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脏 第15页

五脏 第15页

  • 七情过度伤五脏之气与寒热理论

    七情过度伤五脏之气与寒热理论

    《素问·举痛论》云: “百病皆生于气也。 怒则 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 则气结” [1] 。 其言多数疾病的产生都源于气的功能失 常, 尤其与情志关系密切。 中医学的情志是指七情, 即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7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 情志反应 [2]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天有四时 五行, 以生长收藏, 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 气, 以生喜怒...

  • 邓铁涛的“五脏相关”学说

    邓铁涛的“五脏相关”学说

    作者:刘晓炜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五脏相关”一语,首见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1961年于《广东中医》第4期发表的《研究整理中医学遗产》一文。文中指出:“以研究五行学说为例,我们可以定两种题目:①五脏相关学说;②五行学说的局限性。”邓铁涛认为选择前者较好,可以把中医学精华部分提炼出来,合理解释神经与五行在机体内谁起主导作用的问题。 1988年邓铁涛在《广州中医学院学报》第2期发表《略论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一文。他认为,我们应弘扬中医五行科学内核,舍弃...

  • 细胞虽小“五脏”俱全

    细胞虽小“五脏”俱全

    人体里有各式各样的细胞,长得胖胖的脂肪细胞,个头大大的卵细胞,伸着好多权的神经细胞……种类达100种之多。人体细胞的数量也惊人,大约有60多兆。同类的细胞聚集后,就组成了人体的各个组织。尽管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各有不同,功能电相当多样化,但基木构造还是大致相同。 细胞外面有—层薄薄的膜,它的名字叫做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所构成的,细胞膜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从外界获取营养和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和废弃物。细胞膜还担负着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识别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等重要职责,可...

  • 五脏的简单排毒方法㈠

    五脏的简单排毒方法㈠

    如果心脏有了毒素表现在: 1.舌头溃疡。中医认为舌和心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溃疡长在舌头上,通常认为是心脏有内火,或是火毒。 2.额头长痘。额头是心脏管辖的一个属地,心火旺盛成为火毒时,这个属地也会沸腾,于是此起彼伏地出现很多痘痘。 3.失眠,心悸。心脏处于不停的工作中,当火毒停留于心而无法排除时,睡眠不会安稳。 4.胸闷或刺痛。心脏内出现瘀血也是一种毒素,就像是在公路上堵车,轻一些的是胸闷,重一些的则会出现刺痛。 怎么排毒更顺畅 1.吃苦排毒。首推莲子芯,其味苦,可以发散心火,虽然有寒性,但不会损伤...

  • 瑶医观月痕候五脏

    瑶医观月痕候五脏

    月痕诊法属于瑶医甲诊的范畴,在当地应用较广,为瑶医治病特色之一。月痕为指甲根部的半月形淡白色斑块,形如一弯新月,故称月痕。正常男性拇指月痕约为3毫米,女性、老人略小,自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递减。 观察月痕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受检者掌心向下,平伸手掌,各指自然伸直。高度以平心脏为宜。医者距离30厘米左右以目视之,一般逐个观察各指月痕,再将双手相互对比,综合判断。 瑶医认为月痕属阴,与五脏相应。拇指月痕候肺,食指月痕候心,中指月痕候脾,无名指月痕候肝,小指月痕候肾,可反映相应脏腑精气封藏的状况。如拇指月痕暴露太过,多...

  • 五禽戏,培补内气,健旺五脏,调适心境

    五禽戏,培补内气,健旺五脏,调适心境

    五禽戏门户很多,精彩纷呈。华佗五禽戏是由东汉末年闻名医学家华佗依据中医原理,以仿照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扶引术。2011年,华佗五禽戏经国务院同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动作美丽,原地习练,简便易学,深受广大爱好者青睐。 华佗五禽戏是最早用于防病看病的扶引功法,如华佗所说“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扶引。”五禽戏是华佗遵从道法天然,总结前人及本身仿生扶引经历,将扶引所仿照的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特征与人体五脏功用特色相配属,一致仿生扶...

