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 第22页
-
盛夏老人如何科学健身
人的身体,夏天与其他季节不一样: 夏天,人的体温调节机制有所不同。高温经常刺激血管扩张中枢,体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以利散热;夏天出汗又多又快,汗腺导管虽然能回吸收一部分氯化钠,但量不多,如不及时补充水分或补水量不足,会导致体内水、盐代谢紊乱;人的体液性状也有一定的改变,虽然钠、钾、钙等离子的总量不少,但血中的浓度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 夏天人体机能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炎热的天气而在生物进化中逐渐形成的,但这种适应能力相当有限。如果在高温的环境里运动时间过长,即便大量出汗、蒸发、对流等也不能及时完全地散热,体内...
-
帕金森老人防摔有四法
一、去除家中障碍物。如去掉门槛、使地板平整等;搬走易碎物品,如花瓶、热水瓶等等,以防物品摔碎后导致病人损伤。 二、家中安装扶手。在门框旁、厕所以及房间空余的墙壁上,尤其是转弯处装上扶手,便于病人扶持。 三、向前迈大步。病人走路遇到“步僵”(患者在行走中,突然迈不开步)时先让病人停下来,站直身体,鼓励病人抬高一条腿,然后向前迈一大步;再换另一条腿,再抬高,向前迈大步。反复练习几次,行走便又会变得正常。 四、步态锻炼。眼直视前方,身体站直起步时足尖尽量抬高,走路、转动时,跨步尽量慢而大,每日5分...
-
三招可防老人脑出血
1.不蹲便: 老人蹲便时,其下肢血管会发生严重的屈曲,加上屏气排便,腹内的压力增高,可使血压升高,从而增加脑出血的危险。而坐便时股动脉虽弯曲,但弯曲角度在90度左右,血液可与平时一样保持畅通。同时全身的重量又为臀部所承受,虽时间稍长,下肢也不会感到吃力。 2.防跌倒: 多数老年人都患有脑动脉硬化,加上血管壁较脆弱,若不小心跌倒,强烈的震动极易造成颅内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因此,老年人在日常活动和锻炼时,要特别小心,避免跌倒。 3.动左手: 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左手,不仅可以减轻大脑左半球的负担,还能锻炼大脑的右半球,增...
-
防止老人耳聋饮食调节重要
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下降,该病与全身机体功能衰退、内耳耳蜗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如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节,对保护听神经功能,预防老年性耳聋,具有重要的作用。 1.补充锌和维生素D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内耳耳蜗内锌的含量很高,远远高于其他器官。而60岁以后耳蜗内锌含量明显降低,影响耳蜗的功能而导致听力减退,因此,必须适量补充锌。老年性耳聋还与体内维生素D的代谢异常有关。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对56例老年性耳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发现他们血清钙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系由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给其中部分...
-
老人运动因『病』制宜
运动可以强身,但患病的老年人,特别是慢性病老年患者,不适当的运动可加重病情。因此,慢性病老年患者应选择适宜的活动方式。 哮喘:跑步、球类、骑自行车等皆可诱发哮喘,医学上称之为运动性哮喘,而游泳、棒球、滑雪等运动可改善症状,尤其是游泳更为适合。游泳时的水平运动减轻了呼吸道的负担,加上环境清爽、 空气新鲜、负离子多,所以有利于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 高血压:适于做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这些项目均为动态的等张性运动,可通过全身肌肉能反复收缩,引起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促使血压下降。运动量为心脏负荷的50%左右为宜,即运动...
-
老人便秘自服番泻叶通便不可取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不少老年便秘患者习惯自购番泻叶来泡水喝,觉得经济方便,甚至随意用、长期喝。结果,有的短期取效,有的无效,有的出现不良反应,有的反而加重了便秘。其实,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可取。 番泻叶是一种苦寒类攻下通便中药,中医认为,其性味苦寒,有泻下导滞作用,主要适用于热结于内导致的便秘,对老年便秘、习惯性便秘也有通便效果。但中医将便秘大致分为虚实两类,实秘又分肠胃积热、气机郁滞、阴寒积滞三型,虚秘则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型,各有不同的伴随表现,并非所有便秘都适合。如果患者大便干结,或如羊屎,而兼有燥热症状...
-
国外老人如何过百岁
美国乔治亚洲德卢斯有一位102岁的玛达尼女士,经常参加健身舞运动,是跳健身舞的老年人中最引入注目、跳得最活跃、动作最好的。除此以外,她还经常进行上下楼梯锻炼,使心脏和双腿保持一定的力量。人到晚年,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其心理也发生相应变化,自然会有许多需求。娱乐需求就是其中之一。老年人生活闲适,希望能有娱乐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欣赏戏曲、看电视、下棋、垂钓、跳舞等等,使心境舒畅,精神愉快,促进延年益寿。 加拿大籍朝鲜人宋穆思,101岁时仍坚持学习英语,以适应生活之需要。因老人长期坚持每天早晨按时到学校上课2小时,使他...
-
老人血脂过低赤易中风
高脂血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适当地降低人体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可以减少患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但是,血脂并非越低越好,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否则很容易造成老人脑出血。 血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物质。它不仅参与能量的产生和贮存,还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的原料。研究显示,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胆固醇水平低于4.16毫摩尔/升时,其危险性与胆固醇水平高于6.24毫摩尔/升相当。尽管脑出血发病率随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而降低,但血清胆固醇低于3.64毫摩尔/升时,脑出血发生率反而更...
