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针刺 第3页

针刺 第3页

  • 治带状疱疹疼痛 针刺带疹穴

    治带状疱疹疼痛 针刺带疹穴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夏秋季高发、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发疹部位常伴有明显甚至剧烈疼痛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缓解疼痛是带状疱疹治疗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笔者针刺带疹穴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取得较好疗效。   带疹穴位于小指背末节横纹中点。针刺方法:一般取健侧带疹穴,老年人或疼痛较重者可两侧取穴。得气后持续捻转并予以强刺激,直至疼痛消失,留针3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一般视病情连续针刺3天即可。   笔者体会,带疹穴治疗带状疱疹痛取穴少,止痛效果快速、确实,病人痛苦小,可以作为带状...

  • 针刺治神经性皮炎

    针刺治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临床难治疾病之一。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龙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王丽敏在临诊中因病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相关穴位给予针刺治疗,为一位患了30年之久的神经性皮炎患者解除了病情。   孙先生,74岁,退休教师,30年前无特殊原因出现双侧小腿外侧皮肤瘙痒,伴有失眠,经外用各种药物均无效。继而局部皮肤逐渐粗糙、变硬、色黑,搔破后出血,形成淡褐色,结痂。后逐渐好转,但还留右侧小腿外侧约3厘米×4厘米大小苔藓样斑块,增厚干燥,边界清楚,突出皮肤表面。患部常常瘙痒难耐,坐立不安,并且伴有精神紧张,...

  • 荨麻疹取肚脐神阙穴针刺拔火罐

    荨麻疹取肚脐神阙穴针刺拔火罐

    荨麻疹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痦瘤”“瘾疹“风团等。中医学认为荨麻疹多由于患者赋禀不受,又食鱼虾等腥荤动风之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实热;或因平素体虚工表不固,复感风热,风寒之邪,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再有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致使阴血不足,复受风邪而诱发。因赋禀不耐,初起为风寒外袭或风热客表,致营卫不和,邪气郁于腠理,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故见风团,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起病急骤,时隐时现,发无定处,邪热郁于血分,血热生风或热邪灼伤阴液,...

  • 中医针刺治疗痤疮

    中医针刺治疗痤疮

      “青春痘”是痤疮的俗称,中医称为“面疱”、“肺风粉刺”、“酒刺”等。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为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中医认为痤疮病位在肺,病机包括肺经血热、脾胃湿热。如《外科正宗》曰:“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谓:“肺风粉刺,此症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鼻面,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

  • 带状疱疹采取基础针刺疗法 病案一则

    带状疱疹采取基础针刺疗法 病案一则

    陈朝明分阶段治疗带状疱疹经验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 该种病毒可对患者皮肤和神经节造成侵犯, 并沿着周围神经分布, 从而出现群集性的疱疹和神经疼痛[1]。病毒原发感染后可能会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内, 当患者免疫能力低下时可能出现。带状疱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给其带来极大的痛苦[2]。带状疱疹在中医上属“蜘蛛疮”“火带疮”“腰缠火丹”范畴。本病多因肝经郁热、脾失健运等导致湿热内蕴或感染毒邪, 湿热火...

  • 带状疱疹“蛇串疮”针刺和斑痕灸

    带状疱疹“蛇串疮”针刺和斑痕灸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带状疱疹神经痛,中医学称之为“蛇丹愈后痛”,尤其在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其临床表现为受损神经支配的皮肤痛觉过敏、感觉异常、自发性烧灼样痛或刺激痛,或伴有剧烈瘙痒,严重者可使病人寝食难安,生活质量降低。 在治疗方面,西医治疗主要包括镇痛药、抗癫痫药、营养神经药物等,其在止痛效果方面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是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甚至诱发胃溃疡...

