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临床 第25页

临床 第25页

  • 培养高层次中药临床药学人才

    培养高层次中药临床药学人才

    中药临床药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提出,但其发展一直非常缓慢,目前基本上仍处于停滞状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中期“中药现代化”概念的明确提出,各类中成药新药品种、中成药的产量和临床用量一度呈几何式增长,随之而来这些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成倍增加。以2006年的“鱼腥草注射液紧急停用事件”为例,在停用前全国鱼腥草注射液生产厂家有195家,年制剂产量6亿支,全国每年使用鱼腥草注射液产品的患者达2.8亿人次。近年来,中药临床用量逐年增长,而中药的不良反...

  • 徐经世临床行医60余年 安徽中医学院教授

    徐经世临床行医60余年 安徽中医学院教授

    徐经世是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第二届国医大师,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指导老师,安徽省国医名师,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徐经世继承家学,为人师表,悬壶济世,医术精湛,厚德广施,深得当地百姓尊崇和赞誉。徐经世在传承中既有家训和传统的熏陶,又有现代教育的经历;既融汇朴素中医理论和儒学经典,又研修贯通当代中西医学和科技成果;尊古而不泥古,法新而不囿新,德医并举,世人称道。 本人有幸成为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跟随老师学习,收获良多。进站学习之初,徐经世就亲自撰文《为医须立...

  • 中医临床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中医临床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规模扩大 问题尚存 中医医疗机构规模扩大 目前,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得到较快发展。中医类医疗机构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3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达41966所;其中,中医医院3015所,中西医结合医院358所,民族医医院217所,中医类门诊部1283所,中医类诊所37045所,中医类研究机构48所;总数比2010年增长了11.1%。 中医类医疗覆盖规模进一步拓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比例分别是80.4%、82.5%、63.3%;中医医疗机构就诊率进一步提升,中医医院年门...

  • 中医药大学开设中药临床药学课程

    中医药大学开设中药临床药学课程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中药不良反应逐年上升,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年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病例占总报告病例的比例从2009年的13.3%上升至2013年的17.8%,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一直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而位居第二位。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药品安全风险中中药占据较大的比重,如何合理地使用中药,避免中药药害事件及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已迫在眉睫。而紧密结合中医临床开展中药临床药学,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是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全国各地...

  • 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专业特色发展纪实

    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专业特色发展纪实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门学科,它建立在中医与西医学发展的基础上,是两者之间相互兼容、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泸州医学院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走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学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中西医结合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形成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四川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和脑病科)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肾病科等)为支撑,以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等...

  • 临床应用医疗机构制剂

    临床应用医疗机构制剂

    医疗机构制剂作为临床用药的一种补充,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客观地讲,医疗机构制剂无论是技术要求上还是质量管理上都逊于药品,这是历史发展所致,因此,医疗机构制剂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逐步提高的过程。 那么,国家有关医疗机构制剂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哪些,临床应用医疗机构制剂应获得哪些批准,国家和地方关于医疗机构制剂管理要求有差异时执行哪一个呢? 国家有关医疗机构制剂管理的法律、法规 目前国家有关医疗机构制剂管理的法律、法规有以下几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主席令第45号),2001年由国务院颁布;《中华人...

  • 中医临床科研领域成绩斐然 马有度教授

    中医临床科研领域成绩斐然 马有度教授

    马有度教授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领域成绩斐然,还是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在健康科普领域辛勤耕耘几十年,同行尊称其为“小马哥”。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推广和宣传,已广为人知。马有度教授认为,我们中华养生之道源远流长,却知之者甚少,这让他这个毕生致力于中医科普的老中医感慨万千。他酷爱中医养生之道,集多年的实践和感悟,传扬中医经典,提出了“中华养生四字经”等中华养...

  • 双黄连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临床报道

    双黄连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临床报道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与传统中药制剂相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然而,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对用药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反响。其中尤以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在临床上发生的诸多不良反应,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提出质疑。现对注射用双黄连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不良反应症状 过敏反应 从临床报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过敏反应频率最高。曹海山[1]等对1994-20...

