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脏 第14页

五脏 第14页

  • 脚趾按摩保护五脏六腑

    脚趾按摩保护五脏六腑

      脚趾位于人体的末端,远离心脏,足尖部的血液循环较差。足趾产生病理的改变会通过经络反馈到相应的脏腑器官,产生多种症状。   脾胃虚弱的人经常活动脚趾,可使体内气血通畅,阴阳平衡、扶正祛邪。如果特别注意对二趾的保健,就能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   脚趾按摩方法:1.用脚趾抓地,抓鞋底,一次抓五分钟左右,两只脚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一天2~3次。   2.按捏脚趾,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睡前进行最为方便。   寒冷季节,气血运行不畅,则更有意义。另外,多走路也有同样的效果,因为一个人在走路时有近一半的重量...

  • 春夏养阳养肝 中医的五脏调养法

    春夏养阳养肝 中医的五脏调养法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结合四季时序变化来养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春季大自然阳气升发,除了顺应天时养护好体内的阳气外,根据中医的五脏调养法——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眼下养肝正当时。 提到养肝,很多人各有心得,比如按中医“五味入五脏”的理论,酸味入肝,所以有人提醒养肝多吃酸;又如运动升阳,多动多发汗助排毒减轻肝脏负担……但专家提醒,养生应因时因人而异,这个时节多吃酸味,对肝阴虚者可能是“补...

  • 论盐与五脏相关性

    论盐与五脏相关性

    盐维持着人体的新陈代谢, 是人体不可缺少的 必要物质 [1-2] 。 盐味咸, 咸为五味之一, 五味适度则 养五脏, 五味偏嗜则伤五脏。 正如《素问·生气通天 论》 所曰: “阴之所生, 本在五味, 阴之五宫, 伤在五 味” 。 由此可见, 咸味盐适度食之则养脏、 过度食之 则伤脏。 笔者就盐与五脏相关性进行探讨, 略陈管见 以就正于同道。 盐者养脏 盐者, 咸味。咸属水, 入水脏。 中医学中的水 脏——肾, 既是咸入之脏。 《素问·宣...

  • 音乐养生用五音与五脏的关系来调养

    音乐养生用五音与五脏的关系来调养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充分道出了音乐对情绪、情感的意义。当人的情绪、情感到达一定程度,只有通过音乐、歌声才能映射出来。反之,音乐也会影响人的身心,从而有养生甚至治疗的作用。 五音产生的身心调节作用可概括为“宫音和平雄厚,庄重宽宏;商音慷壮哀郁,惨怃健捷;角音圆长通澈,廉直温恭;徵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顺;羽音高洁澄净,淡荡清邈”。五音音色相异,与五脏相对应,将宫、商、角、徵、羽分别属土、金、木、火、水,即宫声入脾、商音入肺、角声入肝、徵声...

  • 安五脏 养五神——百病不生的秘诀

    安五脏 养五神——百病不生的秘诀

      记得有一次,一位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来找我看病。老人一进门就说:“我有高血压。”他女儿补充说:“我爸爸不仅有高血压,还有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他脾气特不好,经常动不动就发怒,拍桌子瞪眼睛的,烦得不得了。”   我告诉他们一个方法,于每天早晚或发脾气的时候用大拇指点按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时间不用太长,3分钟左右即可。   后来,老人和他女儿又来找我。他女儿说:“效果太好了,我爸爸的血压控制住了,而且脾气也好多了,现在很...

  • 五昧过量 可伤五脏

    五昧过量 可伤五脏

    中医认为,咸、甜、酸、苦、 辣分别与人体的五脏相对应, 各有其作用。五味适量,对五脏 有补益作用;如果过量,则会打 乱人体平衡,损伤脏器,招致疾 病。《彭祖摄生养性论》中说: “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 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 咸多伤心。”反过来,也就是说, 脾胃不好的人,最好少吃点酸;肝血不旺的人,少吃点辣;肾虚的人不能多吃甜的;心脏有问题的,咸食一定要控制好。 酸多伤脾。酸能补肝,但过多的酸味食物会引起肝气偏胜,克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脾主肌肉,其华在唇,因而酸味的东西吃得过...

  • 吃五谷养五脏

    吃五谷养五脏

    五谷具体指什么,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但小米、小麦、大米、大豆、高梁这五谷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最为常见。中医认为,五谷养五脏。 小米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对补益脾胃有很好的作用。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者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滋补吃法 熬一锅小米粥,取其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 大米润肺 大米包括稻米、薏米等,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也兼有养胃的功效。 滋补吃法 有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可以喝一些大米熬煮的米汤。 小麦养心 小麦都是秋天种下,冬天停止成长,春天长叶,夏...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五脏
  • 中医认为“五脏通五窍”

    中医认为“五脏通五窍”

    中医认为“五脏通五窍”,“五脏”的健康状态可反映在五窍上。而“五窍”畅通与否,也会关系到五脏的健康。针对“窍”不通的问题,到底有哪些解决的方法呢?为此,记者采访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邝秀英。 “窍”为内脏门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邝秀英表示,中医认为“五脏通五窍”,人体内的五脏在体表各有其开窍之处。...