  • 《五脏风寒篇》之五脏阴阳证解析

    《五脏风寒篇》之五脏阴阳证解析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之探析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篇》 (以下简称《五脏风寒篇》) 中的五脏风寒部分残缺较多, 如明显脱简的有“脾中寒”“肾中风”“肾中寒”等。本篇素有《金匮要略》最为难解篇章之说, 是疑难病症中的疑难, 亦说类似伤寒六经病中的“千古疑案”厥阴病。目前学界有3种观点:一则认为五脏风寒为五脏中风及中寒;二则从证治方面认为未出方药论治;三则...

  • “五色”食物巧补五脏

    “五色”食物巧补五脏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与五色青、赤(红)、黄、白、黑相对应。特定颜色的食物,可以补益相应的脏器,甚至辅助治疗该脏器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兼吃“五色”,使五脏都得到充足的滋养;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适合自己脏器的“颜色”来吃。 1.绿色食物补肝。绿色食物人肝经,如各种新鲜蔬菜、绿豆和绿色水果等。绿色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铁、硒、钼等微量营养素,能直接调节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如视觉能力、免疫力等,并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 五季五脏养生歌

    五季五脏养生歌

    春季到来万物生,肝气疏泄百事顺, 健康绿道绕芳甸,桃红垂柳飘笛声。 乍暖还寒易伤身,捂春保温古有闻, 适应天经常添衣,勤晒被褥病不生。 夏日到来万物长,心脉通调精神爽, 炎夏暑热忌烦躁,心平气和体健康。 盛夏养阳不能忘,生姜代饮温中阳, 避暑解渴多饮水,常服薏米绿豆汤。 长夏时节湿气重,健脾化湿首当冲, 清淡饮食利脾胃,能食能动如苍龙。 暑热熏蒸氤氲浓,贪凉饮甜要适中, 头胀肢软胃纳差,藿香佩兰代饮用。...

  • 养护五脏“六字诀”

    养护五脏“六字诀”

    六字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它通过“嘘、呵、呼、咽、吹、嘻”6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练“六字诀”讲究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发音。呼气要缓慢、深长、均匀,以加大肺活量。同时,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双膝微屈,全身放松。每个字念6遍,然后调息一次。 嘘字护肝。读(xu),两手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吸气时,屈臂两手经胸腹前缓缓下落。治食欲不振、两目干涩等...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五脏
  • 莴笋:一个五脏皆宜的食物

    莴笋:一个五脏皆宜的食物

    通乳去热利五脏, 气滞虫积皆可尝。 白齿明目补筋骨, 带叶食用更健康! 【注解】莴笋可以说是一个五脏皆宜的食物,比如唐代的药学著作《本草拾遗》中记载其具有“利五脏,通经脉,开胸膈”的食疗功效。对于担心牙齿不好、眼睛看不清东西、筋骨不够强壮的老年朋友来说,莴笋也是不错的食物。清代著名医书《医林纂要探源》中明确记载莴笋能 “泻心,去热,解燔炙火毒。”燔炙指烧与烤,亦泛指烹煮。所以,常吃大鱼大肉和食用高热量食物导致的内火旺盛的人也应该...

  • 郁证从五脏论治新议

    郁证从五脏论治新议

      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五气之郁及其“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治疗原则以来,历代医家阐发《内经》要旨,对郁证的认识各有千秋,归纳起来有三郁、五郁、六郁、情志之郁等。笔者认为郁证的病因虽然错综复杂,但就其病机来说,无非是五脏气机阻滞不畅、气血津液运行紊乱而致,因此必须从五脏气机失调这个角度加以认识。   仔细分析,所谓的木、火、土、金、水五郁,若按五脏与五行关系的配属,本指心、肝、脾、肺、肾五脏。因《素问·...

