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认 第4页

认 第4页

  • 中医学对肾脏的认识 肾虚之辨

    中医学对肾脏的认识 肾虚之辨

    •中医学有关肾脏的认识确实存在着概念上的单指性不足、逻辑上的关系含混等问题,诸多有关研究与表述也常出现名实不副或名同实异的情况。 •欲恰当、规范补肾,还是应回归本源,真正吃透肾气丸组方的补肾意味。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肾作为五脏之一,在国人心目中颇具神秘色彩,其相关认识在中医学脏腑学说中,也可谓理解最难、异议最多,尤其是对肾虚及补肾的理解,更是见仁见智,让人莫衷一是。兹就此略谈拙见。 肾脏之识 众所周知,中医学的脏腑并非一个单纯的解剖学概念,而是一个器官和功...

  • 郭子光治肝病 认为肝主藏血能涵养肝气濡养肝目经筋为经血之源

    郭子光治肝病 认为肝主藏血能涵养肝气濡养肝目经筋为经血之源

    国医大师郭子光临证60余载,学识丰厚,精于内科,旁及男科、妇科;论病见解独到,每有奇效,尤善从肝调治血液科、妇科、男科等科疑难杂症。郭子光认为临证杂病亦不能拘于治肝一法,应重视五脏同调,遵张仲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要旨,方能取得好疗效。现总结其经验,简述如下。 经验运用 郭子光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时,善于根据具体病机的不同,考虑从肝论治,以期兼顾。具体思路多从肝郁、肝气、肝火、肝风三纲一源,肝用失常,肝体失养以及肝经循行部位等方面辨证,具体如下。...

  • 中风先兆的认识与防治

    中风先兆的认识与防治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危急重症,尽管其致死、致残率相当高,但是在中风之前,有高达82% 的人会出现“报警信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风先兆。 中风先兆常见于中老年人,像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人是中风的高危人群。中风先兆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有:言语不利或口齿不清,肢体麻木,视物昏花,头痛,呕吐痰涎,肌肉突然跳动,嗜睡.舌头发麻,眼前有飞蚊,流鼻血,原因不明的摔跤及哈欠不断等。 上述症状一般都发病突然、历时短暂、可自行缓解,但易于复发。这些信号可能出现在中风前3~5 年,也有...

  • 中医对老年痴呆症认识与家庭护理

    中医对老年痴呆症认识与家庭护理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 对于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心主神明”,“头者,精明之府”。即心与大脑高级中枢神经功能有很大关系。历代医家对脑的功能也多有论述,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 “脑为元神之府”的记载,清代王清任更有“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之说。由此可以看出中医认为智能为脑所主&md...

  • 中医认为中风一般多由肾阴不足

    中医认为中风一般多由肾阴不足

      司马昭因灭蜀有功,被尊为晋王。一日,一位大臣对司马昭说:“近日襄武县,天降一奇人,到处游说:‘天下换主,立见太平。’三日后他又忽然不见——此乃殿下当皇帝的好兆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心想当皇帝的司马昭心中不由一阵狂喜。回到宫中,情绪仍很激动,正欲饮酒助乐,忽然中风不能说话。第二天,司马昭病趋危重,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及诸位大臣入宫问安,司马昭不能言语,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时年54岁。当日大臣们就立司马炎...

  • 拉肚子 中医认为无不由于脾胃

    拉肚子 中医认为无不由于脾胃

      腹泻俗称“拉肚子”,中医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病多因感受外邪,如湿热、暑湿、寒湿之邪;情志所伤,忧思郁怒导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而成泄泻;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进食不洁腐败之物。   腹泻的分型   腹泻在临床主要可分为湿热证、寒湿证、脾胃虚弱证和伤食证。   湿热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肛门灼热,泻下不爽,粪色黄褐而恶臭,甚至带黏液、脓血,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1、马齿苋绿豆汤:马齿苋200克,绿豆...

  • 王法德治中风后认知障碍经验

    王法德治中风后认知障碍经验

    王法德,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主 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 国第三、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 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对中风病、糖 尿病、肾脏病等病的诊疗均具有丰富 的临床经验。现将王老治疗中风后认 知障碍的经验介绍如下。 中风后认知障碍临床以记忆力、 计算力、注意力及执行功能等方面的 智能减退为主要表现。有研究表明, 中风后高达6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 的认知障碍,1/3会发展为明显的痴 呆。 王老临床根据患者肾虚、血瘀、 痰阻孰轻孰重、哪方面为主,确定治 疗方法。 一、肾虚精亏,髓海不充 表现:患者常兼...