  • 针刺治疗斑秃

    针刺治疗斑秃

      斑秃又名鬼剃头,是一种以头发突然成片脱落为特征的疾患。采用针刺方法治疗该病,收效明显。   毫针治疗   针刺风池穴:局部消毒后,选用28号2寸毫针,向对侧风池穴水平刺入1.5寸,得气后留针20分钟。   针刺脱发区:选取28号1.5~2寸毫针,局部消毒后,在脱发区边缘自12点处向6点、自3点处向9点,做十字交叉沿皮横刺,局部有胀痛感后,留针20分钟。   梅花针治疗   叩刺脱发区:梅花针在脱发区做均匀密刺,从脱发区边缘螺旋状向中心绕刺,每次叩打至皮肤潮红为止,然后从不脱发区向脱发区中心做向心性叩刺20~30...

  • 针刺三五穴辅治“小儿痿证”

    针刺三五穴辅治“小儿痿证”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中医称“小儿痿证”,多认为是感受风、湿、热邪引起,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吐、腹泻、四肢疼痛,继而出现肢体瘫痪,后期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清热与温寒等作用,对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治疗效果较好。 可根据不同的瘫痪部位,每次选3-5穴,针刺后宜强刺激,久病者可加灸法,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不留针。上肢常用穴位有肩颙、肩髎、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常用穴位有肾腧、次髎、环跳、足三里。足外旋外翻者,加阴陵泉、三阴交或太溪;足内翻者,加阳陵泉、绝骨、昆...

  • 针刺治疗少精弱精症的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少精弱精症的疗效观察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环境恶化、 生活压力过大和生 活习惯不规律等因素日益影响着男性的生育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报道, 有近 15% 的育龄夫妇无法生 育, 其中男性因素占 50% [1 ] 。另据研究报道, 我国 男性精液质量以每年 1% 的速度下降 [2 ] 。虽然这一 数据可能存在争议 [3 ] , 但男性不育症已然成为影响 社会稳定的全球性问题。中医学具有近千年历史, 其辨证论治方法沿用至今, 在提高男性精子质量方 面疗效显著 [4 ] , 其中针灸治疗亦有明显效果 [5 ] 。本 研究旨在观察针刺少精弱精症患者...

  • 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证体会

    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证体会

    多囊卵巢综合征 (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是一种以内分泌紊乱为主、多种代谢异常并 存,在育龄期女性中高发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 为 5. 6% ~10%,在不孕女性中所占比例为 33% 左 右 [1 ] ,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等 为主要表现。PCOS 导致的代谢紊乱不但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殖功能,而且增加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相关的代谢失调包括高雄 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 常、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现将董氏奇穴针刺治 疗 PC...

  • 排卵障碍性不孕 中医针刺疗法

    排卵障碍性不孕 中医针刺疗法

    福建中医药大学 赵梅,潘丽贞 关键词 成熟卵泡排卵障碍;不孕症;中西医研究进展 近年来,不孕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发病率因国 家、民族和地区不同存在差异,我国不孕症的发病率 约占育龄妇女的 7% ~ 10% [1] 。导致不孕的因素与夫 妻双方均有关系,女性不孕的原因较多,其中卵泡发 育成熟后排卵障碍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成 熟卵泡不破裂的原因很多,如 FSH、LH 的比例达不到 排卵时的比例,或者是两者的水平过低时致卵泡不能 正常排出等 [2] 。成熟的卵泡不破裂,大多形成黄体,发 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

  • 妊娠难产 针刺手部合谷穴

    妊娠难产 针刺手部合谷穴

      【穴性特点】   合谷穴最早记载于《灵枢·本输》,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又名虎口。   《千金翼方》谓其在手大指虎口两骨间陷者中。合谷,亦是山名,穴位在太阴与阳明经结合之处,开则如谷,合则入山也。合谷穴具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的功效。   对于合谷穴的主治,《针灸甲乙经》载: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聋,耳中不通;齿龋痛;喉痹,瘖不能言;截疟;狂易。《备急千金要方》载:热病汗不出;紧唇;口噤不开;鼻鼽清涕出;面浮肿;吐舌颈戾喜惊。《针灸大成》载: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

  • 针刺秩边穴治疗痛经

    针刺秩边穴治疗痛经

      【穴性特点】   《诗经》云:“左右秩秩。”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诸穴排列整齐,其形秩秩,秩边穴作为膀胱经走行于腰背部的最后一个穴,当其边际,故名“秩边”。   秩边穴具有壮腰补肾、疏通经络之功效,主治腰脊疼痛、二便不利、下肢瘫痪及坐骨神经痛等。《针灸甲乙经》载:“腰痛骶寒,俯仰急难,阴痛下重,不得小便,秩边主之。”   该穴具有疏通经络、调理下焦的作用,不仅能治大小便不利、痔疮、腰骶痛、下肢痿痹、痛经、经闭、湿热带下等内、妇科疾...

