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 第7页
-
针刺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 颈椎病
唐某,女,31岁,会计,重庆市渝中区人。2010年5月10日初诊。 患者因“颈项强痛伴转动不便2小时”前来就诊。诉其今日晨起时感颈项部强痛,尤以左侧为甚,转动不便,颈项转动时感左侧肩胛骨内侧缘与颈项部有牵扯痛,查体:左侧颈项部及左肩胛部肌肉紧张僵硬,颈项左侧缘压痛明显,左肩胛骨内侧缘压痛明显,无明显放射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中医诊断:落枕(气血不畅,筋脉拘急);西医诊断:颈肌筋膜炎。 郭剑华治疗予以针刺左侧后溪穴。方法如下:嘱患者半握左拳取后溪穴,并用...
-
小儿疳积针刺疗法
小儿疳积是直接损害小儿健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营养紊乱病症。临床表现以肌瘦肤燥、发焦甲错、异食善饥、腹胀筋露为其特征。其症状与现代医学慢性消化不良症及营养不良症相似。此病好发于缺乳或断乳后的学龄以下儿童。 治疗疳症以健运脾胃为主。常用穴:1.四缝穴(奇穴,第二至五指掌侧,近端第一指关节中央,每侧四穴。)针刺;2.疳积穴(位于督脉经腰俞穴下0.5寸处)挂线。 操作方法:四缝穴,用小三棱针点刺,针长2.5厘米,粗0.12厘米。点刺挤出黄白色黏液。疳积穴挂线:备用九号绣花针一根,针孔引上红丝线一根(作标记),操作时...
-
《中国壮医针刺学》、《中国壮医经筋学》
壮医针刺和壮医经筋疗法在壮族地区广为流传,但由于无规范文字记载,一直停留在师徒授受、口耳相传的传承模式。近日,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院长、广西名中医、广西首批卓越学者林辰教授撰写的《中国壮医针刺学》和《中国壮医经筋学》,由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两部专著将为壮医传承发展,提供更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内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壮医针刺术、壮医经筋术,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壮医针刺学、壮医经筋学。 据了解,壮医针刺和壮医经筋疗法是壮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医特色治病技法,是壮医外治学的亮点。《中国壮医针刺学》...
-
针刺治疗讲究“气至病所”针灸学的崛起
2007年,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 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上,金观源教授曾受邀与福建胡翔龙教授联合主持了“系统生物学与经络、针灸机制研究”论坛。会上金教授的演讲列举了针灸临床与经络研究中已取得实证或共识的30个核心课题,并且对其不清楚或有争议的地方做了鲜明的对比,引起了与会专家们极大的兴趣。十年过去了。当前针灸临床与科研比当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金教授自2015年底起发起全球免费招徒,网络授课,至今二期共44名徒弟来自美国、中国(含香港地区)、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韩国等世界各地...
-
甲状腺手术可用针刺配合药物的麻醉方法
以前,甲状腺手术均使用局部麻醉加镇静镇痛药物或者颈部的神经阻滞麻醉,其实就是俗称的局麻。但是,由于甲状腺结构不规则,局麻有时难以完善。甲状腺本身位置高,手术紧贴气管操作,术中牵拉甲状腺组织可引起不适;手术过程中,静脉给予的镇痛或镇静药物过多也能引起意识不清,手术配合不好或病人的呼吸受到抑制,疼痛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心血管反应明显。若颈部的神经阻滞效果不够完善,成功率较低,同时,由于阻滞方法、病人情况等原因,也常合并有各种并发症等,这些都会加大麻醉医生的管理难度和麻醉风险。 目前,随着手术技巧的进步,...
-
针刺通腑法用验
Altvater Christel是2008年7月21日初诊的一位女病人,1951年1月11日出生。我在诊察时,发现她的腹部横七竖八,疤痕累累。经问询:她1960年因阑尾炎进行手术,1973年又进行了胆结石手术。而后手术切口疤痕压迫结肠,造成1993年发生的肠梗阻,手术后8年间情况尚可。但在2007年再次发生肠梗阻,其后在1~3月内共进行了3次手术,第3次还作了造瘘手术。2007年7月17日,又将肠复位。目前大便正常,每日1次。近4个月以来,大便干结,无力排出,要药物灌肠方可排便。今右下腹疼痛,害怕再次发生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