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认 第6页

认 第6页

  • 中医学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中医学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目前已对人类健康安全造成巨大损害。该病潜伏期较长,病程缠绵难愈,主症见发热、干咳、乏力、纳差、脘痞、大便稀溏;胸部CT显示双肺呈磨玻璃影或浸润影;重症见呼吸窘迫等。笔者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5版)》的中医部分为参考[1],认为此病可辨为“湿疫毒邪犯肺”,根据“伤肺者,脾气不守”的观点对其病机、病位进行分析与讨论,并结合已有处方对相关治疗展开讨论。 1 病...

  • 聊聊“对咳嗽的认识和治疗”

    聊聊“对咳嗽的认识和治疗”

    山西中医药大学高建忠老师临证,极擅治咳,在其著作中也多处谈及治咳。跟师熏陶日久,笔者对治咳“用药如用兵”有深刻的感悟。   一日跟师出门诊结束后,高老师与我们聊“对咳嗽的认识和治疗”,恰好笔者治疗老家一咳嗽的患儿,收效欠佳,故向高老师请教。   马某,男,4岁。2017年3月4日初诊。患儿平素遇冷易咳嗽,反复发作。近日因饮食不节致吐泻,后出现咳嗽,经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经他人介绍,其母邀笔者诊治。诊见患儿咳嗽1周,有痰,鼻塞,鼻流清涕,晨起发作性喷嚏...

  • 刍议古代中医对“霾”的认识

    刍议古代中医对“霾”的认识

    2003年12月24日, 《信息时报》 发表了记者杨升 华撰写 “天空灰蒙蒙市民受困扰” 新闻一则。 这则新 闻首次明确报道了广州地区市民长期生活在 “霾” 这 种恶劣环境污染下, 可能增加癌症的发病率, 其危害 比沙尘暴更大,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当代, 在工业 排放、 汽车尾气、 建筑扬尘、 垃圾焚烧等多种污染源 混合作用下, 广州、 深圳、 北京……乃至全国皆受到 霾的困扰。 2003年至今, 人们已经在 “霾&rdqu...

  • “认证先辨阴阳”学术思想 肺部感染病例之阴证

    “认证先辨阴阳”学术思想 肺部感染病例之阴证

    孔伯华先生家学深厚,他广博的临床实践、深刻的医理探究,凝结出宝贵的学术思想。我辈若能善加领会,如高擎灯火,临证逢疑难危重,亦可暗夜洞明。本文谨以病例两则,浅述孔伯华学术思想在肺部感染中的运用。 “认证先辨阴阳”学术思想 谈及治病理论,孔伯华先生有言曰:“医之治病,首先在于认证,将证认清,治之则如同启锁,一推即可。认证之法,先辨阴阳,以求其本。病本既明,虚实寒热则迎刃而解。” 先生认为,人之疾病,千变万化,但总不外乎阴阳。医者临症,必须先审...

  • 痛风治疗靠自己:教您如何正确认识痛风

    痛风治疗靠自己:教您如何正确认识痛风

    李凤珍(主任医师,广西壮医医院风湿病专科主任) 随着人们生活盼提高 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 痛风患者正在不断增加. 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俗 语说痛风痛起来真要命. 只有饱受痛风煎熬的人才 会有如此深的感觉。痛风 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痛 风性肾炎,尿酸肾结石,以 及性功能减退.高血压等 多种并发症. 1.痛风是什么样的病 痛风是一种与饮食密 切相关的疾病,过去曾被 认为是“酒肉病”、“富贵 病”。现代医学证明,它是 由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 增高引起的疾病,其发病...

  • 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 运用加味过敏煎治疗

    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 运用加味过敏煎治疗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内蒙古自治区名中医杨广源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科疑难、危重病症。曾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在非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担任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指导专家,对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有独到经验,现将其运用加味过敏煎治疗哮喘经验总结如下。 对过敏性哮喘的认识 哮喘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 小儿感冒又名“伤风”认识“感冒”

    小儿感冒又名“伤风”认识“感冒”

    感冒发烧是孩子们最容易得的病,经常看见一家人抱着小孩子心急火燎地赶去医院,抽血、化验、输液、拿药,孩子哭加大人叫,忙得人仰马翻。 不过,好多人只看到了输液的便捷,却忽视了输液的危害。据统计,门诊输液的药物中70%含抗生素类的药物。大量滥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导致无药可用。 截至目前,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已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还有不少地方的医疗机构也在逐步明确限制门诊输液政策,以回归合理用药本源。 孩子感冒发烧,真的必须去医院吗?真的一定要输液吗?...