  •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天气一热,人就容易烦躁,如果工作又忙又不顺,情绪就更难控制。”沈女士前些天在单位和同事嚷嚷,回家又对家人发脾气,“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事后也难免有些后悔。”   事实上,沈女士虽然是个急脾气,却很少与别人吵架。“我总是拿‘退一步海阔天空’来安慰自己,因为别说是和人吵架,就算是争执几句,我都会觉得心跳迅速加快,感觉很难受。”陕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门诊部刘明德主任医师指出,从中医养生而言,沈女士吵架这件事相当不划算。因为...

  • 五脏各自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及其方剂配伍和用药规律

    五脏各自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及其方剂配伍和用药规律

    所谓方者,法也;剂者,调和之意也。方剂就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遣方用药,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配伍而成。以五脏为中心进行的方剂配伍自古有之,五脏各有其虚实,从总体上来讲,实者泻之,有泻肝汤、泻心汤、泻黄散、泻白散等之分;虚则补之,有补肝散、养心汤、益黄散、补肺散、肾气丸等之别。同样现代也有关于五脏理论与方剂配伍关系的论述[1]。本文主要依据五脏最基本的生理功能特点来谈其方剂配伍及用药特点。 五脏各自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及其方剂配伍和用药规律 肝脏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包括...

  • 舌头可推测五脏六腑的变化

    舌头可推测五脏六腑的变化

      舌可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边四部分,五脏六腑的病变可从这四个部分反映出来。   心肺→舌尖   如果一个人的舌尖上有明显的红点,则可能是情绪变化过大,导致心肺有热、心火旺盛、睡眠不好。遇到这种情况,应尽量静心宁神,缓解情绪上的波动。可用竹叶、莲心等中药熬汤喝,同时少吃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脾胃→舌中   倘若一个人只有舌中位置的苔脱落,而整个舌其他地方都有苔,应该好好关注您的脾胃,尽快到医院做胃镜检查。   肾、膀胱、尿道→舌根   舌根白腻、苔厚,多半为下焦(腹腔脐以下部位)...

  •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天人相应”五脏一体“形神合一”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天人相应”五脏一体“形神合一”

    袁长津,主任医师。国内著名中医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及学术研究40年,曾担任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14年。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理事、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医药导报》主编、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湘中医肿瘤医院名誉院长等职, 2006年被湖南省人事厅、卫生厅评定授予“湖南省名中医”称号。 【前言】 中医学的理、法、方、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术体系,但其最核心的理念则可用“整体恒动,辨证论治,以人为本,自然中和”16个字概括之。即在对人与...

  • 观舌苔察五脏

    观舌苔察五脏

    正常人的舌应该是淡红色的,颜色鲜明,舌面润泽,舌体柔软,转动灵活自如;而舌苔应是色白,颗粒均匀,揩之不去,不黏不腻。中医的“舌诊”根据苔质、苔色的情况,来判断病邪的寒热、表里、虚实: 舌尖——心肺:若舌尖上有明显的红点,则可能是人在情绪上的变化过大导致心肺有热,心火旺盛,睡眠不好,还有的人伴有肺热、咳嗽等症状,以小孩最为常见。遇到这种情况,应尽量静心宁神,缓解情绪上的波动。可用竹叶、莲心等熬汤来喝,同时少吃上火的东西。 舌中——脾胃:倘若一个人...

  • 七情与五行五脏的关系

    七情与五行五脏的关系

      《内经》对心理活动的认识常用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来表述。就生理而言,认为七情是对情感活动的总结,是情绪的表现形式;就病理而言,神志病变可以表现出七情的变化;而七情变化亦可引起神志病变。后世医家对此多有发挥,如刘完素一方面指出“五志过极皆可化火”,即五志过度,势必精神烦劳,扰动阳气,所以都可以化火化热,火热亢盛又可以扰乱神明,而致情志失常;另一方面又指出火扰神明而引发生各种情志病变。其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说:“五脏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悲一作忧),若...

  • 《辅行诀》五脏药物五行互含位次

    《辅行诀》五脏药物五行互含位次

    下表机理自易医文化中来,时值中医再逢盛世,愿以此就教于方家,以期为弘扬《辅行诀》古医卷及传统中医文化尽绵薄之力!(刘嵩隐)...