  • 人体内的五脏六腑 饮食通道

    人体内的五脏六腑 饮食通道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这六个脏器的总称。为什么这六个脏器要称为“腑”呢?“腑”由两部分组成,形旁是“月”,表明这是肉质的脏器;声旁是“府”,“府”就有宅第的意思,也就是房屋,房屋当然是有一个空间,可以住人,也可以储物。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这六个脏器和前面介绍的五脏(心、肝、脾、肺、肾)一比较,我们就知道五脏是五个实质性的脏器,而六腑是六个带空腔...

  • 以气为中介的物质性 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性 以时空为轴线的恒动性

    以气为中介的物质性 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性 以时空为轴线的恒动性

    •中医学的整体观将“自然—人体—社会”看作一个宏观的统一整体系统,在宏观整体的调控下,人体、自然、社会又分别是相对独立的整体,各自依照自身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着,同时又通过气的升降出入、阴阳消长、五行制化等规律调节、控制着彼此的协调平衡。 •诊疗疾病时,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既考虑人体本身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注重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形体与神志,又密切关注自然、社会对人的影响,在时空的动态变化中把握各种联系,常中求变,变中求常,深...

  • 中医五脏为中心的理论框架 “心主神明”古代哲学的影响

    中医五脏为中心的理论框架 “心主神明”古代哲学的影响

    “心主神明”发生学思考 发生学方法是反应和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历史阶段、形态和规律的方法[1]。而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是反映和揭示中医理论的发生、发展及演化的历史进程及规律的方法[2]。通过发生学的研究, 可以重现中医理论产生形成及演变的规律过程, 还原其内涵本质, 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并对中医理论的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提供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通过发生学研究还可以发现中医理论的逻辑问题和结构缺陷, 为进一步修正完善中医理论提供基础[3]。...

  • 中焦气机为五脏气机之枢纽 神志活动由五脏气机所主宰

    中焦气机为五脏气机之枢纽 神志活动由五脏气机所主宰

    王洪图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该校中医系副主任、内经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经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今介绍他从中焦气机为五神脏气机枢纽角度,探讨从调理中焦脾胃气机入手治疗难治性神志病的学术思想。 中焦气机为五脏气机之枢纽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至”,有往来之意,“至阴”,有承阳启阴之用,说明中焦脾胃有上下升降、...

  •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五脏相关 整体调治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五脏相关 整体调治

    邓铁涛教授潜心研究中医学理论数十载,提出“五脏相关”理论与“五诊十纲”诊疗思维,简称“双五”理论,也将其应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治。邓老提出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医学具有整体调治优势,中西医结合疗法相辅相成。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心律失常既可呈特发性又可继发于其他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危及生命。心律失常可属中医学“心悸”“怔忡”“惊悸”等范畴。《素问&middo...

  • 鲈鱼不仅味美 且有益于五脏

    鲈鱼不仅味美 且有益于五脏

      食材与做法:一尾鲈鱼两面煎黄,与姜片、红枣、米酒、参须(30克)同置于砂锅或炖盅内,加热水上蒸锅,小火慢炖2小时,最后加盐调味。   参须即人参须,归肺经,益气生津。主治咳嗽吐血、口渴、呕逆,效力弱于人参体,故常用于食补中。鲈鱼不仅味美,且有益于五脏。《本草经疏》中有云:“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而积渐流于虚弱,脾弱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证自除矣。”本菜品加入补脾、养血的红枣,更增强了健体...

  • 苦味菜具有良好的清泻五脏之热

    苦味菜具有良好的清泻五脏之热

    在食品中,有不少蔬菜带有一股浓淡不一的特殊苦涩味。它不但能刺激人的味觉神经,使人增加食欲,胃口顿开,还可促使肠胃运动,利于消化。最有益的是,苦味菜具有良好的清泻五脏之热、利水消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苦瓜 性味苦、寒,维生素c含量丰富,有除邪热、解疲劳、清心明目、益气壮阳的功效。国外科学家还从苦瓜中提炼出一种奎宁精的物质,含有生理活性蛋白,能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还利于人体皮质的新生和伤口愈合。所以常吃苦瓜还能增强皮层活力,使皮肤变得细嫩健美。前不久,科学家从苦瓜中提取出口服类胰岛素(多肽...