  • 金鸡颗粒(胶囊 片)的临床新用

    金鸡颗粒(胶囊 片)的临床新用

    本药来源于现代研究方,由金樱根、功劳木、鸡血藤、两面针、千斤拔、穿心莲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健脾渗湿,活血通络的功效。临床用于湿热下注,经脉瘀血所致的赤白带下,腰酸腹痛,或少腹有包块,小便短黄等病症。近年来经临床实践,对以下疾病有新功效,现介绍如下,供读者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1.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笔者用金鸡颗粒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100例,效果显著。方法:口服金鸡颗粒,每次 2袋,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结果,经用药2天治愈40例, 3天治愈50例,4天治愈8 例,5天治愈2例,总有效率为100%。 2.治疗急...

  • 疰夏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疰夏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疰夏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在夏令发病,故名。好发于老年及幼弱儿童。发病原因一般是由于体质娇嫩,脾胃虚弱或阴气不足,在夏季炎热的环境中,感受温热之气而致。由于体质差异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 1.脾胃虚弱型:肢体无力,胸闷不适,懒于说话,纳呆便溏。如迁延日久,患儿会出现身体异常蠃瘦,下肢痿软无力等表现以及苔腻脉虚。 2.暑热炽盛型:身热午后增高,有汗或无汗,口渴喜饮,小便量多,后期身热稽留不退,消瘦,肢体疲乏,精神萎靡,故又称“夏痿”。类似小儿夏季热。其脉大多虚数,舌红。 湿热滞气,暑能伤气;夏...

  • 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特点模式

    中医是怎样看病的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特点模式

    中医究竟是怎样看病的?中医怎样辨证论治、怎样明确诊断、怎样制定治疗方案、怎样开具处方?随着“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随着中医药五大优势资源的保护、继承、开发、利用,中医药事业已步入大发展的快车道。这类问题就成为业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阐明中医诊疗全过程,成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揭示中医诊疗思维模式的内涵,也成为巩固和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能力和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国际合作交流...

  • 在临床上不能辨屁识屁的后果

    在临床上不能辨屁识屁的后果

    几年前有一篇报道:大年三十晚上,四川一位60岁的老太太吃了一个苹果后腹痛,疼的死去活来,送去医院,检查说是胆囊炎爆发,即做胆囊切除术。谁知术后疼痛加重,持续一个多月,期间多次转院,最后转到中医院,诊断为肠梗阻,需及时手术,开刀时发现大肠已被烧烂,切除大肠。术后不久患者不幸去世。儿女前后花费150多万元,儿女不服,把医院告上法庭。 该患者最开始是大承气汤证:早有气结于大肠,胀气不得外泄。最后酿成大患,可以说这是屁不得外泄造成的恶果,也是医生在临床上不能辨屁识屁的后果。 医圣仲景论述大承气汤而讲矢气...

  • 昼夜节律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昼夜节律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昼夜节律通常是指周期时间接近24h的生物节 律, 是一种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如光照、 气温等节律 性变化的影响, 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机体内在的 生物节律 [1-3] 。 现代医学注意到,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 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均受到生理昼夜节律变化的 影响, 胃酸分泌量、 胃排空时间、 血浆蛋白结合率、 肾 小球滤过率、 尿液pH值以及肝脏和肾脏某些酶类的 活性等均显示出昼夜节律性变化, 从而不同程度地影 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 直接影响 药物作用的发挥 [4] 。 中医学从天人相应、 阴阳...

  • “砭石操”各步含义“砭石操”的临床特点

    “砭石操”各步含义“砭石操”的临床特点

    砭石是我国古代最早应用的临床医疗工具之一。经过千年的沉埋,现在不仅重见天,而且在临床上有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治疗皮肤肌肉经筋等方面的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北京中医药大学谷世喆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针对砭石治疗颈椎病进行了临床研究,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王钧石) 2“砭石操”各步含义 第1步 开颈关的目的在于放松患者精神、激发机体阳气。患者在术前精神往往不能放松,从风府、风池向下刮拭,目的就是调“神”。脑为髓海,风池风府穴位于髓海...

  • 论中医临床思维灵感

    论中医临床思维灵感

      早在《内经·八正神明篇》中就有“昭然独明”、“慧然独悟”等灵感记载。灵感作为现代认识论的范畴,是指思维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相对独立、短暂的突然颖悟和明锐理解。它集感性与理性于一身,既能直接捕捉和感知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又能直接领悟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是由客观事物直接引起的“顿悟式”的认识飞跃。钱学森说:“灵感是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对信息的加工过程,是在潜意识中酝酿问题而后与显意识的突然沟通。&rdqu...