  • 看形吃东西 就能补五脏

    看形吃东西 就能补五脏

      胡萝卜像眼睛   吃了眼睛更明亮   切开的胡萝卜就像人的眼睛,有瞳孔、虹膜以及放射的线条。科学研究表明,大量胡萝卜素能促进人体血液流向眼部,保护视力,让眼睛更明亮。   核桃像大脑   吃了头脑更灵光   核桃就像一个微型的脑子,有左半脑、右半脑、上部大脑和下部小脑,甚至其褶皱或折叠都像大脑皮层。目前人类已经知道,核桃含有36种以上的神经传递素,可以帮助开发脑功能。   芹菜像骨骼   吃了骨头更强壮   芹菜等很多根茎类蔬菜看起来就像人的骨头,而它们确实能强化骨质。人的骨头中含有23%的钠,而这些食物也含有...

  •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风病理论初探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风病理论初探

    《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将风病分为 内风和外风, 外风主要是指伤风、 伤风自汗、 恶寒发 热等 [1] 。 如《素问·骨空论》说: “风从外入, 令人振 寒, 汗出头痛, 身重恶寒” [2]383 。 又如《素问·评热病 论》说: “有病身热汗出, 烦满。 烦满不为汗解, 此为 何病? 岐伯曰: 汗出而身热者, 风也; 汗出而烦满不解 者, 厥也, 病名曰风厥” [2]228 , 《灵枢 ·五变》说: &ldquo...

  • “相火以位”与五脏相关

    “相火以位”与五脏相关

    君火、 相火二词首见于《素问·天元纪大论》中 “君火以明, 相火以位” , 对此经文, 明代医家孙一奎 在其所著《医旨绪余· 相火篇》 中解释道: “六气之中 君火为二之气, 经以热称之, 相火为三之气, 经以暑称 之, 暑与热, 皆火令也, 火为造化生息之机, 不能不动, 第不可以妄动” 。 可见, 在 《黄帝内经》一书中 “君火” 指的是六气之少阴热气, “相火” 指的是六气之少阳暑 气。...

  • 基于“五行圆运动”再论“肝为五脏之贼”

    基于“五行圆运动”再论“肝为五脏之贼”

    清代李冠仙于《知医必辨·论肝气》 中指出: “人 之五脏, 惟肝易动难静。 其他脏有病, 不过自病⋯⋯ 惟肝一病, 延及他脏” , 清代魏之秀于《续名医类 案 ·疡症》进一步指出: “肝为万病之贼, 殆以生杀之 柄不可操之人耳” ; 现代著名中医岳美中结合临床实 践认为: “中医之肝, 病理纷繁, 临床所见杂病因肝 致病者十居六七” [1] 。 古今医家对肝脏的病理论述较 多, 有 &ldqu...

  • 五音入五脏 防病又治病

    五音入五脏 防病又治病

    “五音疗法”最早是2000多年前我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出来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种民族调式音乐。古人认为,这五种调式音乐与人的五脏一一对应,都能通过影响人的情绪来改善相应的脏腑功能。 宫调式乐曲风格优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也就是像大地)一样宽厚深沉,古人认为这种乐曲可入脾(脾在五行中属“土”),脾胃不好的人可多听这种音乐。 商调式乐曲乐声高亢、悲壮、雄劲、铿锵,具有“金&r...

  • 五脏固 血脉和乃得长寿

    五脏固 血脉和乃得长寿

      《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医学巨著,更是一部指导我们如何防病、益寿的养生典籍。《内经》中的长寿之道内容丰富,包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诸多方面,历时两千多年来一直指导着我们运用于养生实践中。《内经》认为与长寿最密切的因素是体质禀赋、生活环境和形神调养,兹将此三要素分述如下:   体质禀赋长寿之基   《内经》中关于禀赋与寿夭的论述颇多,《素问·五常政大论》曰:“阳精所奉其人寿,阴精所降其人夭。”《灵枢·天年》...

  • 肾不好 五脏六腑受牵连

    肾不好 五脏六腑受牵连

      40岁的王先生自认为身体状态不错,今年过年期间,他还和朋友打了几晚的通宵麻将,这段时间以来,家人看他总是有些浮肿,尤其是眼睛表现的更为明显。起初认为是没休息好,可是后来越看越不对劲,王先生的脸也“越来越白”,没有了血色。家人有些不放心,催促他到医院检查,然而检查结果却尤如晴天霹雳让王先生和家人难以相信。原来,王先生被诊断为慢性肾衰。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肾病内科副教授马力群介绍,王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很多肾脏病患者早期发病时没有明显感觉,因为并未及时就医,随着肾脏病不断进展...

