研、教学50余年,擅长心、肾疾病等内科病的中西医诊治,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的探索,主张辨病与辨证有机融合,其提出了应用中医思维去认识肾病临床病理的理念,在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治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应用中医思维重新认识肾病的临床病理 黄老认为辨病与辨证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各有特点和优势,应该结合起应用,为制定临床决策服务。但辨病又有古今病名之别,有依据...

  • 中医对老年肾脏病的认识

    中医对老年肾脏病的认识

    人体如同一台机器,各个器官如同机器的组成部件,各个部件的正常运行才能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机器的部件有老化的时候,同理人体的器官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功能的下降。各种老年疾病随着器官功能减退日益凸显,其中以肾脏最为突出。有研究表明增龄是慢性肾脏病(肾脏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很多人认为老年人的肾功能减退是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该有的变化。40岁以后,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GFR)会每年以1%~2%的速度减退。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究竟是一种疾病状态,还是一种正常的衰老表现,目前仍存在争议。有不少证据证明这...

  • 湿浊的认识 慢性肾脏病湿浊辨证论治

    湿浊的认识 慢性肾脏病湿浊辨证论治

    李建民从湿浊辨治慢性肾脏病特点分析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60/m L·1.73m2) 或肾损害病程≥3个月, 这里肾损害指的是肾脏病理形态学异常或血、尿成分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在中医学中无确切对应病名, 根据其症状表现及病机特点可归属于“水肿”“虚劳”“癃闭”“关格”等范畴。近代中医将之归属于“慢性肾衰”范畴[1]。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优...

  •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饮食方式的改变,另一种与大家非常熟悉的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三高”密切相关的代谢异常疾病———高尿酸血症也越来越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杀手”。高尿酸血症也是引起痛风的最重要的基础,但并不是所有血尿酸高的人都会发生痛风。 一、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等于痛风吗?不等于。好多人在体检发现血尿酸升高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不是得了痛风,在很多朋友的印象里高尿酸血症就等于...

  • 中医骨学对髋的认识 髋脱位复位方法

    中医骨学对髋的认识 髋脱位复位方法

    中医骨学是中医骨伤科学重要组成部分, 多分散 在历代名医学著作中, 并为骨伤科学、 针灸推拿学提 供形态学基础, 髋关节为人体大关节之一, 髋脱位为 其重要损伤之一, 历代各类伤科类著作也总结了许多 治疗方式, 我们以 《黄帝内经》 为基础对历代各类医学 著作关于髋关节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中医对髋的认识 1 《内经》 对于关节的认识 关于骨与关节, 《内经》亦有描述, 提到骨具有支 撑、 屈伸、 藏髓作用。 《灵枢 ·经脉》云 “骨为干” 。 《灵 枢 ·...

  • 膝痹病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研究概况

    膝痹病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研究概况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的增高, 膝痹病的发 病率正逐年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膝痹病发病率高达? 8.3% [1] 。膝痹病, 现代医学称为膝关节骨关节炎 (Knee? osteoarthritis, KOA) 、 退行性膝关节炎、 原发性增生性 膝关节炎, 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WHO 为此 专门成立了 KOA 治疗协作组。2007 年版 《中国骨关 节炎诊治指南》指出骨关节炎以中老年人多见, 女性 多于男性。60 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 50%, 75 岁的人群则达 80%, 该病的致残率可高达 53%...

  • 湖南省中医骨伤界公认有两大学术主流派

    湖南省中医骨伤界公认有两大学术主流派

    湖南省中医骨伤界公认有两大学术主流派“南詹北张”,张氏祖传骨伤技术经过后来者50余年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与提高,张氏骨伤流派呈现出以功能为首、时间为金、肿痛为警、从瘀论治为要点的指导思想。 骨伤科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8年),湖南省中医骨伤界公认有两大学术主流派。在衡阳、常宁地区,以詹顺庭、詹镇川父子为主;在长沙、株洲地区,以张紫赓(1893-1972)、张健民父子为首。故有“南詹北张”之称...

  • 中医学对排尿功能障碍的认识

    中医学对排尿功能障碍的认识

    石学敏调神理脬针法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经验 石学敏 ( 1938—) ,男,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 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 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老师。从事针灸学和老年医学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40 余 年,师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 系。临床坚持 “中西结合、融西贯中” 、针药并用、形神兼 备。所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取得了显著疗效,率 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并开展相关研究,使传统针刺手...