  • 经期感冒之认识与治疗

    经期感冒之认识与治疗

    经行感冒 对经期感冒之认识与治疗,一言以蔽之,曰:“当先别营卫虚实”。此先师姚贞白老中医曾教之。 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血盛则营充卫固,经络通达,内外和调,出入有度,寒热不生于内,淫邪不伤于外,纵值经期失血,何虑为患?反之,若卫虚之人或营弱之体,或气血不调,或内外不和,则每至经期,气血外泄,致虚者愈虚,失于濡养,反生郁热之火;而散者愈散,失之固护,易罹风寒外邪,常此以往,循环反复,以致经行一度,则“感冒”之疾如信之必至也。 治疗之则,当以...

  • “二实二虚”中医认为产生耳鸣的原因

    “二实二虚”中医认为产生耳鸣的原因

    耳鸣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约有50%-80%的高血压患者会有耳鸣。中医认为“耳鸣为耳聋之渐”,意思是说耳鸣久了就会造成耳聋,因此,耳鸣绝非小事。除了血压高会引起耳鸣外,中医认为产生耳鸣的原因大致可用“二实二虚”来概括。 第一个“实”是指肝火上亢,高血压患者容易肝火旺盛,上扰耳窍而致耳鸣;第二个“实”是痰湿,痰湿郁久化火,上攻耳窍也会产生耳鸣。这类耳鸣的特点是发病时间不长,每次持续时间短,声音高亢...

  • 基于秦汉医学浅述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

    基于秦汉医学浅述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 ,是一种由流感病毒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分为甲( A) 、乙 ( B) 、丙( C) 三型,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 人的接触和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秋冬季是流感 的高发季。据统计,流感每年的发病率为 10% ~ 30%,其流行病学特点是: 突然暴发,迅速蔓延, 播及面广 [1 ] 。临床表现多以突然发生的高热恶寒、 乏力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和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为主。秦 汉医学是我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时期,这一时 期 《黄帝内经 》 《难经》 《...

  • 中医学对耳鸣的认识 耳鸣产生的原因

    中医学对耳鸣的认识 耳鸣产生的原因

    耳鸣一症,多见于身体亏虚的中老年患者。就笔者临床所见,近年来,耳鸣的发病似有年轻化趋势。白领人群、管理阶层中的部分人士,因工作压力较大,睡眠时间和质量难以保证,又整天与电脑为伍,因耳鸣来就诊之人日渐增多。 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条件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耳鸣是发生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但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耳鸣产生的原因 耳鸣之声,在不同的个体可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为一侧耳鸣,有的则为两侧耳鸣。有的表现为绵绵的蝉鸣之音,有的表现...

  • 什么原因会导致中暑?中医对中暑的认识

    什么原因会导致中暑?中医对中暑的认识

    高温天气正在卷土重来,许多学校已经开始或者即将开展学生军训,在这种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如果未采取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什么原因会导致中暑?中暑之后怎么处理呢? 中暑的主要病因 环境温度过高 人体能从外界环境获取热量,环境温度过高易导致中暑。 产热增加 重体力劳动、发热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应用某些药物(如苯丙胺)使产热增加。 散热障碍 如湿度大、身体肥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或无风天气等。 汗腺功能障碍 人体...

  • 古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中医病因病机

    古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中医病因病机

    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因长期糖尿病导致的肾脏毛细血管损伤的肾脏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大多无症状,后期渐见大量蛋白尿、下肢水肿、四肢无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1]。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是控制饮食和血糖、降压、调脂[2]。但随着病情进展,治疗效果降低,严重者会发展成肾衰竭,甚至死亡。笔者在临床学习过程中总结发现,以健脾益气、补肾益精、活血化瘀法治疗DN,可获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1 古代医家对DN...

  • 中医古籍对近视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古籍对近视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近视定义为:因青少年时竭视劳倦,导致神光不足,或禀赋不足所致,以视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为主要表现的内障类疾病,含义同“能近怯远”[1]。中医对近视病因病机的认识由来已久,认为其与气血阴阳密切相关,与经络紧密相连,遗传因素亦不可忽视,涉及脏腑主要包括心、脾、肝、肾。不同医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相关知识做简单梳理。 1 中医古籍对近视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对近视病因病机的认识由来已久,认为其与气血阴阳密切相关,且与经络紧密相连,遗传因素亦不可忽视,涉及脏腑主...

  • 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变应性鼻炎的定名

    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变应性鼻炎的定名

    变应性鼻炎中医定名考辨 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 , 简称 “变应性鼻炎” , 是易感个体接触变应原后, 主要由 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以发作性喷嚏、 流涕和鼻塞为 主要症状的鼻黏膜慢性炎性。 变应性鼻炎一般常称 “过敏性鼻炎” (hypersensitive rhinitis) , 虽然两者并 不完全等同, 但曾长期被当做同一疾病。 目前中医将 变应性鼻炎及相应病症定名 “鼻鼽” , 业界已经广泛 接受, 仅...