-
夏季老人腹泻怎么办
夏季老人腹泻,最常见的是细菌性的,其中包括食物中毒。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常伴有腹痛,排便后腹痛可缓解。有的病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化验检查可以发现血中白细胞增加,同时,大便中也可见白细胞、红细胞。此时,服用抗生素治疗腹泻是非常适宜的。而且腹泻较严重时应服用思密达,用以保护肠道黏膜。服用思密达要注意,因为思密达有吸附作用,如果先服用思密达,再吃其他的药物,这些药会吸附在思密达形成的保护膜上,发挥不了药效。所以,思密达一定要最后吃,最好能间隔,两个小时。另外,抗生素和肠道菌群调节剂中的活菌剂型也应该分开吃...
-
刺激双手掌老人更健康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为了自身的健康,可以说是想尽一切办法,尤其是一些独特的小方法,因简单易行,更受老年人青睐。现给大家介绍一种手掌操,刺激手掌让老人更健康。 一、利用电吹风刺激手掌。每天用电吹风向手掌送去暖风,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反复进行六七次,使手掌、手背、指甲都受到刺激,以消除身体疲劳和紧张感。 二、利用梳子刺激手掌。每天梳头后用梳齿在整个手掌上轻轻叩击2—3分钟,可调节内脏功能。 三、利用牙签刺激手掌。取牙签十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束,然后用其两端刺激手掌和指尖,这可促进血液循环。使用时要注意的是,...
-
老人怎样应对意外跌倒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一旦跌倒易造成骨折,严重者会对健康构成重大危害。那么,老人在生活中怎样应对意外的跌倒事故呢? 顺:跌倒时要顺其自然,让身体尽量顺着惯性倒,最好不要抗争抵制。弯:受力关节迅速弯曲,以降低身体重心,减缓冲力。松:放松用力部位肌肉、韧带,使身体自下而上顺势着地。滚:带冲力的摔倒采用团身滚动。滚能改变力的方向,使垂直力向水平方向散发,并且还可减少局部皮肉之苦。收:缩头、并腿、双臂合抱胸前,以防四肢受伤。 由于跌倒时大多数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平时要有防跌倒的意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在垫子...
-
老人夏日锻炼五不宜
进入炎夏高温时节,参加体育锻炼时要多加注意,因为夏季是容易中暑的季节,稍有不慎,锻炼反成为伤身之源,故老人夏日锻炼有以下五个不宜: 不宜迟。炎夏之日,太阳出来很早,因此,锻炼宜早不宜迟,应选择在清晨比较凉爽的时候进行。 不宜空。夏日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出汗多,耗能大,如果空腹锻炼很容易出现低血糖或水电解质失衡状况。为此,老人在锻炼之前,最好适量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 不宜急。锻炼前应先做做准备工作,活动活动四肢,扭动扭动腰部,然后,再开始正式锻炼。否则会因骤然运动而出现意外损伤。 不宜露。一是不能在阳光直射下进行锻炼...
-
老人晨起血压异常增高怎么办
晨起高血压又称为晨峰高血压。通常情况下,人们从睡眠到觉醒再到活动时,血压会有所升高,但一般升高的幅度有限。 晨起高血压的特点是:晨起后血压升高幅度较大,其收缩压常超过血压低谷时35毫米汞柱,或在晨起活动后的血压增高值超过上午8时后的血压增高值。 晨起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患者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异常增高有关,使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引起全身小血管持续收缩、心排血量增加,从而造成周围血管阻力增大而使血压异常增高。临床资料显示,晨起血压增高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意味着心血管风险增大,可使心绞痛、心肌梗塞、中风等心脑血管...
-
老人谨防退化性扁平足
像陈阿姨这种脚痛,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见。 从医学上分析,这种脚痛有三种可能:一是退化性扁平足;二是病人的足部发生了拇外翻;三是病人的脚趾发生了软组织炎症。在这几种可能中,以退化性扁平足最为常见。 足弓正常时,就算长时间行走,脚也不会觉得很痛很累。可是,随着年龄增长,足部的关节韧带等逐渐松弛,足弓塌陷,以致不能很好地发挥减震等作用。与此同时,脚底的血管和神经也会受到压迫,足部韧带过分拉扯,足部易疲劳,行走时就会经常出现脚痛、小腿肌肉酸胀等现象。脚跟、前脚掌的两侧(大脚趾、小脚趾处)是足底三个主要的受力点,如果出现扁平足...
-
老人清晨要防脑梗
虽然脑梗塞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血管硬化,但据临床资料显示,脑梗塞患者中50%以上的人并没有高血压,有心脏病的人也很少,这说明发生脑梗塞的病人不一定患高血压或心脏病。可见,没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的老年人,也要预防脑梗塞。 一般说来,老年人的血管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硬化现象,这是由年龄因素决定的生理现象,而血管硬化是导致脑梗塞发生的主要因素。尤其经过一夜的睡眠后,体内的水分有所消耗,而又没能及时补充,造成血液浓度增高,这种现象老年人尤为明显。近几年来,我国医学专家曾先后通过两干多例脑梗塞病人进行了发病时间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