  • 丁元庆对水肿治则治法的认识

    丁元庆对水肿治则治法的认识

    《中医内科学》新世纪教材(第2版)在水肿的证治内容中,主张发汗、利尿、泻下逐水是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针对此论,山东中医药大学丁元庆教授认为,汗、下、逐水皆属八法范畴,且发汗、利尿、泻下逐水并不能准确地对应水肿病机,作为水肿治则值得商榷。根据丁元庆教授的认识在此作以下探索,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治则治法的层次不同 治疗原则(治则)是治疗具体疾病时立法处方的根本法则,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治则包括三个层次,治疗疾病的总则为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针对病系不同,制定的治则更为具体,如脾胃病宜升...

  • 膝盖保养 哪些认识误区需要引起关注

    膝盖保养 哪些认识误区需要引起关注

    如今,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正在老年人中飙升,为什么寿命长达70年的膝盖,有人三四十岁就会出现问题,而有人可以一直安然无恙呢?膝盖保养,有哪些认识误区需要引起关注? 误区一:膝盖寿命男女都一样 膝关节的退变,“男女不公平”的现象尤其突出。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骨性关节炎在女性患病率中占第四位,在男性患病率中占第八位。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女性的膝关节比男性要多两次退变的机会,因此对于女性来说,尤其要注意保养膝盖。 首先,女性生育期时,为了生产做准备,全身关节都要放...

  • 筋骨概念的再认识 生理状态下的筋骨关系 急性筋骨损伤

    筋骨概念的再认识 生理状态下的筋骨关系 急性筋骨损伤

    往教科书和学术专著多以“筋骨并重”来表述筋骨关系,似有欠妥之处。结合生理和临床实际推敲,笔者提出“筋主骨从”的学术观点,分析如下。 筋骨概念的再认识 中西医学之骨概念基本一致,而筋则无贴切对应的组织结构,常理解为软组织,涉及肌腱、韧带、筋膜、滑膜、关节囊、血管、神经、以及椎间盘和软骨等。一个“软”字不但无法准确表达筋之本义,而且极易引起误解。因此,正确把握筋的概念是准确理解筋骨关系的前提。 《说文解字》曰:&ldq...

  •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膝骨关节炎中医治则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膝骨关节炎中医治则

    膝骨性关节炎当从虚从瘀论治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为本 膝骨关节炎在中医学中隶属于“膝痹”“骨痹”范畴,病位在筋骨,其本在肝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藏血,主筋,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藏血而肾藏精,肾精化肝血。清·张璐《张氏医通》云:“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

  • 古今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古今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久则肌肉萎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病名较多,因睡眠时肩部受凉引起的称为“漏肩风”或“露肩风”;因肩部活动明显受限,形同冻结而称“冻结肩”“肩凝风”“肩凝症”;因5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又称为“五十肩”;因其疼痛症状显著,又归纳为痹证的范畴,故又有“肩痹”“肩胛周痹”等病名。本病一般女性多于男性...

  • 朱良春对银屑病关节炎的认识,典型病例

    朱良春对银屑病关节炎的认识,典型病例

    疕痹,又称银屑病关节炎(PsA)。该病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具有银屑病皮疹并导致关节和周围组织炎症,部分患者可有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炎,病程迁延、反复,晚期可出现关节强直,导致残疾。 朱良春对疕痹的认识 正虚邪恋为病因,肌肤顽痹多迁延 疕痹(银屑病关节炎)的病因总归于感受风寒湿热邪,或过食辛辣炙煿、鱼虾酒酪,或心绪烦扰,惊恐焦虑,七情内郁,均可导致经络不畅,气郁化火,而致血热、血燥、血瘀,火热瘀毒留注关节皮肤,气、血、津、液耗伤,脏腑阴阳失和,乃为该病的主要病机...

