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 第6页
-
临床上内关穴是治疗冠心病常用的穴位
【穴性特点】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手少阳三焦经之别,也是八脉交会穴中阴维脉的会穴。 该穴在大陵穴后二寸两筋间。具有清泄包络、 舒膈理气、调畅气血、宁心安神之功,可以治疗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多种病症,是临床常用的穴位。 现代临床常用来治疗心悸、心痛、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中风、偏瘫、哮喘、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等。 【操作技法】 直刺0.5~1.5寸,可透外关。感应局部酸胀麻木可扩散至指端。 【诊疗现场】 冠心病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
-
按摩这两个穴位 提高抵抗脑风邪的能力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夏公旭介绍说,脑后有两大重要穴位:风府和风池。 风府穴位于脑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是头部最薄弱的地方之一,风池穴在头部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风邪从这里入侵,人体就会出现头痛、恶寒、咽喉肿痛、颈脖僵直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中风。中医认为,经常按摩这两个穴位能提高脑后部抵抗风邪的能力,预防头部疾患。具体做法是:以按摩风府穴为例,被按摩者低下头,按摩者用拇指对此穴位进行按揉,其余4指在头部起固定的作用,这样大拇指可以得力,稍微用点劲,以产生轻微的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
-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以女性多见,发作前常有畏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如能采用中医治疗偏头痛 自我推拿方法进行预防,可起到明显的效果。 【头面部推拿】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操作 1、用大拇指指端或偏锋,自眉心向上垂直平推至发际,双手交替,往返18次;再用大拇指指腹沿两眉弓从印堂穴处向两侧平推至太阳穴,再向上入发际至头维,往返9次。 2、双手食、中两指指腹,沿眉弓从印堂向两侧推至太阳,用抹法按原路径返回,左右各9次。 3、以双手大拇指指端,从各自内眼角沿眼眶推至外眼角,先上后...
-
中医的穴位埋线疗法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西医主要以抗幽门螺杆菌、抑酸、保护胃粘膜等治疗方法为主,而中医的穴位埋线疗法对该病的治疗也有不错的疗效。 穴位埋线疗法即将羊肠线埋入相应的穴位皮下,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达到调和气血、调整脏腑阴阳、防治疾病的目的。该疗法具有刺激性强、疗效持久等优点,临床上多用于哮喘、胃炎、胃痛、腹泻、遗尿、尿失禁、糖尿病、面瘫、癫痫、腰腿痛、痿证的治疗。 埋线的穴位多选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以背腰部及腹部穴最常用,而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常选择脾...
-
穴位按摩增强体质 治“老慢支”
“老慢支”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简称,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50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率为15%-30%。主要症状为咳嗽、咯痰,或伴有气短、喘息等,严重者可并发肺气肿、肺心病等。冬季气候干燥而寒冷,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导致老慢支复发。穴位按摩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增强体质。 捏脊患者俯卧在床上,家人用拇指桡侧缘顶住脊柱皮肤,食指、中指两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双指同时用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沿着脊柱从尾椎到颈椎,每提捏6遍为...
-
中医穴位疗法治面瘫
指擦迎香 以两手食指指腹为术端,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香穴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50次,在该穴位轻按揉1-2分钟,指端按压由轻渐重,可治面瘫所致的口角歪斜、鼻塞之症。每日2次。 点四白穴 以食指为术端点压四白穴(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凹陷中),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2分钟。每日2次。 掌揉颊车、地仓穴 以同侧手的大鱼际(手掌拇侧肌肉丰厚处)紧贴患侧颊车穴(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4寸),往返50次。治疗时注意面部保暖,忌用冷水洗脸,不...
-
原发性低血压穴位灸疗
原发性低血压又称体质性低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低于10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伴有头晕、头痛、疲劳、面色苍白、消化不良;甚至四肢发冷、心悸、呼吸困难、直立性眩晕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使用灸法治疗常可取得良效。 治法:在升清阳气,气血双补的原则下穴取气海,膈俞,足三里等穴。先令患者取舒适仰卧体位将气海、足三里处充分暴露,术者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施灸,以患者觉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施温和灸15分钟;然后患者改为舒适俯卧位将膈俞穴处暴露如前法施温和灸15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
-
心肌缺血 拇指侧掐压穴位疗法
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肌缺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本病的 ·主要表现为劳累、精神紧张甚至平卧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的闷痛或紧缩样疼痛,或胸闷、心悸、气短,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臂放射,症状持续3~5分钟,休息后缓解,部分病人表现为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晕厥等。采用穴位掐压的方法可有效防治老年心肌缺血的发作。 一、治疗方法 患者伸平前臂,掌心向上,放于舒适位置,手下垫平。取大陵...