  • 五脏虚弱体形老化 精神保养重在养心

    五脏虚弱体形老化 精神保养重在养心

    老年期是生命的衰老阶段,也是人生历程的最后一个时期。虽然自古以来人们追求长生不老,但是,谁也不能抗拒生、长、壮、老、死这个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做到“长生不死”。然而,历史上却有不少养生之人,掌握了抗衰延年之道,从而享以高龄,寿至天年。 老年期男子身心变化特点 五脏虚弱,体形老化 《灵枢·天年》指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魂魄离散,故言善误。九十岁...

  • 刺激“神阙穴”调节五脏六腑

    刺激“神阙穴”调节五脏六腑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吴文博   在经络学中,中医称“脐”为“神阙”穴。神阙穴在腹部中央,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为经之海,因此刺激此穴对五脏六腑具有调节作用。   脐疗原理   现代医学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被人体吸收。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

  • 初夏蚕豆调补五脏 利湿解毒

    初夏蚕豆调补五脏 利湿解毒

    初夏正是蚕豆应市和尝鲜的黄金季节,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赞曰:“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此时的蚕豆色泽翠绿,炒菜烩菜,入口酥绵,鲜嫩清甜,别有风味。 蚕豆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尤其是磷和维生素的含量也较高,为一般干豆所不及。蚕豆还是低热量食物,热量低于其他豆类,因而是肥胖者减肥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最好保健食品。医学研究表明,蚕豆有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发育,保护心脑血管,增强记忆,健脑益智,预防老年痴呆,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肠蠕动以及乳腺血液循环和乳汁...

  • 五脏俞是五脏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五脏俞是五脏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黄帝内经》五脏俞探析 五脏俞(即肺俞、 心俞、 肝俞、 脾俞、 肾俞)是五 脏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作为背俞穴的重要组 成部分, 五脏俞位居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 其 “本于太阳而应于督脉” , 且位近胸腹部五脏。 虽 居阳位, 但对阴脏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故受到历代 医家研用, 也是当前针灸临床上常用的特定穴。 《黄 帝内经》 首论五脏俞, 主要集中在 《灵枢 · 背俞》 《灵 枢 · 卫气》 《素问·血气形志》3篇中, 《灵枢 &...

  • 浅析寸口配属五脏诊脉法的思维方式

    浅析寸口配属五脏诊脉法的思维方式

    《黄帝内经》论及寸口、脉口或气口的条文 达 80 多处 [1 ] 。寸口诊脉的部位为桡骨茎突内侧的 一段桡动脉 [2 ] 。中医通过分析寸口脉的位置、速 度、形状、节律、强度等,得出相应的临床意义, 用于指导疾病诊疗。寸口配属五脏的诊脉法是寸口 诊脉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追本溯源分析其配属 的过程和思维方式。 1 寸、关、尺配属五脏的形成过程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详细介绍了尺肤诊脉 法,曰 :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 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 以候胃...

  • 五脏同补 阴阳互引的辨证观

    五脏同补 阴阳互引的辨证观

    温补学派以薛己为先驱,浙江的代表医家为张景岳、赵献可、高鼓峰、冯兆张等。张景岳学术渊源受薛已、李东垣、许叔微等人影响较大,其温补学说的中心思想是“重阳不薄阴”,主要观点有:   1.命门主两肾,为真阴之府、真阳之宅。张景岳认为:阴精和阳气是性命之本;阴阳之根,都在命门;命门总主两肾,补肾中真阴真阳,即补命门。命门与肾实为一而二、二而一,命门的元气元精,便是肾中的真阴真阳。   2.“阳常不足,阴常有余”与“气不足便是寒”。这...

  • 五脏六腑皆可致咳

    五脏六腑皆可致咳

      《内经·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揭示了咳嗽病因的多样性。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遍布于机体的大小经络及其联属关系,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脏或一腑罹疾,必然影响到他脏、他腑,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   如盛夏时节,人们为了消除暑热,常要饮用或食用一些冰冻食品或冰镇饮料。当过度食用这些食品时,常会出现周身不适、发热、咳嗽、咽痛、吐泻等感冒症状,即所谓“胃肠型感冒”。其原因就在于肺与胃存在着的密切的联属关系,如《内...

  • 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特征的红外热像图识别方法初探

    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特征的红外热像图识别方法初探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中医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 进步, 中医的辨证不仅要重视传统的宏观辨证, 更需 要结合现代仪器设备进行微观辨证 [1] , 以实现中医的 客观化、 可视化, 促进中医的发展。 红外热成像技术 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在被认知以后便开始广泛的应 用于全球各个领域, 现已在中医学领域尤其是中医 诊断学领域有了较大的研究进展 [2-4] 。 但目前为止, 从文献检索来看, 尚未有将证素特征和红外热像图 识别相结合的研究。 本文就中医五脏寒热证素特征 与红外热像图识别相结合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做一个 初步的探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