  • 慢性筋骨病的中医认识 痹证理论渊源

    慢性筋骨病的中医认识 痹证理论渊源

    论慢性筋骨病从痹辨治 施杞教授先后师从我国著名中医伤科大家石筱 山、 石幼山先生, 游学我国各大伤科流派及沪上中医各 家名医, 并赴瑞金医院骨科、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各进修 一年, 衷中参西, 博采众长, 融会新知, 回归中医。率领 团队开展中医药防治骨伤科常见病、 疑难病的临床与 基础研究, 2006 年施杞教授提出“颈椎病从痹论治” 的 学术观点 [1 ] 。近十年来, 施杞教授根据国家战略需求, 聚焦颈腰椎病、 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筋骨病 的防治研究, 系统总结慢性筋骨病的病因病...

  • 中医学认为 风湿病即痹证痹病

    中医学认为 风湿病即痹证痹病

    西医学认为,风湿病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累及骨、关节、肌肉、皮肤、血管等组织的一大类疾病。其范围甚广,分为10大类200多种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风湿病病因不明,多认为与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西医治疗的特点之一是辨病(病名)论治、对症处理(指症状),多依赖现代检测仪器。目前,临床常用西药有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等,多有明显的副作用,且开发新药价格昂贵。西医学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如果对某个病的机制没有搞清楚,就无法从根本进行治疗。多数...

  • 对痛风病因病机认识 痛风治疗5法

    对痛风病因病机认识 痛风治疗5法

    商宪敏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师承教育导师,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本文谨就其辨证治疗痛风的经验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1 对痛风病因病机认识 商教授认为湿邪痰浊是致病的主要病因,气血经脉阻滞是发病的重要病机,湿性粘腻导致本病久治难愈,反复发作,肾元受损是本病转化及加重的内在基础。 具体来说,痛风是由于体质因素(多有先天禀赋不足的家族史)及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痰湿、湿热内生,痰湿、湿热浊邪阻滞经络气血,这是...

  • 腰椎间盘突出症 注意勿久坐 中医认为“久坐伤肉”

    腰椎间盘突出症 注意勿久坐 中医认为“久坐伤肉”

    腰椎间盘突出症十分常见,其好发于青中年人,发病原因与腰部扭伤或慢性劳损等有关。中医认为,该病属“痹症”“腰痛病”范畴。肾虚为发病之本,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等痹阻经络为病之标。临床分为气滞血瘀型、风寒湿型、湿热阻络型、肝肾亏虚型,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功能锻炼可取得良效。不少人治愈后,不注意预防,又造成椎间盘突出复发,疼痛症状再次出现或加重,给生活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反复发作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在此介绍6个预防小招。 注意勿久坐 中医认为...

  • 论中医对烧伤休克早期病机的认识

    论中医对烧伤休克早期病机的认识

    古代中医文献很早就有烧伤、烫伤、灸疮的 记载。 如《五十二病方》记载 “治胻膫, 取陈黍、 叔 (菽)冶, 以犬胆和, 以傅” [1] 。 “胻” 指小腿部, “膫” 通 “爒” , “胻膫” 指小腿部烧伤, 意即小腿部烧伤, 采用陈年黍米、 大豆 ( “叔” 通 “菽” , 指大豆)研末, 用狗胆汁调和后外敷治疗。 《武威汉简》记载: &ldquo...

  • 莫成荣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莫成荣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莫成荣运用补肾强督祛邪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强直性脊柱炎( AS) 是一种主要侵犯骶髂关节、 脊 柱和外周关节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伴进行性发展, 可见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 柱强直、 畸形和功能障碍 [1 ] 。AS 属于祖国医学“痹 证” 范畴, 古人称之为“龟背风 ” “竹节风” “尪痹” “顽 痹 ” “骨痹 ” “大楼 &r...

  • 中医认识骨质疏松症“少阳主骨”与“肾主骨”

    中医认识骨质疏松症“少阳主骨”与“肾主骨”

    从“少阳主骨”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 是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 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地减少, 骨质变薄, 骨小梁数量减少, 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1,2,3]。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将OP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 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4]。《黄帝内经》早有“骨痿”“骨繇”等记载,...

  •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认识 缓解期证治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认识 缓解期证治

    近20年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人群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达13.3%,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与饮食和家族遗传有关。多数患者同时伴有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等疾病。该病属于中医痹病范畴。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根源,有效控制高尿酸血症是治疗和预防痛风的基础。高尿酸血症以健脾泄浊为基本治法,并贯穿治疗始终。 病因病机认识 高尿酸血症在痛风发作前临床症状多不明显,中医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清代章虚谷认为“湿土之气同类相名,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rdquo...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