  • 老年人的牙齿健康 正确认知牙齿缺失 叩齿吞津益处多多

    老年人的牙齿健康 正确认知牙齿缺失 叩齿吞津益处多多

    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人的牙齿或多或少都会出毛病,也因此逐渐意识到牙齿的重要性。牙齿的变化不仅反映局部问题,其背后原因往往很复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口腔修复科教授冯剑桥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引起牙痛的龋齿和牙周病列为全世界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由此可见,口腔健康是关系到全人类健康水平的重大课题。现代医学证实,口腔疾病可引发多种疾病 ,如心脏病和胃病就与牙周炎有关,尤其不要忽视老年人牙齿健康,尤其不要忽视老年人牙齿健康。 正确认知牙齿缺失 冯剑桥提示说,在看牙医之前,患者对自身口腔...

  • 干眼症中医认识 滋阴润燥为准则

    干眼症中医认识 滋阴润燥为准则

    干眼症患者本来身体就缺乏水分,遇到干燥的秋季更是雪上加霜。秋季久晴少雨,气候非常干燥,很多干眼症患者的各项症状均会明显加重,包括眼干、鼻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那么,诸多干眼症患者该如何度过秋季气候干燥的难关呢? 干眼症中医认识 干眼症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性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的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干眼症属于“白涩症”(《审视瑶函》)和&ld...

  • 鼻渊病机的认识 清阳理论

    鼻渊病机的认识 清阳理论

    《黄帝内经》清阳理论与鼻渊病机相关性的探讨 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五官七窍位于人体最高位之头面, 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五官七窍需得脏腑清阳之气的温煦濡养, 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若清阳不升, 浊阴乘虚而入, 充塞诸窍, 则患窍疾。鼻渊, 即西医之鼻窦炎, 病位在窦窍, 窦窍属于五官七窍之鼻窍, 亦遵循上述规律。 《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对清阳之气与官窍的关系及鼻渊的病机进行了论述,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 逐渐完善了对鼻渊病机的认识。 《内经》中的清...

  • 中医对口腔溃疡的认识 缓解口腔溃疡小妙方

    中医对口腔溃疡的认识 缓解口腔溃疡小妙方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好发于舌、唇、颊等位置。虽然只是小毛病,但却会给日常饮食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很多人认为口腔溃疡是因为身体缺乏维生素或上火引起,一发作就去药店买一些清热泻火药和维生素,或者还有些人认为多吃点水果就好了,这些做法有时候反而导致溃疡加重,甚至反复发作。 中医对口腔溃疡的认识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归属于 “口疮”“口疡”“口糜”等范畴。多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情志所伤、外...

  • 过敏性结膜炎预防和调护 中医认识与治疗

    过敏性结膜炎预防和调护 中医认识与治疗

    专家简介 宋剑涛,主任医师,中医眼科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表科主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 结膜是眼睑内、眼球白色部分表面覆盖的一层薄膜,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很多人发生眼痒,甚至奇痒难忍时,会用手使劲揉搓眼睛,揉搓后不但眼痒不止,反而眼痒加重,眼睛红肿甚至眼睑皮肤破损,这是什么原因呢?通常这样的症状是过敏性结膜炎惹的祸。...

  • 面瘫的中医认识 病位在经脉与经筋

    面瘫的中医认识 病位在经脉与经筋

    面瘫临床上称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病理改变早期以神经水肿、缺血、缺氧为主,后期则发生神经变性、脱髓鞘改变。中医将周围型面神经麻痹归为“口眼歪斜”范畴。此病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导致气血痹阻,筋脉失于濡养,进而经筋纵缓不收而发病。早期西医治疗以抗病毒、激素、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为主,但对病毒性面神经炎尚无对症的药物对抗治疗。中医治疗面瘫历史悠久,诸多疗法中,尤以针刺治疗效果最为显著。 面瘫的中医认识...

  • 肺结节的中医认识浅析

    肺结节的中医认识浅析

    肺结节多为直径≤30 mm, 呈单个或多发的,密度较高的,类圆形或不规则的肺部阴影[1],包括单个结节(孤立性病灶)、多发结节(两个及以上),微小结节(直径<5 mm)、小结节(直径5~10 mm)[2]。在影像学中,孤立性肺结节具有系统性和原因不明的特点,可分为实性结节与亚实性结节,其中亚实性结节又可分为部分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1]。肺结节与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的职业暴露,吸烟,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随着体检筛查及胸部CT检查的推广,现代化检测技术的提高,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被检查出肺结节疾病,肺结节发病率...