  • 口味会损伤五脏 引起疾病的发生

    口味会损伤五脏 引起疾病的发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喜好,有的无辣不欢,有的不甜不吃,这样的偏嗜日久,则会损伤五脏,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成、甘(甜)、酸、苦、辛 (辣)分别与人体的五脏相对应,各有其作用。中医讲究五味调和,认为五味调和,不偏不嗜,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如果对其中任何一味过于偏嗜,则会打乱人体平衡,损伤脏腑,招致疾病。《彭祖摄生养性论》中说: “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反过来,也就是说,脾胃不好的人,最好少吃点酸的;肺气虚的人,少吃苦味食物;肝血亏虚的人,少吃点...

  • 健身手杖操 百病之源五脏为根

    健身手杖操 百病之源五脏为根

    邻居老李年轻时在工厂干的是体力活,退休后落下一身的病痛,不但肠胃功能不好,腿脚也不太灵活。加之还要伺候卧病在床的老母,要料理家务,老李显得非常憔悴,才70岁的他就用上了拐杖。 一天早上,我出门去买菜,意外地发现老李拿着拐杖在楼下的空地上乱舞,看他一会儿将拐杖在身前身后挥舞,一会儿又低头弯腰将拐杖摇来摆去。看上去既不像在玩武术套路,又不像是在玩耍。见我站在原地发愣,老李告诉我,他在练习手杖健身操。 老李介绍说,手杖健身操由搓杖、举杖、摇杖、翘杖、绕杖、转杖、摆杖等动作组成,它不同于常见的拳术、球类等运...

  • 针刺用毫针调气法 安虚神,调五脏,升清降浊

    针刺用毫针调气法 安虚神,调五脏,升清降浊

    Hartenbach Klaus,1939年3月14日出生。 2010年1月18日初诊:自1996年独生子因车祸意外死亡后,一直有极强烈的恐惧感和抑郁感。故于1997年后提前退休。近几周,只要看到或听到一些恐怖的事,立即感到胸闷憋气。白天常有心中烦躁,伴前胸、头部发热感。晚上平卧就觉气短憋闷,只能坐着睡觉。半夜醒后,因心中害怕难以入睡。自1998年行冠心病手术后,特别容易出汗。在诊室内自觉憋闷要求打开门窗,只要室内温度升高,就觉得气短憋闷(冬季诊室内有暖气)。心肺检查基本正常。年青时曾从事拳击运动,因鼻子...

  • 从肝论治兼顾五脏 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

    从肝论治兼顾五脏 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

    谷世喆教授是国家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谷教授师出名门,且家学渊源,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40 余年,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辨证精微,用药平和,选穴准确,针刺手法纯熟。 1 从肝论治,兼顾五脏 失眠的中医病名为“不寐” ,古代医籍称之为“不得眠”、“目不暝”等。《内经》提出了“阳不入阴”的基本病机,后世历代医家各有发挥。其病因病机大致有心脾两虚、阴...

  • 上拍百会 中揉腹 下跺脚 三法调五脏

    上拍百会 中揉腹 下跺脚 三法调五脏

    传统中医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说,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这说明,运动着的事物总能保持长久生命力。这个比喻用到我们的身体也一样,人体的气机(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总是在“升、降、枢”循环往复,如果这个过程顺畅,五脏六腑就调和安康。其实,想做到这点并不难,学会下面三个动作。 升:上拍百会。百会穴位于头顶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的交点)。百会是人体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

  • 寸口为十二经脉大会 五脏六腑各脉象特点

    寸口为十二经脉大会 五脏六腑各脉象特点

    脏腑经脉脉诊法研究 脉诊始于春秋战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但史料尚未记载扁鹊诊脉原理及方法。《难经》确立了寸口分侯脏腑学说,“左手主心肝肾,右手侯肺脾肾”,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沿用了《难经》的寸部分侯法并记载了24种脉象,明代张景岳所著的《景岳全书》以及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的诊脉方法皆是在《脉经》基础上的发展演变,是现代主流脉诊法。寸部分侯脏腑学说至今沿用,但存在争议[1]。张锡纯临证观察总结出&ldquo...