  • 产后缺乳自拟验方配合针刺及耳穴埋豆治疗

    产后缺乳自拟验方配合针刺及耳穴埋豆治疗

    首届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李伟莉从事中医妇科临床、科研、教学三十余载,对该病的治疗方面传承中又有创新,用药具有特色。由于孕产妇年龄的升高、剖宫产率的增加、社会心理等因素,导致了产后缺乳发病率升高。缺乳指产妇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多发生于产后2~3天至半月内,亦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近年来,随着孕产妇年龄的升高、剖宫产率的增加、术后切口疼痛,社会心理因素等,导致该病的发生率升高,同时奶粉使用加重经济负担,奶粉安全问题威胁婴儿的健康。此外,现代医学临床治疗的药物较少,易被新生儿通过乳汁吸收,安全性待进一步研究。中...

  • 卵巢囊肿 经针刺服用中药治疗

    卵巢囊肿 经针刺服用中药治疗

    案例 林某,女,26岁。患者于2009年1月13日体检时,B超示:双侧卵巢多囊泡状态,可见多个小囊泡,呈放射状排列,大者位于右侧,大小约12 mm×11 mm,子宫未见明显异常。月经前1周常感腹部憋胀,经行不畅,需喝生姜水方可缓解。经量少,色暗,挟有血块,少腹隐痛,以右侧为甚。偶伴右胁肋部胀痛。查孕酮0.99 ng/mL,催乳素15.95 ng/mL,均正常。纳可,睡眠一般,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诊断:卵巢囊肿(血瘀型)。 处理: (1)盆腔8针(中极、气海、双子宫、...

  • 踝关节扭伤疼痛 针刺合谷穴

    踝关节扭伤疼痛 针刺合谷穴

      踝关节扭伤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踝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撕裂伤,主要表现为踝部程度不同的肿胀、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踝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急性、疼痛性疾病,迅速解除疼痛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笔者常常采用针刺合谷穴的方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疼痛,疗效满意。   合谷穴定位: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   针刺方法:一般取健侧合谷穴,常规针刺,强刺激,泻法,同时嘱患者活动踝关节直至疼痛减轻、消失,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可连续针刺3天。   合...

  • 治疗痹证中医走罐针刺

    治疗痹证中医走罐针刺

      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的内因基础上又外感风、寒、湿、热等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诱发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临床表现,且有渐进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的常见疾病。风气盛者为行痹,表现为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上下左右走串痛疼,以腕、肘、膝、踝等处为甚,关节运动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舌苔薄腻,脉多浮紧或浮缓等;寒气胜者为痛痹,表现为关节或肢体痛疼剧烈,势如锥刺,痛有定处,得热则减,遇寒加重,局部不红不热,舌苔薄白,脉弦紧等;湿气胜者为着...

  • 放血、针刺、按摩综合疗法治疗枕神经痛

    放血、针刺、按摩综合疗法治疗枕神经痛

      枕神经痛是指来自颈2~3神经的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分布范围内发生的以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病症,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枕颈部刺痛或胀痛,并向头顶、乳突部和外耳部放射,甚至波及前额及眼眶内。青壮年多发,病前多有受凉、劳累、生气等诱因。本病属于中医头痛范畴,主要涉及为太阳、厥阴、少阳经络。笔者采用放血、针刺、按摩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可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放血取穴:完骨,在完骨穴周围寻找压痛明显点,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3~5下,并在原位拔一小火罐,留罐5~10分钟,出血量为2~5毫升。   针刺...