  • 中医认为 生姜乃“呕家圣药”

    中医认为 生姜乃“呕家圣药”

      江苏陈女士提供:我儿子肠胃不好,每次犯病都会呕吐,我听朋友说用生姜能止吐,使用方式是先用热水冲泡生姜片,过滤后把姜汤倒在小方盒里冷冻,最后把冻好的冰块碾碎,随时含服。不知道是否有道理,想请专家点评一下。   专家点评:中医认为,生姜乃“呕家圣药”。因此,生姜止呕的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最好用新鲜的生姜。   再给大家推荐一个止呕的方法,即刮痧疗法。具体方法是:取脊柱两旁,自上而下至腰部顺刮,可祛邪和胃止呕。但要注意的是,导致呕吐的原因有很多。从中医角度来说...

  • 对错误的性认识说不

    对错误的性认识说不

    1、第一次进行性交的女性不可能怀孕。 这是青少年中常见的传言。她是可能怀孕的。性交中没有“免费试用”的机会。 2、女性月经期间不可能怀孕。 虽然在月经周期的这段时间中怀孕的机会很小,但仍有女性在此时怀孕。 3、如果男性在性交前不久自慰直至射精,性交时他的精子数就可以减低到不会造成对方怀孕的程度。 不对。精子数仍然足够造成怀孕。 4、如果女性在性交后上下跳跃,她就不会怀孕。 在无保护的情况下进行性交之后,上下跳跃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身体运动都无法减少怀孕的危险。无论对方射精时女性是站着还是躺着,精子都会在...

  • 王耀献介绍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20160126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

    王耀献介绍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20160126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

    本页提供2016年1月26日科教频道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王耀献。主题是《中医探秘糖尿病(上)》。主要介绍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胃火旺的典型表现,马齿苋煎饼的制作方法,按摩治疗糖尿病等相关内容,中医中药秘方网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图:中医探秘糖尿病 王耀献:北京东直门医院院长。 早在古代,中医就对糖尿病有了正确的认识,《黄帝内经有记载》消渴病就是糖尿病。 中医认为“消”有两层含义:消谷善饥、消耗、...

  • 徐经世教授对糖尿病诊疗的认知

    徐经世教授对糖尿病诊疗的认知

    徐经世教授对糖尿病诊疗的认知,在继承古人经验的同时,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其确可隶属“消渴”范畴,“消”如“旱田灌水,日下曝冰”,“消渴”乃热极内耗之意,治疗上提出应注重肝脾,倡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 徐经世教授认为,在临证中重培土,常可峰回路转,对一些疑难杂病也可以取得显著疗效。盖脾胃位居中州,为生化之源,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为“五脏六腑之枢纽&rdq...

  • 基于中医阴阳理论认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VEGF与PEDF的平衡关系

    基于中医阴阳理论认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VEGF与PEDF的平衡关系

    阴阳学说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用来概括自然 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 [1 ] 。阴 阳学说被广泛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生理功能、 病 理变化, 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贯穿中医药实践的 全过程。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 范畴, 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中医病名为“消渴目 病” , 属于中医“视瞻昏渺” “云雾移睛” 等范畴。DR 作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

  • 尚品洁治疗糖尿病经验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尚品洁治疗糖尿病经验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尚品洁主任医师,从医50余载,治学严谨,勤于临证,主攻内科疑难杂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伺诊,获益良多,现将尚老治疗糖尿病经验总结如下。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尚老诊治糖尿病多从脾肾着手,而不拘于“阴虚燥热”之论。认为糖尿病虽与肺燥、胃热有关,但关键在脾肾亏虚。 1脾肾不足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病机 尚老认为糖尿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肾不足,即脾肾亏虚。《灵枢·本脏》谓:“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明确指出脾虚是发生消瘅的重要病因...

  • 糖友简单运动 定期做眼科检查 认识误区

    糖友简单运动 定期做眼科检查 认识误区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11月9日报道,当日召开的美国心脏协会奥兰多年会上宣布的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简单的几分钟锻炼就可以帮助体重超标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压。 新研究中,澳大利亚墨尔本贝克心血管与糖尿病研究所代谢与血管生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布朗温·金威尔博士及其同事对24名体重超标和肥胖的成年参试者坐立8小时期间的血压水平进行了检测。参试者平均年龄为62岁,都患有2型糖尿病。坐立过程中,参试患者进行简短休息,每半小时起身慢走3分钟或做3分钟简单的抗阻训练。研究...