-
中药加点按穴位治偏头痛
气郁血瘀型偏头痛,症见发作性患侧头部,剧烈疼痛,同时伴有头胀、头跳并针刺感,痛引前额及目眶,每逢情志不遂发作并加重,服镇痛药物症状缓解不明显,舌暗红瘀斑,苔薄黄,脉滑数。治宜平肝潜阳,活血止痛。笔者用中药熏洗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药方:川芎、蔓荆子、延胡索各30克,柴胡、黄芩、防风、白茫、赤芍、红花各15克,黄连、炙甘草各10 克。 使用方法:上方加清水2500毫升,浸泡30分钟,武火沸腾,文火缓煎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容器,先熏后洗头部共30分钟,熏洗同时点按患侧攒竹、鱼腰、丝竹空三个穴位,并反...
-
如何缓解生气 按身体上的几个穴位
人都会出现生气的时候,如何缓解生气?除了心理层面自我发泄外,其实只要按按身体上的几个穴位也有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妨一试。 虎口穴 想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消气的目的可以按揉虎口穴,因为该穴位具有缓解情绪的作用,同时通顺胸口。该穴位在食指关节的后方桡侧。 操作方法 用一只手的拇指及食指张开,然后握于另一只手上,其拇指对准穴位即可,进行按揉或者点按,力度要适中,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劳宫穴 对于疲劳感强、心慌、易紧张的人群可以按摩劳宫穴,该穴位对其具有缓解的作用。该穴位属手厥阴心包经,其位于手...
-
急性泄泻 急性肠炎 穴位针罐灸
急性泄泻等同于西医的急性肠炎,是一种与饮食不洁有关的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很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多以餐饮后突然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每天数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转输精微,是气血生化之源,位于中焦属土脏,喜燥恶湿,主升清气;胃主受纳水谷,气机为降,喜润恶燥,脾胃二脏一燥一湿,一纳一运,共起健运受纳功能。患者贪食冷凉或误食腐蚀不洁之物致脾胃受伤,升降失司,清浊不分,乱于胃肠,水谷夹杂而下就会发生泄泻。治宜运脾化湿,分利清...
-
治受寒胃痛偏方与穴位疗法
受凉饮冷而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温熨热饮,泛吐清水,或有恶寒发热,苔白脉紧。分析突受寒邪,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正邪交争,故胃痛暴作;恶寒发热,苔白为寒邪外袭所致;脉紧主寒主痛。治则温胃散寒止痛。 笔者近年来用胡椒配红枣治疗虚寒性胃痛,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取红枣6枚去核,每个红枣内放白胡椒2粒,隔水蒸10分钟后食用,每日2 次,一般1—3日疼痛减轻, 且无不良反应。 中医认为,胡椒性味辛热,入胃、大肠经,可温中、下气、化痰、止痛。《日华子本草》认为它能调五脏、止心腹冷痛:红枣性味甘温,入脾胃经,具有补中...
-
急慢性胃炎 中医穴位疗法
□ 苗子庆 苗卫萍 山东省德州学院医学科学研究所 验案1:急性胃炎(瘀血阻络)取承浆 李某,女,37岁,2008年9月26日初诊。 主诉:胃痛5小时。5小时前,因吃鲜枣过量,引起胃脘胀痛,部位固定,压痛明显。无呕吐,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证属:为鲜枣过量,停滞胃脘,不通则痛。治宜通降胃腑,行气止痛,取承浆穴针刺。 操作方法:令患者坐位或平卧位,承浆穴处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平刺承浆穴,酸胀麻感得气后,用泻法强刺激捻转约2分钟,疼痛减轻...
-
胃脘疼痛 急性胃脘痛穴位临证心得
杨某,女,42岁,农民,2008年11月14日初诊。 胃脘疼痛2天。2天来,因饮食不节,活动不协调,胃脘疼痛,饭前饭后均有疼痛不适。来诊时,仍有胀满、咳嗽、喘气,饮食尚可,两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此为胃脘气滞血瘀作痛,选内关穴针刺。 令患者坐位,前臂平放在桌面,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寸半不锈钢毫针,直刺内关穴,得气后,用泻法捻转,约30秒后,胃脘疼痛即可消失,每15分钟捻转1次,留针60分钟,针后随访,仅针刺1次,一直未反复。 临证心得 急性胃脘痛,为常见病,多发...
-
食疗润肺 穴位止咳嗽
食疗润肺 莲子、芡实、蜂蜜等有滋阴润肺作用,冰糖银耳汤、黄精秋梨汤、雪梨膏、百合莲子汤、山药莲子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作用,不妨常食。 喝水益肺 每日要喝1500~2000毫升水,这样才能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度。 按摩养肺 端坐,腰背自然挺直,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0次。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这种方法可以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咏,同时有健肺养肺之功效。 运动健肺 强健肺脏的最佳方法是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根据人们的喜好不同,体质差异,分别选择...
-
推拿穴位饮食疗法治感冒
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剧变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肃。感冒虽以风邪多见,但随季节不同,多夹时气或非时之气,如夹湿、夹暑等。 饮食疗法 1.风寒感冒,可以用葱白10克、豆豉15克、生姜3片,水煎热服,取微微汗出即可。 2.风热感冒,可以取山楂10克、银花30克加水煎煮,取汁,调入蜂蜜,随时饮用。 3.咳嗽痰多的,频频饮用白萝卜汤,可以起到化痰作用。 4.咽喉肿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