  • 越婢汤解析“越婢”的诸种解说“越婢”的再认识

    越婢汤解析“越婢”的诸种解说“越婢”的再认识

    越婢汤是《金匮要略》中医治风水的代表名方,组方简略、配伍精妙,后世医家以为其是温病辛凉解表法的开山之作。然而对越婢汤方名中“越婢”的解析各有其说,令人费解,尤其对“婢”字的解说分歧更为突出。正确了解“越婢”二字,便利学习越婢汤的方义,有助于临证正确运用越婢汤。 “越婢”的诸种解说 发越脾气,通行津液:“婢”当是“脾”,两字乃传写之讹。章虚谷说:&ldqu...

  • 三承气汤再认识

    三承气汤再认识

    •所谓“承气”,指帮助大肠承接胃的下降之气,使六腑以降为顺的功能得以延续,与“亢则害,承乃制”没有关系。 •调胃承气汤清泻胃热,大承气汤攻下大肠燥屎,小承气汤介于两者之间,在未确定燥屎形成的诊断时,用于试探性治疗。 •“三承气汤”并非阳明腑实专用方,只要是内热亢盛,腑气不降,则不管病在何脏何腑,皆可用之。 对于《伤寒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及调胃承气汤三方,笔者略有管见,兹简陈如下。...

  • 乌梅丸后世医家多认为是治蛔之专方

    乌梅丸后世医家多认为是治蛔之专方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后世医家多认为是治蛔之专方,但乌梅丸绝不仅仅是治疗蛔虫的方子,乌梅丸寒热刚柔同用,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不但可以治疗厥阴经原有的疾病,也能治厥阴病欲解时发生的疾病。龙砂学派代表顾植山教授从“厥阴病欲解时”着眼,认为厥阴为两阴交尽、由阴出阳的时间节点,乃阴之将尽、阳之初升之时,用乌梅丸治疗在丑至卯时(凌晨1~5点)出现的一切病症或病症加重者均获良效。   患者张某,女,46岁,主因咳嗽6个多月,于2016年2月1日就诊。患者于2015年7月因感冒引起咳...

  • 甲亢 李佃贵认为瘿病的病因主要与情志内伤

    甲亢 李佃贵认为瘿病的病因主要与情志内伤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导致身体代谢活动加快,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的临床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因很多,最常见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其他包括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散在性或家族性非自身免疫性甲亢、碘甲亢、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性甲亢、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甲亢和新生儿甲亢等。 甲亢的病因病机 甲状腺功能亢进没有特定的早期症状。早期症状多取决于甲亢的严重程度,受累的器官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各个典型症状均可成...

  • 治验谈谈大柴胡汤的运气证治认识

    治验谈谈大柴胡汤的运气证治认识

    大柴胡汤是张仲景的名方之一,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现在多阐述本方为“少阳枢机晦气,胆腑郁热过甚”“少阳未解,内有里实”的证治。笔者近期按照五运六气思想,依据“六经欲解时”理论,运用本方医治许多始用常法无效的事例取得了显着作用。现结合治验谈谈本方的命运证治认识。 大柴胡汤,首见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在张仲景原文中共有四条涉及本方。《伤寒论》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

  • 伏邪发热的认识 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与主治

    伏邪发热的认识 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与主治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熟谙经典,学验俱丰,临床运用经方治疗疾病时,强调要审机用方,做到圆机活法,异病同治。所谓圆机活法,就是运用经方时,如果病机相同,则可举一反三,扩大经方的使用范围,打破原来某一方应用的格局。本文通过王老师运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为主方治疗伏邪发热的经验,以体现本方的治法和所针对的病机,并阐明经方之理,介绍如下。 1 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与主治 葛根黄芩黄连汤见于《伤寒论》第34 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rdquo...

  • 曹东义对三仁汤的认识 三仁汤的病机

    曹东义对三仁汤的认识 三仁汤的病机

    曹东义教授,系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河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第4、5、6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其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7年,熟读经典,精于化裁经方,灵活运用三仁汤治疗内科杂证,收效显著。 曹东义教授长期研究中医外感热病,认为《黄帝内经》所论之热病,张仲景所述之伤寒,吴又可所言之瘟疫,吴鞠通所辨之温病,都是以研究传染病为主的外感热病,虽然在发病类型上有所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差别,但是病理机转相同,具有邪正斗争影响脏腑功能的相同特点,病程符合从表到里的发展趋势,...

  • 病毒性脑炎(焦认南方)

    病毒性脑炎(焦认南方)

    【方名】宣清解郁汤。 【出处】焦认南方 【辨证】湿热内蕴,痰热互结,蒙蔽心窍。 【治法】清热利湿,化痰开窍。 【组成】藿香12克,佩兰12克,法半夏12克,瓜蒌壳18克,黄连9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天竺黄10克,郁金12克,菖蒲9克,竹茹12克,六一散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