  • 针刺上廉穴治疗踝关节扭伤65例

    针刺上廉穴治疗踝关节扭伤65例

      【穴性特点】   上廉,乃手阳明大肠经穴,侧边曰廉,屈肘侧置,穴在前臂桡侧内缘,下廉上方,故曰上廉。   《会元针灸学》认为:上廉者,廉是洁也,内廉外廉之间,阳明清阳之气所会也,上廉郄于肺,居上而通大肠,下廉郄于心包经络,居上廉之下,而通小肠,利小便,居下廉之上,故名上廉。该穴可理气通腑。   《甲乙经》认为可治“小便黄,肠鸣相逐,上廉主之。”   现代临床上廉穴常用于头痛、偏瘫、腹痛、肠鸣、泄泻、喘息、手臂肩膊酸痛麻木等的治疗。   【操作技法】   取上廉...

  • 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炎多例

    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炎多例

      【穴性特点】   通里,心经之络穴。通里穴通于手太阳,必有路以通之,故曰通里。《经穴解》云:穴在掌后一寸陷中,手少阴心脉之络,别走太阳小肠经。《铜人》:针三分,灸三壮。《神农》:治目眩头痛,可灸七壮。   通里穴可宽胸舒络,鸣金开音。《灵枢》云:“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外台》云:“臂臑肘痛,苦呕,喉痹,少气。”   临床常用通里治疗心悸,头晕,失语,咽炎,下颌关节炎,肘臂疼痛。笔者用通里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炎,效果理想。   【操作技法】...

  • 针刺双侧天宗穴治疗肩周炎

    针刺双侧天宗穴治疗肩周炎

      【穴性特点】   天宗是治疗肩周炎的常用穴。天,指上部;宗,指本,含有中心的意思。   天宗穴位于肩胛骨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患者取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天宗穴在岗下窝与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线上,位于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   天宗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有通经活络、理气消肿、肃降肺气的作用。主要治疗肩周炎、肩背痛、肘臂后外侧痛、颊颌肿痛、咳嗽、哮喘、呃逆、乳痈、乳疬等病证。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中载有:“天宗主肩臂酸疼,肘外后廉痛,颊颌肿。&rdq...

  • 颈椎病中医疗法:针刺推拿内服外敷

    颈椎病中医疗法:针刺推拿内服外敷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软伤疾病之一,主要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其继发性改变如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综合征。病理分型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   颈椎病中医病名为“项痹病”。临床证候分以下4型:寒湿痹阻型,症见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

  • 腰痛1年 针刺2次症状缓解

    腰痛1年 针刺2次症状缓解

    杨某,男,72岁,2011年2月22日初诊。 主诉:腰痛1年。 症候:患者病起于骑车摔伤腰部,致腰2~3椎体轻度滑脱。感腰痛,起坐困难,累及左胯及下肢痛。余正常。就诊时下蹲、向前弯腰困难,苔白少津、脉滑。X线检查示:腰1~5椎体明显骨质增生,腰1~3椎盘隙略狭窄;此属老年性病变。另见右手发抖,再行诊治。 经络诊察:左阳池有结络、压痛。少阳经异常。 辨经:病在手少阳经筋与督脉。 选经:少阳经、督脉。 选穴:针刺后顶、阳池(左)、会宗(左)、阳交(左)。 二诊:症已减,但未尽除。经络诊察发现...

  • 针刺昆仑穴治疗落枕 疗效满意

    针刺昆仑穴治疗落枕 疗效满意

      【穴性特点】   昆仑为膀胱经经穴,“所行为经”,故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昆仑”有高大的意思。   本穴之气如山峰贯于巅顶,其治疗头痛、目眩、目痛、落枕、腰背疼痛诸疾甚效,是因足太阳膀胱之经脉起自目内毗,环头至巅,下行腰背之故也。又能顺势而下如昆仑之披沥百川,治疗咳喘、难产、胞衣不下等症,故本穴又为孕妇禁针穴。   昆仑穴位于外踝部,能发挥其近治作用,舒筋利节,治疗下肢局部病症。如《通玄指要赋》说:“大抵脚腕痛,昆仑解愈”...