  • 回归仲景原意 在临床中诠释经典

    回归仲景原意 在临床中诠释经典

      近读《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方证相对医案与经方问对》,获益匪浅,感慨良多。黄仕沛先生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正步杏林,从医多年,体验非凡。上世纪90年代起转攻仲景之学,于经方致力尤勤,尤其服膺仲景方证之学,大有“觉今是而昨非”之感。书中不仅通过大量经方治疗危急重症病案展示出一位当代中医临床名家疗效卓著、屡起沉疴的大师风范,更展示出先生对中医学的真挚感情,对中医学子的提携厚爱。黄师谆谆告诫后学学习中医学的关键与捷径——方证相对,笔者对此感...

  • 经方临床疗效的制约因素 发挥经方疗效的策略

    经方临床疗效的制约因素 发挥经方疗效的策略

    经方以《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三阴三阳理论为基础,以书中所载之方为临床体系。由于卓越的临床疗效,近两千年来,历代医家均对其推崇备至,奉为临证准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临床工作中,有较多因素影响了经方疗效的发挥。本文剖析经方的临床运用现状,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更多思考。 一 经方临床疗效的制约因素 1. 对六经辨证的过度解读 六经辨证是经方理论的基石,也是经方临床的核心,从古至今,“六经实质”一直都是经方研究的焦点。六经实质是经方理论的重大课题之...

  • 藏象、经脉学说是《内经》临床辨证的理论核心思想

    藏象、经脉学说是《内经》临床辨证的理论核心思想

      藏象和经脉学说贯穿于《内经》的全过程,是中医理论的框架,是辨证论治的基础,是选方用药的依据,故称其为理论核心。   藏象   藏象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什么是藏象呢,藏即脏,藏于体内,其象征表现于外,这是古人从外以测内的思想方法,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即有内在的脏器活动,必通过外在的各种象征而表现出来,如心于体内,从...

  • 《黄帝内经》与临床

    《黄帝内经》与临床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其对中医学的重要贡献不仅体现在建立了丰富而完善的理论体系,还在于其蕴含着丰富的临床应用内容。《黄帝内经》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原文及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可以说现在中医临床的治疗思路、方法都与《黄帝内经》的临床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金元时代医家张子和说:“《黄帝内经》是一部治病的法书。”《素问》、《灵枢》的162篇原文不单是医学理论的基础,更是临床实践的指导。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

  • 王伯章抓主症临床辨治思维经验介绍

    王伯章抓主症临床辨治思维经验介绍

    王伯章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在临诊带教中尤其重视临床思维的运用和启发,其“抓主症”临床辨治思维不囿前人成见,自出机杼,独树一帜。   主症就是疾病的最主要脉症,是最能体现疾病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每一种病证都有它特异性的主症,可以是单个症状,也可以是多个症状组成的症候群。抓主症的辨治方法,可避免没有重点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执简驭繁,直接找到疾病诊治的...

  • “玄府”学说阐发与临床发挥

    “玄府”学说阐发与临床发挥

    玄府概念肇始于《黄帝内经》 , 发展于金元时 代, 成熟和丰富于现代, 但尚难称完善。 浙江省名中 医牟重临, 学验俱丰, 在玄府理论上颇有研究, 笔者 有幸随诊师侧, 得其悉心指导, 对玄府理论亦多有思 考与临证运用, 现将有关玄府的观点与同道探讨。 玄府概念澄源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 “玄府” 即汗孔 [1]397 , 金 代刘完素扩展了玄府的概念: “皮肤之汗孔者, 谓泄 气液之孔窍也。 一名气门, 谓泄气之门; 一名腠理 者, 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 一名鬼神门者,...

  • 病络理论本源与临床

    病络理论本源与临床

    中医药学理论构建重视原创思维的创造, 通过 对现象或实践的观察、 分析、 归纳、 推演, 进而发现其 中的规律加以思维创造( 见仁见智) , 构建宏观、 抽 象的概念模型, 如阴阳学说( 宇宙万物本体之对立 统一) 、 五行学说( 脏腑为基础的功能相关网络) 、 三 焦理论( 如羽、 如权、 如渎的功能定位) , 我们将这种 思维称之为意象思维。意象思维的对象是实践或现 象, 因此中医药的理论都能被实践证明, 但未必能被 现有的科学体系所解释。这种理论内核指向功能及 其相关性, 而非实质形态结构, 这就是先哲&ld...