  • 西方医学认可 过敏性鼻炎的针刺疗法

    西方医学认可 过敏性鼻炎的针刺疗法

    美国头颈外科杂志日前全文发表2015年版过敏性鼻炎临床指南,首次将针刺疗法作为可选择的方案之一进行推荐。指南由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协会组织专家制定,是领域内权威性临床指南,指南的发布标志着针刺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已经被西方主流医学所认可。 2015年版过敏性鼻炎临床指南涉及过敏性鼻炎的病史和查体、变态反应检测、影像学检查等14条推荐意见。指南指出,推荐针刺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是基于一定局限性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及效应一致的观察性研究结果,其证据体的质量为B级。 关于证据的可信度判断为低,其...

  • 基于眼科古籍数据挖掘的“肝开窍于目”“目病多火”的认识

    基于眼科古籍数据挖掘的“肝开窍于目”“目病多火”的认识

    眼病分为内障眼病和外障眼病 , 《审视瑶函》 谓: “障者遮也, 如物遮隔 ”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 谓 :“障, 遮蔽也。内障者, 从内而蔽也;外障者, 从外 而遮也。 ” [1 -2 ] 其中发生于胞睑、 两眦、 白睛与黑睛的外 眼病统属外障, 发生于瞳神的内眼病归属内障 [3 ] 。二 者虽在病位、 病因、 致病特点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存在差 异, 但火热致病均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古医有 “目无寒 证 ” “...

  • 咽喉炎病机认识 顺势补阳法

    咽喉炎病机认识 顺势补阳法

    咽喉炎是咽喉部的常见病、多发病,全国每年发病人数约有25亿人(次)以上。多见于成年人,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症状顽固,不易治愈,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医将之归为喉痹、喉瘖、梅核气等范畴。西医多应用糖皮质激素加抗生素雾化吸入治疗,近期疗效好但不良反应明显且容易复发。郑小伟教授从事教学和临床工作30余载,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咽喉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喉源性咳嗽等。 1 病机认识 喉痹病因病机的最早论述,见于《素问·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rdqu...

  • 医生认可的五种除口臭法

    医生认可的五种除口臭法

    口臭既是健康的警报信号,也会为女性的形象减分。美国《真简单》杂志最新载文推荐了“医生认可的5种口臭疗法”,值得一试。 1.水疗法。美国洛杉矶牙科专家哈罗德·卡兹博士指出,当细菌在舌头上分解黏液和食物(特别是甜食和奶制品)蛋白质的时候,细菌会释放硫化物,进而导致口臭。但是细菌的天敌是唾液中的氧。多喝水有助于增加唾液分泌量,对口臭具有“中和”作用。另外,抗抑郁、减压和抗组胺等药物会导致口干。服用此类药物后,更要多喝水。 2.蔬菜疗法。美国纽约美容整形牙医格雷...

  • 认识舌癌 注意与舌部溃疡鉴别

    认识舌癌 注意与舌部溃疡鉴别

    舌癌的恶性程度主要取决于它的类型、大小和位置。舌癌多数为鳞状细胞癌,腺癌较少见,但腺癌的恶性程度更高;其次,病变范围越大、部位越靠近舌根部,其恶性程度高,因为需要手术切除的部分较多,对舌功能影响大,还需要进行舌再造,若是波及了下颌骨、咽部,病情就更复杂了。 舌癌主要表现为溃疡、外生、浸润三种类型。溃疡型占大多数,质地偏硬,没有明显疼痛;外生型表现为肿瘤凸起,有时像菜花状;浸润型没有破溃,也没有凸起,质地偏硬。早期舌癌与口疮、结核性溃疡等疾病类似,但口疮一般一周左右会自愈,而结核性溃疡的质地偏软。...

  • 中医学对口疮的认识及辨证

    中医学对口疮的认识及辨证

      口疮,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烂斑点,局部灼痛,常反复发作,经久难愈。现代医学多称之为复发性口疮。口疮虽为黏膜局部病变,但其发生发展与全身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只有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方收良效。本病与全身多脏腑相关,因而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及辨证各家不一,今求于古训而择其要旨言之,望能有助于临床。   病机因于火热 责之心脾   口疮其性多为火(热),其主脏在心与脾胃,合血络。   《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此即择其要者而言,心属火、主血,故其性为火,合...

  • 对中风病因病机认识 临床验案举例

    对中风病因病机认识 临床验案举例

    张崇泉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3、第4批全国中医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十一五”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项目确定的名老中医专家,博士生导师。张师擅长诊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风湿病及老年疑难病,临床多见卓效。余有幸跟师侍诊近3年,对老师临证经验略有体会,现将临床跟师学习治疗中风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对中风病因病机认识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呙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骤然,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

  • 基于脉络学说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基于脉络学说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于各级动脉,是心、脑、肾 等重要脏器损伤的主要病理基础,由其引发的缺血 性血管病变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 类的生命健康。中医历代文献中并无动脉粥样硬化 病名的记载,根据病变累及部位及临床表现将其归 为 “胸痹心痛 ”“中风偏枯 ”“头痛 ”“眩晕”“痴 呆 ”“健忘 ”“真心痛 ”“脉痹 ”&ldq...