  • 针刺治膝关节滑膜炎

    针刺治膝关节滑膜炎

    膝关节滑膜炎是指膝关节因慢性劳损,引起滑膜损伤,导致膝关节腔内积血或积液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疾患。膝关节滑膜炎好发于中老年,病程较长,久之则可能衍变成增生性关节炎。临床表现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轻度肿胀,膝眼两侧饱满,轻度压痛,浮髌试验阳性。彩超和X线有助于诊断。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尽量暴露患部,针刺取血海、梁丘、阿是穴(避免刺向关节腔)、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穴。穴位常规消毒,1.5寸毫针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穴电针治疗,留针2...

  • 梨状肌综合征:针刺+推拿理筋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针刺+推拿理筋治疗

      凡是使梨状肌急剧不协调收缩的动作;被动或主动的突然牵拉;肌组织原有病变者或功能较弱者,又遇到不适外力等均可使梨状肌肌膜破裂而致本病。以及局部血液供应障碍,梨状肌营养障碍,局部炎症,或感受风寒湿邪侵袭等均可使梨状肌弥漫性肿胀而致本病。其主要表现为局部压痛,直腿抬高600前疼痛加剧,严重者,臀部呈现“刀割样”“烧灼样”疼痛,走路跛形。笔者临床采用针刺为主配合推拿理筋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诊断标准      1.1 有外...

  •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针刺配合其他疗法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针刺配合其他疗法

    甘肃中医药大学 元永金,赵耀东,薛研,王喜凤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是 由于膝关节软骨退形性改变,引起关节面损伤,并累 及软骨下,造成软骨下骨质破坏、骨刺形成,使关节腔 内生化环境改变,进而累及滑膜、关节囊及其他结构 产生不同程度损伤的慢性非细菌性炎症。临床表现 常以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甚至丧失活动能力 为主。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由来已久,针灸也 是临床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直接有效的方法之 一。对于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 代也有大量的文献报...

  • 针刺按摩耳穴治习惯性便秘

    针刺按摩耳穴治习惯性便秘

      习惯性便秘又称功能性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临床症状。临床采用中医针刺、贴耳穴、自我按摩治疗中老年人习惯性便秘有一定疗效。   体针:气海、足三里、上巨虚、天枢、大肠俞、支沟、中脘、合谷穴位局部用75%乙醇棉球或棉签由中心向外擦拭消毒后,选用1.5寸毫针,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用TDP治疗仪烤电治疗,留针半小时,每天1次,14天一疗程。本病多为中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或饮食失调所致,治疗以促进肠蠕动为主。   贴耳穴:脑干、枕、皮质下、大肠、...

  • 慢性结肠炎 腹痛腹泻2年余 穴位针刺疗法

    慢性结肠炎 腹痛腹泻2年余 穴位针刺疗法

    苏某,男,58岁,工人,2011年5月2号初诊。 腹痛,腹泻2年余,加重2天。2年来,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引起腹痛,腹泻,大便1天3~4次,腹痛下坠,脓血便,经治疗时轻时重,早起肠鸣腹痛,随即大便,不成形,便后轻松,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每吃凉食辣、着凉、饮食不节加重或反复。结肠镜检查为乙状结肠炎,服用吡哌酸(PPA)治疗有效。近2天,因喝凉啤酒吃辣菜,引起反复,大便1天4次,腹痛下坠,脓性便,服PPA也未显效。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滑。证为食滞肠胃,湿热下注,治宜清热利湿,健脾消食,选外关穴针刺...

  • 痹证治疗 针刺督脉加艾灸

    痹证治疗 针刺督脉加艾灸

    笔者有幸跟随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向贤德主任临床学习,在期间对他针药并用的治疗方法感受颇深,临床治疗痿症、痹症效果较佳。现举一案,供大家学习。 患者,王某,女,54 岁,于2015年9月21初诊。主诉:腰背僵硬疼痛半年,近十日来加重。现病史:腰背僵硬连腿疼痛,走路困难,行百米自感腰酸痛,双腿无力,不能直立,西医检查为强直性脊柱炎伴有腰骶髂关节强直。纳可,大小便尚可。脉弦弱尺脉弱,舌质暗红苔稍厚。 诊断:痹证。 辨证:肝肾亏虚,气血瘀滞,督脉不通。 治疗:针刺督脉加艾灸:针刺取脊柱...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