  •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

    •这种社会实践与医学实践的接轨、社会文化与医学文化的磨合,便是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源头。   •之所以未能形成认知人体的主流手段,除了与中国传统观念中敬畏生命、敬畏机体的思想存在密切关系外,以东方文化认识事物着眼整体、看重本质的思维模式为关键所在。   •六道题,旗帜鲜明、点中要害;六步路,环环相扣、逻辑分明;六步棋,有谋有勇、出入有序,一场有把握的战役就在指挥员的运筹帷幄之中展开了,胜利在握已是事前的谋算而不是事后的侥幸,中医治病安能不效耶!   国医大师...

  • 中医临床用药动和平观 病证变化的动态观

    中医临床用药动和平观 病证变化的动态观

    张磊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他精心研读四大经典,广采百家之长,勤于临证,形成独特的“动”“和”“平”观, 即和态下运动发展观、和态失常的疾病发生观、病证变化的动态观、动态的和平辨治观、临床用药动和平观。 和态下运动发展观 正常情况下,人与自然、人体自身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和态”中,即人在和谐状态下的运动发展变化。 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 不同医生辨证与针刺处方差异的临床研究

    不同医生辨证与针刺处方差异的临床研究

    临床试验的最终目的是为现实的医疗决策提供 参考及借鉴,因而研究的设计及实施过程应当贴近 且能真实地反应临床实际。中医学注重辨证论治, 并提出个体化治疗模式 [1 -2 ] ,而国内外现已开展的 大多数中医临床研究却往往忽略了这一原则 [3 -4 ] , 也因此错估了中医疗法的实际效果 [5 ] 。此外,可 重复性也是高质量临床研究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中 医辨证论治的过程实为医生基于四诊结果做出的主 观判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结果的可重复性 [6 -7 ] 。 近年来关于辨证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受 到国际学者的关...

  • 中医临床师承教育模式

    中医临床师承教育模式

    人才队伍建设是医院改革建设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基础。北京中医医院把师承教育作为现代中医院校教育的补充形式,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中医人才,在师承教育的创新上做出有益尝试。 “团队带团队”中医师承新模式 早在1959年,北京中医医院就启动了第一批院级师承工作。1990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开展了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北京中医医院多年承担此项工作,对此高度重视,至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已开展五批。 2007年,院党委探索培养高起点中...

  •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近日,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成立了全省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专家组。 专家组将为全省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咨询服务和建议,并制定传染病中医药防治方案,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科研工作,指导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和重点专科建设工作。 5月1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纪念“5·12”护士节大会,表彰了8个优秀护理单元、34名优秀护士、10名护理教学和9名护理管理的先进典型,授予了66人“30年护龄护理工作”的荣誉称...

  • 让基层中医临床人才留得下

    让基层中医临床人才留得下

    “团队带教团队,网上结合网下,远程链接实地”,新型中医师承模式——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日前通过评审专家组验收。 该项目由吉林省中医管理局立项支持,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世界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辽源市中医医院、北京科技大学、长城宽带网联合创立。3年来,课题组通过组织专家团队和网络课件等优质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基本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评价认为,这种探索师承模式的思路和方法,对...

  • 临床药学 养生健康委员会 平衡针灸

    临床药学 养生健康委员会 平衡针灸

    今年5月25日是第九届全国护肤日,主题是“健康护肤,合理使用护肤品”。5月16日,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在京启动“5.25护肤日主题活动”,发布“护肤品皮肤科应用指南”和“保湿类医用护肤品在皮肤科应用指南”。 《护肤品皮肤科应用指南》提出,对于干燥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疾病、红斑鳞屑性疾病、面部皮炎、角化异常的皮肤病等皮肤屏障受损性的皮肤病以及敏感性皮肤,可选用舒缓性、清洁类、保湿和皮肤屏障修复类的护...

  • 临床检测上的实体结构测评《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意见》

    临床检测上的实体结构测评《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意见》

    当今的理化检测难以纳入中医辨证体系,如何使临床检测更好地适用于中医疗效评价?现在,从物质和能量代谢入手检测的中医功能状态测评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1月27~29日在京举办的香山科学会议第521次学术讨论会上,以“中医健康工程发展的瓶颈与对策”主题,与会的50多位来自政、产、学、研、金等领域的国内外学者,围绕中医功能状态测评的特点、工程实现和产业模式三个中心议题进行了研讨,针对中医功能状态测评这一创新概念,与会专家达成如下共识: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全新的中医设备性能检测平台和审批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