  •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post - stroke cognitive im- pairment, PSCI) 指与急性脑卒中相关的认知单领域或 多个领域功能下降, 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或复杂性 工具性日常能力的不同程度受损的临床综合征 [1 ] , 为 脑卒中发病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研究表明 PSCI 的发病率在 43% ~ 57% , 其中卒中后 3 个月内 PSCI 发病率为 56. 6% [2 -3 ] 。研究表明 [4 ] , PSCI 患者的认知 领域以视空间、 执行功能及延迟记忆受损最常见。故 祖国医...

  • 中医学如何认识血液 人体之气的是如何生成的

    中医学如何认识血液 人体之气的是如何生成的

    中医学如何认识血液? 中医认为血液是在心气推动下循环于脉道之中以营养周身的红色液体,是维持人体的重要物质。它的生成是以饮食为原料,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而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于所摄入的饮食物,经过脾和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水谷精微,所以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内经》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总之,血液是以水谷精微和精髓为主要物质基础,在脾、胃、心、肺、肝、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而生成的。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

  • 中医对瘀血的认识 不同活血法病案举例

    中医对瘀血的认识 不同活血法病案举例

    房定亚应用活血化瘀法经验总结 房定亚教授,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博士生 导师,博士后合作老师,业医 50 余年,擅治风湿 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现将房教授 运用活血化瘀法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对瘀血的认识 1. 1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证历史源远流长 ,《黄帝 内经·素问》指出瘀血形成的原因包括 “人有所 堕坠,恶血留内” “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等, 提出 “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等治法。后世医家...

  • 裴正学认为本虚而标实是高血压之病机特点

    裴正学认为本虚而标实是高血压之病机特点

    甘肃省肿瘤医院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裴正学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尤其对高血压、冠心病,以“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针的治疗模式,辨证论治,选方用药,疗效独特。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表现为心、脑、肾靶器官之损害。有原发和继发之分,一般临床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此病。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属之“眩晕”“头痛”范畴。 裴正学认为高血压肝肾亏虚是本,瘀血阻络是标,本虚而标实是本病之病...

  • 史大卓教授对心衰的认识 治疗慢性心衰的特色

    史大卓教授对心衰的认识 治疗慢性心衰的特色

    史大卓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史大卓教授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的临床及基础工作,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心衰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临床疗效确切,现将史大卓教授辨治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史大卓教授对心衰的认识 史大卓教授继承前人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慢性心衰病机为五脏元气虚损,以心气虚、心阳虚为本[2],瘀...

  • 岭南医家对胸痹的认知述要

    岭南医家对胸痹的认知述要

    胸痹是常见的心系疾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包括“心痛”“卒心痛”“真心痛”“厥心痛”“心痹”等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冠心病。岭南地区地势低下、濒临海洋,气候炎热潮湿,使得岭南人群有湿热偏盛、气阴两虚和脾气虚弱兼痰湿的体质特点,因此,岭南地区胸痹多见气虚痰瘀证,岭南医家在继承传统中医对胸痹认识的基础上,探索出了自己的诊疗特色。 秦汉时期初步记载了治疗胸痹的岭...

  • 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中医心理学认识

    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中医心理学认识

    人格 ( personality) 是对人总体的、本质的描 述,是个体所独有的、别于他人的 “个性” 。现代 心理学把人格定义成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 身上的人际过程 [1 ] 。我国古代文献中少见 “人格” 这一词汇,但传统文化中人格心理学思想却很丰 富,如孔子的 “君子- 小人” 二分式人格类型,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人格分类、阴阳二十五人 等。当代中医心理学归纳总结前人的思想,形成了 “人格体质论” ,研制出五...

  • 从“络虚风动”认识阵发性房颤

    从“络虚风动”认识阵发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表现为心室率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发作时以心悸、气短,甚则晕厥为特点,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心绞痛、昏厥等发生。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现代医学药物治疗以控制心室率、抗凝为主,存在长期服药、并发出血等局限性,手术以导管消融术为一线治疗手段,但受医学技术要求高、费用高及术后存在25%~60%的复发率等限制,临床应用尚无法普及。阵发性房颤属于中医学“心悸”的范畴。近年诸多医家从“风”的角度认识该疾病,佐以“风药”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