  • 熬夜伤了五脏六腑怎么补救

    熬夜伤了五脏六腑怎么补救

    经常熬夜的人很难补回来,只能改善缓解偶尔熬夜的人,通过一些方式可以补回来。 最近,《国际时间生物学》杂志发布一篇重量级文章《英国生物样本库中,作息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相比于早睡早起的人,晚上不睡、早晨不起,或起床困难的“夜猫子”们,“早死”的风险更高。 这项基于英国生物库中将近50万人样本的研究发现,晚上不睡早晨起不来的人比早睡早起的人死亡风险高出10%。在研究样本中,有5万人在这为期6.5年的采样过程中面临更高死亡可能性风险。、...

  • 六经脉法 三部九候五脏脉法

    六经脉法 三部九候五脏脉法

    摸脉,辨的是阳气的状态,生机的盛衰,可以诊察三焦表里,知病邪所舍,为见病知源的关键。经方扶阳法脉法由六经脉法与三部九候五脏脉法共同构成,可以将病位病性、脏腑功能、病邪之所合而为一辨析。 六经脉法 太阳病,脉浮,浮紧者,属表闭,治以麻黄剂;浮缓者,表虚,治以桂枝剂。浮缓而微弦者,虚中受寒也,可以用麻桂各半汤。有久寒者如痹症,脉浮紧而沉取无力,可以乌头汤化裁当之。浮大而弱者,黄芪桂枝五物汤法化裁之。芤脉类浮,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之。浮细者,阴不敛阳,滋阴配阳以敛之。至于危重病人亡阳之证,脉象浮散无根...

  • 常拍膻中调五脏之气

    常拍膻中调五脏之气

    武侠小说中经常有这样的镜头:某高手一挥手点了对手的胸部中央(膻中穴),轻者动弹不得,重者可能毙命。虽然这是剧情所需的夸张表现手法,但膻中穴确实是人体的保健要穴。 中医认为,“气会膻中”,膻中穴位于人体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好几个经脉交会的地方,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可调全身气机。心跳加快、头晕目眩时,按按膻中可以使症状缓解;烦躁生闷气时,揉揉膻中可使气机顺畅,减轻不快;咳嗽气喘时,拍拍膻中就会舒服很多。即便没有不适,常拍膻中也能起到相应的保健作用。...

  • 治脾胃安五脏 健脾化痰升阳法治冠心病 健脾重剂治肝硬化腹水

    治脾胃安五脏 健脾化痰升阳法治冠心病 健脾重剂治肝硬化腹水

    四时之气的生、长、收、藏皆得“土”助益,心、肝、肺、肾的生理活动无不赖脾胃之生化。据此,王庆其在临床上主张“治脾胃安五脏,调五脏理脾胃”。例如,其临床治疗肝病常常遵循“肝病实脾”的原则,屡建奇功;对于疑难杂症属病情复杂而危重、阴阳气血俱虚者,治疗往往求其中气,俾中气守住,胃气振奋,病有回春之机,然后再从容调理。 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庆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脾胃病、心身疾病及疑难杂症,主张用中医学经典...

  • 胡萝卜 下气补中安五脏利胸膈肠胃

    胡萝卜 下气补中安五脏利胸膈肠胃

    润肾壮阳除寒湿, 下气补中利胸膈。 驱散胃邪安五脏, 男女皆宜助防癌。 很多读者都知道胡萝卜是一种非常有营养的蔬菜,根据颜色的不同,有的胡萝卜偏黄叫黄萝卜,比如《本草求原》中就这样记载,有的颜色偏红叫红萝卜,在《岭南草药志》中有此记载。 胡萝卜性味甘平。但是生熟的味道却不一样,在《医林纂要》中说“生微辛苦,熟则纯甘。”对男性朋友而言,胡萝卜可是一个好食材,在《医林纂要》中甚至把胡萝卜与温肾助阳的蛇床子相提并论,书中记载胡萝卜“甘补...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